味精為什麼這樣鮮?食用味精對人體有益嗎?

社區裡有個張家挺有名,因為老兩口常年分開做飯,張大爺是個頓頓都要加點味精的老頭,但是張奶奶覺得味精對身體不好,堅決不吃,於是兩個人就分開做飯,互相看不順眼。

張大爺說自己習慣味精那個鮮味兒了,菜裡不放就覺得沒味道,一想自己年紀這麼大了,吃飯吃點可口的怎麼就不行呢?但是張奶奶咬准了味精有毒,所以他們倆乾脆就自己做自己的飯。其實老兩口的分歧就在於味精有沒有毒,菜裡放點味精對身體到底有沒有傷害。

味精的誕生
人體能夠體驗到的基本味道之中,有一種叫做“鮮”。亞洲人很早就用各種濃湯作為調味品,來增加食物的“鮮味”,比如雞湯、骨頭湯、海帶湯等等。

1908年,日本帝國大學的化學教授池田菊苗在品嘗海帶黃瓜湯時,覺得湯味道特別的鮮美,出於職業敏感,他研究起來了海帶。

池田菊苗發現,我們之所以會覺得一些食物很“鮮”,是因為菜肴中的核苷酸,琥珀酸等一些氨基酸,這些氨基酸在禽畜類,水產類和蕈菇類中含量較高。

根據這個研究,池田菊苗教授在海帶中可提取出來了一種叫做谷氨酸鈉的化學物質,谷氨酸是氨基酸的一種,是合成人體蛋白質的重要組分,如把極少量的谷氨酸鈉加到湯裡去,就能使味道鮮美至極,之後,他為大規模生產谷氨酸鈉晶體的方法申請了專利。

味精為什麼這樣鮮?

這是因為鮮味和酸、甜、苦、鹹一樣,是五種基本味覺之一,是人類和動物舌頭上特殊的味覺感受器檢測到谷氨酸鹽的羧化物陰離子觸發的,體現了一種令人愉悅的“肉”味,從而讓人垂涎欲滴,無力抵抗。

能夠帶來鮮味的物質主要有三種,也就是谷氨酸鹽、鳥苷酸(GMP)和肌苷酸(IMP),其中谷氨酸鹽離子化後會讓舌頭上的氨基酸受體大吃一驚,咦!味道怎麼這麼鮮呢?而鳥苷酸和肌苷酸則可以加強谷氨酸鹽的味道濃度,讓離子鮮味值倍增,從而達成1+1大於2的效果。所以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蘑菇燒肉會異常鮮美了。

經常吃味精傷身?是謠言還是真相?

要想知道食用味精會不會傷身體,就要從味精到底是什麼講起。

味精的學名叫做谷氨酸鈉,也可以叫做麩氨酸鈉,是一種由鈉離子與谷氨酸根離子形成的鹽。它在經過胃腸道吸收、分解後,產生谷氨酸和鈉離子,谷氨酸是氨基酸的一種,也就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可直接為人體吸收利用。

根據研究表明,人體體重的 18% 是蛋白質,而谷氨酸作為蛋白質的基本單位之一,足見其重要的營養價值。因此,人們食用味精不僅能起到調味的作用,還能起到一定的滋補作用。

適量食用味精對人體有益

事實上,味精的成分是谷氨酸鈉,谷氨酸是組成蛋白質的20種氨基酸之一,廣泛存在於生物體中。但是,被束縛在蛋白質中的谷氨酸不會對味道產生影響,只有遊離的谷氨酸才會呈現谷氨酸鹽的狀態,而產生“鮮”味。在含有水解蛋白的食物中天然存在谷氨酸鈉,比如醬油是水解蛋白質得到的,其中的谷氨酸鈉含量在1%左右,而乳酪中還要更高一些。

有些水解的蛋白質,比如水解蛋白粉,或者酵母提取物,其中的谷氨酸鈉含量甚至高達5%以上。還有一些蔬菜水果,也天然含有谷氨酸鈉,比如葡萄汁、番茄醬、豌豆,都有百分之零點幾的谷氨酸鈉。

此外關於味精有害健康的傳言據說是:加熱後的味精會致癌

致癌的理由是,味精在12℃時,谷氨酸鈉會生成焦谷氨酸鈉,這個焦谷氨酸鈉,看起來就像致癌物。但其實焦谷氨酸鈉對人體也是無害的,甚至還有一定的好處,在文獻就已經指出:通過焦谷氨酸鈉的作用,增加了大腦中的焦谷氨酸的含量,提高了大腦的記憶力和認知功能。

很快就由聯合國食品添加物聯合專家委員聯合發表了闢謠聲明:只要是合法、合理使用,味精是安全的,甚至沒有必要制定限定用量。

像控鹽一樣控味精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與鹽一樣,谷氨酸鈉中的鈉元素可引起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因此,對於味精的攝入,同樣也要控制在適量範圍。

歐盟食品安全局採取100倍安全係數,為谷氨酸及其鹽類制定了新的安全攝入量,即每公斤體重30mg,相當於60公斤重的成年人每天攝入上限是1.8 g。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