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帶血是生活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症狀。很多患者第一反應就是——痔瘡犯了。事實上,便血可見於多種疾病,痔瘡、肛裂、炎症性腸病、腸息肉,甚至是直腸癌等都可能會出現便血。僅憑自我診斷,盲目用藥,很可能錯失治療良機。
據研究,超過80%的直腸癌,最初被自己或首診醫生當成了痔瘡。一旦兩者被混淆,後果不堪設想!今天我們就來弄清楚這兩種病究竟什麼不同,好避免不幸發生。
別把“直腸癌”當成痔瘡
直腸癌其實是一種惡性腫瘤,但是很多時候,早期的直腸癌通常都被人誤認為了痔瘡,因此錯過了最佳的治療試時間。但這都是因為早期的直腸癌跟痔瘡的症狀太過相似,那麼我們該如何進行辨認呢?
為什麼很多直腸癌會被誤診為”痔瘡”?
過去10年間,結直腸癌的新發病數和死亡數均翻了一番。有專家預測,如果不採取積極有效的行動,在不久的將來,直腸癌的發病率將超過”老大哥”肺癌,登上榜首。然而,臨床上,還有很多直腸癌患者誤以為自己得的是痔瘡,從而錯過了最佳發現和治療時間。
資料顯示,早期直腸癌的平均誤診率超過50%,特別是容易被誤診為痢疾、痔瘡和腸炎。
究其原因,一是疾病症狀相似,比如腹痛、腹瀉、便血等。 二是缺乏相關的衛生知識,患者即使出現了粘血便,也想不到與直腸癌有關,以為是消化不良或痔瘡,一些醫護人員由於直腸癌的基本知識不紮實,也容易出現誤診。 三是體檢不到位,肛門鏡不是常規檢查的項目,在體檢中經常被忽視,然而恰恰約80%的直腸癌可在肛門鏡時被發現。
那麼我們該如何進行辨認呢?
1.便血的狀態不一樣
痔瘡血一般是鮮紅,有時候可能是噴出來、滴出來,甚至粘在大便上。腸癌便血相對顏色會暗一點,或者帶有黏液性。
2.排便次數的改變
痔瘡患者因肛門的疼痛,因此會拒絕排便,從而減少排便的次數。腸癌患者則是出血但是沒有便秘,並且還會出現腹瀉的情況。
3. 腹脹、疼痛、消化不良
直腸癌患者除了出血、容易腹瀉,還伴有腹脹、疼痛、消化不良等情況。從一開始的中下腹部疼痛的時輕時重,多為間接性的,到最後變成持續性的腹痛、脹痛。
預防直腸癌,應該注意些什麼?
由於直腸癌經常“偽裝”成痔瘡,所以建議經常胃腸不適者、腸息肉病史者、癌症家族史者、40 歲以上群體,每年做1次直腸指檢與大便潛血檢查,並且每2~3年接受1次電子腸鏡檢查,以便儘早發現癌前病變,切除腸息肉,有效控制病情。
當然,除卻定期體檢外,也不應忽視飲食的重要作用,需要遵循正常飲食原則,食用健康食物,有效預防直腸癌。
在日常生活中,應多吃粗糧和新鮮蔬菜、水果等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纖維的食物。
膳食纖維攝取不足,糞便在腸道內的停留時間就會變長,腸道就會對廢物進行二次吸收,使得糞便中的致癌物長時間刺激腸壁。纖維素能促進腸道蠕動,清洗腸道內的垃圾廢物,減少致癌物停留時間,從而降低大腸癌的發病危險。
所以,多吃富含纖維素、維生素的新鮮蔬菜等,對預防癌變具有重要意義。
放棄偏愛三高一低 (即高脂肪、高熱量、高蛋白、低纖維素)的飲食習慣。少吃燒烤、油炸及高脂油膩食品,多吃粗糧、蔬菜和水果。
有研究認為:蔬菜中的纖維素在腸道中發酵產生的物質能促進細胞分化,可防止直腸腫瘤發生。還有的研究認為,纖維可以保護腸道細胞,並減少膽汁對腸壁細胞的刺激,從而降低直腸腫瘤的發病概率。保持大便暢通養成多吃粗糧、蔬菜和水果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