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癌症真如死神一般,只能眼睜睜等死嗎?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真實的故事,他用自己的抗癌經歷總結出的經驗,希望看完對大家有啟發和幫助!
有些人在得知自己癌症晚期後,會喪失求生欲望,選擇接受死亡。但“棋聖”聶衛平卻創造了生命奇跡,成功戰勝病魔,成為晚期直腸癌5%治癒者中的一員。2013年上半年,61歲的聶衛平突然便血、體重暴瘦,剛開始他以為是痔瘡導致的,後來被棋院好友“連蒙帶騙”帶到醫院檢查,才發現自己患上了直腸癌晚期。在當時,晚期直腸癌的死亡率高達95%,確診意味著凶多吉少。

接受現實後,聶衛平認為“等死不是我的風格”,於是拒絕了醫生給的保守治療方案,選擇盡自己最大努力去進行抗癌治療。經過手術和化療,聶衛平獲得了“重生”,患癌至今8年身體沒有任何不適,檢查結果也沒有復發跡象,在醫學上被認定為臨床治癒了。
在不同場合,聶衛平多次提及自己的成功抗癌“秘訣”,總結下來關鍵有這四點,分享給你。。
一、拒絕保守治療
聶衛平確診直腸癌Ⅳ期後,醫療專家為他進行了會診,提供了兩個方案:要麼保守治療,風險低,但無法治癒;要麼做手術切除腫瘤,但開刀風險較大,手術過程隨時可能出現意外。
當時,聶衛平果斷拒絕了保守治療,選擇了手術。
“搏二兔,不得一兔。”聶衛平覺得,抗癌就像圍棋一樣,要有勝負手,跟癌症拼一場,而不是什麼也不做,能活多久看造化。
手術時,聶衛平沒有任何畏懼,甚至還沒打麻醉就睡著了。最終手術很成功,術後,他除了要忍受刀口劇烈的疼痛外,還接受了9次化療。

二、戒掉心愛的白酒、大閘蟹
患癌之前,聶衛平是一名“老菸槍”,日常菸不離手,一天最多能抽3包,即使比賽也不忘吸兩口。他還嗜酒如命,尤其愛喝白酒,曾經一次喝了4斤白酒不醉。除了嗜菸好酒,他還很愛吃大閘蟹,經常帶朋友一起去吃,可以一口氣吃13只,被朋友戲稱是“蟹幫幫主”。
癌症手術後,醫生告誡聶衛平要戒掉喝酒,很多食物也要避免,尤其是大閘蟹。

但後來有次去醫院複查,醫生“嚇唬”他說,如果你想多活幾年,多陪陪女兒,就要戒酒。喝酒不僅會增加癌症的復發風險,還會增加口腔癌、食道癌、肝癌等患癌率。
為了他最珍視的寶貝女兒,聶衛平終於決定戒酒,而且他還開始注重養生,多吃粗糧、蔬菜和水果,並會做適量運動。
三、定期檢查很重要
在直腸癌手術後的兩年多時間裡,聶衛平會定期到醫院進行複查,每次複查結果都顯示無腫瘤復發跡象,而且腸鏡結果提示,手術吻合口癒合良好。
2016年2月,聶衛平再次到醫院接受造口還納手術,通過這次手術,他排便不再需要通過造瘺口,也不需要定期到醫院進行造口護理和更換造口袋,日常生活方便多了。

他認為,防治癌症除了要改掉壞習慣,還要定期做檢查。以前他對檢查身體沒有概念,但患癌讓他明白檢查的重要性,一旦發現有惡性息肉,應儘早割掉,以防轉變成癌症。癌症康復初期,醫生要求他每3個月檢查一次,後來變成半年,接著變成一年,最後只需要三年檢查一次。
四、有家人陪伴,心態很好
聶衛平曾在採訪中表示,自己之所以能挺過艱難的手術和化療,都是因為妻子的細心護理。
為了讓聶衛平快速恢復,他的妻子每日照顧飲食起居,觀察丈夫的細微變化,督促按時吃藥,一直陪伴在身邊,給他關愛與心理支持。
出院後,家人對他也非常關心,兒女會經常陪他聊天,陪他到醫院複診,親戚朋友也會經常從外地來探望他,讓原本痛苦的養病生活充滿溫暖。
聶衛平說,自己之所以能恢復迅速,除了醫生的治療外,自己的心態也非常重要。在治療期間,他沒有自暴自棄,而是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情,冷靜對待疾病,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把癌症當感冒治。術後,他一直關心圍棋,並經常抽空參與圍棋推廣工作。
除了圍棋,還愛看足球比賽,養病期間就曾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觀後感。

結語:我們可以善待身體,戒菸、戒酒、按時入睡,雖然不會保證100%不得癌症,但起碼可以降低患病的幾率。
同理,我的一個老友,每次見面都在念叨要多掙錢,可是他的行為模式,十多年都沒有任何改變,連自己都改變不了的人,怎麼能改變別人呢?
如果你怕死,就要善待自己的身體,如果你想掙錢,就要一點點培養自己的能力。
什麼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