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經常作噩夢,專家:可能是疾病的徵兆

夢對人而言,是一種必不可少的生理活動與心理活動,科學家們曾統計過,人這一生中有六年左右的時間都留給了這個無比玄幻的世界。   人的夢境有時候令人愉悅,有時候卻令人恐懼.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做完噩夢醒來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那麼總是做噩夢到底是不是「凶兆」?最近一項研究似乎證實了。

一、研究:一些夢境可能預示疾病發生

科學家一直在研究做夢和人類身體健康的關係,多項研究表明,如果夢的內容生動有趣,那麼睡眠質量更好,飲食習慣更健康;經常做噩夢和有睡眠障礙,患上帕金森氏症和相關神經退化性疾病風險更高;晚上做夢比較少,可能是睡眠呼吸暫停的信號;噩夢可能和心臟病有關,心臟病會減少大腦進氧量並擾亂睡眠。

然而,把做夢和夢境內容作為健康預警這件事,一直存在爭議,但不少研究人員指出,一些有趣的結果可能表明,預示性夢境或者發現癥狀前的做夢可能警示著健康問題

 

哈佛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國際夢研究協會前任主席、《睡眠委員會》一書的作者戴爾德麗·利·巴雷特在她的書中講了兩個例子:

有人夢見豹子咬在他的背上,醒來后發現那個部位有一個印記,於是就去看了醫生。另一個患者身上長了東西,但沒有放在心上,之後做了好幾個相關的夢,其中一個夢明確患者要去給它做檢查,於是患者就去醫院就診檢查,發現是早期黑色素瘤。

巴雷特認為,在人醒著的時候因為很多事分心,而夢捕捉到了身體出狀況時的某些微妙反應。

二、人為什麼會做夢呢?

人在入睡后,大腦也進入了休眠,但一小部分腦細胞仍然在繼續活動,這就是夢的基礎。

正常情況下,人的睡眠分為非快速動眼睡眠期快速動眼睡眠期,交替一次為一個睡眠周期,人每晚睡眠一般會有4~5個睡眠周期,每個周期約90~110分鐘。大多數夢境發生在快速眼動睡眠期,在這個時期身體的活動度低,身體接受大腦的信息,讓肌肉處於麻痹狀態,伴隨夢境,防止身體亂動而受傷。

 

正常情況下,人類每晚要做4~6個夢,但很多人記不住甚至認為自己沒做夢,有的人則感覺自己做了一晚上的夢,這是為什麼呢?

夢境發生在快速眼動睡眠期,如果我們在這個時期醒來,就會對夢記得比較清晰,如果是在其他時期醒來,往往不能清晰地記住夢境,甚至認為自己沒有做夢。

三、做夢說明睡眠質量不好嗎?

做夢是人潛意識的表達,也是保護睡眠的一種機制,並不能說明睡眠質量不好。一般而言,人一晚上會做4~6個夢,讓人睡眠不好的並不是做夢,而是身體或精神上的原因,影響了自己的睡眠質量,讓人記得自己的夢,造成經常做夢的感覺。

比如在精神壓力大時,人可能會做一些噩夢,讓人驚醒,之後難以入睡,大腦感覺疲勞;神經衰弱的人入睡困難,睡著后又容易驚醒,所以白天時無精打采。

 

科學家曾經做過實驗,讓實驗者進入睡眠,研究人員在他出現「睡眠腦電波」時將他喚醒,不讓夢境繼續,如此反覆。

結果發現,夢的剝奪會使人體產生一系列的生理異常,如脈搏、體溫、血壓等增高,植物神經系統功能減弱等,還會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反應,如緊張、焦慮、幻覺、記憶障礙等。所以,做夢不但不會影響睡眠,反而可能有利身心健康,夢境是人體協調心理世界平衡的一種方式。

四、經常做噩夢怎麼辦?

心理學家表示,噩夢是白天害羞、內疚、恐懼、焦慮等情緒在夜間的釋放,偶爾做噩夢並不會對人體健康不利,還能調節情緒。但如果經常做噩夢,會使得睡眠質量降低,免疫力下降。

 

科學界對經常性做噩夢的原因大致有兩個猜想

一,存在一些心理情緒問題。最常見的是焦慮和抑鬱,這些情緒問題干擾睡眠,讓人入睡困難,容易醒來,醒來后感覺疲憊。有時候情緒波動引起的睡眠問題比較隱蔽,有些人不太會往這方面想,容易讓人掉進一個惡性循環:焦慮/抑鬱 → 睡眠不好 → 白天狀態差 → 焦慮/抑鬱。

二,還有可能是某種疾病發出的信號。白天時,來自外界的刺激掩蓋了疾病信號,而晚上人體接受信息減少,這些微弱信號就會不斷送入腦中,導致頻繁噩夢。有學者認為,經常做噩夢可能是大腦血管受損或血流不暢,預示偏頭痛和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一整晚都在做噩夢,可能是存在關節痛、腰痛等慢性疼痛。

 

那麼,該如何解決噩夢呢?

對於情緒導致的噩夢,可以先用心理治療,必要時使用藥物治療,目前最常使用的一線抗抑鬱葯有舍曲林、帕羅西汀等。短期的心理問題可以嘗試自我調節,如果持續2周以上,建議儘早就醫,扛得越久,可能情況越糟糕。

非情緒導致的噩夢可能是生理性疾病,包括發燒在內(比如:流感),經常能引起夢魘。其他的睡眠失常,包括:呼吸暫停和猝睡症(患者在白天出現不可克制的、發作性短暫睡眠),都會導致噩夢和夢魘的發生。

夢魘和噩夢通常被認為是對日常經歷的一種正常反映,但“國際睡夢研究協會”仍然建議:如果它們不斷加劇,並逐漸惡化,那你還是需要尋求醫生的説明。 不過,首先你需要努力地去擺脫以上這6種因素。這是呼喚甜美夢境,驅走夜晚惡魔的最好方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