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來臨前都會經歷“癌前病變”!及時發現,遠離癌症.

生活中,有不少人會在一次檢查中突然查出癌症,不知道自己怎麼就得了癌症,但實際上它不是突然來的,體內早已有了種子,只不過等它發芽結果了才被發現。癌症來臨前,一般會經歷癌前病變,若能及時發現且幹預,或許就可以避免它變成癌症。
那麼,到底什麼是癌前病變,它不是癌症嗎?查出哪些病要儘早重視,防止拖久了增加風險?癌症來敲門,身體會給出什麼提醒?我們都知道癌症有早期中期和晚期,它是有不同的發展階段的,癌前病變就是第一個階段。那既然如此,這兩者之間是不是就可以劃等號了呢?

癌前病變是什麼?

其實癌前病變並不是癌症,它還沒有到癌症的程度,也就是說只要及時查出來,並通過有效的治療,都是有希望治癒的。這種情況是具有潛在癌變可能的良性病變,我們可以通過以下這個發展過程來解釋:
正常的細胞(組織)——癌前病變(輕度非典型增生←→高度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潤性的腫瘤(就是大家說的癌症)

簡單來說,如果癌前病變向好的一方面發展有回歸正常細胞的情況,細胞變異的程度也是比較低的,那麼就不一定會發展成癌症。

就算有一天可能出現癌症,那這個時間也是要很久的,所以我們更要及時發現它。

常見的癌前病變有哪些呢?

面色發黑

如果在一段時間內出現面色發黑,皮膚粗糙暗淡無光澤,還伴有嚴重黑眼圈,排除是因為睡眠的問題,很可能是得了肝病,甚至是肝癌的表現。

肝臟是身體重要的排毒器官,一旦出現病變會造成內分泌功能紊亂,腎上腺皮質功能迅速減退,肝臟對自己手的滅活作用降低,進一步導致色素大量沉澱,隨著時間推移,皮膚顏色就會出現改變。

所以平時一定要注意觀察自己的膚色,尤其是長期喝酒的患者以及患有乙肝的人群,很容易誘發肝病,若出現這些症狀時,應引起重視,及時就醫做肝臟CT檢查,或能將肝癌扼殺在萌芽狀態。
腸息肉

並不是所有的腸息肉都會轉變為腸癌,但腸息肉卻有可能是癌前病變,因此即使接受了手術或者腸鏡摘除也要進行複查,每隔三年還要做一次纖維結腸鏡,同時還要每年做一次糞便隱血檢查。如果患了多發性腺瘤性大腸息肉,或者息肉的直徑超過了兩釐米,在接受手術的3~6個月之內就要接受纖維結腸鏡複查,即使結果是陰性,每隔半年還要進行一次,如果一年之後腸鏡仍然沒有任何異常,那麼則可以每隔三年進行一次。

慢性萎縮性胃炎

胃癌的發展過程大致為:正常胃黏膜→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化生、異型增生→胃癌慢性萎縮性胃炎可能屬於癌前狀態,癌變風險較高,症狀多為上腹痛、腹脹、腹部不適、食欲不振等,一般通過胃鏡及粘膜活檢可以確診。幹預方法:推薦淺表性胃炎每3年查一次胃鏡;慢性萎縮性胃炎每1~2年查一次胃鏡.
肺結節:不典型腺瘤樣增生

肺結節的不典型腺瘤樣增生屬於癌前病變,若不幹預,則有發展為肺癌的可能。臨床上發現,直徑小於0.5釐米的肺部結節惡性可能性較小;0.5-1釐米的惡性可能為6%-28%;直徑大於3釐米的肺結節有90%~95%為惡性。可見,肺結節越大,惡性程度就越高。

乳腺增生纖維囊性病變

這種情況常出現在40歲以上的女性身上,增生的乳腺組織呈片狀增厚,主要是由於乳腺宵夜導管以及腺泡上皮增生,從而導致了乳腺囊性擴張,其癌變幾率相對較大。

大腸腺瘤性息肉

這是常見的息肉類型,也是眾多息肉種類中癌變率較高的一種,可單發也可多發。如若患者一直未察覺息肉的存在,隨著病情不斷加重,就有可能轉化為惡性腸癌。尤其是遺傳性家族腺瘤性息肉病,癌變幾率甚至能達到100%!

癌前病變本身並非惡性,但這種病變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很容易變為癌。所以患者在癌前病變期,就必須高度重視並加以治療。從癌前病變發展成原位癌,再從原位癌發展成具有浸潤或轉移能力的進展期癌,約需5至20年左右的時間,這一漫長的過程為中醫藥提供了充分的預防與治療空間。

許多中藥對癌前病變具有阻斷或延緩惡變作用,而且具有價廉且易於被患者接受的特點,充分顯示了中醫藥優勢。中醫藥對諸如食管上皮細胞重度增生、慢性萎縮性胃炎、肝癌前病變、黏膜白斑,乳腺囊性增生症、宮頸糜爛、多發性神經纖維瘤、皮膚乳頭狀瘤等可能發生癌變的疾病,均顯示出卓越療效.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