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上安全套能有效地阻止HIV傳染嗎?

愛滋病,也不是那麼容易就感染的。性,血液,母嬰,這三種方式能導致愛滋病病毒傳染,根本原因是:它們都滿足了體液交換的條件:量夠大,交換時間夠長,交換環境夠隱秘。

帶上安全套的作用就是:隔絕體液交換。很多人懷疑安全套是否足夠安全,懷疑的理由是:安全套能阻止肉眼可見的體驗交換,但病毒體積這麼小,根本擋不住啊。這是對HIV的無知造成的。HIV病毒只能存活於活細胞內,病毒無法離開細胞。這意味著,HIV病毒不可能自己單獨地溜出來,從一個人體內,跑到另一個人體內。

只要體液沒有交換,就不可能感染。安全套能有效防止避孕,說明能阻止精液流進異性體內。體液無法進入對方體內,自然也就無法交換,自然也就無法感染。

所以說:安全套,足夠安全,絕對能有效地阻止HIV傳染。(前提是正確使用)
上次在醫院陪著家人做檢查時,碰到了一位產婦,她就是一名愛滋病患者,自己還不幸懷孕了,特別想要生下孩子,最後也是經過了醫生孕期再三的阻斷治療,她才產下了一個健康的寶寶,醫生判斷她之所以會患上愛滋病,就是因為不久前,她剛剛做了一次紋眉,很有可能是紋眉店的器具消毒不到位導致的。

所以在生活中儘量不要去紋眉或者紋身,因為紋身和紋身用的針是多次重複使用的,很難做到充分的消毒,而這個刺針也是愛滋病很好的傳播媒介,人就很容易會受到感染。

愛滋病的傳染途徑有哪些?

性傳播

一個人可以通過與另一個人的性交行為而感染上愛滋病病毒。這包括異性間和同性之間的性接觸傳播。

血液傳播

血液傳播,輸血傳播,如果血液裡有愛滋病病毒,輸入此血者將會被感染,血液製品傳播,有些病人(例如血友病)需要注射由血液中提取某些成份製成的生物製品。有些血液製品中可能含有愛滋病毒,使用該血液製品就可能感染HIV。另外,使用不潔針具可傳播愛滋病毒。

母嬰傳播

母親在懷孕之前或者是懷孕之後受到愛滋病毒的感染,肚子裡的寶寶成為愛滋病患者幾率是很大的。

大學生要預防愛滋病,就要從愛滋病傳播的途徑上杜絕,首先是不要與愛滋病患者進行性接觸,如私生活混亂者患上的幾率就很大,還有男同,如果一方有艾滋那麼另一方的感染幾率就非常大了。其次,平時如果自己身上有傷口,就不要跟愛滋病患者接觸,因為愛滋病毒有可能隨著患者的體液進入傷口,雖然這種幾率很小,但是最好杜絕,對此大學生們要特別的注意。

大學生在預防愛滋病時,儘量不要紋身,現在的很多年輕人都喜歡紋身,但紋身用的針都是多次使用的,就算消毒就會很不乾淨,所以就很容易傳染愛滋病,所以建議大家不要去紋身,這樣就會有很好的預防作用。

大學生在預防愛滋病的時候,就要注意不要跟別人共用一些血液接觸的注射器,同時也要注意不要自己隨便注射一些血液,需要注射一些血液的時候,一定要到正規的醫院去進行,可以預防感染疾病。愛滋病還可以通過姓生活來進行傳播的,但是其實只要大學生在平時可以潔身自好,不要性生活過於混亂,同時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戴避孕套,那麼其實是可以有效預防愛滋病的傳播的。

從炎症發展到癌症大概需要多長時間?

說到炎症,大家可能聯想到胃炎、腸炎、肝炎……由於很常見,所以很多人都不太當回事,可如果今天告訴你,炎症如果長期存在,是有可能演變成癌症的,會改變你對炎症的看法嗎?

從炎症發展到癌症,大概需要多長時間?

炎症,其實是我們人體面對外界病原體攻擊,而出現的的一種自我保護性反應,大多時候對人體是有利的,可以幫助機體啟動免疫和非免疫細胞,幫人體消滅病原體,加快受損組織的修復和恢復速度。

但有時候對人體卻是有害的,通過炎症充血和滲出反應,稀釋、殺傷和包圍損傷因數,而長期反復在炎症刺激下,可導致細胞癌變。一般來說,這個過程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

所以,對於炎症問題,我們無需過度擔憂,也不可大意輕視,要及時採取正確的措施幹預,才能盡可能的預防癌症的發生。

炎症是癌症的催化劑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報告發佈的一項報告顯示,世界上有1/6的癌症是由細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也就是俗稱的發炎。所謂炎症,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病理過程,是機體對外來刺激的正常防禦反應。當人體局部的細胞被損傷時,免疫細胞會被啟動,釋放炎症因數,導致局部炎症的發生。

炎症分為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中國工程院院士林東昕教授表示,急性炎症比較容易治好,慢性炎症治癒難度高,會長期存在,甚至有一小部分可能轉化成癌症。

以病毒性肝炎為例,早期以急性表現為主,如果積極治療,很容易治癒,但是拖延不治或者治療不當的話,就會逐漸發展成慢性炎症,改變細胞和組織,最後發展成肝硬化、肝癌。

此外,感染幽門螺桿菌會導致胃部慢性感染,不幹預可能發展成為胃癌。感染HPV病毒,會增加宮頸癌發生風險。感染EB病毒,與鼻咽癌關係密切。炎症是多種疾病共同的土壤,除了癌症,還可能是糖尿病、神經系統疾病、肥胖、抑鬱等疾病的源頭。

肝炎

那也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病症,而且在我國患有肝炎的概率也是非常的高的。據研究顯示,中國患有乙肝的人數已經過億。而且在生活中大多數都是由於炎症而導致的,使得炎症進一步的損傷肝臟,讓肝臟處於慢性損傷的狀態,時間久了之後可能就會容易出現肝硬化,最終發展成肝癌。所以大家如果如有肝炎的話,那麼一定要重視。
腸炎

腸炎在生活中也比較的常見,而且症狀有很多,有一些人一吃東西就會噁心或者是嘔吐,其實都是腸道不適的一個表現,不過對於一些人可能會採用吃藥或者是打針的方式來進行緩解。不過對於患有慢性潰瘍性的腸炎來說,是非常容易使得癌變的情況。在治療的過程中反反復複也會容易傷害到人體的腸道,使得免疫力下降,最終導致腸癌的出現。

結腸炎

結腸炎是指結腸黏膜層的炎症,其主要症狀為腹瀉、腹痛、便血等。結腸炎的病因包括遺傳、免疫因素、感染等多種因素。長期慢性結腸炎可導致結腸癌的發生。因此,對於患有結腸炎的患者,應進行有效的藥物治療,並注意飲食和生活習慣。

這6類食物是天然消炎藥,建議多吃

2021年《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上發表了一項綜述,研究團隊從3581項研究中篩選出,包括蔓越莓、葡萄、石榴、草莓、全麥製品、低脂乳製品、優酪乳、芝麻籽、亞麻籽、大豆食品、薑黃等,88種具有抗炎效果的食物。研究人員將可能具有抗炎功能的食物分為6類:

  ①全穀物、豆類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
  ②綠茶、大豆等富含多酚、黃酮的食物;
  ③羽衣甘藍、捲心菜、西蘭花等十字花科蔬菜;
  ④蔓越莓、草莓、藍莓、葡萄等漿果類水果;
  ⑤薑黃、生薑、肉桂、肉蔻、鼠尾草及大蒜等香辛料;
  ⑥三文魚、亞麻籽油、海藻油、葡萄籽油、菜籽油、堅果、杏仁等富含ω-3型脂肪酸的食物。

人體非常複雜,很多癌症都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往往在癌症發生之前,都會有癌前病變的階段,大家要注意均衡飲食,提升免疫力,並且在炎症階段就積極治療,避免其進一步發展,從而降低各種癌症的發病率。

為什麼很多直腸癌會被誤診為”痔瘡”?

大便帶血是生活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症狀。很多患者第一反應就是——痔瘡犯了。事實上,便血可見於多種疾病,痔瘡、肛裂、炎症性腸病、腸息肉,甚至是直腸癌等都可能會出現便血。僅憑自我診斷,盲目用藥,很可能錯失治療良機。

據研究,超過80%的直腸癌,最初被自己或首診醫生當成了痔瘡。一旦兩者被混淆,後果不堪設想!今天我們就來弄清楚這兩種病究竟什麼不同,好避免不幸發生。

別把“直腸癌”當成痔瘡

直腸癌其實是一種惡性腫瘤,但是很多時候,早期的直腸癌通常都被人誤認為了痔瘡,因此錯過了最佳的治療試時間。但這都是因為早期的直腸癌跟痔瘡的症狀太過相似,那麼我們該如何進行辨認呢?

為什麼很多直腸癌會被誤診為”痔瘡”?

過去10年間,結直腸癌的新發病數和死亡數均翻了一番。有專家預測,如果不採取積極有效的行動,在不久的將來,直腸癌的發病率將超過”老大哥”肺癌,登上榜首。然而,臨床上,還有很多直腸癌患者誤以為自己得的是痔瘡,從而錯過了最佳發現和治療時間。

資料顯示,早期直腸癌的平均誤診率超過50%,特別是容易被誤診為痢疾、痔瘡和腸炎。

究其原因,一是疾病症狀相似,比如腹痛、腹瀉、便血等。 二是缺乏相關的衛生知識,患者即使出現了粘血便,也想不到與直腸癌有關,以為是消化不良或痔瘡,一些醫護人員由於直腸癌的基本知識不紮實,也容易出現誤診。 三是體檢不到位,肛門鏡不是常規檢查的項目,在體檢中經常被忽視,然而恰恰約80%的直腸癌可在肛門鏡時被發現。

那麼我們該如何進行辨認呢?

1.便血的狀態不一樣

痔瘡血一般是鮮紅,有時候可能是噴出來、滴出來,甚至粘在大便上。腸癌便血相對顏色會暗一點,或者帶有黏液性。

2.排便次數的改變

痔瘡患者因肛門的疼痛,因此會拒絕排便,從而減少排便的次數。腸癌患者則是出血但是沒有便秘,並且還會出現腹瀉的情況。
3. 腹脹、疼痛、消化不良

直腸癌患者除了出血、容易腹瀉,還伴有腹脹、疼痛、消化不良等情況。從一開始的中下腹部疼痛的時輕時重,多為間接性的,到最後變成持續性的腹痛、脹痛。

預防直腸癌,應該注意些什麼?

由於直腸癌經常“偽裝”成痔瘡,所以建議經常胃腸不適者、腸息肉病史者、癌症家族史者、40 歲以上群體,每年做1次直腸指檢與大便潛血檢查,並且每2~3年接受1次電子腸鏡檢查,以便儘早發現癌前病變,切除腸息肉,有效控制病情。

當然,除卻定期體檢外,也不應忽視飲食的重要作用,需要遵循正常飲食原則,食用健康食物,有效預防直腸癌。

在日常生活中,應多吃粗糧和新鮮蔬菜、水果等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纖維的食物。

膳食纖維攝取不足,糞便在腸道內的停留時間就會變長,腸道就會對廢物進行二次吸收,使得糞便中的致癌物長時間刺激腸壁。纖維素能促進腸道蠕動,清洗腸道內的垃圾廢物,減少致癌物停留時間,從而降低大腸癌的發病危險。

所以,多吃富含纖維素、維生素的新鮮蔬菜等,對預防癌變具有重要意義。

放棄偏愛三高一低 (即高脂肪、高熱量、高蛋白、低纖維素)的飲食習慣。少吃燒烤、油炸及高脂油膩食品,多吃粗糧、蔬菜和水果。

有研究認為:蔬菜中的纖維素在腸道中發酵產生的物質能促進細胞分化,可防止直腸腫瘤發生。還有的研究認為,纖維可以保護腸道細胞,並減少膽汁對腸壁細胞的刺激,從而降低直腸腫瘤的發病概率。保持大便暢通養成多吃粗糧、蔬菜和水果的習慣。

茶葉存放的時間越長茶香越香,這是怎麼一回事兒?

相信隨著大眾生活水準的提高,中老年人朋友逢喜事過節收到的禮物就不單單只是一些常見的魚肉吃食了,送禮送茶葉現在也慢慢成了一種時尚。確實,我們的茶文化傳承至今,茶葉裡含有大量身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和營養物質,適量飲茶確實會對人體健康有益。
而且不管是不是懂茶的朋友,相信都聽說過,有的茶葉存放的時間越長,口感越好,茶香越香,這是怎麼一回事兒?

茶水表面有一層膜,真的是茶葉放久的原因?

咱們首先來瞭解一下,有些茶水表面有一層膜,那層膜到底是什麼?而有膜的茶到底能不能喝?

其實茶葉本身就富含維生素、氨基酸、各種微量元素等,尤其是春季新茶。經過冬季的休養生息,茶葉的內含營養成分也就特別充足豐富。經過沖泡,茶葉中富含的茶皂素、茶鹼,甚至是茶多酚等元素經過自然氧化,在沸水的衝激下,自然析出。茶湯中各種元素含量高了,自然而然會漂浮在茶湯表面。這種情況,其實是茶葉營養豐富的一種外化表現,也並不是什麼不得了的事情。
其次就是泡茶水質的問題,也就是分為軟水和硬水,水質的不同,也會影響到茶水錶成膜的現象。水面上浮的那層油膜,行話叫鏽油。鏽油多少主要是因為水質— 軟水還是硬水(還有叫重水和輕水)的區分主要是根據水中鈣鎂離子的含量來判斷的,如果鈣鎂離子的含量是在八毫克以上是硬水,以下則是軟水。沖茶以軟水為佳。

曾經有人做實驗,用了幾種不同的水燒開後泡茶,放置一段時間後,因為水質的不同,茶水表面的成膜厚度也是不同的。軟水成膜更少,幾乎是不成膜的。而硬水則成膜比較厚,所以泡茶建議用軟水泡。

最後就是茶葉的製作過程,也會影響茶水上面的膜。一片茶葉從離開枝頭到進入制茶車間,最後到喝茶人的茶杯裡,那是要經過很漫長的生產加工、以及物流運輸環節。在不同外界環境下,如果程式控制不到位,就很容易產生一些雜質,在運輸的過程中遇到天氣的因素,也會讓茶有所不一樣。

就比如製作新茶,由於茶季到來之前,茶農們出於保養機械設備的需求,遇上個粗心大意的,難免會留下一些油膩。拼堆打包時,不注意,也可能有粉塵、異物等。
所以喝茶請務必養成洗茶、勤洗茶具的習慣。另外多喝茶,多實踐,錘煉自己的舌頭功夫,才能讓這些問題在大家的舌尖之下,無處遁身。

綠茶是不發酵茶,經殺青、整形、烘乾等工藝製成,一般保質期應在18個月左右,當然如果保存得當,放在低溫環境下,密封保存,放置2-3年左右沒有變質發黑也是可以品飲的。

但建議綠茶要趁鮮喝,我們喝綠茶,喝的是它清新鮮爽的感覺,一年以內,綠茶風味最佳,此時飲用最能感受茶葉的鮮香,往後即使保存再好,茶葉的香氣和滋味,還是會有所下降。

紅茶是全發酵茶,相對綠茶而言,它們的最佳風味期更久一些,一般在三年左右,放置時間太長的紅茶,品質並不會得到有效提升,甚至有可能持續下降。

雖然保存好的不變質紅茶,超過保質期也能飲用,但還是建議在保質期內飲用完,如保存不當,茶葉受潮,會出現比較明顯的酸味,最好在乾燥的地方存放。

普洱茶這三種茶都是可以進行充分氧化的茶,如果在良好的密封、乾燥、陰涼的環境下,茶葉的內質在不斷陳化、轉化,從而成為品質更加優秀的陳年老茶,其口感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變得更加醇厚,其價值也變得更高。

建議大家喝茶最好在茶葉的保質期內飲用,才能品到茶葉最好的滋味。

癌症可能是被你“吃”出來的。若你也有,趁早改。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佈的 2020 年全球最新癌症負擔資料顯示,“癌症”的出現讓很多原本幸福的家庭支離破碎,陷入危機。其實很多癌症都是“一口一口吃出來”的,預防癌症的關鍵是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改掉不利於防癌的壞習慣。

簡簡單單的一日三餐,不僅為身體提供能量,還隱藏著健康風險。長期不科學、不合理的飲食,最終會成健康殺手的助長者!病從口入,並不是危言聳聽,因為很多癌症就是“吃出來”的!

常吃高油脂、高糖食品——乳腺癌

乳腺癌是傷害女性健康的高發癌症之一,發病率高。美國衛生部曾明確指出,40%的癌症與肥胖直接相關,這些癌症中包括絕經後的乳腺癌。

乳房腫塊、乳房形狀改變、皮膚凹陷、乳頭分泌物、皮膚出現紅色鱗屑狀斑塊等症狀,可能是乳腺癌的早期信號。《Cell Reports》有研究顯示,高糖高脂飲食與乳腺癌風險增加相關,其核心原因就在於腸道微生物菌落的改變。像肥肉、油條、披薩、霜淇淋等這類高脂高糖食物,容易致胖。

喜歡吃燙食

很多人在吃食物的時候喜歡吃熱的,吃熱的可以,但一定不要吃燙的,燙食在進入食道後會對食道表面的黏膜造成損傷,長此以往,食道黏膜持續性受到傷害會發生癌變。

不注意發黴食物

很多上了年紀的老人,比較節省,有些食物放久了,發黴了不捨得扔,總認為加工之後可以繼續食用,這是非常錯誤的想法,特別是對於堅果糧食類食物,一旦發黴,就會含有黃麴黴素,黃麴黴素不僅會導致肝功能的損傷,甚至會引發肝癌。

吃得過鹹

愛吃過鹹食物的人,患胃癌的危險性,是其他人的2倍。人在吃入過量的高鹽食物後,胃內容物滲透壓增高,這對胃黏膜可造成直接損害。高鹽食物還能抑制前列腺素E的合成,而前列腺素E能提高胃黏膜抵抗力,這樣就使胃黏膜易受損害而產生胃炎或潰瘍。

抽菸喝酒

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人們的壓力也與日俱增,為了緩解壓力,部分人便會飲抽酒。可殊不知酒精的刺激性較強,特別是白酒度數很高,如果經常喝則會刺激食管,先是出現食管潰瘍的問題,反反復複的受傷害,就會增加患食管疾病的風險,其中就包括食管癌。抽的危害性在於其中存在較多的尼古丁焦油等物質,如果長時間抽就會形成慢性的薰制,進而導致食管癌變。

吃飯要節:每頓七八分飽

飲食過多,經常吃撐,就會增加腸胃負擔,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常此以往,還會增加胃穿孔、急性胰腺炎、腎病等風險。

有研究發現,長壽的遺傳基因在人體攝取熱量到第六、七分飽時就會被活性化。而吃到七分飽,既不會覺得撐,也不會餓得太早,因此,七分飽更有利於健康長壽。

那怎樣才叫“七分飽”呢?

胃裡面還沒有覺得滿,但對食物的熱情已經有所下降,主動進食速度也明顯變慢。如果在這個量停下進食,人既不會提前饑餓,也不容易肥胖。

賁門癌出現後究竟有何病症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賁門癌是一種惡性程度較高的腫瘤疾病,出現後就要做好及時醫治,否則的話可能就會累及鄰近器官和組織,出現轉移病症。要想避免這一情況發生,就要格外重視賁門癌,做到早發現早治療。而要想做好這一點,就要全面瞭解其病症,只有根據這些才能做到儘早醫治,科學恢復。那麼,賁門癌出現後究竟有何病症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賁門癌顧名思義,就是長在賁門的惡性腫瘤。賁門是位於食管、胃交界處,它的表現基本還是腺癌。賁門癌的早期基本上是沒什麼症狀了,所以賁門癌發現要食管癌要晚一些。如果出現症狀以後還是跟食管癌差不太多,也是進食發噎,進行性的吞咽困難,另外它會有腹痛。他出現上消化道出血的機會比較多,也就是病人會出現嘔血、吐血,還會出現黑便,就是大便像柏油一樣,這是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現。

賁門癌的症狀有:

吞咽食物時的異物感:咽食過程中食物經過病變區可能產生一種異物感,而且常固定在一個部位,有的病人描述像有永遠咽不完的東西的感覺。因症狀輕微並呈問歇性發生,也易為病人所疏忽。這就屬於賁門癌的症狀表現。

體重下降、消瘦:因進食困難,營養日趨低下,病人消瘦,但一般病人有食欲。一旦出現厭食,常是腫瘤廣泛轉移的徵象。這些賁門癌的症狀比較明顯。

出血:病人有時也會嘔血或便血,腫瘤可浸潤大血管而發生致命的大出血。這也是賁門癌的症狀表現。

胸骨後不適或疼痛,間歇性或快速進食時加重。
吞咽時食團停滯或頓挫感,吞咽食物時似在某個部位一時停滯頓挫,病變發展後才逐漸明顯。

胸部脹悶或有緊縮感,且常伴咽喉部乾燥感。

間歇性上腹部飽脹不適,進幹食時明顯。呈進行性發展。常見症狀吞咽困難、嘔吐、疼痛和體重減輕。晚期可有貧血、低蛋白血症、消瘦及惡病質。若出現腹部包塊、肝大、腹水及盆腔腫物,可有上腹和腰背持續性隱痛,說明已有腹腔器官轉移。

賁門癌的預防有哪些

增加營養及微量元素的攝入

臨床上發現大多數賁門癌患者,為肉類動物蛋白、脂肪、新鮮水果等,攝入不足的營養不均衡者。因此,做到合理膳食,營養均衡,保證足量的維生素A、C和核黃素等,元素的攝入有助於賁門癌的預防。

保持良好精神和心理狀態

壓力是癌症的主要誘因之一,尤其是現階段,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越來越多的壓力,導致一部分人,精神處於崩潰的邊緣,我們建議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勞逸結合,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狀態,緩解壓力,調整不良情緒。

戒菸戒酒

據統計吸是誘發賁門癌的因素,長期吸可直接誘發賁門癌。吸者賁門癌的發病率,比不吸者高10倍,另外酒精對賁門粘膜刺激很大,容易引起賁門表面粘膜變性壞死,且酒精中含有亞硝氨黃貢黴等,多種致癌物質,又吸又飲酒者,比不吸不飲酒者,賁門癌的發病率高30倍。

年齡大了要適當忌口!這些食物建議能不吃就不吃。

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的牙齒會出現鬆動,胃的消化功能也會減弱,腸道的吸收功能也走在了下坡路上,這些都是正常的。

但是如果長期不忌口、食用一些不容易消化、對腸胃有刺激的食物,那麼消化系統的負擔就會加重,還會加重肝臟的負擔。會誘發肝炎、肝臟損傷、脂肪肝等疾病。

因此飲食一定要適量,注意忌口,並且補充夠平時身體所需的水分。尤其是到了中老年,為了預防常見疾病一定要注意,這幾種食物能不吃就儘量不吃。

辛辣食物

50歲之後應該遠離辛辣食物,辛辣食物的刺激性大,如果在年齡增長過程中,依然大量吃辛辣的食物,在辛辣食物的刺激下可能會有腹痛,腹瀉等情況出現,和消化系統功能降低有關。

要保持消化正常需要以清淡的飲食為主,性質溫和食物大部分人適應,不容易增加消化壓力。很多人卻因為辛辣食物吃太多,讓腸道粘膜充血、水腫,功能降低的過程中就容易腹瀉。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還需遠離辛辣的食物。

燒烤食物

保持腸道功能正常,飲食過程中建議少吃燒烤類食物。經過燒烤的食物同樣營養價值降低,在炭火高溫燒烤的過程中,還會產生對人體健康不利的致癌物質,經常大量吃燒烤腸胃更容易功能降低。

本身腸胃薄弱的人,吃很多的燒烤類食物可能會有腹痛、腹瀉的情況出現。為了避免疾病入侵威脅健康,應該選擇合適的食物提供營養,經過燒烤的食物不宜吃太多,否則消化系統會功能下降。

剩飯剩菜

50歲以上的人,以前都經歷了一段物質匱乏的苦日子,所以,格外珍惜糧食,各種東西都是精打細算,典型的就是剩菜剩飯不捨得扔掉,第二天熱一下接著吃,甚至有時候要吃幾天。但是如果因為節約,吃壞了身體,那是得不償失的。所以,剩飯剩菜最好不吃。

醃制鹹魚

鹹魚與新鮮的魚肉相比較,除了口味不同外,在鹹魚的表面其實還有很多肉眼看不到黴菌,畢竟很多人會把魚經過醃制,放在風中進行風乾,這樣或多或少的接觸到一種污染物,造成黴變。

因為食用鹹魚不當,造成癌變,是中國南方常見的情況,鼻咽癌就是其中最常見的一種,與北方相比較,南方很多沿海城市,因為過多的食用鹹魚,會造成鼻咽癌的發生。

另外,食用鹹魚時,還會造成魚肉中的亞硝胺在身體中經過酶的作用,產生一系列的代謝會造成細胞突變,形成胃癌、肝癌等。

油條

很多老朋友,他們特別喜歡吃油條,尤其是在早上,喜歡吃豆漿和油條,雖然油條酥脆可口,深受大眾喜愛,但它們是高熱量的油炸食品,容易導致脂肪堆積,不利於血管健康。

油炸食品在油炸過程中也容易產生苯並芘,苯並芘是一種致癌物質,而明礬會添加到油條中,這對健康不利,尤其是早上起床後,血液濃度相對較高,吃這些油炸食品對血管健康不利,老年朋友應該注意清淡飲食。
高脂肪食物

脂肪含量豐富的食物可不要經常吃,特別是肥肉。肥肉能提供豐富能量,雖然有肉類食物獲取蛋白質,但每天吃多少肉量應該把控好,有的人單純愛吃肉,蔬菜,水果的攝入量很少,熱量沒有消耗,會逐漸發胖,從而影響多個指標。能正確飲食的人會葷素配比恰當,肉類食物還多選擇瘦肉,而不是經常吃肥肉。

皮蛋

皮蛋,也叫松花蛋,是中國獨有的一種特色美食,因其鮮滑爽口特別受到老年人的喜愛,但是我們要知道,皮蛋是一種鹼性溶液醃制過得鹼性食物,因此,雖然其在醃制後仍然具有營養價值,但由於其特殊的加工過程,皮蛋具有了性寒的特質。

食物中的補充微量元素有助於增強肝體質減少疾病的發生,老年人應該更注重微量元素的補充,可以通過:核桃,芝麻,蝦皮,牛奶,魚,紫菜,蘑菇,蛋黃等來豐富的補充營養元素。

為何注射了HPV疫苗還會患宮頸癌?如何預防宮頸癌?

子宮頸癌在世界各地都有發生,是人體最常見的癌瘤之一,不但在女性生殖器官癌瘤中占首位,而且是女性各種惡性腫瘤中最多見的癌瘤,但其發病率有明顯的地區差異。世界衛生組織研究機構統計發現:近年以來,全世界範圍內的宮頸癌發病率越來越年輕化。

宮頸癌為最常見的婦科腫瘤,高發於年齡為50到55歲,由於宮頸tct細胞學的篩查和宮頸hpv的檢查,使子宮頸癌和癌前病變得到了早發現早治療,是宮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有明顯的下降。

為何注射了HPV疫苗,還會患宮頸癌?

首先,我們要清楚,雖然人乳頭瘤病毒,也就是我們說的HPV病毒,是導致宮頸癌的原因之一。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宮頸癌都是HPV病毒導致,臨床上約有6~10%的宮頸鱗癌和20%的宮頸腺癌患者,HPV檢測為陰性,也就是她們的感染並非HPV病毒引起。

第二,目前已知和生殖道感染相關的HPV病毒有40餘種,而目前上市的HPV疫苗最多只能防治9種HPV病毒,如若感染的是這9種以外的HPV病毒,疫苗自然就不起作用了,更別提本身防護更少的2價和4價疫苗了。
其次,HPV疫苗接種後是否可以終生防護尚沒有明確定論,HPV疫苗自2006年問世以來,至今總共只有16年的時間,醫學界沒有足夠的標本證據表明其是否有終生防護力。

哪些原因誘發宮頸癌?

1、病毒感染:傳染了HPV病毒,持續性的治癒不全面持續性的感染是導致宮頸癌爆發的主要危險因素,80%以上的宮頸癌都伴有高危性的HPV感染。

2、私生活混亂:有多個性伴侶,初次性生活小於16歲左右,生產年齡過小,過於多孕,多產等原因息息相關,也是誘發宮頸癌的主要因素。

3、其他因素:有感染了沙眼衣原體病毒以及滴蟲性病毒感染,誘發了HPV感染,導致了宮頸癌的發生,也有密切的關聯。

4、外界因素影響:長期吸煙喝酒,是增加HPV感染的概率逐漸增高,此外營養不良衛生條件差也會誘發疾病的感染。

女人身體若有異常,建議趁早就醫

陰道流血

在宮頸癌早期,表現為接觸性的出血,而到了中晚期,可能會轉變為不規則的陰道流血,如果侵襲到大血管的話,還會引起大出血。

年輕的宮頸癌患者,一般表現為月經期延長以及經量的增多。而老年的宮頸癌患者,則表現為絕經後的不規則陰道流血。

陰道流出液體

多數的宮頸癌患者會出現陰道排液,液體多表現為白色或血色,或稀薄如水樣,或像米泔樣,或有腥臭味道。
其他症狀

根據病變的部位和累及範圍,可能出現尿頻尿急、便秘、雙下肢腫痛。晚期甚至會出現貧血、惡病質等全身衰竭的症狀。

如何預防宮頸癌?

面對如此高併發率和死亡率的宮頸癌,光靠年年體檢肯定是不夠的,疫苗和性生活也是預防宮頸癌發生必不可少的措施。

打HPV疫苗

在所有預防宮頸癌的預防措施中,打疫苗一直是非常重要的幹預手段。目前已被批准的三種預防HPV感染的疫苗有:二價、四價以及九價。每種疫苗預防的HPV類型是不同的,二價疫苗適合9-45歲的女性,可以預防HPV18、16型病毒。四價疫苗適合20-45歲女性,可預防HPV18、16、11、6型病毒。九價適合16-26歲女性,可預防HPV6、11、16、18、31、33、45、52以及58型等病毒。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年齡選擇適合自己的疫苗進行注射。

乾淨的性生活

女性18歲之前進行性生活,宮頸癌發生的幾率要比其他人高數倍,而且過早進行性生活也是導致宮頸癌發生的主要原因。同時,性生活過早很容易患上梅毒、淋病等性病,宮頸癌發生的幾率也比正常人高6倍。除此之外,性伴侶也是導致宮頸癌發生的高危因素。所以,乾淨性生活可以有效降低宮頸癌的發生率。

定期篩查

大量研究表明,早期宮頸癌的預後效果非常好,一期治癒率可達到80%-90%,二期治癒率可以達到60%-70%,三期的治癒率可以達到40%-50%,四期治癒率只能達到10%。癌前病變的治癒率 可以達到100%。進行定期篩查,早期治療宮頸癌是非常關鍵的。

一日三餐都愛吃哪些食物的人群,你一定要警惕,癌症可能會找上。

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癌症的治療方法也越來越多,目前來說,癌症的主要治療方法包括有手術、化療、放療、靶向藥物治療、免疫治療、介入治療和中醫藥治療等。其中,很多人都有聽說過化療,也有很多癌症患者認為所有的惡性腫瘤都要做化療的。其實,有些癌症並不適合化療。
3類人不適合化療

1、早期癌症:醫生經常根據腫瘤的大小和狀態將腫瘤分為幾個階段,而早期腫瘤往往意味著腫瘤較小,沒有轉移。在腫瘤的這一階段,只需要手術切除病變,完全不進行化療,恢復率非常高。

2、體質差,抵抗力低:大家都知道化療有副作用,雖然有些人可以承受,但有些人體質差,如手術、化療等治療,可能不合適。還有一些晚期癌症朋友,化療的效果很小,所以不推薦化療。

3、不敏感:有些癌症對於化療不敏感,癌細胞依然頑強的生長,這類癌症就不適合化療。

對於做了化療的患者,可以都吃以下幾類食物,輔助化療,提高化療的效果。
化療多久做一次?

日常情況下化療的一個療程的週期是在21~28天左右,包括從化療剛開始的時候,由於患者病情的不同,化療的天數也是大不相同的,一般情況下的化療是一次3~7天,兩次化療之間間隔18~25天左右。

化療到底有多痛?

有很多人也都想知道化療到底有多痛苦。化療的痛苦度是人體可以接受的,看見別人有反應很大,大家會覺得化療是非常痛苦的,其實大多數的患者沒有進行化療的時候看到化療的一些藥水就會出現嘔吐這樣的現象,這種情況的發生都是心理作用,化療確實也會有一些副作用,比如說噁心嘔吐或者白細胞下降,血小板降低等等這種現象,都會讓身體更加的難受,通過一系列的處理治療也能夠有效的止吐,這些現象都是人體可接受的痛苦。
當患者在化療的整個過程當中出現很大的反應,這時候醫生也會適當的調整一些治療的方案,或者減輕用藥。化療的過程一定要和醫生積極配合好,同樣化療是為了預防腫瘤再次復發的一種主要的方式大家或許沒有瞭解過,不是所有癌症都適合化療的,也不是很多人都可以做化療,同樣這三種惡性腫瘤是不能做化療的。

胃癌,肝癌,胰腺癌,大腸癌,食管癌的高發,都與飲食密不可分,特別是一日三餐,都愛吃以下三種食物的人群,你一定要警惕,癌症可能會找上。

第一,三餐都喜歡吃醃制的食物,醃制的食物不僅富含鹽,而且富含硝酸鹽,高鹽飲食不僅會誘發高血壓,還很容易破壞胃,日本一項研究表明,長期高鹽飲食,會增加胃癌的發病率,除了高鹽之外,醃制食物中富含的硝酸鹽,會在胃內細菌的作用下,轉化成亞硝酸鹽,進一步與蛋白質結合,形成了亞硝胺,這更是一種強致癌物。

第二,三餐都喜歡高脂肪食物,油炸食物,大魚大肉,這些都屬於高脂肪食物,三餐都喜歡高脂肪食物,不僅會升高體內的血脂,還容易誘發惡性腫瘤,比如大腸癌,肝癌,胰腺癌。

第三,三餐都喜歡煙熏的食物,各種薰制的魚,雞,鴨等,吃起來口感很好,但你知道嗎,它們同樣是致癌物,富含一種叫苯並芘的一類致癌物。

想要長壽,預防癌症是重要的一關,癌症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已經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最嚴重疾病,預防癌症,首先要管住嘴,像以上三種食物,最好把它們撤下餐桌,平時應該少吃鹽,多吃蔬菜和水果。

哪個年齡是腰間盤突出的高峰期?哪些方法可以保護腰部?

腰間盤突出患病率是非常高的,通常在100個人當中就有15~16個人會出現腰椎間盤突出的問題,總體的發病率在15%左右,在臨床上,中青年和老年人是腰間盤突出的高峰期。
引發腰間盤突出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急性扭傷,或者長期久坐局部退變老化骨質疏鬆等,都有可能會導致腰椎間盤突出。

一般腰椎間盤突出通常不能治癒,可以通過藥物和手術等治療方式進行緩解,但是一旦患上腰椎間盤突出患者是非常痛苦的,可能長期忍受著這種折磨,所以做好預防才是關鍵。

醫生勸告:4個動作是在給腰椎間盤“上刑”,最後一個你天天都做,現在意識到還不晚
穿高跟鞋

不得不承認,高跟鞋確實能讓女性多一點成熟美,讓女性更有魅力。但是,非必要場合,真的別穿高跟鞋了!
高跟鞋鞋底具有地基功能,直接影響人體重心。穿高跟鞋會使人體的重心過度前移,必然造成骨盆前傾,脊柱彎曲增大,腰椎受力變得集中,長期易造成椎間盤損傷。

單手提重物

這是很多媽媽黨都會中招的一個不良姿勢,在逛街,買菜的時候很多媽媽都喜歡一個手提著東西。
手提重物會使身體整體傾斜,椎間盤的受力方向不均勻,肌肉緊張度也不一樣,單手用力,重量分配不均會使脊柱兩側受力不均,對椎間盤的危害很大。

久坐

久坐是很多朋友都避不開的一道坎,因為工作原因每天一坐就是七八個小時。但是久坐是最傷腰的一個動作!長時間坐位工作,會使背部肌肉長時間呈牽拉狀態,極其容易引起腰背肌勞損,維持腰椎姿勢能力下降,則引起慢性腰痛致使腰椎穩定性被破壞,進一步加大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病可能。同時久坐還會引發糖尿病、肥胖等疾病!

葛優躺

葛優躺在近幾年來尤為火爆,很多人都非常鍾愛葛優躺。葛優躺就是指半躺在沙發上,雖然說這個姿勢會讓人們在當下覺得尤為舒適,可長期鍾愛葛優躺的人群,會因為韌帶、肌肉處於過度鬆弛的狀態之中,使得其原本所具備的固定作用暫時喪失,影響到脊柱的生理曲度,最終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病。

翹二郎腿

這個動作看似帥氣,帶來的危害還真不小。翹二郎腿會讓我們的骨盆發生一定程度的傾斜,致使腰椎受力不均,腰部肌肉力量失去平衡。簡單來說,就是會讓我們的腰椎扭曲。長此以往,就可能會造成腰肌勞損,腰疼也就慢慢出現了。

後背撞樹

有的朋友鍛煉身體時會做這樣做,覺得對脊柱好,可能有的人覺得還可以緩解腰背癢發癢。但這一動作容易傷到脊柱,使它出現改變,因為這給它的壓力是側面的,並非垂直。

身體長時間往前傾

平時坐著的時候,很多人身體可能就會習慣性地往前傾,覺得舒服,這樣也才能看清螢幕上的字。另外,還有的人開車時也有這個習慣,尤其是一些女性朋友。但是這樣你的腰椎會很疲勞,肌肉容易酸脹,長期下去,它可能就會錯位,你會感到腰疼,它突出的幾率會變大。
可以通過如下幾種方法保護腰部:

輔助工具:腰椎是向前突的彎曲,因此長期坐姿、走姿不正確和平躺會影響腰椎的正常生理狀態,導致腰部勞損。建議長時間坐著辦公或長時間平躺睡覺的人,可以在椅子背和睡覺時在腰部懸空處放置護腰枕。

減少腰部負重:已經出現腰部不適甚至腰椎間盤突出或滑脫的病人,建議減少腰部的負重,比如減少彎腰、扛重物曲背等活動。

“ 3個90度 ” 原則

需要成90度(最多可放寬到105度)夾角的有:上半身和大腿、大腿和小腿、上臂與小臂。使用電腦時,雙眼平視螢幕,螢幕和眼睛之間要有一個手臂左右的長度。並保持腰背挺直、大腿與地面成水準線,小腿垂直於地面,這樣可減輕臀部的負荷,避免肩部聳起。

巧用枕頭,仰臥時,可在小腿下墊一個小枕頭(不要太厚),抬高下肢,既有利於血液回流到心臟,也會放鬆腰部,一舉兩得。側臥時,右側在下(減輕心臟負擔),在兩腿膝關節中間墊一個薄薄的小枕頭,可以使腰椎完全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