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癌症怎麼辦?生活中怎樣預防癌症

我的一位親屬80多歲了,老人家一輩子沒打過針,也很少吃藥,身體一向很好。突然近幾個月晚上睡覺咳嗽,憋氣。在附近醫院拍片檢查,肺裡沒大事,吃點藥,但一直不見好轉。過了近一個月又到其它醫院檢查,做了個CT,發現不好,要求做強化檢查,最後告知家屬初步確認為食道癌。家屬一時難以接受,分別找了消化科腫瘤科,胸科等大夫諮詢。認為有必要做個胃鏡檢查,第二天行胃鏡檢查,發現食道已無法下去,只好取活檢做病理檢查,兩天后病理結果為食道腺癌。

後住院經家屬請求,請消化科,呼吸科,CT室,腫瘤科等會診。意見不一:最多的是認為80多歲了宜保守療法,對症治療;但家屬堅持絕不放棄。綜合意見是:症狀是食道腫瘤壓迫氣管造成呼吸困難咳嗽。治療方案為:首先要打通氣道,其次打通食道,只有營養支持才可保證後續治療,第三因屬晚期,再者高齡,不宜行手術治療,小劑量放療較好。

後在CT下放置氣管支架和鼻食管,在物理師的精心策劃下行放療,第一個療程後中間行鋇餐,CT檢查,出現食管漏,繼續小劑量放療,第二個療程結束後再行鋇餐,CT檢查,已基本痊癒。現老人一切生活像沒得病一樣,家屬十分欣慰,當時的堅持是對的。

查出癌症应该怎么办?医生提醒:了解3件事情,积极应对
一、得了癌症怎麼辦?先弄清楚這3件事

查出癌症該怎麼辦?多數人聽癌色變,覺得癌症就等於死亡,一下就慌了神,開始到處尋醫問藥。

廈門大學中山醫院腫瘤科醫生潘戰和說到,這樣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查出得了癌症,最重要的是先弄清楚這三件事。

首先,確診了嗎?

部分人查出癌症,其實只是做了C T、核磁共振等檢查,發現體內某個部位長了異物,並沒有確定是腫瘤。甚至有些人只是檢查出某種腫瘤標誌物升高,就說是癌症,這些都不算確診。

因此,查出癌症不要慌,第一件事應該找專業的醫生診斷病理,確認是否是惡性腫瘤,是什麼病理類型的癌症。

查出癌症应该怎么办?医生提醒:了解3件事情,积极应对
其次,分期了嗎?

癌症確診後的治療,首先就要弄清楚分期。當然,早期癌症一般以手術為主。術前的分期是臨床分期,很可能術後病理分期會有所不同。

最後,治療還是放棄?

查出癌症,有人選擇放棄治療,有人選擇手術或化療。在做出決定前,一定要綜合考慮各項因素,包括但不限於病人的身體狀況、體能狀況、經濟條件等。

查出癌症应该怎么办?医生提醒:了解3件事情,积极应对
二、預防癌症,牢記這五個不

癌症越來越多,很多時候可能是因為生活中的不良習慣導致。牢記這4個不,或許能讓癌症遠離你。

1.不要吸煙、喝酒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吸煙是肺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煙草中含有超7000種化合物,大部分對人體有害,吸煙過程中可產生40多種致癌物質。

吸煙不僅傷肺,它對人體的傷害幾乎是“全方位”的,包括呼吸道系統、心腦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等,只要有煙草的“侵入”,就存在損傷的可能。

查出癌症应该怎么办?医生提醒:了解3件事情,积极应对
酒精是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認定的I類致癌物質。酒精經過代謝會成為乙醛,而乙醛可以引起的DNA損傷和突變,引發惡性腫瘤。

因此,拒絕煙酒,可以大大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

2.不要讓自己變太胖

眾所周知,肥胖會給我們身體帶來很多問題,像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心腦血管疾病等。據美國癌症研究所的資料顯示:7.8%的癌症發病和6.5%的癌症死亡都與超重有關!

所以,肥胖者要,健康飲食、合理運動,積極減肥;正常體重的人群,也要積極鍛煉,控制體重,以減少癌症的發病幾率。

查出癌症应该怎么办?医生提醒:了解3件事情,积极应对
3.不要常喝含糖飲料

現實中,很多人感覺口渴時,會選擇喝飲料或奶茶補充水分。殊不知,含糖飲料也是導致肥胖的重要因素。

與食物不同,攝入含糖飲料,並不會出現明顯的飽腹感。因此,很容易導致糖分攝入過多而不自知。這些糖分能量沉積在體內就會導致超重和肥胖。除癌症之外,長期大量飲用含糖飲料,可能還會增加患2型糖尿病或其他口腔問題的風險。

補充水分的最佳選擇是喝水。儘量減少飲用奶茶、汽水、飲料等含糖量高的飲品,也是預防癌症的方法之一。

查出癌症应该怎么办?医生提醒:了解3件事情,积极应对
 

4.不要食用過多紅肉

紅肉指的是所有哺乳類動物的肉,比如,豬肉、牛肉、羊肉等。烹調紅肉大多會採用煎、烤等方式,這個過程中可能會產生雜環胺、多環芳烴等致癌物質。同時,紅肉中的血紅素鐵,可能會通過刺激亞硝基化合物的內生形成,促進結直腸的癌變。

注意,這裡並不是說紅肉不能吃。紅肉富含蛋白質、鐵、鋅和維生素B12等,是補充營養的好食物。但是,紅肉的攝入需要控制量,每週推薦的攝入量為350-500克熟肉。

查出癌症应该怎么办?医生提醒:了解3件事情,积极应对
5.不要攝人過多的鹽的量,不要食用霉變的食物

避免鹽醃或鹹的食;避免用鹽保存食物;為保證每日鹽攝人量低於6g(2.4 g鈉),限制攝人含鹽的加工食品;不吃發黴穀類或豆類

鹽和醃制食物是某些癌症的很可能原因。黃麴黴毒素是肝癌的充分原因。鹽是人類健康及牛命本身所必需的,但其需要量遠遠低於世界上大多數地區的一般攝人量。食物和飲料以及飲用水的微生物污染仍舊是一個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特別是在某些靠菌作用下,長期在溫暖氣候下保存的穀類或豆類的黃麴黴毒素污染是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而且不僅局限於熱帶國家。

結語:癌症是人類的大敵。但是,癌症在今天已經不再是所謂的“不治之症”。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有1/3的癌症可以預防;有1/3的癌症可以通過早期發現、及時治療而治癒;還有1/3的癌症病人,通過治療可以減輕症狀,從而提高生命品質。”

癌症來臨時,這些信號別忽略,發現癌前病變,還有機會逆轉

小樺今年28歲,因為工作因素經常加班熬夜,到淩晨2點左右還在電腦旁工作,桌子上擺放著外賣。因為小樺是一名寫手,往往在深夜時有創作靈感,但創作靈感總是被胃部疼痛所打斷,甚至連坐著都很難受。半年前曾經去醫院做胃鏡檢查,檢查結果是慢性萎縮性胃炎和腸上皮化生,醫生曾經告訴他這是胃癌癌前病變。因為年紀輕輕就出現癌前病變,這讓他很是難受,過了幾個星期後胃疼和胃脹變本加厲,再去醫院做檢查,萎縮性胃炎已經呈現兩個+,腸上皮化生呈現三個+,醫生說這已經是胃癌前的最後階段了。很多人對癌前病變甚是陌生,認為癌前病變就相當於是癌症,其實不然,有一部分癌前病變是可逆的過程,但若放任不歡,勢必會發展成癌症。今天,就來跟大家介紹介紹癌前病變。

癌症来临前,会先经历“癌前病变”!尽早发现,或许能“救命”

一、發現了癌前病變,還有機會“逆轉”

在生活中,這樣的案例並不少見。不少人只是身體某部位出現不適,但檢查結果卻讓人大吃一驚。

其實癌症並不是一下子就出現的,它是一個緩慢的發展過程。研究發現,人體某些器官的一些良性病變容易出現細胞異常增生,如果長期存在這種情況,就可能發展成癌。

這個階段,也被稱為癌前病變。需要注意的是,癌前病變並不一定就會發展成癌。它是一個雙向環節,是可控,甚至可逆的。

從癌前病變發展成癌症,一般需要幾年甚至數十年,在這個階段,如果懂得及時干預,它就可能恢復到正常狀態,不會惡化。但如果任其發展,就可能會向不好的方向進化。

癌症来临前,会先经历“癌前病变”!尽早发现,或许能“救命”
二、5種常見的癌前病變,出現症狀儘早預防

癌前病變相當於是癌症的最後一道“防線”,以下這幾種常見的癌前病變,收藏好,一定要提高警惕。

1、慢性萎縮性胃炎

胃癌的發展過程大致為:正常胃黏膜→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化生、異型增生→胃癌

慢性萎縮性胃炎可能屬於癌前狀態,癌變風險較高,症狀多為上腹痛、腹脹、腹部不適、食欲不振等,一般通過胃鏡及粘膜活檢可以確診。

干預方法:推薦淺表性胃炎每3年查一次胃鏡;慢性萎縮性胃炎每1~2年查一次胃鏡

癌症来临前,会先经历“癌前病变”!尽早发现,或许能“救命”
2、腺瘤性腸息肉

腺瘤性腸息肉是公認的癌前病變,一般從腸息肉到腸癌,平均時間為5—15年。

腺瘤性腸息肉的常見症狀為排便次數增多、腹痛、便秘、血便等,一般通過腸鏡可確診。

干預方法:建議50歲以上人群每5年一次腸鏡檢查,每年一次肛門指檢。若發現腸道息肉,視情況處理。日常戒煙戒酒、少吃高蛋白、高脂肪食物。

3、脂肪肝

肝癌的大致發展過程為:脂肪肝→肝炎→肝硬化→肝癌

脂肪肝屬於可能發展成癌前病變的狀態,肝硬化後,若患者還伴有肥胖、高血脂、內分泌紊亂等,可能導致免疫系統功能下降,無法清掃異常細胞,進而癌變。

發生肝炎時,時有疲倦乏力、右上腹隱痛、食欲不振、噁心等表現。但早期患者多無症狀,需要借助腹部超聲等檢查發現。

癌症来临前,会先经历“癌前病变”!尽早发现,或许能“救命”
干預方法:推薦40歲及高危人群,考慮每半年篩查一次肝臟B超和甲胎蛋白,若發現肝臟問題,需進一步進行CT或核磁共振檢查。

4、肺結節

肺結節可能只是炎症,也可能是結核或者腫瘤的表現。肺結節中的不典型腺瘤樣增生,就屬於癌前病變。

肺結節早期無明顯症狀,如果是合併肺部感染或其他感染,可能就會出現咳嗽、胸悶、氣短等。結節可通過影像學檢查、病例檢查等發現,一般形狀越“古怪”,惡變程度越高。

干預方法:年齡大於40歲,有吸煙、家族史等危險因素,建議一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篩查早期。

5、乳腺非典型增生

乳腺癌發展要經過:正常乳腺導管內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潤性癌

癌症来临前,会先经历“癌前病变”!尽早发现,或许能“救命”

單純的乳腺增生並不會癌變,只有病理診斷為乳腺非典型增生的,才可能是癌前病變狀態。

干預方法:定期進行乳腺自查很重要。一般可通過按壓撫摸等,可發現有無腫塊。除了自檢,25-40歲的女性,每年可進行乳腺體檢和B超檢查;40歲以上的女性,最好每年進行一次鉬靶檢查。

三、癌症來臨時,這些信號別忽略

對付癌症最好的方法,就是可以在早期發現它。除了積極干預癌前病變,也要注意身體的一些異常信號。當發現身體有這些症狀,要注意,很可能是癌症的警報。

1、出現不明原因的消瘦

在沒有刻意節食,或主動進行身體鍛煉的情況下,體重出現急速下降,或伴有乏力、疲憊、厭食等情況,就要警惕,消瘦和乏力也可能是癌症的表現之一。

2、異常出血

明明沒有受傷,身體卻出現異常出血,如咳血、嘔血或便血等,就要注意可能是肺癌、胃癌、腸癌等消化系統癌症的可能。女性出現不規則陰道出血,或非月經期出血,可能與婦科癌症有關。

癌症来临前,会先经历“癌前病变”!尽早发现,或许能“救命”
3、出現腫塊或結節

身體某部位出現腫塊結節,如乳房或淋巴部位出現異常增生或出現其他異常變化,需要警惕是乳腺癌、淋巴癌的可能,儘早到專科就診。

癌症的形成非常緩慢,我們有充裕的時間去發現和消滅癌症。就看你有沒有重視身體的這些預警了。

4、頻繁發燒或感染

體內感染會導致發燒,不明原因持續發燒則可能是淋巴癌等病症的徵兆。很多癌症患者在發病和治療的某段時間,都會因為免疫系統受影響而發燒,一些癌症還伴隨著疲勞等症狀。

5、腹脹腹痛

莫名腹脹應擔心卵巢癌。盆腔劇烈脹痛也可能是纖維瘤、卵巢囊腫及其他生殖系統疾病的共同症狀。另外,飯後莫名胃痛或者腹脹有可能是胃癌徵兆。

6、大便異常

便秘或腹瀉頻繁,尿血,尿痛或膀胱功能失常等,都可能預示腸癌或者膀胱癌等。大便突然增多或者減少、便不淨、大便變細或者不規則等都需要注意。

 

癌症離我們有多遠?癌症的形成因素都有哪些?

清澈純淨的水,新鮮甜蜜的空氣,安全健康的食品一直是我們嚮往的目標!工業的發展帶來了經濟的繁榮,也帶來了工業廢物,其直接排放到自然界,導致污染水源,空氣和食品。人們喝了污染的水源,呼吸進污染的空氣,吃進去污染的食品,我們儼然成為廢物篩檢程式!健康離我們越來越遠,疾病離我們越來越近。

據世衛組織發佈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負擔》顯示,以人均75歲的期望壽命來算,人一生中發生癌症的風險為20.6%。。當然患上癌症並不等於死亡!前期發現可以根治,即使不能根治,也可以控制病情,改善生活品質。

计算机天才魏延政:36岁患癌,抗争5年离世,给儿子留下3句话
一、下面從各個癌症發病率排名的順序

1、肺癌

肺癌是對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脅最大的惡性腫瘤之一,2020年男性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惡性腫瘤的第一位,女性發病率占第二位、死亡率占第一位。

2、結直腸癌

結直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2020年全球約有 196 萬例患者被確診為結直腸癌,而有超過 90萬例患者直接或間接死於結直腸癌。

3、胃癌

發病率與死亡率均居第三。

4、乳腺癌

以前肺癌一直是全球發病率最高的癌症,而2020年最新資料顯示,乳腺癌新增人數達226萬,肺癌為220萬,乳腺癌正式取代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症

计算机天才魏延政:36岁患癌,抗争5年离世,给儿子留下3句话

5、肝癌

根據2020年最新全球癌症大資料包告顯示,肝癌已經成為癌症新發病例數第四,因為早期發現比較難、復發率高,才使得肝癌成為最具挑戰性和最難攻克的腫瘤之一。

6、食管癌

全球49.0%的食管癌發生在中國,每年食管癌新發病例超過30萬例,死亡超過28萬例,5年生存率不到20%。而且中國食管癌發病情況也與歐美不同,歐美多為食管腺癌,中國食管鱗癌超過了90%。

7、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發病率逐漸飆升,每年以平均20%左右的速度增長,成為增速最快的惡性腫瘤。而且不知道什麼原因,甲狀腺癌偏愛女性,風險是男性的3倍。

8、胰腺癌

全球胰腺癌總體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攀升。作為“癌中之王”,胰腺癌早期診斷率僅 5%,5 年生存率仍不足 10%。

9、宮頸癌

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原位癌高發年齡為30~35歲,浸潤癌為45~55歲,近年來其發病有年輕化的趨勢。

二、癌症的形成因素都有哪些?

1、不良生活方式,加劇內亂

每個人身上都有原癌基因,又有抗癌基因。原癌基因被啟動或抗癌基因丟失,人就會患上癌症。而這與人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

衣食住行都會引發“生活方式癌”,長期過量的膏粱厚味,包括高熱量、高蛋白質、高脂肪食物是觸發癌症的罪魁禍首。吸煙、飲酒和水果蔬菜攝入量不足也與患癌密切相關。

生活壓力過重,又不善於發洩,起居無規律,生活節奏紊亂,長期食用醃制或油炸食品也為癌症發生形成便利條件。經常以車代步、以電梯代步,口腔不潔,不潔性生活,廚房空氣污染也會導致相關癌症。

因此,不良生活方式也是通過加劇“內亂”而影響癌症的發生發展的。

2、不良精神心理,癌症催化劑

從古至今,醫學者一致認為,癌症的發生與精神心理因素脫不開關係。精神心理因素是如何致癌的?以下幾種假說比較值得引起重視。

01、負性情感積累說:

一方面指童年期嚴重的挫折,另一方面指老年人無望情感。

不同類型的癌症患者在童年期都有嚴重的挫折,如親情喪失,並伴有極度的無望。老人有成年累月的負性情感積累,有過創傷事件。

02、喪親說:

此說與負性情感積累說有類似之處。不少研究表明:親人的死亡是導致患癌的重要因素,但也有學者認為,不是負性情感積累或喪親本身,而是個體對這種喪失事件的心理反應,即悲痛過程的強度及性質在起作用。

03、抑鬱說:

在不良情緒反應中,與癌症關係最密切的是抑鬱、強烈的挫折感、無望和無助等。有人認為是“抑鬱催化了腫瘤”。研究表明,有嚴重的抑鬱傾向者,死於癌症的危險比對照組大3倍。

04、個性說:

個性與腫瘤的關係一直很受重視。研究表明,過分耐心,回避衝突,過分合作,屈從讓步,控制負性情緒,追求完美,努力壓抑自我,不善於顯現情感等性格被稱為癌症性格。

晚睡熬夜壞處多,經常熬夜的人對身體的7大傷害

現代人因為工作生活壓力大,由於種種原因讓我們進入一個疲勞期,雖然身體常感到乏力,但依然會有失眠的情況。失眠會讓我們的神經一直處於緊繃的狀態,導致睡覺的時間往後拖延。經常晚睡會影響我們的正常生活,晚睡的第二天起床,會感到頭暈,記憶力降低還會有食欲不振的表現。夜間肝臟的排毒系統也會遭到干擾,導致肝臟功能負擔過重引起肝病。

事實上,我們的睡眠時間是身體各個機能恢復和調整的時間,比如:11點到次日淩晨4點是肝、腎、肺的排毒時間,淩晨4點到6點是腸的排毒時間等等。這些時間裡如果我們沒有一個良好的睡眠,就很容易發生一些疾病,因此,晚睡和熬夜的危害很大,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都有哪些危害?熬夜和对身体的伤害有多大,长期下去,这6种疾病,迟早找上门

1、內分泌失調

經常性熬夜有可能會導致內分泌功能紊亂,很多人在熬夜之後體內激素水準波動很大,就可能會出現內分泌紊亂現象,而長時間的內分泌紊亂也會影響身體健康。

2、出現各種皮膚問題

熬夜帶來不規律的睡眠及壓力,會影響內分泌代謝,造成皮膚水分流失,容易導致皺紋出現、皮膚暗淡、長暗瘡、黑眼圈加重等,尤其是上完妝後情況會更明顯。

3、身材變形、體重增加

長期熬夜會導致體內新陳代謝變慢,影響身體各種營養吸收,特別是脂肪、碳水化合物與毒素容易在我們的體內堆積,肥胖很快就會找上門。

熬夜和对身体的伤害有多大,长期下去,这6种疾病,迟早找上门
4、免疫功能下降,易生病

熬夜讓身體一直處於消耗狀態,免疫力會逐漸變弱,會讓我們更容易患上疾病。

5、導致各類心血管疾病,甚至是猝死

長期熬夜者的血壓、心率調節會呈現較高負荷的態勢,而血管收縮和免疫功能的調節也會出現異常:可能會增加心臟缺血的可能,也可能會增加了冠脈粥樣硬化以及斑塊不穩定的風險,最後造成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疾病的發生,還可能會出現心源性的猝死。

6、影響肝臟健康

很多人在熬夜之後反而感覺到自己更加精神了,其實這是身體亢奮的一種表現,說明機體已經受到了損傷。在經常熬夜的情況下,人的器官功能容易下降,特別是對人肝臟的損傷十分嚴重。因為人在睡眠不足的情況下,肝臟排毒能力下降,就容易導致體內垃圾毒素堆積,這樣就容易降低肝臟功能。

7、降低大腦功能

經常熬夜的情況下,人的大腦功能容易下降,甚至會出現記憶力下降,思維遲緩,反應遲鈍的情況,這些都和熬夜有關。為了防止大腦功能下降,平時需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積極提高大腦功能。

其實熬夜的傷害真的很多很多,今天也不能都一一去詳說,希望大家能多注意到熬夜的危害,保持健康睡眠,對自己的身體負責。

癌痛治療的錯誤認知,面對癌痛家屬可以做什麼?

癌症是一個距離人們的生活又遠又近的詞語,說癌症離人們的生活很遠,是因為目前為止患癌症的人數比較少,癌症患者在出現了癌症的症狀之後,很快就會去醫院接受治療,所以人們並不常見,而說癌症,離人們的生活很近,又是因為現在人們身體素質開始不斷下降,很多人因為平時不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又吃了太多的不健康食物,所以導致發生了癌症。,患上了癌症之後,需要長期依靠化療才能夠,勉強維持自己的性命,很多癌症患者還會突然喪失性命,這都是不定的數。

在接受化療的時期,由於癌症的癌細胞會擴散,也有一些癌細胞會在消亡,所以大部分的人都會出現癌痛的症狀,而痛起來是非常要命的,在早期的癌痛症狀當中,患者只要睡著了就不會再感覺到痛苦,而等到了中期,則需要通過吃藥片才能夠進入睡眠狀態,等到癌症晚期的時候,只能打麻醉劑,才能讓患者安靜下來。

01.腸癌,痛起來就像刀子在割

母親被確診為腸癌,她一共做了12次化療,癌細胞還是轉移到了肝臟和腹膜。

我永遠記得她和我說的疼痛有多麼可怕。“一會像刀子在肚子裡割,一會像蟲子鑽進身體。”止痛藥剛開始還有效,母親看著舒服了很多。可沒多久,哪怕用上了大量強效止痛藥,效果也不明顯了,母親還要忍受噁心、嘔吐、便秘的副作用。受了這麼多苦,最終還是離開了。

“我快坚持不下去了”,癌痛怎么缓解?家属能尽力为患者做好4点
02.胃癌晚期,“我快堅持不下去了”

”我快堅持不下去了“,是女兒麗麗最近常說的話。確診為癌症的時候,就已經是晚期了。每次女兒抓住我的手,哭著說,感覺每天全身都痛,這裡痛,那裡痛。我多希望我能替代女兒受苦。

生病之後,她常常趴在病床上,沒有力氣,也不想交流。不斷的化療,頭髮越來越少,精神也越來越差。我很久沒看過她笑,我和她爸爸每天鼓勵她,但我們內心其實特別恐懼,害怕哪一天她就不在了。

“我快坚持不下去了”,癌痛怎么缓解?家属能尽力为患者做好4点
一、癌痛有多痛?

癌痛是多個方面一齊造成的結果,比較複雜。不僅會造成身體上的痛苦,還會造成患者心理上的痛苦。

身體上的痛苦主要是源于內皮細胞、炎性細胞,它們會釋放大量的炎性介質和致痛物質,引起周圍微環境變化,使得中樞神經變得敏感,特別容易引起疼痛泛化、異常性疼痛等。

治療癌細胞的過程也是一種“疼痛”的過程,比如在進行相關手術時,或進行化療藥物治療時,一樣會引起周圍神經疼痛,出現手足端麻木或燒灼樣的疼痛。

“我快坚持不下去了”,癌痛怎么缓解?家属能尽力为患者做好4点
在得知患癌的那一刻,患者就陷入恐懼的情緒中,隨著治療的開始,這種恐懼不斷放大,焦慮、抑鬱、憤怒各種情緒焦灼,最終合併植物神經功能失調,引起失眠、疲乏、進而加重癌痛。

癌痛還會影響到病人的社會學角色,讓他們變得不願交際,變得自我封閉。這是一種很難打破的“惡迴圈”,反復發生、持續存在,並自我加強。

“我快坚持不下去了”,癌痛怎么缓解?家属能尽力为患者做好4点
每個人對於癌痛的感受都不一樣的。為了更準確的診斷和跟進治療方案,臨床上,癌痛等級劃分為三級

輕度:1—4分為輕度疼痛,患者雖有痛感但可忍受,能正常生活

中度:5—6分為中度疼痛,患者疼痛明顯,不能忍受,影響睡眠

重度:7—10分為重度疼痛,疼痛劇烈,不能入睡,必須用鎮痛藥,可伴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表現。

二、癌痛治療的典型錯誤認知

各期癌症患者中約有51.5%會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在這些人中,不乏對癌痛治療存在諸多誤區,他們寧願選擇自己咬牙忍著,也不積極治療。

1.疼痛時不用,劇烈疼痛時才用藥

醫生提醒,鎮痛治療的目的並不是只作用于劇痛時,它的存在是為了緩解疼痛、改善功能,無痛睡眠是鎮痛的最低要求。對於患者而言,及時、按時用鎮痛藥才更安全有效。

“我快坚持不下去了”,癌痛怎么缓解?家属能尽力为患者做好4点
2.認為長期用止痛藥會成癮

有患者擔心過於依賴止痛藥,難以戒斷。近40年的國內外研究表明,長期規範地使用阿片類鎮痛藥治療癌痛,發生精神依賴的危險性很低。

3.使用止痛藥,就要終身用藥

止痛藥並不是降壓藥需要長期服用,醫師表示當疼痛達到緩解且穩定的控制,癌痛的病因已經去除,可以根據患者情況逐步減量、甚至停藥。

4.輕度止痛藥比重度止痛藥(阿片類藥物)更安全

對於需要長期接受鎮痛藥物治療的病人,使用阿片類藥更安全有效。輕度止痛藥有抑制血小板功能,可能會引起消化道出血和肝腎毒性。

“我快坚持不下去了”,癌痛怎么缓解?家属能尽力为患者做好4点
5.注射藥比口服藥的止痛效果好

注射藥止痛效果更快,但對比口服藥,會產生較強的依賴性。而根據WHO的三階梯鎮痛治療原則,強調口服藥為首選治療途徑,相對而言,口服途徑療效更確切,安全性也更高。

三、面對“癌痛”,家屬可以做什麼?

當面對最親近的人因病痛“遭罪”,我們常常感覺到心疼和無助。癌痛不僅僅折磨著患者身體,還可能一點點摧毀其家庭的意志。作為患者最親密的人,如果應對才能幫助患者打好這場“持久戰”?

1.心理治療

在經歷的一次次痛苦的治療後,患者往往會出現情緒化,容易焦慮、暴躁。所以,家屬應及時通過心理疏通讓患者釋然。比如認真傾聽患者的心聲,及時向醫生回饋患者的心理活動;鼓勵積極地面對疾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我快坚持不下去了”,癌痛怎么缓解?家属能尽力为患者做好4点
2.鬆弛治療

多給患者進行按摩、輕撫等方法使全身肌肉處於鬆弛狀態,鬆弛治療可解除精神上的緊張,也可以通過伸展解骨骼肌,阻斷和緩解疼痛。

3.幫助患者疼痛管理

《NCCN成人癌痛指南》指出:疼痛管理應達到“4A”目標,即優化的鎮痛、優化的日常生活、最小的不良反應、避免不恰當給藥。家屬照顧患者時一定要按醫囑給藥,並定時觀察監測患者疼痛狀況。

“我快坚持不下去了”,癌痛怎么缓解?家属能尽力为患者做好4点
4.尊重意願

對於惡性程度較高的癌症,治療過程不僅痛苦,且效果其微,再多的治療也只是塗添患者痛苦。這個時候家屬應該尊重患者意願,對於無望的掙扎,應該學會適時放手。

最後的話,雖然癌痛是由癌症觸發的疾病,但國際上已經把癌痛當做一個獨立的疑難疾病來治療,不可以期待著癌症好了,癌痛能自然消失。現實生活中有非常多的患者,癌症控制得很好,但是疼痛卻非常頑固,依舊痛不欲生。所以一旦有了癌痛,它的治療時機是越早越好,有了疼痛就必須控制。如果你不抗擊癌痛,最後癌痛將會擊垮你。舉個例子,假設患者得了惡性程度很高的癌症,比如食道癌、胰腺癌、胰頭癌等,至少有半年或者一年以上的時間要與疾病做鬥爭。但是一個惡性的、極度嚴重、讓患者徹夜難眠的疼痛,可能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就可以把人從精神到軀體完全摧垮。一個腫瘤患者,如果痛的吃不下睡不著,怎麼會有抵抗力對抗病魔呢?所以,忍住疼痛不治,將對患者的生活品質甚至生存品質產生巨大的影響;忍住疼痛不治,才是對癌症最大的放任。

動物不會得癌症嗎?錯!大型動物更容易患癌

根據WHO的資料來看,癌症是全球第二大致死原因,每分鐘都有5人以上因癌症去世,這個令人談之色變的癌症,至今都沒有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甚至大量癌症患者因無法承擔治療費而無奈放棄生命。

再看動物世界,似乎癌症對它們的影響少之又少,特別是裸鼴鼠,就算把它放在高輻射環境中,裸鼴鼠也能“全身而退”。

那麼人類能否從裸鼴鼠身上發現其不患癌症的奧秘呢?這種奧秘如果用在人類身上,是不是意味著人類可以實現“全體免疫癌症”?

其實這一切的一切都是誤會,因為動物也深受癌細胞的荼毒,甚至6500萬年前的恐龍都沒能倖免於難。

一、一個真相:動物也會得癌症

其實動物也會得癌症,只不過人們得了癌症身體不舒服,會去醫院檢查,能通過相關檢查來確診癌症,但動物有病痛也無法表達,人類自然不知道。即便他們死了,我們也只會簡單地理解為“病死的”,卻沒研究過是為什麼死的,更不知道是患了癌症。

腫瘤研究部門之前對家禽家畜進行過腫瘤普查,研究人員解剖了269只家養雞,檢查分析發現其中有11只雞患有肝癌、食管癌、胃癌等不同類型的癌症,而且某些癌症高發地區家禽的癌症發病率也要比別的地方要高。

动物患癌不是秘密,为什么动物会得癌?跟人类一样与环境污染有关
二、大型動物更容易患癌?

體型大的動物一般會比小型的動物更容易患癌,這主要與體型大的動物體細胞多、壽命長有關,細胞多了癌變的幾率大,而且壽命越長癌變風險也高。

美國的一位元生物學家研究發現,體型大的動物如果體內有了癌細胞,有可能轉化成超級腫瘤,而超級腫瘤足夠大了的話是有可能致死的。

动物患癌不是秘密,为什么动物会得癌?跟人类一样与环境污染有关
三、動物患癌與環境污染有關

無論是人還是動物,得癌症一般都是因為機體的免疫力下降、突變基因修復能力降低導致的,基因突變導致正常細胞癌化而不能及時的清除,癌細胞經過不斷的複製之後,慢慢的導致機體的多個部位臟器受損。

不過人類的壽命要比別的動物長,因此患癌症的幾率更高一點,很多動物的壽命短,可能還等不到變成惡性腫瘤就已經死亡了。

動物患癌一般與環境污染也是有關係的。環境污染嚴重的地方,動物患癌症的幾率也比較高。

國外的專家曾經對129條擱淺沖上岸的動物屍體研究後發現,幼鯨中有百分之十八死於癌症,而成年白鯨有百分之二十七是死於癌症的,這些白鯨患消化道癌症的幾率要比其他的野生動物高好多,究其原因是白鯨所在的那條河被旁邊的鋁廠的排泄廢物污染了。

动物患癌不是秘密,为什么动物会得癌?跟人类一样与环境污染有关
四、不僅僅是動物,植物也有患“腫瘤”的可能性

看到這裡,你以為只有動物會患癌?其實早在20世紀初期,就有生物學者發現在植物的細胞組織中也有異常增生的現象。而這種細胞的解剖結構與腫瘤細胞很類似。

研究者還發現這種叫crown gall的細胞也分為惡性和良性。惡性的crown gall 可以生長迅速,傳染,導致宿主出現矮化,最後可能引起宿主死亡。而良性的crown gall 則生長緩慢,甚至會慢慢分化產生新的組織和器官。這種現象並不會在動物癌症中出現。對植物來說,無論它們的受損細胞是由於受到了動物的攻擊還是遭受了輻射的傷害,植物都比動物更具有替換受損或死亡的細胞和組織的能力。而且植物的細胞壁比動物更加堅硬,這也讓它們的突變細胞無法擴散到另一個部位。

多吃三物養胃又健胃,預防胃癌請記住這些忠告

胃癌(gastric carcinoma)是起源於胃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胃癌發病有明顯的地域性差別,好發年齡在50歲以上,男女發病率之比為2:1。由於飲食結構的改變、工作壓力增大以及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等原因,使得胃癌呈現年輕化傾向。胃癌可發生於胃的任何部位,其中半數以上發生于胃竇部,胃大彎、胃小彎及前後壁均可受累。絕大多數胃癌屬於腺癌,早期無明顯症狀,或出現上腹不適、噯氣等非特異性症狀,常與胃炎、胃潰瘍等胃慢性疾病症狀相似,易被忽略,因此,目前我國胃癌的早期診斷率仍較低。胃癌的預後與胃癌的病理分期、部位、組織類型、生物學行為以及治療措施有關。。

死亡人数居世界第一,院士忠告:不想招惹胃癌,4个习惯要坚持
一、身體無故出現4個信號,要警惕胃癌來臨

1、消化不良

進食後消化不良、反復噯氣、腹脹並主動限制飲食。

2、腹痛

飯後的半個小時到兩個小時有腹痛症狀,等到吃下一頓飯之前,已經不會感覺到疼痛了。這是胃潰瘍的典型表現——飽餐痛。

還有一種饑餓痛,也就是空腹痛,多在吃完飯之後的三到四個小時出現的,會持續到吃下一頓,吃過東西後,可以讓疼痛減輕或者完全消失。這是十二指腸潰瘍的典型表現。

如果胃潰瘍疼痛變為持續性疼痛或者是疼痛有所減輕了,就要警惕是否有可能發生了癌變。

3、黑色大便

患有潰瘍的人如果排除了進食大量的豬、雞、羊等動物血或是服用了某種藥物才出現黑便,或者在化驗大便的時候持續有血,就要提高警惕了,這有很大可能就是病情惡變的信號。

4、突然變瘦、貧血

超過四十歲的患有胃潰瘍、慢性胃炎的患者,如果在短期內出現了食欲驟減、不喜肉食、明顯消瘦、易困乏、面色萎黃等症狀,且藥物治療的效果沒有以前好了,這很有可能就是病情惡變的信號。

死亡人数居世界第一,院士忠告:不想招惹胃癌,4个习惯要坚持
二、不管有沒有症狀,胃癌篩查一定不能忘

胃癌發病率高,高危人群要儘早進行篩查。高危人群是指年齡大於40歲,且符合下列任何一條的:

第一,胃癌高發地區的人群;

第二,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患者;

第三,既往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後的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胃的癌前疾病;

第四,胃癌患者一級親屬;

第五,存在胃癌其他風險因素,比如攝入高鹽飲食、醃制的食物、吸煙以及重度飲酒等等。

胃癌篩查方法主要有血清學篩查(如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和幽門螺桿菌的感染檢測)和內鏡篩查(如普通電子胃鏡篩查、經鼻胃鏡篩查、磁控膠囊內鏡篩查),最終確診需要病理證實,高度疑似病例可以進行內鏡精查。

胃癌雖然可怕,但我們可以防患於未然,預防胃癌要從生活方式入手。

死亡人数居世界第一,院士忠告:不想招惹胃癌,4个习惯要坚持
三、預防胃癌,記住這些忠告

根據胃癌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研究表明,遺傳風險和生活方式是導致胃癌高發的兩大因素。更重要的是,堅持下面四種良好的生活方式,即使有胃癌的家族史,胃癌發病風險也會降低47%。

1、不吃醃制食物

醃制食物的鹽分很高,食鹽的高滲透壓會對胃黏膜造成直接損害,而且高鹽食物含大量的硝酸鹽,它在胃內被還原菌轉變為亞硝酸鹽,然後與食物中的胺結合成亞硝酸胺,具有很強的致癌性,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

所以,不管你多麼喜歡吃醃制食物,都要控制自己,最好是儘量不要去吃。

2、不抽煙

煙草中所含尼古丁可直接刺激胃黏膜,破壞胃黏膜屏障,促進胃炎、胃潰瘍形成,並增加治癒難度和延緩其癒合,還會增加胃病發生和復發的風險,最終進一步導致惡變,長期抽煙者胃癌發病危險較不吸煙者高50%。可見,預防胃癌,戒煙勢在必行。

3、不喝酒

喝酒很傷胃,因為酒精可以導致胃黏膜損傷,引起胃黏膜糜爛充血、水腫,甚至潰瘍,如果病人本身就有胃息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的癌前病變,酒精刺激可以加速病情進展,短期內出現癌變。

記住,最安全的飲酒量為0!

死亡人数居世界第一,院士忠告:不想招惹胃癌,4个习惯要坚持
4、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

大蒜、鮮薑、南瓜等果蔬富含硒元素,對於預防胃癌有一定幫助。除了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平時還要注意規律進食,細嚼慢嚥,避免暴飲暴食,不食過熱或過度刺激性的食物,避免進食過硬及粗糙食物等。

四、多吃三物,養胃健胃

砂仁:很多地方的人都喜歡用砂仁做調味料來炒菜、煲湯等,不僅味兒香,對調理脾胃也有很重要的幫助。《玉揪藥解》中記載砂仁,和中調氣,行鬱消滯,降胃陰而下食,達脾陰而化穀,嘔吐與泄瀉皆良,咳嗽與痰飲俱妙。善療噎膈,能安胎妊,調上焦之酸腐,利下氣之穢濁。清升濁降,全賴中氣,中氣非旺,則樞軸不轉,脾陷謂逆。

丁香:丁香對於緩解脾胃虛寒有很好的幫助作用,每株丁香花要在花蕾由青轉紅,還未完全開放時採摘,且採摘時間最好在晴天露水幹後的早晨。這樣的丁香圓潤飽滿、紋理清晰,外表呈棕色,香氣濃烈,油性足,保留了非常多的營養價值,

雞內金:雞內金是雞的乾燥沙囊內壁,它是健胃消食的好幫手,一直被大家稱為雞身體內的“黃金”

肛裂有哪些原因?肛裂還是痔瘡,別傻傻分不清

肛裂(anal fissure)是消化道出口從齒狀線到肛緣這段最窄的肛管組織表面裂開,形成小潰瘍,方向與肛管縱軸平行,呈梭形或橢圓形,長約0.5~1.0cm,常引起肛周劇痛。肛裂最常見的部位是肛門的前後正中,以後正中為多。肛裂的發病率約占肛腸病的20%,多以年輕人為主,但肛裂更青睞女性,尤其是年輕女性。日本大腸肛門會志報告的結果女性發病率約是男性的1.6倍。肛裂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慢性肛裂由於病程長和反復發作,裂口上端的肛門瓣和肛乳頭水腫,造成肛乳頭肥大,下端皮膚呈袋狀垂向下突出於肛門外,形成“前哨痔”,肛裂、前哨痔、肛乳頭肥大常同時存在,稱為肛裂三聯征。

一、肛裂還是痔瘡,別傻傻分不清

肛裂和痔瘡在症狀上都有便血和疼痛的相似點,那麼它們有什麼區別呢?我們可以從兩方面來鑒別:

第一,痔瘡和肛裂在早期都偶有便血,但痔瘡一般是無痛的,病情發展到後期,痔核還會脫出肛門;而肛裂會呈週期性的疼痛

第二,可以從顯微上看出兩者的區別:質地柔軟光滑的是痔瘡;在肛管部位有明顯裂口的就是肛裂。

肛裂,一种比便秘还严重的病!它是怎么来的?帮你分析原因
肛裂的特有症狀是肛門會有週期性的疼痛,在便時便後患者會感受到兩次像被刀割一樣的疼痛。這是因為大便時肛管擴張,造成周圍皮膚的破裂,而引起的疼痛,而在便後,內括約肌痙攣收縮也會再次引發疼痛。

二、肛裂有哪些原因?

1.便秘

便秘是引起肛裂發病的最大原因。這主要是因為便秘的患者排便不暢,需要十分用力才能將幹硬的糞便排出體外,糞便會摩擦皮膚使皮膚破裂,造成肛裂。

2.腹瀉

慢性腹瀉也是肛裂發病的一個主要因素。腹瀉時,肛管皮膚會不斷地與水樣進行接觸,長期如此使皮膚出現炎症,造成肛裂。

3.產後

產後也容易患上肛裂,這主要針對女性。原因十分簡單,除了是生產時會刺激並累及肛門外,更主要的是由於產後發生便秘的概率會更高。

另外,一些物理損傷也會造成肛管皮膚彈性不足,血流不豐富時,也會導致肛裂。

肛裂,一种比便秘还严重的病!它是怎么来的?帮你分析原因
三、肛裂難自愈,要怎麼治?

肛裂通常難以自愈,主要原因有三個:

其一,糞便具有腐蝕性和刺激性,不停對肛門造成刺激,形成惡性循環;

其二,肛裂發展迅速,初期肛裂可能迅速演變為慢性肛裂或者陳舊性肛裂;

其三,肛裂患者多半伴有肛腸病,比如肛竇炎和肛周膿腫,這些炎症會對肛周反復刺激,加重症狀,使其難以痊癒。

難愈並不代表不能治癒,對付這種難纏的病,最關鍵的是對因治療:

1.先治好便秘

肛裂大多都是便秘引起的,所以治療肛裂首先要調理好自身的便秘症狀。多喝水能夠預防便秘,因此,平時要多喝白開水,容易上火的人還可以飲用一些促進排便且去火的花草茶。但是不要常喝濃茶,其他含咖啡因的飲料也要少喝。另外,大便時最好採用蹲便,有助於順利排便。

肛裂,一种比便秘还严重的病!它是怎么来的?帮你分析原因
2.肛門護理

每次排便時要注意清潔,做好護理,在排便後用水清洗傷口,保持清潔。要諮詢醫生遵醫囑,採取可以有效改善血液迴圈的護理方法,比如堅持1-2周的浴。另外,平時需要保持肛門的乾爽透氣,避免暴露在過於潮濕的環境下。

3.藥物和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需要由就診的醫生根據具體病情開具,不可自己胡亂用藥,濫用藥物還可能會有流產等風險。當發展到較為嚴重的陳舊性肛裂時,就需要進行手術治療了,一般是通過將周遭皮膚全部切除,使其形成新的創面,進行癒合。

四、肛裂久拖不愈有哪些危害

1、引起潰瘍

一直不治療肛裂,這種皮膚裂傷就會有感染的情況,發展成潰瘍。這會讓傷口進一步的惡化,治療起來會更麻煩,人也會更加痛苦。

2、引起肛乳頭炎

肛乳頭炎是一種肛乳頭急性炎症,是肛乳頭增生形成肛乳頭肥大。會給人一種肛門異物感,還會導致肛門水腫、脹痛,這種疾病有惡變的可能,而且特別容易反復。

3、引起肛竇炎

肛竇炎是發生在肛竇的炎症,如果肛裂得不到及時的治療會引起這種疾病。肛竇炎主要是細菌感染導致的,肛裂之後每天都要大便,大便中的細菌就會引起傷口的感染,就有可能引發肛竇炎。

4、裂痔

肛裂久治不愈還會形成裂痔,又叫做哨兵痔,這是肛裂常見危害。裂口下方受到嚴重的刺激,靜脈和淋巴回流障礙引起水腫,就會形成這種外痔。肛門附近本身就是容易潮濕的狀態,再得上這種外痔,痛苦加倍。

什麼樣的表現才算是性成癮?擺脫性成癮要怎麼做!

坊間一直有關於「性成癮」的討論,甚至也有一些電影作品如《女性癮者》、《Shame》提到相關話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具有爭議的話題。

目前精神醫學上尚無統一公認的標準來界定性成癮這一行為模式。以權威診斷工具《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簡稱DSM)為例,雖然在DSM-I(第一版)和DSM-II(第二版)中,曾經以過度的、非性欲倒錯的性行為將性成癮作為一種疾病現象描述,但在DSM-IV(第四版)以及最新DSM-V(第五版)中,已將「性成癮」這一診斷名詞刪除,主要原因可能在於,缺少足夠的循證研究證據來證實性成癮確實是一種成癮障礙。

被误解的性成瘾“患者”:无法控制,难以摆脱,就像是大脑上了瘾
一、什麼樣的表現,才算是“性成癮”?

性成癮,專業醫學名稱為“性衝動控制障礙”或“欲望亢進”,是指個體出現強烈的、被迫的連續或週期性性衝動行為,一旦得不到滿足,就會焦慮、急躁、抑鬱、不安。

性成癮的特徵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在沒有濫用藥物等情況下,依然反復出現幻想、衝動和性行為,持續半年以上或更久

•實施行為後,沒有愉快的感覺,反而出現沮喪、悔恨、抑鬱等負面情緒。

•出現想要擺脫成癮行為的意識,但總是難以控制,戒除失敗,如果無法實施,就會感到焦慮、暴躁,影響正常的生活

被误解的性成瘾“患者”:无法控制,难以摆脱,就像是大脑上了瘾
性成癮是病嗎?目前,臨床上缺少足夠的循證研究證據,來證明性成癮是一種病理性成癮障礙,因此從嚴格意義來講,性成癮不能算是一種疾病。

二、性成癮是變態嗎?背後的原因

作為非物質依賴的行為成癮,性成癮的成癮原因主要與個人經歷有關,比如性教育缺失或者童年創傷。

資料顯示,有41%的性成癮者缺乏良好的性教育,在年齡很小的時候就接觸黃色刊物和錄影帶,導致性啟蒙失常,對成年後的性成癮行為產生深刻的影響。

目前,國際上主要用《性癮篩選測試》(SAST)衡量性癮,SAST涉及過往的經歷。我們可以通過測試題對它有所瞭解,比如:是否在兒童或青少年時期遭受過性侵、父母是否有性行為方面麻煩、自己是否經常沉迷於性思想……

這些題目涉及難以自控的情緒、原生家庭的影響、早期遭受攻擊或性虐待等問題。

被误解的性成瘾“患者”:无法控制,难以摆脱,就像是大脑上了瘾
性成癮給“患者”帶來了困擾,甚至可能存在一定的社會風險。作為一種針對自己的強迫性行為,當性癮到達一定程度時,“患者”可能會失控,在坐公交、吃飯、走路的時候,腦海裡想的都是與性有關的事物。

長期如此,部分性成癮者可能不滿足於現狀,從而通過更加激烈的方式去獲取快感,出現危害他人的行為。

當然,絕大多數性成癮者不會傷害其他人,因此稱其為“變態”,不是一個好的做法。

三、擺脫性成癮,需要毅力

性成癮與煙癮、酒癮有什麼不同嗎?

根據成癮行為的核心特徵,成癮多與酒精、尼古丁等化學成分有關,導致過度沉迷于上癮行為,如不戒除,其沉迷程度會越來越重,最終想擺脫卻無法自拔,對學習、工作和生活產生嚴重影響。

性成癮除了與化學物質無關,其他特徵與酒癮、煙癮等行為一致

被误解的性成瘾“患者”:无法控制,难以摆脱,就像是大脑上了瘾
那麼,擺脫性成癮,要怎麼做呢?

1、藥物治療

目前,治療性成癮的藥物主要有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比如氟西汀、帕羅西汀、舍曲林等。部分治療使用抗雄激素。通過藥物治療,可以抑制性衝動。

2、心理治療,增強意志力

性成癮者多數是焦慮依戀型人格,意志力比較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溝通表達能力不強。因此,要擺脫性成癮,就要提高意志力,調整心態。如果自己無法做到,可以找專業的心理醫師治療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藥物治療性成癮的效果仍存在爭議,雖然有一些研究報告證實SSRI和抗雄激素能提高戒除成功率,但由於沒有進行大規模的臨床試驗,“患者不s 要私自用藥,最好諮詢專業醫生。

被误解的性成瘾“患者”:无法控制,难以摆脱,就像是大脑上了瘾
四、色情網站與性成癮患者年輕化有關係嗎?

十年前性成癮患者大多都是中年男性為主,近此年性成癮患者愈來愈年輕化,所以就有專家認為,第三次工業革命以來,數字革命引發的色情資源氾濫,可能就是性成癮早齡化的原因。雖然色情網站與性成癮患者並沒有什麼直接的關聯,但是在不斷接觸這些東西的情況下,會讓部分沒有自製力的人深陷其中,進而線上下尋求放縱,直至最後成為性成癮患者,如果有覺得自己性欲過旺,自己頻繁的性行為,已經影響到了自己的生活,建議先嘗試一下心理諮詢,早日開展心理干預,我們大可不必談性色變,至少在性成癮這個話題上,性是無辜的.所以出現性成癮問題時,不要回避,自暴自棄,充滿羞恥感,應該積極面對,

夜裡刷牙比早上刷牙更重要, 正確刷牙需做好這5點

刷牙是一種講究衛生的良好習慣,不僅可以使牙科內部維持清新,而且還可以避免很多牙齒疾病,對健康都是十分有益的。

歐美地區心臟疾病促進會的《歐洲預防心臟病學期刊》網上公佈的一篇科研探索發現,“刷牙的次數與降低心房纖顫和慢性心衰的風險有關”,通俗一點而言,對每日刷牙多的人來講,不僅可以減少牙齒病症,對心腦血管疾病的身體狀況也是十分特別好的。

一、夜裡刷牙比早上刷牙更重要,卻不知道,絕大多數人都反了

大部分人僅有早晨醒來時的時有刷牙的習慣性,中午或晚上卻很少回家刷牙,事實上,晚上刷牙的比早上尤為重要。這主要是因為,晚上處於休眠模式,牙齒內部活動會少很多,

早上起来后,先吃早餐还是先刷牙?告诉你答案!
此時口腔處於一個比較封閉的狀態,而在缺氧環境中,細菌會更加肆無忌憚地繁殖

再加上食物殘渣酵解需要花費的時間大約在6-8小時,剛好處於夜間休息的時間段,所以也給細菌繁殖提供了條件。

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如果晚上睡覺之前不老老實實刷牙,細菌會大量滋生繁殖,時間久了,很容易引起多種疾病

早上起来后,先吃早餐还是先刷牙?告诉你答案!
所以睡前刷牙還是很有必要的,“偷懶”多了,可能會誘發多種疾病:

腦血栓

睡前要是不刷牙,可導致多種細菌趁機滋生,如變形鏈球菌和乳酸菌,在酵解食物殘渣後可產生酸性物質,進而腐蝕牙齒,最終誘發齲齒

而有研究發現,有齲齒的人發生腦血栓的幾率比一般人高4倍。因為這類患者當中含大量細菌在進入血液迴圈可損壞血管內膜,時間久了,可能誘發腦血栓。

心臟病

英國一項研究發現,總不刷牙或刷牙次數少的人比每天刷兩次牙的人,發生心臟病的幾率要高70%

因為不刷牙,口腔內的細菌可入侵血液,刺激血管,導致小動脈痙攣,要是累及冠狀動脈,出現收縮痙攣,再加上微小血栓的作用,很容易發現急性心梗

早上起来后,先吃早餐还是先刷牙?告诉你答案!
胃病

如果不刷牙,感染幽門螺桿菌的幾率也會比較大,而這時導致慢性胃炎、胃潰瘍等胃病,甚至是胃癌的主要誘因之一。

所以,老老實實刷牙,尤其是晚上,千萬別偷懶,不然到時疾病“找”上門,後悔都來不及了。

二、先刷牙吃早餐,還是先吃早餐再刷牙?

而對於早上起來刷牙和吃飯的順序,到底是“先刷牙吃早餐”還是“先吃早餐再刷牙”這個問題,也一直存在爭議。

有的人覺得先刷牙再吃飯可以避免吃進更多的細菌,也有的人覺得先吃早飯再刷牙可以保證口腔的衛生,那到底該怎麼選?

早上起来后,先吃早餐还是先刷牙?告诉你答案!

我們先來說下:先刷牙再吃飯

如果遵從這種模式,更有利於口腔清潔,因為此時刷牙可以把悶在口腔裡一晚上的細菌及時清洗乾淨,也可有助於清新口氣,不然唾液和空氣在嘴裡滯留了一晚上,可產生臭氣的細菌繁殖得也快,很容易出現不好聞的味道。

再來看下:先吃飯再刷牙

如果遵從這種順序,可以避免進食的早餐殘渣殘留在牙齒,而且也可以清除進食後因食物殘留產生的異味,進而避免因異味產生的尷尬。

可見,這兩種順序各有各的好,沒有哪一個就一定最好的說法,大家不需要過度糾結,根據自己的習慣、作息規律選擇最方便自己的,然後認真刷牙即可

早上起来后,先吃早餐还是先刷牙?告诉你答案!
三、正確刷牙,需做好這5點

比起先刷牙吃早餐,還是先吃早餐再刷牙的問題,我們更應該重視的應該是如何刷好牙,因為刷牙也是有講究的。

選擇牙刷

合適的牙刷對於口腔清潔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建議大家儘量選擇刷頭小(可以更靈活的在口腔內運轉)、刷毛尖端圓鈍、有彈性而又不太密集、軟硬適中的牙刷。

牙線

偶爾使用牙線,對口腔清潔也是有幫助的,因為壓線可以深入牙齒的鄰接面,把裡面殘留的牙菌斑刮下來。相關資料顯示,使用牙線的人發生齲齒的風險要比不使用牙線的人低17.4%左右

牙膏

對於牙膏的選擇,一般重點考慮具有清潔功這一點的就行了。對於美白、防蛀、脫敏、止血等功效都是附帶的,作用並不大,尤其是在預防齲齒和牙周炎上,幾乎沒效果

早上起来后,先吃早餐还是先刷牙?告诉你答案!
刷牙方法

刷牙也是講究方法的,不是說讓牙刷在嘴裡“翻滾”一圈就行了,要注意有效刷牙。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個刷牙大法——巴氏刷牙法,具體如下:

1、刷牙時,將牙刷毛和牙面保持45°角,同時將刷毛向牙齒輕壓,這樣可以盡可能地刷到更多的地方。

2、刷牙的時候,先橫著刷,再從上往下,由下往上轉動,總之盡可能各個角落都刷到

3、刷上排牙齒時,保持刷毛沖上,下排牙時刷毛沖下,一次刷2~3個牙,時間總共要刷夠3分鐘

早上起来后,先吃早餐还是先刷牙?告诉你答案!

四、除了刷牙,吃過3種食物後還需要馬上漱口

1、碳酸飲料

尤其是可口可樂公司,可口可樂這種,不僅包括很多的的糖,非常容易黏在牙齒上,而且在炭酸等作用下會對牙齒身心健康產生危害,因此要儘量減少喝,尤其是女性,喝醉酒還很容易發胖,倘若用餐要儘快漱口為好。

2、比較粘的甜點

如甜筒,麥牙糖,果乾,糖槳等,糖分十分濃,很容易粘附於牙齒以上,倘若沒去刷牙或漱口,也是會傷害牙齒身心健康的。

3、曲奇餅,以及一些幹食

吃過曲奇餅的人全是會感觸頗深,曲奇餅特別是在很容易吸咐在我們的後槽牙上,而且並並不是一點點,一般漱口都不容易清洗掉,最好是刷牙,當然如不必吃就會有這種層面的苦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