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這些部位發黑或是體內有癌! 希望及早發現

人類自從進入21世紀以後,生活水準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我們的環境污染和以前相比也明顯加重,再加上現代很多人喜歡喝酒、抽煙、熬夜、運動減少等,致使癌症的發病率大大增加,並且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

可能會有人想著是否在早期通過一些症狀來判斷是否得了癌症,理想很美好,但是現實很殘酷,大多數癌症在早期的時候並沒有什麼明顯的症狀,要不然癌症的死亡率也不會這麼高了。一些統計資料表明,全球每年新的被診斷為癌症的人數達到了1400多萬,每年大約有880萬人死於癌症。今天我來分享一下患有癌症,哪些會變黑。

體內有癌,身上這3個部位可能會“發黑”!希望你及早發現

一、身體3處發黃2處發黑,可能是肝癌的徵兆

根據2020年最新全球癌症負擔資料,肝癌新發病例91萬例,位於全球癌症新發病例第六位。肝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如此之高,然而臨床資料顯示,約80%的肝癌確診時已經是中晚期,原因除了不注重肝癌早篩之外,還與忽視早期症狀有關。

1.黑臉、黑眼圈

肝臟的主要功能是代謝解毒,肝臟出現問題時,就無法行使正常的排毒功能,導致血液迴圈不暢,使黑色素沉澱,造成面部發黑、出現黑色斑塊或者明顯的黑眼圈。

2.黑便

正常大便的顏色是黃棕色的,出現黑便時,很容易讓人以為是腸胃問題。但其實,肝癌也會引起黑便,因為肝臟損傷時,人體的消化功能也不能“獨善其身”,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導致黑便。

此外,肝癌發展到晚期,引起局部出血,也會出現黑便

體內有癌,身上這3個部位可能會“發黑”!希望你及早發現

3.皮膚發黃

肝臟出現損傷,膽汁就無法正常排洩,進一步影響膽紅素的分泌,使膽紅素在血液中不斷沉積,導致皮膚發黃,也就是黃疸。

4.眼睛發黃

中醫認為肝主目,肝血不足,眼睛就會容易疲勞、乾澀、流淚。此外,白眼球還會出現大量的版塊,讓眼睛看起來無神、發黃。

5.指甲發黃

健康人的指甲顏色是接近皮膚顏色,白裡透紅的,當肝臟出現病變,藏血功能下降時,指甲也會受到影響,出現指甲蓋乾癟、凹凸不平、發黃等症狀。

二、不同身體部位變黑,暗示不同癌症

此外,不同身體部位變黑,可能意味著不同的癌症。

一是大便發黑,與肝癌症狀類似,除了可能是肝癌之外,還可能與腸道病變有關,尤其大便發黑,並且伴隨著排便習慣改變、排便困難、便血等症狀時,應警惕腸癌。

二是牙齒發黑,一般人的牙齒都是發黃,很少發黑,除非是長期吸菸,當牙齒慢慢從淡黃色變成黑色時,可能是肺癌、口腔癌等癌症的徵兆。

三是痣發黑,每個人都身上都有痣,但是基本是大小固定,顏色也不會發生變化。如果身上的痣,在短時間內顏色加深或改變,而且迅速變大,同時痣周圍的皮膚發癢,應警惕黑色素瘤。

體內有癌,身上這3個部位可能會“發黑”!希望你及早發現

身體出現這5種異常,同樣要警惕癌症

癌症早期是有徵兆的,不僅會出現身上部位發黑、發黃等顏色改變,常見的癌症早期症狀還包括:

不明原因的出血,具體表現為流鼻血、尿血、咳血、痰中帶血,以及女性陰道不規則出血、乳頭出現血性分泌物等;

不痛不癢的異常腫塊,數量不定,從一個到幾個都有,主要出現在身體淺表部位、乳房、甲狀腺等位置;

長期持續加重的疼痛,比如頭痛、頸痛、背痛、胸骨後痛等;

持續低熱,吃了退燒藥也無濟於事,低熱症狀持續超過10天;

體重突然減輕,呈進行性下降,同時伴隨食欲下降、渾身乏力等症狀;

如果出現以上不適症狀,不要拖延,應馬上到醫院進行檢查。

體內有癌,身上這3個部位可能會“發黑”!希望你及早發現
總而言之,癌症雖然發生得猝不及防,但依然是可防可控的,癌症的預防主要包括兩大方面:一方面是及早發現身體異常,另一方面是定期體檢。醫生建議,年齡超過45歲的人,都應該進行一次腸鏡檢查。

參考資料:

[1]《腸癌便血胃癌黑便肝癌腹瀉 癌症與否看便便》.生命時報.2016-12-26

[2]《身上黑痣留神異常》.生命時報.2018-06-29

腦梗患者要注意:打噴嚏是個高危活動竟然可致命

65歲的張女士,因打噴嚏後突然出現右側肢體不能活動、不能言語而入院。診斷為急性腦梗死,得到了及時治療

打噴嚏很常見,感冒、鼻炎、鼻子受到外部刺激都可能引起,是身體自我保護的一種表現。

可是大家不知道,對於腦梗患者來說打噴嚏可能是個高危活動……引來殺身之禍

1個噴嚏,威力到底有多大

打噴嚏

其實是身體排斥異物的過程

人在打噴嚏的瞬間

會產生速度高達 150~160 km / h 的氣流

這個速度相當於15級颱風

能瞬間把飛沫噴到數米之外

這種威力會在身體內部

造成一連串的生理共振反應

鼻腔、咽喉、腹部受到巨大的壓力

從而刺激大腦的神經元

對正常人來說

這種刺激可使機體做出應激反應

阻止異物被吸入肺部

但對一些身體機能有損的人來說

卻可能是致命的

特別是以下三類人群

1、有心臟疾病的人

瞬間的劇烈運動

會使心臟內的動靜脈分流加劇心臟病

導致的血栓也可能進入大腦

從而引發腦梗

2、有頸動脈斑塊的人

打噴嚏時間雖短

但過程迅速,力量強大

存在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尤其是有不穩定斑塊的人

噴嚏的衝擊可能導致斑塊脫落

並隨血流到達顱內血管

引發腦梗

3、頸椎牽扯過度的人

很多人礙于禮貌和衛生

往往會在打噴嚏瞬間將頭轉到一邊

其實這是一種很危險的行為

突然轉頭再加上打噴嚏的受力

會讓椎動脈受到過度牽拉

易引起動脈夾層分離

導致腦梗

身體有這3個症狀,可能是腦梗在“敲門”,第一時間打120去醫院
在一些場合下

很多人考慮到形象問題

會用手捏住鼻子

想將噴嚏憋回去

鼻咽部和耳朵是相通的

中間連著咽鼓管

維持中耳與外部壓力平衡

捏著鼻子時,氣體從鼻子裡出不來

就可能從咽鼓管出來

串到中耳裡去

壓力一大

鼓膜穿孔就不請自來了

身體有這3個症狀,可能是腦梗在“敲門”,第一時間打120去醫院
還有一些網上奇奇怪怪的止噴嚏方法

如按人中、紙巾塞鼻孔、堵耳朵……

都不建議大家去試

噴嚏本身是清除鼻腔裡的異物

如果你阻礙它的“噴發”

相當於把異物 “吞”了回去

牢記三點正確打噴嚏姿勢

1. 儘量減輕打噴嚏的幅度

2. 用手帕或紙巾遮住,低下頭打噴嚏

3. 不要站著或彎腰,建議坐下半蹲姿勢

除了打噴嚏,這些情況都可能引發腦梗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行為

會讓你短時間內

血壓增高,心率加快

心肌耗氧量增加

一旦供氧不足

腦部血液迴圈發生障礙

就容易發生腦梗

特別是年輕人

別以為腦梗只是老年病就不重視

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

45歲以下的中青年腦梗患者

占到了10%

當然,這也離不開年輕人的壞習慣

熬夜、暴飲暴食、抽菸酗酒、濫用藥物

都會讓腦梗發病率增高

怎麼預防腦梗

預防腦梗,就是要把腦梗的危險因素盡可能降到最低。

•嚴防併發症:有基礎病的患者要定期監測血壓、血糖、膽固醇等,並嚴格遵照醫囑堅持服藥,不要貿然停藥或減少藥量。

•控制飲食:日常生活中要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少吃高鹽高脂肪的食物,減少糖尿病或其他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幾率。

•戒菸控酒:吸菸酒對人體的壞處大家心裡也清楚,尤其是吸菸不僅會損害血管,還有致癌風險,所以一定要戒菸。

•保持情緒平穩:在眾多誘發腦梗的因素中,情緒激動是不可忽視的一個原因,所以日常生活中遇事不要焦躁,不要輕易生氣,保持輕鬆豁達的心態,儘量避免情緒激動。

•定期體檢:定期體檢可以及時發現危險因素,避免疾病無預警發生。40歲以上建議每3年做一次體檢;65歲以上的老年人,應每年接受一次全身體檢。

預防腦梗最重要的就是預防基礎病,只有通過日常生活的調理控制基礎病穩定,才能有效預防腦梗發作!

非酒精性脂肪肝怎麼預防?關鍵在於減肥,控制血糖與血壓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確的損肝因素所致的肝細胞內脂肪過度沉積為主要特徵的臨床病理綜合征,與胰島素抵抗和遺傳易感性密切相關的獲得性代謝應激性肝損傷。包括單純性脂肪肝(S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關肝硬化。隨著肥胖及其相關代謝綜合征全球化的流行趨勢,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現已成為歐美等發達國家慢性肝病的重要病因,普通成人NAFLD患病率10%~30%,其中10%~20%為NASH,後者10年內肝硬化發生率高達25%。

由於其高患病率,NAFLD現在是全世界與肝臟有關的死亡率中增長最快的原因,並已成為導致終末期肝病、原發性肝癌和肝移植的重要原因。去年發表在胃腸道頂尖雜誌GUT上的研究——由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和美國麻塞諸塞州總醫院的研究人員在研究了瑞典51年的佇列研究資料後報導稱,即使是輕度脂肪肝也會增加71%死亡風險,且風險與脂肪肝的嚴重程度成正比。

發病率及疾病負擔

NAFLD的發病率從非洲的13-5%到中東的31-8%不等,主要與熱量攝入、身體活動、身體脂肪分佈、社會經濟地位和基因組成的差異有關。同時,NAFLD還見於47.3%-63.7%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高達80%的肥胖症患者。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一些BMI健康的人(例如,白人<25 kg/m2,亞洲人<23 kg/m2)仍然可以發展為NAFLD,通常被描述為非肥胖或瘦削的NAFLD。

NAFLD與全因死亡率之間的關係尚不明確。一些研究發現,與普通人群相比,NAFLD全因死亡率的風險略有增加,例如上述GUT的研究。NAFLD是一種異質性疾病,疾病進展的速度和臨床結果各不相同,這可能是由疾病發展的不同主要機制造成的。然而,一小部分人發展為晚期纖維化,並有可能發展為晚期肝病和肝細胞癌的併發症。

疾病的自然演變

一項評估配對肝臟活檢樣本的NAFLD研究的薈萃分析發現,NASH患者的纖維化在平均7.1年內會惡化,NAFL患者在14.3年內惡化了一個階段。然而,纖維化的存在,特別是晚期纖維化(第3和第4階段),是肝臟相關結果和總體死亡率的一個關鍵預後標誌。在一項包含4428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13項研究的薈萃分析中,與無纖維化的患者相比,纖維化4期(肝硬化)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肝相關死亡率分別增加243%與1013%!

疾病風險分層和嚴重程度的評估

NAFLD最常通過影像學診斷。在常規實踐中,最常用的檢查是腹部超聲檢查。在腹部超聲檢查中,肝臟脂肪變性的特點是肝臟回聲明亮,肝臟血管模糊。基於MRI的肝臟脂肪變性測量可以檢測到低至5%的脂肪,並對動態變化敏感,但更多的是用於研究環境和臨床試驗,以評估NASH治療的效果。

NAFLD組織學和放射學評估

T2DM與晚期纖維化、肝硬化相關併發症和肝病死亡率增加2倍以上有關。儘管其影響大小比T2DM病小,但肥胖、血脂異常和高血壓也與嚴重肝病風險增加有關。同時,60歲以上的NAFLD患者比年輕患者有更高的晚期纖維化患病率,這反映了代謝功能紊亂和肝病的持續時間更長。

如何減緩疾病進展

由於T2DM、肥胖等代謝綜合征嚴重影響NAFLD進展,而肥胖又可以影響T2DM發生。為此,首先就是控制體重。無論採用何種減肥方法,體重減輕5%–7%,可以減少肝臟脂肪含量、減輕脂肪性肝炎;體重減輕超過10%時,大部分人甚至都可以減少纖維化。而且,體重減輕還可改善NAFLD及其所有相關的心臟代謝合併疾病,從而有助於預防心血管和惡性腫瘤的風險。

綜上,纖維化的存在,是NAFLD和總體死亡率的一個關鍵預後標誌。減肥、控制血糖與血壓、降低血脂是降低NAFLD進展的重要措施。

總之,必須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多數患者早期治療效果很好,需要積極改善生活方式,脂肪肝屬於完全可逆性的疾病,人們必須瞭解和掌握有關脂肪肝的知識,通過良好的生活規則和飲食習慣,預防脂肪肝的出現,定期鍛煉身體,提高自身抗病能力,調節日常飲食,保證飲食均衡。

肺癌會不會傳染給家人,導致肺癌的原因有哪些?

癌症是體內細胞變異增殖的產物,只要人體有細胞的地方就可能會出現癌變,所以臨床上的癌症種類有很多。

根據資料統計表明,肺癌無論是病發或死亡率,都排在癌症第一的位置,是實至名歸的“癌症之王”,且近些年隨著吸菸人數增多、環境變化等多重因素因素的影響,每年新發的肺癌人數都在持續增長。

肺癌會傳染嗎?

肺癌是不會傳染的!人們之所以認為肺癌可能會傳染,可能是我們平時遇到的各種呼吸道疾病都具有傳染性有關,尤其是肺結核。但傳染病的傳播一般要有引起疾病的致病微生物,而癌症的發生是屬於本身自身癌症相關基因的突變導致的癌症的發生,並不是致病微生物引起,所以癌症也就不會有傳染性,肺癌也一樣。

而且研究者們做過一項實驗,他們將一個患有癌症動物身上的癌細胞移植到另一個健康動物體內,結果發現癌細胞並不能在移植動物體內存活,很快便死亡了。而且長期的癌症防治工作過程中,幫助照料患者的家屬和醫務人員也不會因為接觸癌症病人而患上癌症。所以肺癌也是不會傳染的,家中親友得了肺癌,可以放心地照料和探望,並不需要擔心被傳染。

身邊有人患肺癌了,我會不會被傳染?
什麼樣的生活習慣會誘發肺癌?

吸菸。吸菸室大家最熟悉也最常見的可能誘發肺癌的生活習慣,菸草中含有大量尼古丁、硝酸銨等致癌物質,目前已經有非常多的研究表明吸菸就是肺癌的主要有害因素,尤其是肺鱗癌和小細胞癌,吸菸者患肺癌的風險比不吸菸者高達10倍。

二手菸。二手菸的危害不容小覷,研究顯示被動吸入二手菸的人,吸入支流菸霧中的致癌劑濃度含量遠遠高於主動吸菸者的主流菸霧,長期吸入二手菸的人患上肺癌的危險高出正常人6倍。

做飯不用抽油菸機。油菸中有苯並芘、丁二烯、苯酚等致癌物質,上海一項針對長期在廚房做飯女性的肺癌發生情況調查顯示,長期做飯的女性患上肺癌的危險比不做飯人高出2-3倍,這可能與在做飯過程中吸入油菸有關。

常吃油炸食品。食物在油炸的高溫情況下會產生環胺類致癌物,而且油炸食品油脂含量高,美國癌症中心的研究顯示高脂飲食也是誘發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愛吃加工肉類。加工肉類包括醃肉、包裝的肉類食品、這種肉類食品多添加了亞硝酸鹽進行加工,而這種化學物質在體內分解後能夠產生能致癌的物質硝酸銨,過多食用這類食品,不僅可能增加肺癌的發生風險,對身體各個部位都會產生不好的影響。

肺癌若在早期發現並能積極治療的話,其五年內生存率也會有明顯提高,甚至是達到80%以上。所以,對於長年吸菸、有肺癌家族史、特殊工作人群來說,定期對肺部進行體檢很有必要,當發現肺部有異常表現時,還需及時就醫治療。

 

做手術半麻和全麻利弊是什麼?哪個更好?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醫療設備的不斷完善,很多疾病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療了,而在此過程中,為了減輕疼痛,需要進行一些操作,麻醉就是常見的一種方式。一般來說,麻醉分為局麻、半麻和全麻,今天我們主要講講半麻和全麻?哪個更好?該如何選擇?一起來瞭解一下。

全麻和半麻有何區別?全麻就是睡了一覺?醒來會變傻、變笨?
一、全麻和半麻有何區別?

全麻就是全身麻醉,指整個身體都喪失感覺的麻醉。半麻就是局部麻醉,指身體局部喪失感覺的麻醉。

其實,醫學專業術語上是沒有“半麻”這個說法的,只有“全身麻醉”和“其他非全身麻醉方法”,比如椎管內阻滯、局部神經阻滯等。

全麻和半麻有何區別?全麻就是睡了一覺?醒來會變傻、變笨?
全麻和半麻的區別,在於以下幾點:

1.全麻的適用範圍廣,幾乎適用於所有手術;半麻的適用範圍不包括顱腦外科手術、胸心外科手術等。

2.全麻可以保證長時間制動,病人在一次睡眠之後就可以完成手術;半麻的手術的過程中,病人意識是清醒的,可能會出現緊張、焦慮、害怕等心理,容易留下心理陰影。

3.全麻對呼吸和循環系統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半麻對重要器官的正常功能影響較小

此外,全麻和半麻的價格也不一樣.全麻的費用約為半麻的2倍。

全麻和半麻有何區別?全麻就是睡了一覺?醒來會變傻、變笨?
二、為什麼剖腹產是半麻,人流是全麻?

那麼,為什麼剖腹產是半麻,人工流產是全麻呢?

如果剖腹產採用全麻,那麼在手術的過程中產婦的意識會消失,完全感受不到痛苦,但可能會帶來其他的“痛苦”。比如,麻醉藥物會隨著胎盤血流進入胎兒體內,導致胎兒也被麻醉,出生後會因呼吸不暢需要進行氣管插管

此外,全麻時需要氣管內插管,萬一換氣不好,產婦和胎兒都會有缺氧的風險。總之,剖腹產全麻不管是對於產婦還是對於胎兒都不利。為了規避風險,除特殊情況之外,醫生一般不建議產婦選擇全麻。

全麻和半麻有何區別?全麻就是睡了一覺?醒來會變傻、變笨?
與全麻相比,半麻有明顯的優勢。半麻只是使產婦的腹部和下肢麻木,感覺不到疼痛,但意識還是清醒的,產婦可以參與生產過程,有利於建立良好的親子感情。有些產婦會擔心半麻可能造成腰部不適,但經過產後修復,多數人是可以緩解的。

至於人工流產為什麼要全麻,主要是為了照顧病人的情緒

一般來說,做人工流產的病人心理都比較複雜,緊張、焦慮、害怕、羞愧等不良情緒容易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導致身體組織器官無法完全放鬆。因此,全麻既可以讓病人毫無痛苦,又不留下難過的記憶。而且對於醫生來說,人流手術的時間只需要幾分鐘,全麻更有利於手術的操作。

全麻和半麻有何區別?全麻就是睡了一覺?醒來會變傻、變笨?
三、全麻會讓人變傻變笨?

進行手術前,很多人會在選擇麻醉方式上陷入糾結,擔心全麻會讓人變傻變笨,並能舉出身邊許多類似的例子。其實,醫學對這方面也有研究,術後的記憶改變大多是因為“術後認知功能障礙”(POCD)。

術後認知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日常行為困難、短期記憶退化、認知障礙性格改變、理解表達能力下降等。從理論上來說,全麻確實可能產生神經毒性機制,導致術後認知功能障礙。研究發現,全麻可能造成大腦功能長期改變,從而影響神經行為和認知水準,特別是嬰幼兒和老年人,受全麻的影響比較大。

全麻和半麻有何區別?全麻就是睡了一覺?醒來會變傻、變笨?
但需要明確的是,全麻不會使人變傻變笨。一方面,全麻手術的監護非常完善,可以全力保障患者安全,避免缺氧意外的發生。另一方面,麻醉中使用的藥物可以在短時間被分解代謝,不會產生持續的影響。

不論是哪種麻醉方式,都需要調整心態,避免焦慮,在這之前需要空腹,因為在麻醉狀態下,吞咽反射會減弱,食道括約肌也會鬆弛,容易發生嘔吐反流。但到底空腹多久,要因人而異。

值得提醒的是,如果是全麻,結束後最好不要睡覺,如果有各種專業監控的設備,或許沒關係,但很多時候結束後,病人不能一直待在觀察室,所以建議家屬陪伴在身邊,讓其保持清醒,大概2小時左右。

2021世界免疫周:希望所有人都能得到疫苗的保護

每年4月最後一周(4月24~30日)是特殊的日子——“世界免疫周”,其目的是促進接種疫苗以保護各年齡人群免患疾病。今年“世界免疫周”的主題是“疫苗使我們更緊密”。

接種疫苗是預防控制傳染病最具成本效果的手段之一,挽救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疫苗就像一座説明機體抵抗病毒侵襲的免疫長城。每多一人接種,就多一份健康保護。

儘管世界堅定地關注COVID-19疫苗的療效、不良事件、許可和推廣,但大流行期間常規免疫接種受到的破壞和障礙卻很少得到關注。世界免疫周(4月24日至30日)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機會,來反思疫苗可預防疾病的免疫工作現狀,COVID-19大流行如何影響進展,以及哪些經驗教訓可以加快通過免疫預防疾病的努力。

2030年免疫議程(IA2030)將於4月26日正式啟動。該議程提供了繼《全球疫苗行動計畫(2011-20年)》之後,未來十年疫苗的新的全球願景和戰略。在大流行開始之前,2010年至2019年期間,疫苗覆蓋率方面的進展已經停滯。例如,根據世衛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資料,全球第一劑麻疹疫苗的免疫接種率保持在84-85%。《全球疫苗行動計畫》對於將合作夥伴聚集在一起並擴大疫苗覆蓋範圍,包括輪狀病毒和乙型肝炎等較新的疫苗至關重要。

世衛組織評價的結論是,該組織在解決不平等問題方面沒有取得進展,而且作為一種自上而下的方法,在影響國家行動方面只取得了部分成功。

IA2030提出了一個非常雄心勃勃的計畫,考慮到吸取的教訓,並希望COVID-19預防提供了一個鮮明的提醒,讓人們認識到疫苗的重要性和力量。該議程是在各國合作下制定的,它更加強調一種適合本國國情並納入初級保健服務的辦法,特別是優先考慮尚未覆蓋的人口。所有年齡層的免疫接種應該是這種國家計畫的一部分,並將根據人口統計資料在國家戰略上有所不同。該議程旨在適應諸如移徙增加、內亂、氣候變化或未來大流行病等所帶來的變化情況,但尚未確定如何實現這種復原力的具體情況。2030年IA2030提出的四大原則是:以人為本、國家主導、夥伴關係為基礎、資料指導。

沒有人會反對該議程的目標。值得稱讚的是,以前的缺點得到了考慮,加強衛生系統,特別是初級保健一級的衛生系統,被認為是可持續進展的關鍵。然而,成功的關鍵將是如何執行國家計畫和確保持續提供資金。COVID-19大流行嚴重擾亂了常規免疫接種,大大增加了這項任務的難度。由於旅行限制、分配稀少的衛生工作者進行COVID-19護理、個人防護設備短缺以及供應鏈中斷,許多國家將不得不提供追趕服務,並在放鬆封鎖時面臨疫苗可預防疾病嚴重爆發的風險。

調查資料收集的中斷將意味著資料缺口將使識別最需要幫助的人變得更加困難。COVID-19進一步加劇了不平等和貧困,並導致許多國家從城市向農村地區大規模移民,使跟蹤需要接種疫苗的人變得困難。但COVID-19也促進了疫苗開發和大規模疫苗接種工作的新方法,這些新方法可以在國家常規免疫計畫和疫苗開發中得到更廣泛的推進。例如,一些高收入國家為保護自己或無法旅行的個人提供的家庭式COVID-19疫苗接種,可能會惠及那些沒有接種的人。

可以使用短期疫苗接種中心,並提供以學校或工作為基礎的疫苗接種。應廣泛開展電子免疫登記,以促進資料收集和查明差距,並注意資料保護和安全。加速疫苗的開發、試驗測試和許可後強有力的監測應成為新的規範。用於COVID-19疫苗的技術,如mRNA的使用,可能適用於其他疾病。已開始對基於mRNA和載體的愛滋病毒疫苗進行早期研究。通過接種疫苗取得了很大成就,挽救了許多生命,預防了許多殘疾。科學為我們帶來了許多疾病的選擇,未來將有更多的可能性。
迫切需要一個新的免疫時代,《國際免疫公約2030》制定了一個非常好的框架。

新冠肺炎疫情從出現流行到今天,也就不過一年多的時間,對全世界已經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科學家也前所未有地投入疫情的防控中,其中疫苗研發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可以說是史無前例。新冠疫苗的研發創造了歷史上研發疫苗的記錄,在1年時間內,已經走完了疫苗從研發到上市的全過程。

現在全球範圍內急需儘快建立免疫屏障,否則因為逃避疫苗保護的變異株有可能會獲得迅速進化,全球的重啟可能會再次延後

直腸裡可別瞎塞什麼黄瓜.灯泡等!直腸異物很危險

直腸,作為消化道的末端,承受著人體重要的機能活動之一——排便。如果直腸有靈魂,它也一定很無奈,為了滿足機體的口欲,舌頭的味蕾品嘗了各種味道,上消化道則吸收了營養物質,最後輪到直腸,只能作為排出糞渣的器官。但是,直腸說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既然攤上這工作,就要認真值守,也為人體健康做出一份貢獻。但有一些人為了尋求刺激.會將燈泡、黃瓜等異物塞入.尋求所謂的前列腺高潮,導致不可控的危險!

前列腺位於肛門內5-7cm處

受到異物刺激

它跟肛門

會快速劇烈地收縮、顫抖

出現獨特的快感

讓人不能自拔的是

這種快感如同海浪

一波接著一波

直叫人“醉生夢死

圈裡人也稱之為“前列腺高潮”

此外

肛周佈滿神經,很敏感

受到刺激也會產生快感

雙重的刺激轟炸下

不少人甯枉顧菊花安全

也要鋌而走險

體驗那前所未有的快樂

但要提醒大家的是

那些年被塞進肛門的異物,傷害到底有多大?

直腸一點也不“直”

甚至可以說是

山路十八彎

這決定了它更適合往外排東西

而不是往裡塞東西

你要是硬塞

就免不了卡在某個地方

而且肛門口較小

塞進去想要拿出來

就沒那麼容易了

特別是觸碰到前列腺

引發高潮時

菊花一緊

東西往往又被“”回去了

直腸異物拿不出來怎麼辦?

第一步:檢查

通過醫生指診

及X光檢查

查看異物大小

並找准異物位置

第二步:取物

若異物體積小、位置淺

如彈珠、小型螺絲釘等

可通過使用潤滑劑,自行排出

對於不能自行排出的異物

如黃瓜、大圓球等等

同時伴有出血、感染等症狀時

需通過肛門鉗夾取出

如果異物體積較大且位置較深

並伴有出血、穿孔等症狀

就需外科手術取出

都說

直腸是人類化糞池

肛門則是排糞的閘頭

行走江湖能否一身輕都是靠它倆

只要一方受損

你可能就瞬間

從人類退化成鳥類

成為行走的“噴糞戰士”

專家介紹,如果異物不能及時取出,結果就是導致腸穿孔,腸管內的大量糞便湧入腹腔,很快形成腹膜炎。感染中毒症狀的患者可出現高熱、脈速、呼吸淺快、大汗、口幹。病情進一步發展,可出現面色蒼白、虛弱、眼窩凹陷、皮膚乾燥、四肢發冷、呼吸急促、血壓 下降、神志恍惚或不清、甚至死亡等

肺結核病有那些早期症狀,肺結核可以治好嗎?

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可侵及許多臟器,以肺部結核感染最為常見。排菌者為其重要的傳染源。人體感染結核菌後不一定發病,當抵抗力降低或細胞介導的變態反應增高時,才可能引起臨床發病。若能及時診斷,並予合理治療,大多可獲臨床痊癒。。

這幾個徵兆一出現,暗示你已感染肺結核
肺結核的初期臨床表現並不明顯,有些患者還會出現根本不發病的情況,這是由於肺結核感染有一定的潛伏期,所以很難被立刻發現。如果一旦患病,最常見的肺結核症狀就是咳嗽,這是由於肺部感染,直接影響到呼吸系統導致的。所以咳嗽是典型的肺結核症狀。

那麼,是不是所有的咳嗽都可能是肺結核呢?答案是否定的,肺結核雖然會引起咳嗽,但是咳嗽並不都是由於肺結核造成的,還有很多其他原因,也會導致咳嗽,例如傷風、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感冒的咳嗽和肺結核咳嗽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我們可以通過兩者的不同來判斷是不是肺結核

1、咳嗽痰中帶血

一般上呼吸道感染造成的咳嗽,都不會導致出血現象,只有肺結核才會導致咳嗽出血,這是由於肺部被細菌感染嚴重,出現某些肺泡紅腫,用力咳嗽的話,就會摻雜血絲,所以如果咳嗽帶血,則很可能是肺結核。

這幾個徵兆一出現,暗示你已感染肺結核

2、咳嗽胸內刺痛

普通的傷風感冒引起的咳嗽,一般主要是由於呼吸道出現炎症導致的喉頭發癢,並不會有疼痛現象,嚴重的感冒咳嗽,可能會出現喉嚨充血腫脹疼痛,但是胸部不會疼痛,一旦出現咳嗽,並伴隨有胸腔內刺痛感,則很可能是肺結核。

以上兩種特殊的咳嗽,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因為很可能就是肺結核。除了咳嗽之外,肺結核早期還有一些其他的症狀,通過這些症狀我們可以更準確的判斷是否存在肺結核,具體如下:

症狀一:胸悶、呼吸困難

由於肺結核疾病是一種肺部感染疾病,所以會導致整個呼吸系統出現嚴重的問題,很多患者都會出現胸悶,無法正常呼吸,有的人還會需要使用氧氣罩,這都是肺結核的典型併發症。

症狀二:消瘦,體重變化明顯

肺結核患者還有一個典型症狀,就是體重變化比較明顯,這是由於身體免疫系統的大量工作,消耗了太多的能量,導致身體快速變瘦的症狀,伴隨還會有經常容易饑餓,且怎麼都吃不飽的現象。

這幾個徵兆一出現,暗示你已感染肺結核

症狀三:發熱,渾身無力

由於肺結核疾病屬於一種細菌入侵,所以在臨床表現上會有嚴重的發熱,這也是因為免疫系統工作量太大,導致體內白細胞增多的結果,部分肺結核患者還會有全身灼熱的現象。

上面給大家介紹的就是感染肺結核的初期症狀,看了上面的介紹大家應該也有了一定的瞭解,如果在日常生活裡面你也出現了這些問題就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不要耽誤時間,否則情況會變得越來越嚴重,只有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才能讓身體恢復的速度變得更快。

肋骨下面總是疼是什麽病,千萬別大意!

人生病後,相應的部位會有疼痛的表現。有的人總會覺得肋骨下疼痛,這種疼可能是陣發性的,時不時地就讓人難受,這到底是怎麼了?

如果你的肋骨下經常隱隱作痛

可能是得了這7種疾病

人體內臟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器官,任何內臟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肋骨下方疼痛

肋骨下方疼痛是什麼疾病?肺結核、肝炎,這六種病逐一排查

第一種:慢性膽囊炎

初期的慢性膽囊炎沒有明顯的症狀,大多數人會表現為,吃雞蛋或者其他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的時候,出現消化不良。而到了中後期的慢性膽囊炎,會有明顯的肋骨下方疼痛症狀,伴隨還有其它特異症狀,例如總是腹脹、吃一點東西就噁心嘔吐,有些人還會在飯後出現肋骨下方疼痛加劇的現象。

第二種:膽囊結石

膽囊結石和膽囊炎類似,都是屬於前期無明顯症狀,後期出現肋骨下方疼痛、伴隨有消化不良,反胃的現象,但是不同於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會有嚴重的腹部絞痛感,而膽囊炎並不會。

第三種:肝炎

肝炎初期,也會有肋骨下方疼痛的現象。這是由於肝部發炎,導致身體白細胞增多,從而引發肌肉酸痛的現象。肝炎除了疼痛外,也有其典型症狀,表現為渾身發熱,四肢乏力,嚴重的肝炎患者還會有高燒不退的現象。

第四種:肋骨骨折

如果肋骨下方疼痛卻並沒有伴隨其他內臟不適的話,則很可能是因為肋骨骨折。肋骨是一個非常脆弱的器官,不僅僅是跌打損傷,有些時候不正確的打噴嚏姿勢,也會導致肋骨骨折。這種情況多發于老年患者,對於老年人來說,骨骼的密度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降低,從而很容易導致骨折,從而引發肋骨下方疼痛。這種疼痛也有其特異症狀,疼痛方位不是固定的,而是由中心點像四周擴散,在深呼吸和打噴嚏的時候,疼痛感會加重。

第五種:肺結核

肺結核也是典型的引起肋骨下方疼痛的疾病,多發於肺結核中後期。我們的肺部位於肋骨的包圍之中,所以一旦出現肺結核,就會引發肋骨出現壓痛反應。肺結核的特異症狀表現為咳痰、盜汗、乏力,有些嚴重的患者還會出現咳血的現象,除此之外,根據肺結核的患病情況,還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

第六種:白血病

白血病引起的肋骨下方疼痛情況非常少,但是也不排除這種因素。因為白血病會影響到身體的免疫系統,造成肋骨、胸部出現壓痛感,一般這種情況不會持續發生,疼痛的特點也是斷斷續續,臨床表現還會伴隨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咳血、貧血等。

第七種:肋骨骨折

有的人跌倒後導致肋骨骨折,而造成經常性疼痛。尤其是老年人,摔倒後易骨折。最明顯的症狀為局部疼痛,當深呼吸、咳嗽和打噴嚏時疼痛會加劇,並向周圍放射。第4~10肋骨折最多見。

肋骨疼痛不只見於肋骨本身的病變,許多疾病都可表現為肋骨下疼痛。所以如果肋骨下經常疼痛不適,則應儘快檢查,明確患有哪種疾病,以免耽誤病情。

骨折後要怎麼保養?這樣做骨折才能儘快養好

工作以來一直刻苦努力工作,積極向上。這次組織員工集體活動。先是在酒店聚餐然後一起去爬山。正好趕上下雨路滑,不小心摔倒導致骨折了,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所以骨折的人要花長時間來進行調養,那麼有什麼方法能夠讓我們的骨頭恢復的比較快呢。

肋骨骨折,重在養!送你一份飲食細節表
肋骨骨折治療後期,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康復,這個期間不僅要減少運動量,更要注意營養的攝入,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一系列的康復訓練,來提高康復速度,具體的康復訓練如下:

一:鍛煉肋骨附近的關節

肋骨的運動幅度比較小,這個時候最好不要去動繃帶固定的部位,最初我們可以鍛煉肋骨四周,比如兩個手臂,腰部等部位的肌肉,這樣可以加速肋骨四周的肌肉血液迴圈,從而帶動肋骨內部血液迴圈,有助於恢復。

二:呼吸法鍛煉肋骨附近肌肉

由於肋骨的活動力差,我們可以通過呼吸的方式來帶動肋骨肌肉的鍛煉。主要是靠吹氣球,或者深呼吸,緩慢的運動肺部,使得肺部收縮或擴張,帶動肋骨附近的肌肉運動起來。一般適用於肋骨骨折恢復中期,可以防止長時間不運動導致的肌肉萎縮症,促進康復進度。

三:鍛煉其他健康部位

除了肋骨四周,在肋骨骨折中後期,可以適當地走動,早睡早起,儘量保證正常的作息和活動,如果很難直立行走的話,可以多做一些屈腿、胳膊拉伸的動作,這樣可以防止身體出現其他的併發症。

肋骨骨折,重在養!送你一份飲食細節表

除了要做好康復治療之外,骨折的恢復和日常的飲食也有很大的關係,在飲食上需要格外注意,吃的不當會導致骨骼恢復變差。主要的飲食注意事項列舉如下:

• 食物清淡易消化

骨折康復期的食物,一定要清淡,不要過於油膩,也不要吃太多,因為骨折需要靜養,需要長時間臥床休息,如果吃得太多,很容易導致積食。所以在康復期間,可以適當地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做到少食多餐,不要一次性吃太多,少食多餐可以加速身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

• 積極補充鈣類食物

骨折在恢復期間,需要大量地補充鈣類,這樣才能有助於骨骼的成長,所以骨折患者可以多喝牛奶,多吃雞蛋、豆腐等,這些食物都含有大量的鈣類物質,不僅如此,我們還可以多吃一些魚油,魚肝油可以促進身體對鈣類的吸收,從而加快骨骼恢復進度。

肋骨骨折,重在養!送你一份飲食細節表

最後呢,骨折的人最後要定期的去醫院觀察自己受傷的骨頭,向醫生詢問自己的病症。

注意事項:
我們要注意的是骨折的不能夠吃些辛辣,油膩等食物。因為這些對我們骨頭的癒合會產生阻礙的影響,不利於我們身體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