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爆超級真菌疫情:美國50%的感染者在90天內死亡

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是日本2009年發現的一種新病原真菌物種,因其具有多重耐藥和致死率高的特徵,也被稱為“超級真菌”。

美國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已將其列入“緊急威脅”細菌名單。美國通報病例587件,近半數受感染者都在90天內喪生。

2019年4月,在美國多地爆發,發病600多例,根據美國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在2020年5月29日更新的資料.截至2020年3月31日,美國各州報告的耳念珠菌臨床病例總計為1092例 。其中,紐約州確診496例,疑似4例;伊利諾州確診310例,疑似4例;加州、佛羅里達州等19個州均發現確診病例,除上述報告的臨床病例數外,還通過在16個轄區進行有針對性的篩查發現了另外2253例患者感染了耳念珠菌

耳念珠菌在德克薩斯州以及華盛頓出現傳播,這種真菌專門“攻擊”免疫系統薄弱的人群,進入這些人群的血液、大腦以及心臟內,一旦進入這三個部位非常致命。據美國相關資料統計,在兩個地區的感染耳念珠菌患者中,平均死亡率為30%,並且資料還在不斷的壯大。

无药可医!美国再爆发超级真菌疫情,已扩散至少15个国家

一、耳念珠菌為什麼被稱為超級真菌,可怕在哪裡?

真菌感染在生活中並不罕見,基本上絕大多數人都接受過真菌感染,但耳念珠菌為什麼被稱為“超級真菌”,它可怕在哪裡呢?

這次美國耳念珠菌已經不是第一次爆發了,它第一次被發現是在日本東京都立老年醫院,但當時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傷亡。

我們知道治療真菌強效藥物有3種,分別為三唑類、多烯類、棘白菌,但大多數的耳念珠菌都有很強的耐藥性,這3種藥物對它起不到太大的作用。通俗點說,對付真菌最有效的藥物對耳念珠菌這種真菌都沒有效果。

這樣一來,感染耳念珠菌的患者變得無藥可醫,給正常治療帶來非常大的難度。一般在產生耐藥性後會選擇敏感的藥物、提高劑量聯合多種藥物鉶治療,但是這些治療方式的效果卻不如常用的三類藥物,這就是為什麼產生耐藥性的人死亡率高的原因。

再加上耳念珠菌在臨床上沒有很好的診斷方式,採取常規的檢查方法很難發現耳念珠菌感染,在臨床上誤診、漏診率非常高。

无药可医!美国再爆发超级真菌疫情,已扩散至少15个国家

二、耳念珠菌發現“人傳人”

早在2019年,《紐約時報》報導了“超級真菌”耳念珠菌的存在,真菌最早是出現在一名住院的老年男子身上。

這位男子在進行腹部手部的過程中,醫護人員發現他感染了耳念珠菌,該男子在感染後90天死亡…但是在男性死亡後,真菌依舊頑強的存活了下來,這讓美國民眾感到萬萬分恐慌。

但當時美國並沒有發生大規模感染,出現感染的是和男子有過接觸的一些免疫力低下的人群,為男子做手術的醫護人員卻並沒有發生感染,原因是接觸男子的醫護人員都免疫力健全,病菌很難入侵。

无药可医!美国再爆发超级真菌疫情,已扩散至少15个国家
 

三、如何預防耳念珠菌?

1、勤洗手、勤洗手、勤洗手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洗手是預防病菌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吃東西前、照顧小孩前、上完廁所後等等時間點都要洗手!洗手並不是用水衝衝就可以,正確洗手一次要20秒鐘,要將手的內外都搓洗乾淨。

无药可医!美国再爆发超级真菌疫情,已扩散至少15个国家

2、別隨便用抗生素

抗生素這種藥物很“好用”,但它有一個很大的缺陷,身體用多了之後,會產生耐藥性。因此不建議自行購買抗生素類藥物進行治療,或是在用藥後感覺症狀好轉就自行停藥,建議要遵醫囑,服用完整個療程!

3、提升免疫力

很多病菌、病毒都喜歡“欺負”免疫力不好的人群,想要改善這個情況,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高自身免疫力,可以通過飲食、運動以及保持好的生活習慣等方式來提高免疫力,但是要注意長期堅持!

无药可医!美国再爆发超级真菌疫情,已扩散至少15个国家
結語:耳念珠菌的致病性並未顯著高於其他真菌。雖然美國CDC指出,美國近50%的耳念珠菌感染者在90天內死亡,但侵襲性真菌感染多發於危重症及免疫功能缺陷患者人群,總體死亡率在40%以上,患者死亡也不單純是由於真菌感染導致,而是多因素形成的臨床結局。據歐美和日本等國家的研究表明,耳念珠菌與白念珠菌等常見念珠菌所致感染的死亡率之間無顯著差異。國內尚未見耳念珠菌感染導致死亡的病例報導。

 

身體出現6症狀說明免疫力不好,怎麼提高身體免疫力!

在這個世界當中,充滿了細菌以及病毒,它們無時無刻不盯著我們的身體,準備趁虛而入;好在我們的身體有著免疫細胞,幫我們的身體成立了免疫防護牆;免疫力是人體自身的防禦機制,是人體識別和消滅外來侵入的任何異物(病毒、細菌等),處理衰老、損傷、死亡、變性的自身細胞,以及識別和處理體內突變細胞和病毒感染細胞的能力,所以免疫力對身體來說至關重要。一旦人的身體免疫力出現了下降,那麼就會很容易導致細菌病毒的入侵,繼而導致疾病問題的產生。日常生活中,如果你的身體出現下面這6個症狀,說明你的免疫力不是很好,別不當回事!

1、容易感冒

這是免疫力弱的一大典型表現。病毒“攻擊”人體時,人體免疫系統會説明我們抵禦病毒的侵襲,所以有時不吃藥,過兩天也能自己好。

而免疫力比較差的人,失去了和病毒對抗的能力,病毒就更容易入侵,自然也就容易感冒,而且還不容易痊癒

2、精力差

精神不振也是免疫系統不健全的一大表現,如果免疫力不好,即便是休息好了,人也會感覺很累,打不起精神,沒有力氣,常常感覺腰膝酸軟

3、傷口易感染、難癒合

比如身體某個部位不小心被劃傷,癒合是需要依靠免疫細胞的,所以免疫力強的人,傷口恢復速度就會比較快。

因為免疫細胞可以很好的幫助促進慢性傷口恢復和皮膚再生,而免疫力低下的人,免疫細胞修復功能也會下降,傷口容易感染,不容易癒合。

4、脾氣差

老是處於生氣、焦慮、 煩躁等負面情緒狀態下,會導致應激激素皮質醇升高,損害T細胞,使免疫細胞從血液中消逝,這樣病毒就能更肆無忌憚的找上門,更容易誘發疾病。

请坦然接受:有这6个表现,你的免疫力已经很差!

5、睡不好

長期間熬夜,睡眠不足,也會影響保護性細胞因數生產,從而減少抗感染的抗體細胞,這時免疫力也會變得低下,更容易生病。

6、腸胃不好,經常上吐下瀉

明明很多人一起出去吃的飯,但別人一點事沒有,你就慘了,上吐下瀉,折騰到半夜,這種現在也提醒你免疫系統受損。

因為有研究表明,大約70%的免疫系統位於消化道,從而幫助腸道免受感染,而如果免疫系統降低,那有益的腸道細菌以及微生物數量也會減少,那自然就容易出現這種上吐下瀉的情況。

由此可見,免疫力不好,對人體整個機能都會產生一定影響,所以,當發現自己免疫力低下時,一定要及時想辦法提高它。

请坦然接受:有这6个表现,你的免疫力已经很差!

怎麼提高免疫力

1、拒絕通宵熬夜,保證充足睡眠,以免破壞免疫系統正常,睡眠時間在7到8小時,老年人也不能低於6小時。

2、養成每天喝優酪乳的習慣,美國有一項研究表明優酪乳可以降低膽固醇水準,同時還能補充身體的益生菌大幅度增加免疫能力。

3、加強日常身體鍛煉,正常人每天要保證30到60分鐘的運動量,不能因為工作生活壓力大就忘記了保養身體。身體的免疫系統直接影響患病幾率,免疫力降低初期可能是感冒生病,後期就可能引起大病,尤其是老年人應格外注意!

熬夜猝死的事件層出不窮,如何睡一個好覺

現在的人都比較注重養生,而養生這個話題也是很熱門的話題。人們養生主要就是為了身體能夠健康,而想要身體就要做到幾個事情。首先我們要保證好的就是我們的睡眠品質,睡眠品質若是不好,就會給我們的健康帶來影響。現在的人習慣熬夜,熬夜好像已經成為一個標準了。熬夜這個行為其實危害身體還是很大的,而熬夜的標準其實大家還是有點不清楚的。都特別想知怎麼才算熬夜?每天睡滿8小時算不算熬夜?

近年來,熬夜猝死的事件層出不窮,但大部分人靠著“8小時睡眠論”,依舊堅持在熬夜前線上,告訴大家一個真相:8小時睡眠論原來是不對的!

一、別再被“8小時睡眠論”騙了!

事實上,“8小時睡眠”時間夠不夠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睡夠4~5個睡眠週期。

什麼是睡眠週期?科學家發現,人的正常睡眠週期分為兩個時相:正相睡眠(又稱慢波睡眠)與異相睡眠(又稱快波睡眠),由淺入深,兩者交替出現,交替一次稱為一個睡眠週期,循環往復。成年人每晚通常會有4~5個睡眠週期,每個週期持續90~110分鐘。

他们都说,只要睡满了8小时,就算凌晨5点睡也没关系!真的没关
按照睡眠週期來推算,我們到底睡多久才算健康?美國睡眠基金會根據專家的研究成果,對不同年齡層的人提出新的睡眠建議。

嬰幼兒(6歲前):10小時以上睡眠。專家發現,很多成年時期的睡眠問題,是由於年幼時期沒有養成良好的睡眠節律;

兒童(6—13歲):9~11小時的充足睡眠。兒童長期缺覺可能形成慢性睡眠缺失,影響身體發育;

青少年(14-17歲):8-10小時睡眠。睡眠缺乏可損害青少年的學習記憶能力,且是不可逆的;

青年人(18-25歲)7-9小時睡眠。長期睡眠不足、品質不佳,可導致皮膚變差、內分泌失調等問題;

成年人(26-64歲)7-9小時睡眠。美國抗癌協會調查發現,成年人睡眠缺失可增加心血管、抑鬱、肥胖等疾病風險,每晚睡不到4小時的人,容易短壽

老年人(65歲以上)7-8小時睡眠。老年人的睡眠受很多因素干擾,應保證生活作息規律,切忌亂吃藥,保持良好的心態。

他们都说,只要睡满了8小时,就算凌晨5点睡也没关系!真的没关
另外,還有人表示自己每天睡眠很充足,但醒來後依然很累,是怎麼回事?可能是睡得太多了!

沒錯,睡得太多甚至比熬夜更傷身。睡眠品質注重的不是時間,而是睡眠週期,如果一味地賴在床上卻沒有高品質睡眠,對人體有害無益。惡性循環周而復始,會不斷削弱人的睡眠習慣,生物鐘被打亂,無法真正地休息,最終導致免疫力低下,軀體各種不適。

二、別再熬夜了,再熬下去就成禿頭冠軍了

前段時間,“90後女孩臉上竟長出老年斑新聞讓人大吃一驚

事情是這樣的,女孩從18歲畢業後,每天都熬夜到淩晨2點。10年的熬夜“成果”,是不到30歲的她,臉上長出了老年斑。

“剛開始,只是偶爾乏力,黑眼圈嚴重,沒想到現在竟然變成這樣……”小唐看著鏡子裡的自己,懊悔不已。

他们都说,只要睡满了8小时,就算凌晨5点睡也没关系!真的没关
熬夜除了帶來黑眼圈、睡眠不足等情況外,對身體機能也有很大影響。

1、皮膚變差、脫髮

長時間熬夜,內分泌和神經系統會失調,直接影響皮膚狀態,出現乾燥、彈性差、暗淡無光等問題。脫髮與氣血的不足有關,當免疫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出現紊亂,就會影響毛囊的生命力,從而使頭髮大量脫落。

2、記憶力變差

熬夜者的交感神經在夜晚保持興奮,到了白天就會出現沒精神、頭暈腦脹、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等表現。

3、體重增加

熬夜不僅不會消耗能量,幫助減肥,反而會引發人體“生物鐘”的改變,導致肌肉減少,脂肪增多,促進肥胖。

他们都说,只要睡满了8小时,就算凌晨5点睡也没关系!真的没关
4、焦慮、抑鬱

晚上不睡,白天犯困,經常熬夜的人容易出現健忘、易怒、焦慮等不安情緒,嚴重者甚至會導致抑鬱症。

5、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熬夜讓內臟得不到休息,血管收縮出現異常,血壓升高,使心血管疾病的幾率升高。

延伸內容——如何睡一個好覺

無論你是主動晚睡,還是被迫失眠,想要拯救自己的睡眠,不妨試試以下幾個心理招數。

針對晚睡黨

•給自己心理暗示:確定一個睡眠時間,如晚上11點,時間一到,暗示自己我已經很困了,應該馬上上床睡覺。

•關閉電子產品:睡前1小時先關閉所有的電子產品,電子產品產生的藍光可干擾生物鐘,抑制褪黑素分泌,引起失眠。

他们都说,只要睡满了8小时,就算凌晨5点睡也没关系!真的没关
針對失眠黨

•睡前冥想:強制關閉自己的手機、電腦、合上自己的書本,閉上眼睛,讓腦袋完全放空,專注於自己的呼吸。

•促進睡眠:可以在睡前泡腳、洗熱水澡、喝熱牛奶、聽舒緩音樂等,設定一些睡前特定行為,創造容易入睡的黑暗環境,取代強迫性晚睡行為。

每天吃飯時間要保持規律,晚餐時間也要有個標準,吃得早才能睡得早,吃得太遲食物沒有及時消化,也是會影響是睡眠,就有可能睡得晚。每天的晚餐時間,最好保證在18點-19點,4個小時的消化時間,消化完去睡覺,睡得也會比較香甜。規律的晚餐時間,也是在培養睡眠時間。

睡眠與健康的關係是不可小覷的,為了給健康帶來更多好處,還請關注自己的睡眠情況。每天保證睡眠充足,身體也會比較好,皮膚都能保持良好狀態,看上去就會更顯年輕態。有熬夜習慣的人,勸你趁早改正睡眠習慣。

 

血管狹窄常常有這些症狀,保護血管不妨多吃這7種食物

血管狹窄是臨床上非常常見的疾病。一般來說雖然不同部位的血管狹窄可以造成不同的嚴重併發症,但治療起來的基本原則是相通的。通常對於血管狹窄小於管徑30%患者可能沒有明顯的症狀。對於血管狹窄超過了管徑70%以上的患者,建議進行血管內支架植入,擴張症血管治療。

人體的血管為什麼會狹窄

人體內的血管,是運送血液的管道。健康的血管充滿彈性,血管內皮光滑、緊致,血液中的物質並不會沉積於其上。但是就如同用久的自來水管會堆積水垢一樣,人體的血管隨著年齡的增長,血管的彈性會逐漸地減弱,血管內皮會受到損傷,血液中的膽固醇就會通過損傷處沉積在內皮中形成粥樣硬化斑塊。使血管內皮會變得粗糙、凸起,血管的內徑就會變得狹窄了。

歲月對血管的影響不可抵擋,但還有許多因素可以減緩或是加速血管內皮損傷這一過程,造成了有些人可能在青壯年就患上“老年病”,而有些老年人的血管卻保養得如同年輕人。造成血管差異如此之大的原因,就是每個人的血管內皮損傷因素不同。

身体出现四种症状提示血管狭窄,改掉6个坏习惯,血管才通畅

臨床上,血管狹窄常常有這些症狀

一是胸口憋悶,感覺壓了一塊大石頭,喘不過氣,而且活動之後有胸痛、氣急、心悸的症狀。老年人爬樓梯時,如果出現氣喘、胸悶、胸痛,需要緩一緩才能繼續爬,就要警惕是不是心臟血管狹窄了。

二是頭暈頭痛,具體表現為突發性頭暈、頭痛,眼前一黑,幾秒過後很快又恢復正常,可能是嚴重腦血管病的徵兆,是顱內缺血缺氧引起的。

三是左右兩手血壓有差異,並且超過了正常範圍,可能是上肢血管狹窄的表現,一般來說,左右兩手的血壓都會有一定的差異,但不大,如果差異很大,說明血壓低的一側出現了血管狹窄。

四是間歇性跛行,尤其是老年人,外出散步的時候,走幾步就要停下來坐一坐,捶一捶腿,以為自己是缺鈣,然而補鈣了也不見效。其實下肢血管狹窄導致的,導致活動後供血不足,只能休息一會,等供血充足了,才能繼續走路。

身体出现四种症状提示血管狭窄,改掉6个坏习惯,血管才通畅

改掉5個壞習慣,血管才通暢

血管為什麼會狹窄?不單單是年齡大了,血管的功能退化了,還有可能是平時不注意保護血管,養成的一些壞習慣導致的,比如:

飲食不規律

暴飲暴食,饑一頓飽一頓,飲食不規律,口味重,長期攝入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缺乏蔬菜和水果,導致營養過剩,多餘的脂質沉積在血管壁上,既增加了血液的粘稠度,也堵塞了血管。

經常吸煙

吸煙對健康的危害是全方面的,香煙中含有的有害物質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比如,香煙中的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物質進入人體之後,通過肺泡與血液中的氣體進行交換,最終到達血管,影響血液中的脂肪代謝,還會破壞血管的彈性,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血管狹窄。

缺乏運動

生命在於運動,長期不運動,多餘的脂肪就會堆積在體內,引起超重和肥胖。而且,不運動血管裡的毒素就無法及時排出體外,不斷在血液中沉積,使血液變得越來越粘稠,最終發生血管狹窄。

長期熬夜

經常熬夜,不僅睡眠不足,還會引起內分泌失調,機體分泌過多的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使血管收縮,減緩血液流動的速度,讓血液逐漸變得粘稠。

同時,長期熬夜,還會使增加血壓和心率的負擔,導致血管收縮和免疫調節功能出現異常,增加血管狹窄的風險。

精神壓力大

精神長期緊張,也會影響血管,使血管長期收縮,老化的速度更快,血管一老化,就會變硬,影響血流速度,造成血管狹窄。

身体出现四种症状提示血管狭窄,改掉6个坏习惯,血管才通畅

護血管,不妨多吃這7種食物

玉米:玉米富含脂肪,其脂肪中的不飽和脂肪酸,特別是亞油酸的含量高達60%以上。有助於人體脂肪及膽固醇的正常代謝,可以減少膽固醇在血管中的沉積,從而軟化動脈血管。

番茄:不僅各種維生素含量比蘋果、梨高2~4倍,而且還含維生素——蘆丁,它可提高機體氧化能力,消除自由基等體內垃圾,保護血管彈性,有預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蘋果:蘋果富含多糖果酸及類黃酮、鉀及維生素E和C等營養成分,可使積蓄於體內的脂肪分解,對推遲和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發作有明顯作用。

海帶:海帶中含有豐富的岩藻多糖、昆布素,這類物質均有類似肝素的活性,既能防止血栓又有降膽固醇、脂蛋白、抑制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

身体出现四种症状提示血管狭窄,改掉6个坏习惯,血管才通畅
茶葉:含有茶多酚,能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降低血脂,緩解血液高凝狀態,增強紅細胞彈性,緩解或推遲動脈粥樣硬化。經常飲茶可以軟化動脈血管。

大蒜:含揮發性辣素,可消除積存在血管中的脂肪,有明顯降脂作用,是主治高血脂症和動脈硬化的良藥。

洋蔥:含有一種較強血管擴張作用前列腺素A,它能舒張血管,降低血液黏度,減少血管的壓力,同時洋蔥還含有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和含硫氨基酸,可增強纖維蛋白溶解的活性,具有降血脂、抗動脈硬化的功能。

女性來月經可以抽血嗎,醫院抽出來的血都去哪了?

女性朋友到了一定年紀就會有月經來潮,在月經期間女性的身體是比較脆弱的,身體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也是比較差的,所以女性朋友在經期應該做好護理,而且要注意飲食調理,這樣才能順利愉快的度過經期生活。但是有些的女性在經期身體會出現一些問題,在進行體檢的時候會抽血的項目,那麼在經期到底能不行抽血檢查呢,下面我們就具體來瞭解一下。

拿到抽血化验单,这4个指标很重要,看不懂的进来看一下

對於女性來說,有時候可能會在經期遇到要抽血檢查的情況,通常來說,女性在經期是不主張抽血檢查的。

因為經期的女性由於體內的雌性激素比較高,容易對血液的品質造成影響,導致一些檢查結果出現偏差,尤其是在經期檢查凝血四項、血常規檢查和肝功能檢查等,容易導致有些指標出現偏差。

此外,女性在經期的時候,由於本身就有失血的現象,如果這時候做抽血檢查項目,可能有些女性會出現貧血的症狀。

再加上經期的凝血功能會變差,有研究表明,在月經期進行手術容易增加出血量,所以在經期抽血需要更加注意。不過,如果遇到緊急的情況需要抽血時,就算在經期也是可以的。

拿到抽血化验单,这4个指标很重要,看不懂的进来看一下

另外有種特殊情況就是性激素六項檢查,這項檢查也需要抽血,但是通常是在經期的第2~5天進行檢查,因為這段時間屬於女性的卵泡早期,能夠較好地反映卵巢的功能,在這個期間做性激素六項檢查更具有準確性和針對性。

經常抽血會導致貧血嗎?

有些人會抱怨,每次去醫院都要抽血檢查,因為擔心經常抽血會導致貧血。其實,我們人體的血液大約占體重的7%左右,比如一位體重60公斤的人有4200ml血液。

再加上人體的造血功能是非常強大的,時刻都在造血,而每次抽血的量大約只有幾毫升或幾十毫升,抽這點血並不會導致貧血,對身體也是沒有危害的。

拿到抽血化验单,这4个指标很重要,看不懂的进来看一下

抽出來的血都去哪了?

當抽完血後,會有專人來收集血液標本送到檢驗科,檢驗科的醫生會將採集的血液做一些處理,然後用機器或手工來檢查各種指標。

如果採集的血液有多,剩餘的血液會被保存起來,在保存一段時間後,就會被當成醫療廢物銷毀,醫院不會回收或買賣患者的血液。

拿到抽血化验单,这4个指标很重要,看不懂的进来看一下
醫院抽血注意事項,希望大家消除緊張心理。

1、抽血需空腹。因為進食後血液裡的成分會發生變化,化驗值就不準確。

2、抽血前不要做劇烈運動,也不能太勞累,運動和疲勞狀態下血液中白細胞增多。

3、 部分暈血的患者,可提前準備些糖果之類的,如果抽完血頭暈的厲害,嘴裡含點糖果或者巧克力,靜坐不動,有條件可以採取平臥姿勢,等待頭暈緩解後再活動。

4、抽血後護士會給患者棉簽按住針孔處,至少要3分鐘以上。不要直接用手指揉搓,手上不乾淨會導致針孔處感染細菌。若出現淤血腫塊,可以在24小時後用溫熱乾淨毛巾熱敷,促進淤血吸收。

癌症一定要化療嗎?不是所有惡性腫瘤都適合化療!

化療是治療癌症“三大板斧”之一,但從化療面世至今,對它的討論就從未停止。有人說,化療救人;也有人說,化療害人。要不要化療,成了癌症患者首先面對的生死抉擇。

手術,放療和化療是治療癌症最基本的三個手段,化療是一種全身治療的手段,通過靜脈或者口服給藥,化療藥物可以到達全身的各個組織,殺滅或者抑制身體裡面的癌細胞,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手段。但是,同樣是患癌,為什麼有的人需要化療,有的不需要?依據是什麼?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不是所有惡性腫瘤都適合化療,尤其這3種

化療是指是利用化學藥物來殺死癌細胞,阻止癌細胞的生長繁殖和擴散,促進癌細胞分化的一種癌症治療方法。

化療的目的,是為了根除癌症並讓癌症不再復發;減小癌細胞或阻止癌細胞繼續生長,防止癌細胞進行擴散;緩解播散性癌症患者的症狀,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

化療屬於一種全身性的治療手段,對原發病灶和轉移病灶都能起到治療作用,是多種惡性腫瘤的常規治療手段。

有4种人患癌根本不需要化疗,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你中招了吗

不過,以下這幾種情況並不適合做化療:

第一,對化療不敏感的惡性腫瘤

雖然化療藥物可以殺死癌細胞,但並不是所有的癌症都適合用化療,比如胰腺癌、腎透明性細胞癌、黑色素瘤、膽管癌等。

這些癌症對化療是十分不敏感的,根本無法對癌細胞起到殺傷作用,所以這類惡性腫瘤不建議化療。

第二,已經轉移至全身的惡性腫瘤

這個時候已經屬於癌症晚期了,在這個階段化療不僅浪費錢,而且還會讓患者更加痛苦,所以通常不建議再進行化療了。

第三,處於1期的惡性腫瘤

這個時候的癌細胞還沒有發生淋巴結的轉移,屬於發現得比較早的癌症,這時候通常採用手術切除就可以了,而且也不需要化療。

除了這3種癌症不建議做化療外,也有一些癌症患者本身並不適合做化療。

這4種人也不建議做化療,往往花錢買罪受

患者身體狀態太差,年齡太大

有些癌症患者由於長期被癌症折磨和消耗,導致身體的營養狀態非常差,往往瘦骨嶙峋,再加上年齡比較大的話,很難承受化療帶來的副作用,對身體的傷害太大,所以不適合進行化療。

對化療不耐受的患者

這類患者主要包括高齡患者和對化療有嚴重副作用的患者,如果這類患者強行化療,反而容易加重病情的發展。

有4种人患癌根本不需要化疗,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你中招了吗

多次化療都沒有效果的患者

每次化療一至兩個療程後,就需要檢查病灶是否有縮減,如果經過多次化療後,病情都沒有得到改善,那麼可能是癌細胞已經對化療藥物產生了耐藥性,化療已經無法控制病情的發展了,繼續化療下去也沒有意義,甚至還會增加患者的痛苦。

對於化療藥物不敏感的人群

每個患者的體質不同,化療藥物雖然能夠殺死癌細胞,但並非對每個患者都敏感,有些患者對化療藥物不敏感,所以化療就沒什麼作用了,這類患者也就不適合再進行化療了。

結語:需不需要化療,主要看化療會不會給患者帶來益處,包括無病生存期的獲益、總生存時間的獲益、生活品質的遠期獲益。利大於弊選擇化療,弊大於利避免化療。所以,化療需要專科醫生來完成,不同的腫瘤類型,不同的腫瘤分期,治療原則是不一樣的.化療前需要對病人體力狀況、臟器功能、病情情況綜合評估,才能制定相應的個體化化療方案,盡可能使病人獲得最大的益處,最小的毒性。

參考資料:

[1]《癌症為何要化療》.環球時報 生命週刊.2004-11-23

[2]《腫瘤患者必須要化療嗎?這四種情況不建議

心臟不好的人有哪些特徵?心臟不好該怎麼吃?

心臟是人體十分重要的器官,一旦“罷工”可能就意味著死亡。平時應該注重心臟的健康保養。只有心臟維持正常狀態,此時有足夠的動力維持正常的血液迴圈,才能滿足身體對血液、營養物質的需求,否則心臟功能下降有可能會導致患者的壽命縮短。因此發現自己的心臟功能下降,需要通過合理的方式進行緩解。那麼,心臟功能下降的人身體會有哪些特徵呢?

心臟出現問題,身體5個跡象會提示你

1.容易疲勞或終日乏力

不少心臟病患者在發作時便是以易疲勞,總感覺渾身無力開始,主要是因為左心功能受損,導致心排出量無法滿足外周組織灌注引起

2.頭昏頭暈

很多疾病都可引起,比如高血壓、頸椎病等,但如果是伴隨血壓明顯偏低的頭暈頭昏,要警惕心功能受損,症狀比較嚴重的可出現暈厥、甚至是心源性休克。

不论男女,心脏不好,身上会有5个明显特征,出现1个,尽早做检查

3.胸悶

如果總是感覺胸口像壓著什麼東西似的悶悶的,也要考慮是否是心肌缺血引起的,尤其是如果持續的時間比較長,甚至出現胸痛,要警惕心絞痛,甚至心梗,儘快就醫。

4.一躺下就氣短

只要躺下來,沒多久就會出現氣短,做起來才能有所緩解,這種情況要考慮心衰,主要是因為平躺時,回心血量增多,氣道阻力增加,從而引起的氣短。

5.心悸、心慌

這種狀態多和情緒相關,但有的人在情緒穩定的狀態下,也會出現心悸、心慌、坐立不安等表現,要警惕心臟功能性或器質性改變引起的心率不齊、心律增快等問題。

心臟不好,該怎麼吃?

飲食是否合理對心臟健康的維護也是很重要的,有的食物吃了有助於保護心臟,而有的則會給心臟健康帶來隱患,所以在飲食上要多加注意。

1、茶

一項涉及了50萬(男性20萬,女性30萬)的大型資料研究顯示,每天喝茶的人,可降低8%發生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心臟病相關風險。

此外,還有一項涵蓋了66名冠心病患者的研究發現,經常喝紅茶有助於改善血管內皮健康,緩解冠心病患者血管舒縮功能障礙降低10%。而這考慮和茶葉當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和多酚類抗氧化劑有關。

不论男女,心脏不好,身上会有5个明显特征,出现1个,尽早做检查

2、富含維生素B12的食物

多項研究證實,如果缺乏此種營養素,可提升血液疾病和神經疾病的發病風險,而適量補充此種營養素,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所以建議大家平時可以多吃一些發酵豆製品、瘦肉等富含維生素B12的食物。

3、咖啡

一項涉及了18.6萬名志願者,進行了長達16年的隨訪的研究,發現:每天至少喝4杯咖啡的人與不喝咖啡的人相比,早亡風險(包括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降低18%,如果喝1倍,也能降低12%早亡的風險。

考慮和咖啡當中含有的生物活性多酚有關,這種物質可降低血糖濃度、抑制脂肪吸收、促進脂肪組織中三酸甘油脂的分解,對心血管有好處。

不论男女,心脏不好,身上会有5个明显特征,出现1个,尽早做检查

4、蘑菇

這也是一種“護心”食物,它當中含有多種氨基酸、β葡聚糖(多糖)等物質,有抗炎、抗氧化、降壓降脂、調節免疫力的作用,從而預防代謝綜合征、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等心臟病併發症。

5、少吃精製糖

什麼是精製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各類大米白麵,也被稱為精製碳水,這類加工過度的糧食會間接提高身體裡甘油三酯的水準,從而對心臟產生威脅,因此在主食中,最好參一些粗糧,均衡搭配比較好。

結語:心臟的健康安全不僅僅是老年人需要關注,年輕人同樣不可忽視,健康的心臟標準也以列出,各位可針對自查,如果發現有不健康的特徵,也要及時的做好心臟保養。例如均衡的飲食,充足的睡眠等等,避免在年齡增長以後,心臟的壽命進一步壓縮,增加心臟疾病的罹患概率,得不償失。

支氣管炎怎麼治療,預防和治療支氣管炎的方法有哪些?

支氣管炎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呼吸科疾病,支氣管炎主要是因為病毒和細菌的感染形成了支氣管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症,簡單點說就是支氣管發炎了。一般多是咳嗽後沒有及時治療所致。支氣管炎的主要症狀就是咳嗽,流鼻涕,支氣管炎的治療通常要不少時間,有不少人都會通過食物來調養支氣管炎,那麼支氣管炎吃什麼食物好?支氣管炎的治療方法是什麼?支氣管炎不能吃什麼?下面為大家講解。

治疗支气管炎食疗妙方,饮食上有“五不吃”,请务必重视

支氣管炎用什麼藥最管用?

藥物是治療此病最為常用的方法,但是患者的具體情況不一樣,比如分類不一樣,適合的藥物也是不一樣的,具體如下:

急性氣管-支氣管炎

這類主要由感染、過敏、物理與化學刺激,如刺激性氣體、粉塵、冷空氣等引起,常表現為咳嗽和咳痰。所以用藥主要以一些鎮咳藥為主

喘息性支氣管炎

病毒感染是其最為多見的誘因,發病後可出現咳嗽、喘息、氣促、兩肺哮鳴音等症狀,治療藥物主要以支氣管舒張劑

毛細支氣管炎

也是以病毒感染,尤其是RSV病毒感染最為多見,治療藥物主要以抗病毒為主

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

這類型的支氣管炎,主要以氣道嗜酸粒細胞浸潤為特徵,治療藥物主要以糖皮質激素為主

總之,患者的具體情況不同,使用的藥物也是不一樣的,具體使用哪種,建議在醫師判斷清楚後,再針對性用藥!

治疗支气管炎食疗妙方,饮食上有“五不吃”,请务必重视

在飲食方面,支氣管炎患者要遵循哪些原則?

針對性用藥的同時,如能在飲食上加以配合,對促進疾病康復也是有幫助的,尤其是要注意補充營養,因為疾病對身體消耗是比較大的。

支氣管炎患者可多吃以下食物:

1、多吃含維生素的食物

因為疾病大量消耗營養,很多患者都伴有維生素缺乏,而缺乏這種營養元素,可導致免疫力下降,不利於疾病康復,所以平時可多吃一些新鮮的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

2、多吃高蛋白的食物

因疾病影響,很多患者每天都有咳嗽咳痰的情況,排掉很多痰液,損耗了較多蛋白質,所以也要注意補充蛋白質,多吃一些魚類、蛋類、豆製品等食物。

3、適當補充含鐵的食物

因為患者在缺氧狀態下,為了滿足機體攝入足夠的氧,會出現代償性反應,使紅細胞和血紅蛋白量增高。

而為了促進這種代償作用的發揮,我們必須補充鐵,所以可以多吃一些豬肝、豬血、黑木耳、芝麻等含鐵豐富的食物

4、多吃止咳、平喘、祛痰的食物

咳嗽、咳痰、氣喘是此類疾病的主要表現,所以想要緩解症狀,可吃多一些具有這些效果的食物,比如白果、枇杷、柚子、栗子、百合、海帶等。

治疗支气管炎食疗妙方,饮食上有“五不吃”,请务必重视
預防和治療支氣管炎茶飲

支氣管炎治療可以選擇中藥茶飲,經常喝這種茶對支氣管炎恢復很好。

1、橘紅青果茶

橘紅青果茶對預防和治療支氣管炎效果都很顯著,常喝可消除炎症

2、百合梨茶

梨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與百合是絕佳的搭配。可取梨1個,新鮮百合15克。梨去皮洗淨後切塊,和百合片一起放入鍋中,加清水煲湯。煮熟後也可以加入少許枸杞子。百合梨湯可以減輕支氣管咳嗽,有效保護咽喉和肺臟。

得了膽結石一定要切除膽囊嗎?膽囊切除後怎麼護理

膽結石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個問題,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和人們飲食習慣的改變,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都出現了這個問題,到底跟哪些原因脫不了幹係呢?如何才能預防?出現的話,一定要切除膽囊嗎?此文我們就一起來瞭解一下。

膽結石它是在膽囊裡形成的石塊,石塊的體積有大有小,結石的出現會影響到膽汁的正常排泄,還會刺激到膽囊,很不利於膽囊和整個身體的健康。該問題的出現,跟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係,很多人都沒有吃早餐的習慣,但一整夜過來,膽囊裡已經充滿了膽汁,如果長期不吃早餐,膽囊就得不到刺激,裡面的膽汁無法被及時排出,會逐漸濃縮,濃度還會增加,當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時,就可能會有結晶析出,久而久之,就會變成結石。

查出胆结石,要切除胆囊吗?切除后会影响正常生活吗?医生告诉你

得了膽結石,一定要切除膽囊嗎?

查出膽結石,如果沒有出現任何不適症狀,可以暫時不用特殊處理,應先觀察一段時間。

如果膽結石引起了急性或慢性膽囊炎,並且出現了腹痛等明顯不適症狀,就不建議進行保守治療了,而是應該及時切除膽囊,以免引發嚴重的併發症,危及生命。

建議切除膽囊的情況有:

直徑在3㎝以上的單發結石;

直徑在3㎝以下的單發結石,但患者的年齡在50歲以上或者膽囊結石家族史;

多發結石,出現膽源性胰腺炎的風險比較高;

膽囊壁增厚在3㎜以上,合併瓷化膽囊或糖尿病;

經影像學檢查後發現膽囊有癌變的風險;

經影像學檢查發現合併黃色肉芽腫性膽囊炎。

查出胆结石,要切除胆囊吗?切除后会影响正常生活吗?医生告诉你

切除了膽囊,後遺症確實“不好受”

大部分不願意切除膽囊的人,無非是擔心少了一個器官,會對以後的正常生活產生影響。實際上,當膽囊長了結石,就代表已經喪失了正常的儲存、濃縮和排洩膽汁的功能,膽囊已經病變了。

如果繼續保留病變的膽囊,反而不利於身體健康。而且,人體的生理機能是很強大的,即使切除了膽囊,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節,肝細胞也會起代替的作用,在飽餐之後增加膽汁的分泌,促進消化。

不過,雖然對正常生活影響不大,但是切除膽囊之後,確實會引起不少後遺症。資料顯示,切除膽囊之後,有超過90%的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消化道不適,比如噁心、嘔吐、腹脹、腹瀉、消化不良、食欲下降等。

膽囊切除術後的護理

1、術後兩周內宜進食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的流質飲食,如濃米湯、藕粉、豆漿、軟面片、蓮子紅棗粥等,以利人體的消化吸收。

2、恢復正常飲食,宜保持低脂肪、低膽固醇、高蛋白質的膳食結構,忌食腦、肝、腎、魚及油炸食物,更應忌食肥肉、忌飲酒、以免影響肝臟功能,或造成膽管結石。

3、注意心理衛生,經常保持情緒穩定,樂觀豁達,避免發怒、焦慮、憂鬱等不良情緒的產生,以防止中樞神經和植物神經的調節機能發生紊亂,影響膽管代償功能的恢復。

4、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和輕體力勞動,忌長時間坐臥、活動過少,以利肌體功能的恢復。

符合這五個特徵的人,患癌幾率很低,有你嗎?

癌症”的話題真的是讓人難以跨越的話題,每年的患癌人數都是在不斷地上升,很多人都說癌症的增長率和我們現在的飲食和生活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繫。身體內細胞一旦發生突變就不會受身體控制,不斷的分裂,侵犯、破壞鄰近的組織和器官。另外腫瘤細胞也會進入血液或淋巴系統中,向其他部位轉移,從而增加治療難度。癌症的本質就是一種“慢性基因病”,它是受到致癌因素影響造成的細胞基因突變,而突變的基因又在體內單克隆性增殖,最終才形成了腫瘤!

任何癌症患者出現癌變,都不是無因可查的;大量研究表明,如果符合以下幾個特點,患癌幾率就相對較低一些!

这5种人轻易不得癌症,对号入座,求个安心!

符合這5個特徵的人,患癌幾率很低

1.不抽菸不喝酒的人

抽菸喝酒對健康的影響是巨大的,香菸中含有多種對身體有害的物質,會增加肺癌、胃癌、食管癌等多種癌症的發生風險,其中包括二手菸和三手菸。

同樣的,經常喝酒也會增加癌症的幾率,因為酒的主要成分為乙醇,乙醇進入肝細胞後氧化為乙醛,乙醛具有肝毒性和致癌性,在體內不斷積聚,會對肝臟造成嚴重損害,引發肝癌

此外,胃癌、口腔癌、食管癌等癌症,也與大量喝酒密切相關。

这5种人轻易不得癌症,对号入座,求个安心!

2.飲食習慣好的人

有人說,癌症是吃出來的。不良的飲食習慣,比如高脂肪、高熱量飲食,暴飲暴食,三餐不規律,喜歡吃煎炸類、醃制類食物,喜歡喝熱茶、吃燙食等,對口腔、腸胃等都會產生不良影響。

比如,研究發現,經常喝溫度高於60℃熱茶的人,食管容易受到損傷,引發炎症,刺激致癌物質的產生

所以,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營養均衡,適當補充蛋白質,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飲食規律,三餐定時,可以顯著降低癌症風險。

3.堅持運動的人

生命在於運動,經常運動的人,不僅可以增強身體免疫力,還可以降低糖尿病、高血壓、癌症等多種疾病的發生風險。缺乏運動、久坐不動的人,容易超重和肥胖,腰臀比也更高,發生腸癌等癌症的風險就越大。

有研究顯示,在全球新發癌症患者中,約有80萬患者的癌症是由糖尿病和腹部肥胖導致。此外,還有研究顯示,成年男性腰臀比例超過0.9,患結直腸癌的風險會大大增加。

这5种人轻易不得癌症,对号入座,求个安心!

4.心態良好的人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性格外向的人,心態比較樂觀。性格內向的人,心態容易消極。英國精神病學家格里爾提出了“癌症性格”的理念,認為逆來順受、好生悶氣、不愛宣洩的人更容易患癌

此外,還有專家指出,精神創傷、性格孤僻、承受挫折等人,屬於癌症高危人群。相反,心態良好的人,樂觀向上,遇事不鑽牛角尖,可以合理發洩不良情緒,患癌幾率就會低一些。

5.家族中沒有直系血緣親屬患癌的人

癌症具有遺傳易感性,如果家族中有直系親屬患癌,那麼你很有可能也攜帶了與癌症相關的不穩定或缺陷基因,因此患癌風險會比一般人高。

此外,還有一些沒有血緣關係的人,比如夫妻、婆媳等,在一起生活久了,養成了類似的飲食習慣或生活方式,也會出現多人患癌或先後患癌的情況。

所以,如果有癌症家族史,應主動定期進行癌症篩查,降低癌症發生風險。而沒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發生癌症的風險比前者要低,但也不能放鬆警惕,也要定期體檢,及時發現身體異常。

这5种人轻易不得癌症,对号入座,求个安心!
癌症預防要科學,不良習慣早改掉

雖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癌症免疫”,但是提高警惕,擴充癌症預防、提倡科學抗癌可以讓我們盡最大可能預防癌症侵襲。

除此之外,還要養成每年定期體檢的好習慣,及時發現身體的異常及時治療。世界衛生組織曾發表報告指出,有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通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而治癒的,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通過適當治療延長生命時間和提高生活品質的。所以,體檢顯得尤為重要。還有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現體重莫名下降的情況也是要提高警惕,很可能是機體發出的疾病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