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餓死癌細胞用於抗癌治療,不能用於指導飲食

現代人談“癌”色變,因為患有癌症就預示著死亡。其實癌症是由於癌細胞數量擴增演變而來的,要想抗癌,首先得保證癌細胞數量。癌細胞其實跟人、動物一樣,沒有食物就活不下去,只要斷絕癌細胞生長所需營養,就能阻止癌細胞數量。於是有些人提出了餓死癌細胞的說法,那麼餓死癌細胞是真的嗎?下面一起來看看

一、升級版“餓死癌細胞”來了

新研究:癌細胞真“餓死”了,不是斷糖!節食抗癌成有希望了?
 

餓死癌細胞”說法源於癌細胞喜歡“吃糖”,因此,患者認為只要限制碳水化合物攝入,癌細胞就會缺乏能量,最終被餓死。

但大量研究證明,即使葡萄糖不足,癌細胞也不會坐以待斃,它們會開始“”別的東西來維持生命,比如穀氨醯胺。甚至在某些時候,即使患者體內的葡萄糖很充足,癌細胞仍然也會選擇“”穀氨醯胺。

近日,研究人員在《分子癌症治療》發表文章表示,已經確定一種候選抗癌藥IMD-0354,作用是靶向SLC1A5,阻止癌細胞攝取穀氨醯胺,抑制黑色素瘤的生長。

新研究:癌細胞真“餓死”了,不是斷糖!節食抗癌成有希望了?

新陳代謝的改變是癌症發展的關鍵,尤其是穀氨醯胺的代謝。在研究中,研究人員先選了7000種物質,尋找可以抑制SLC1A5的化合物。經過篩選,確定了其中20種,最終在這20種化合物中,選出了效果最好的IMD-0354。研究人員認為,IMD-0354可以阻止轉運蛋白穿透細胞膜,有效抑制腫瘤生長

目前在黑色素瘤治療領域,許多靶向藥物和免疫療法已經產生了耐藥性,治療效果不盡如人意。IMD-0354的出現,不僅可以抑制黑色素瘤的生長,也適用於其他癌症,因為許多腫瘤都靠穀氨醯胺存活。

研究人員表示,隨著IMD-0354的不斷改進,相信很快就可以進行臨床研究。

二、自行嘗試餓死癌細胞?不靠譜

上述研究可以算是“餓死癌細胞”的一個角度,因此有人看到結論後不假思索,更加堅定“節食抗癌”的方針。

但實際上,餓死癌細胞是微觀研究,用於抗癌治療,不能用於指導飲食

認為限制碳水化合物攝入,葷腥不沾就可以餓死癌細胞,其實是低估了癌症的生命力。癌細胞愛吃糖,但沒有糖,它們就會換口味。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篇嚴謹的研究能證明全素飲食可以抑制癌細胞,或者延長生存期。

新研究:癌細胞真“餓死”了,不是斷糖!節食抗癌成有希望了?
還有一點很重要,在對抗癌細胞的過程中,患者的免疫細胞起著重要的作用。癌細胞需要能量,免疫細胞同樣需要能量,如果營養攝入不足,免疫系統也會受到傷害。更顛覆認知的是,《自然》雜誌的一篇論文指出,在有的癌症患者體內,真正愛吃糖的不是癌細胞,而是免疫細胞,因為它們時時刻刻都在“作戰”。

所以,癌症患者過度節制飲食,反而是一件壞事。

從理論上說,如果患者一直不吃東西,讓癌細胞餓到底,也許能夠殺死癌細胞,但這樣的結果是人和癌症“同歸於盡”。畢竟,營養不足,能量不夠,心臟、肌肉、大腦等器官和組織無法正常運行,機能逐漸衰竭,在癌細胞死亡前,身體已經全軍覆沒了。

新研究:癌細胞真“餓死”了,不是斷糖!節食抗癌成有希望了?

我們再把目光轉回到臨床上。

在腫瘤病房內,很多患者都死于營養不良,特別是老年癌症患者。資料顯示,有52.1%的癌症患者營養不良,傷殘風險更高,更容易出現認知功能障礙、體能狀態受損、日常活動不便等問題,甚至影響心理健康,產生抑鬱、焦慮等消極情緒,降低生活品質,影響癌症治療效果,不利於延長生存期

綜上,通過限制飲食來“餓死”癌細胞,是十分不靠譜且加速病情發展的行為,千萬不要嘗試。

三、癌症患者要這樣飲食

對於癌症患者來說,飲食治療的目的並不是殺死癌細胞,而是改善營養狀況,提高免疫力,減輕放化療產生的毒副作用;同時促進手術傷口癒合,加快康復速度,提高生活品質。

那麼,癌症患者到底應該吃什麼?怎麼吃?請患者和家屬記住這3個飲食原則:一是平衡膳食,二是保持適宜的、相對穩定的體重,三是食物選擇多樣性、搭配合理。

新研究:癌細胞真“餓死”了,不是斷糖!節食抗癌成有希望了?
具體的做法為:

1、每日攝入20-30種食物 , 由2/3的植物性食物和1/3的動物性食物構成;

2、非動物性食物包括穀薯類250-400g、非澱粉類蔬菜300-500g、水果200-400g、雞蛋25-50g、大豆類及堅果30-50g 、奶類及製品300g,比如菌菇、木耳、胡蘿蔔、蘋果、無花果等蔬菜和水果;

3、動物性食物包括魚蝦75-100g、肉禽類50-75g;

4、口味清淡,少油少鹽,每日攝入油25-30g、鹽<6g,建議用橄欖油、菜籽油等代替花生油、大豆油;

5、避免攝入黴變、油膩、煎炸、醃制、辛辣性食物,以及粗糙、堅硬、粘滯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新研究:癌細胞真“餓死”了,不是斷糖!節食抗癌成有希望了?
抗癌的蔬菜有哪些

1、捲心菜:可減少患消化系統癌症的幾率。 2、西蘭花:含有萊服子硫,幫助消滅致癌物質。 3、蒜頭:含有避免細胞受損物質,有助防癌。 4、紅椒:半個紅椒能供給成年人一天所需的維生素C。 5、巴西果仁:含有礦物質硒(Se-lenium),減低患癌及心臟病風險。 6、番茄:可減低患前列腺癌機會。 7、洋蔥:除了防癌,還改善血液迴圈及血壓問題。 8、胡蘿蔔:使皮膚健康,加強免疫力。

抗癌的水果有哪些

1、草莓:在抗癌水果中,草莓的作用位居首位。新鮮草莓中含有一種奇妙的鞣酸物質,可在體內產生抗毒作用,阻止癌細胞的形成。此外,草莓中還有一種胺類物質,對預防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血液病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2、柑橘類水果:柳丁、橘子、檸檬、葡萄柚等柑橘類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生物類黃酮,能增強人體皮膚、肺、胃腸道和肝臟中某些酶的活力。同時,它們可增強人體對重要抗癌物質——維生素C的吸收能力。維生素C可增強免疫力,阻止強致癌物質亞硝胺的形成,對防治消化道癌有一定作用。一項研究表明,平均每天吃一個柑橘的人,得胰腺癌的危險比每週吃少於一個者低1/3。

3、獼猴桃:近年研究證實,獼猴桃中含有一種具有阻斷人體內致癌的“亞硝胺”生成的活性物質,因而具有良好的抗癌作用。

4、梨子:富含胡蘿蔔素、維生素B2、維生素C等,這些營養素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鼻咽癌、喉癌、肺癌患者應該多吃梨。 5、杏:適宜多種癌症患者食用。據研究,杏是維生素B17含量最豐富的果品,而維生素B17是極為有效的抗癌物質,對癌細胞具有殺滅作用。

吸菸致癌!科學家曾花50年時間證實香菸有害健康

肺癌是指起源於支氣管黏膜上皮或肺泡上皮的惡性腫瘤。 目前已經成為全球發病率最高、死亡人數最多的癌症.近幾年,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影像設備的精細化,越來越多的肺癌病人被發現。因為肺癌是惡性程度非常高的腫瘤,導致很多肺癌病人一經診斷,就感覺被判了死刑。其實,肺癌如果被發現得早是有被治癒可能的,所以肺癌的高危人群應該定期進行胸部CT的檢查,以發早現肺癌,早治療。

但很少人知道的是,在100多年前,肺癌其實是一種比較罕見的癌症,這一切要從1920年說起。

一、肺癌曾是一種罕見癌症

在1900年之前,香菸的身影非常罕見,大多數人根本不知道什麼是香菸,更沒聽說過肺癌。1912年,紐約一名醫生出版的關於肺癌的書籍中明確記載,他翻遍全球的文獻資料,一共只找到374例肺癌病例

然而在1920年,肺癌的發病率突然直線上升,引起了專家的注意,並開始對肺癌和香菸進行研究。直到100多年後的今天,肺癌已經從罕見病變成了“流行病”,多年來發病率和死亡率都位居全球第一。

如果沒有香菸,肺癌將是一種罕見癌症
專家發現,自從1881年美國誕生第一台自動卷菸機以來,香菸的銷量就直線上升。在菸草商的強力宣傳下,美國的人均吸菸量飆升,1960年時人均每年要抽4400根卷菸。

彼時,人們相信廣告裡的宣傳,認為“吸菸有益健康”,醫院甚至出現用“香菸治病”的現象。幾乎在同一時期,肺癌的發病率隨著人均吸菸量的增長不斷上升,座標上延後的20年,恰恰是肺部癌變所需要的時間。

經研究,香菸就是罪魁禍首,香菸產生的菸霧中含4000多種化學物質,其中大部分有促癌或致癌作用。

二、花了50年,才證實“香菸有害健康”

如今,“吸菸有害健康”已是婦孺皆知的生活常識,不過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科學家花了50年的時間才搞清楚這一事實。

20世紀50年代,已經有科學家指出“吸菸會導致肺癌”,但到60年代,出現了著名的“出生體重悖論”。

•出生體重悖論

正常的來說,如果吸菸有害健康,那麼:母親吸菸 → 嬰兒體重偏低嬰兒死亡率上升。

然而實際統計結果卻恰恰相反,吸菸母親生下低體重嬰兒,死亡率卻比正常嬰兒低。從此以後50年,“出生體重悖論”難倒了許多醫學家和統計學家。

直到2001年,流行病學家Allen的一篇研究駁斥了這一觀點,證明吸菸會影響胎盤的健康。

如果沒有香菸,肺癌將是一種罕見癌症
2006年,波士頓大學研究人員指出,除了母親吸菸,基因缺陷、營養不良等因素也會造成嬰兒低體重,而且造成的傷害更大。也就是說,如果這些因素使嬰兒死亡率更高,那麼就會“掩蓋”吸菸的危害,但這並不表示“吸菸有益健康”。

最終,科學家對吸菸者和不吸菸者進行大規模研究,依靠大量證據和敏感度分析等新一代統計模型,證實了吸菸與肺癌的因果關係。

三、每年數百萬人因香菸而死

世衛組織估計,全球每年因菸草死亡的人數高達800多萬人,其中100多萬人死於二手菸。

大量科學證據表明,吸菸與多種疾病有關:

•導致細胞癌變,引發惡性腫瘤;

•引發呼吸系統疾病,增加感染風險;

•使血管狹窄,損傷血管內皮,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損傷遺傳物質,造成男性功能障礙,女性不孕;

•增加2型糖尿病風險,引發多種併發症;

……

如果沒有香菸,肺癌將是一種罕見癌症

不管是主動吸菸,還是被動吸二手菸,香菸對身體的危害都是不言而喻的。

英國研究發現,吸菸者與不吸菸者相比,平均壽命少了10年。每提早戒菸10年,就可以延長3年的壽命,50歲戒菸,可以降低50%死亡風險;30歲戒菸,幾乎可以避免所有與吸菸相關的死亡風險

不要抱著僥倖心理,更不要認為自己已經是老菸槍,戒菸沒有用。戒菸,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如果沒有香菸,肺癌將是一種罕見癌症

延伸:預防肺癌的食物有哪些?

綠黃色果蔬之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並且在動物組織中含有的維生素A也不少。維生素A如果減少了攝取,那麼體內所需要分泌的激素就會減少,十年之後患有肺癌的概率將大幅度增加。維生素A能夠有效的維持體內細胞的完整性,令細胞中的組織代謝恢復正常,同時對於細胞核腫大、DNA修復也有著很好的作用。日常多吃含有維生素A的食物,能夠有效的阻止體內細胞出現癌變的可能,有效的減少肺癌發生的可能。

常見的黃綠色果蔬有很多,例如番茄、胡蘿蔔、菠菜、韭菜、茼蒿、南瓜等等。日常多吃這一類的食物,不僅能夠有效的預防肺癌,對於身體中很多慢性疾病都有一定的預防作用,常見的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等。

這一類食物中也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這樣能夠有效的提高身體對於硒元素的攝取量,從很大程度中能夠減少肺癌出現的可能。

路易體癡呆(DLB)表現為幻覺、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波動性認知障礙

79歲的老王被帶去記憶門診。
太太跟醫生說,她最困擾的還不是丈夫的記憶問題,而是他“反復無常”。
什麼樣的反復呢?比如說,老王這一天動作很正常,隔一天就慢慢吞吞的。一天能好好的說話,第二天就突然不可理喻,說一些莫名其妙的話。
在那些”不可理喻“的時候,老王說他看到一些東西,有時他甚至會做出無端的指控。
他看到什麼?老王說看到房子裡有“小人”,他能說出這些小人的細節。

路易體癡呆(DLB)是最常見的神經變性病性癡呆之一,僅次於阿爾茨海默病(AD)。除癡呆外,其特徵性臨床表現還包括:視幻覺、帕金森綜合征、波動性認知障礙、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睡眠障礙,以及對抗精神病藥敏感。

DLB的病理學特徵是全腦深部皮層(尤其是前額葉、前顳葉、扣帶回和島葉)存在胞質內嗜酸性包涵體(稱為路易小體),此包涵體含有聚集的α-突觸核蛋白(Aβ)。然而,對DLB的認識仍然不足,仍需完善臨床診斷標準,以提高特異性和敏感性。

有研究顯示,與AD相比,DLB患者進展更快、住院率更高、預後更差。同時,DLB的認知前驅症狀,即伴有路易體的輕度認知障礙(MCI-LB)比AD引起的MCI(MCI-AD)更有可能表現出漸進的認知衰退。

因此,各自的認知前驅症狀可能以不同的速度發展。然而,目前仍不清楚具有DLB核心臨床特徵的MCI(快速眼動睡眠行為障礙[RBD]、帕金森病、複雜的視覺幻覺和認知波動)是否比MCI-AD的臨床預後更差,癡呆發病更快。

為了確定伴有MCI-LB或MCI-AD的臨床進展率是否不同,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的專家對MCI病例進行了縱向觀察,對路易體的診斷特徵進行了詳細的臨床評估。結果發表在最新的《神經病學》Neurology雜誌上。

研究人員每年對包括111名≥60歲的MCI患者的前瞻性縱向佇列進行評估,以跟蹤認知和臨床進展,包括核心臨床特徵和DLB生物標誌物的情況。多態模型被用來評估DLB的診斷特徵與從MCI到癡呆的臨床進展之間的關聯。

經過2.2年的平均隨訪(1-6.7年),111名參與者中有38人(34%)進展為癡呆:10人患有AD,3人可能患有DLB,以及25人很可能患有DLB。任何路易體疾病特徵的存在都與過渡到癡呆的危險性有關;隨著觀察到更多的診斷特徵,這種危險性進一步增加(每個特徵的OR=1.33,95%CI:1.11-1.60),對於那些出現複雜視覺幻覺(OR=1.98,95%CI:0.92-4.29)或認知波動(OR=3.99,95%CI:2.03-7.84)的人來說,危險性尤其高。

進一步在控制膽鹼酯酶抑制劑使用的額外分析中,認知波動和癡呆症發病之間的關聯(HR=2.6)以及視覺幻覺和死亡之間的關聯(HR =15.2)仍然存在。但幻視與癡呆風險沒有明顯的關聯(HR=1.3,95% CI 0.5-3.0)。

綜上,路易體癡呆的診斷特徵與從輕度認知障礙過渡到癡呆症的風險增加有關。

路易體癡呆(DLB)治療

目前尚無特異性治療方法,用藥主要是對症治療。

對於改善認知目前療效比較背定的是膽鹼酯酶抑制劑,可作為首選藥物,多奈呱齊對改視幻覺有一定作用,利斯的明對改善淡漠、焦慮、幻覺和錯覺有效。同時,膽鹼酯酶排製劑對改善運動障礙也有一定的效果。美金剛對於臨床整體情況和行為障礙有輕度緩解作用。

當膽或酯酶抑制劑對精神狀無效時,可謹鎮選用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如奧氮平、氯氮平、喹硫平,

本病預後不佳。壽命預期為5-7年,較AD短。患者最終死因常為營養不良、肺部感染、摔傷、壓瘡等。

COVID-19如何形成群體免疫? 接種疫苗後還需戴口罩嗎?

當前,重點人群接種疫苗的意義,一方面是對這部分人群起到保護作用,另一方面有利於“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有利於總體疫情防控是很有必要的。所有人都沒有針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對新冠病毒是易感的,感染發病後,有的人還會發展為危重症,甚至造成死亡。接種疫苗後,一方面絕大部分人可以獲得免疫力;另一方面,通過有序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可在人群中逐步建立起免疫屏障,阻斷新冠肺炎的流行。

近日,Nature Medicine雜誌的一項研究報告表示,較高水準的 COVID-19 疫苗接可保護未接種疫苗人群免遭新冠感染。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基於2020年12月6日至2021年3月9日以色列177個社區的疫苗接種記錄結果分析,表明接種COVID-19疫苗有助於保護那些沒有接種過疫苗的人群。

以色列於2020年12月19日開始快速推廣疫苗,並在9周內覆蓋了近50%的人口,這為本研究提供了真實世界的資料。研究人員利用不同社區之間疫苗接種率的差異,以及在疫苗推廣的第一階段未獲得接種的16歲以下人群資料,進行接種疫苗後對16歲以下未接種疫苗影響程度。

為了即時監測疫情的動態,研究人員重點關注在固定時間間隔首先統計了不同社區16-50歲成人中的疫苗接種率的變化,然後間隔28天后統計了同一社區16歲以下人群的核酸檢測陽性率的變化,並且讓接種疫苗的成人有機會與未接種疫苗的人群互動,讓研究人員能夠觀察到疫苗對未接種人群的保護效果。

研究人員發現,每個社區的疫苗接種率與後來16歲以下未接種疫苗的人群中感染率的大幅下降有關。平均而言,在特定人群中,疫苗接種每增加20個百分點,未接種疫苗人群的陽性檢測比例就會下降約2倍。此外,在感染新冠的疫苗接種者中,觀察到了較低的病毒載量,而病毒載量的減少病毒的傳播也會減少。然而,在接種疫苗後也可能由於物理防護措施的減少而增加COVID-19的傳播。

另外,考慮到接種疫苗的人群的年齡,研究人員發現當考慮接種的人群比 16-50 歲的參考接種人群年輕時,相關性更強,而對於 66 歲及以上人群的接種人群則變得不顯著。綜上所述,這項研究分析表明,社區成年人接種疫苗與未接種群體的新冠感染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

研究人員強調,接種COVID-19疫苗有助於從人口層面減少傳播,為那些沒有接種疫苗的人提供保護,如免疫缺陷者或目前沒有資格接種疫苗的人。

接種後還需戴口罩嗎?

在人群免疫屏障沒有建立起來之前,即使部分人群接種了疫苗,大家的防控意識和防控措施也不能放鬆。一方面,疫苗免疫成功率不是100%,在流行期間還會有較少部分已接種的人可能發病。另一方面,在沒有形成免疫屏障的情況下,新冠病毒依然容易傳播。因此,接種疫苗後還是應該繼續佩戴口罩,特別是在公共場所、人員密集的場所等;其他防護措施如手衛生、通風、保持社交距離等,也需要繼續保持。

如何形成群體免疫?

不同傳染病的傳染力不一樣,阻斷傳染病流行的人群免疫力水準也不一樣。一般而言,傳染病的傳染力越強,則需要越高的人群免疫力。人群免疫力跟疫苗保護效力和疫苗的接種率呈正比。因此,要達到足夠的人群免疫力,需要有足夠高的接種率,也就是絕大多數人都接種疫苗。反之,如果不接種的人比較多或大多數人不願去接種,就形成不了牢固的免疫屏障,有傳染源存在時,容易出現疾病的傳播。

洗澡需要搓泥嗎?洗澡的頻率是多久,怎麼洗澡最科學?

洗澡需要搓泥嗎?

所謂的“泥”主要有三個來源:一是空氣中,裸露的皮膚所吸附的灰塵;二是人體代謝出的產物,在人體的器官中一直在不停的運行,代謝,排除廢物。而身體表面的代謝產物是皮屑;三是人體的分泌物。由人體產生,如油、汗等,主要通過代謝的過程排向體外。總之,這種泥是一種皮屑、油脂、汗和灰塵的混合物。

面對每天睡醒就會產生的泥,我們肯定要重新清洗,那麼洗澡是不是什麼時候都能洗,還是也有注意事項呢,接下將和大家分享一下洗澡的注意事項。

洗澡搓泥越多越好嗎?人一直不洗澡會怎樣?一文解開洗澡的真相
一、人如果一直不洗澡,會發生什麼?

天氣逐漸炎熱,洗澡的過程也變得越來越享受,不過也有人會有疑問,如果一個人一直不洗澡了,會發生什麼呢?

2012年,有個新聞令人非常驚訝,有個印度人自1974年開始決定不洗澡,於是就這樣堅持了38年都沒有洗澡,他身上的味道令人非常難受,就連他的家人都無法忍受,非常不滿,但是他依然堅持不洗澡。

2016年,在廣東肇慶,員警抓獲了一個信用卡詐騙犯,當員警走進她的房間時瞬間驚呆了,原來這位詐騙犯1年都沒有洗澡也不出門,當員警逮捕她的時候,用手一抓就掉下了一層厚厚的死皮。

如果一個人一直不洗澡,最早出現的變化就是身體變臭,如果天氣較熱,只需要短短的2~3天就會出現臭臭的體味,這是因為身上聚集了很多的細菌。

洗澡搓泥越多越好嗎?人一直不洗澡會怎樣?一文解開洗澡的真相

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皮膚上有很多細菌,這些細菌能夠代謝汗液裡的脂肪酸,在這個過程中會釋放出帶有臭味的氣體,如果不洗澡就會使身上的細菌增多,影響健康,不洗澡的時間越長,身上的臭味就越濃烈。

如果繼續不洗澡,在一周之後會開始角化,皮膚的角質層過度增厚,身上就會出現死皮、發炎、出疹子等,變得奇癢無比。

一直不洗澡的話皮膚表面的灰塵和細菌不斷堆積,人就變成一個行走的細菌培養皿,頭髮出油,頭屑、細菌、油脂還有發臭,招惹頭蝨,奇癢無比,甚至會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

二、搓泥越多越好嗎?

有些人洗澡喜歡隨便沖一下就完事,也有一些人喜歡在洗澡的時候認真搓泥,搓出的泥越多越有成就感,那麼,洗澡時搓泥越多就真的越好嗎?

洗澡搓泥越多越好嗎?人一直不洗澡會怎樣?一文解開洗澡的真相

我們在搓澡時搓出來的泥的主要成分有油脂、皮屑、汗和灰塵,我們的身體每時每刻都在進行新陳代謝,身上的皮屑也會不斷推陳出新,而體內的汗水和油脂也是分泌在皮膚上的,再加上一些灰塵,洗澡的時候一搓就會出現灰白色的長條泥狀物。

即使是每天洗澡的人,只要在身上搓一搓,也或多或少能搓出來一些長條的泥。有些人在洗澡的時候為了搓出泥,於是使勁用力搓,這種做法是正確的嗎?

正確的做法是輕輕搓一下就可以了,千萬不要用力過猛將皮膚搓得發紅甚至感到疼痛,這對皮膚健康是不利的。

搓澡時用力過猛會破壞角質層,而角質層是皮膚的保護膜,如果將角質層搓破就容易導致細菌感染,使皮膚的水分流失加快,降低皮膚的抵抗力,容易出現皮膚過敏

洗澡搓泥越多越好嗎?人一直不洗澡會怎樣?一文解開洗澡的真相

此外,如果經常用力過猛搓澡,會導致皮膚保護屏障出現問題,使濕氣容易入侵人體

因此,洗澡時搓泥要適可而止,只需要輕輕將表層的汗液和灰塵搓掉即可。

三、教你正確的洗澡順序

洗澡洗了這麼多年,那你知道洗澡的正確順序是怎樣的嗎?

第一步:先洗臉

在進入浴室後,打開熱水裡面就會有熱氣騰騰的蒸氣,這時候根據熱脹冷縮的原理,皮膚的毛孔會快速張開,這時候如果不先洗臉,在臉上堆積的灰塵、化妝品等就會趁毛孔打開而進入皮膚內部,導致毛孔堵塞,痘痘和黑頭也就隨之而來了,因此,洗澡的時候先洗臉可以減少臉上的毛孔被異物入侵。

第二步:洗身體

應該先從遠離心臟的四肢開始洗,等身體適應水溫後,再清洗身軀,注意不要過度清潔。

最後一步:洗頭

最後洗頭可以避免因為冷熱交替刺激出現頭部血液迴圈不暢,降低腦血管疾病發生的幾率;此外,頭髮在水蒸氣中經過一段時間的滋潤,清潔起來更簡單,有利於頭皮健康。

洗澡搓泥越多越好嗎?人一直不洗澡會怎樣?一文解開洗澡的真相

三 、洗澡的頻率?

夏天,通常一天沖洗一次就足夠了,而冬天可以選擇兩天沖一次澡。如果你是容易出油的體質或者出汗過多,可以選擇再次沖洗。年紀大的人一般皮脂分泌較少,洗澡次數可以減少一些,可以選擇每天擦拭。

四、怎麼洗澡最科學?

熱水澡雖好,但是別貪過熱,40攝氏度左右即可,因為過高的水溫容易破壞肌膚角質層,並且加劇肌膚水份蒸發。熱水澡雖舒服,但別洗太久,5-15分鐘即可。少用搓澡巾等搓澡用品,避免過度搓澡導致的肌膚受損。洗完澡立刻用毛巾“拍幹”,而不是“蹭幹”身體,身上不滴水即可。女性的話可以在沐浴後身體幹之前塗抹上潤膚露可以使皮膚更嬌嫩!

養胃護胃多吃9大養胃食物,每天都吃點遠離胃病!

現在的很多人都會養成暴飲暴食的習慣,殊不知這樣的行為會對胃造成很大的傷害,一不注意就會胃痛、反酸、消化不良,都說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養,胃不好的人除了在飲食上需要特別注意,不吃一些禁忌的食物外,還應該適當的吃一些具有養胃、護胃作用的食物,這對胃病的預防和治療都是很有好處的。那養胃的食物都有哪些呢?

想不得胃病?很簡單,多吃這5類食物就能養胃了

1、菠菜

菠菜味甘性涼,可以潤燥養肝,對腸胃有益,可解決便秘問題。有便秘的人可以多吃菠菜,促進胃和胰腺的分泌,增加食欲,幫助腸胃消化,增加腸胃蠕動,從而改善便秘的問題。由於菠菜含有較高的草酸,影響鈣物質吸收,所以避免與豆腐、紫菜等食物同時食用。

想不得胃病?很簡單,多吃這5類食物就能養胃了

2、粥、面

這類食物因為軟爛等原因,所以很容易消化,對胃不會產生什麼負擔,所以可起到養胃、護胃的效果。但是也別老是吃這類食物,因為這樣時間久了,胃的消化能力就會變弱,更容易遭受胃病困擾。

想不得胃病?很簡單,多吃這5類食物就能養胃了

3、、山藥、南瓜等根莖類食物

這類食物,有著較高的營養價值,且當中含有的活性物質對胃黏膜可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所以平時可以多吃一些,但注意控制量,因為它當中的澱粉含量也很高,吃太多容易脹氣。

4、蘇打餅乾

這類食物當中含鹼性的碳酸氫鈉,有中和胃酸的作用,可緩解“燒心”等不適,所以如果需要“中和胃酸”,可以吃一點,但是也別吃太多。

因為它含一定的脂肪,大約在20%~30%,而且當中含的鈉也高於普通餅乾,所以高血壓、腎病患者等患者更要謹慎食用

5、薑

它當中含有的薑辣素,有止吐、抗潰瘍、抑菌抗氧化、減少胃黏膜損傷、抑制過多胃酸分泌的作用,所以平時在做菜的時候可以放一點當做佐料,喜歡薑味道的也可以吃點薑絲、含薑片。

6、牛奶

牛奶當中的某些成分可以稀釋胃液,暫時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護膜,而這層保護膜對於胃部的酸脹不適有很好的緩解作用。所以喝酒的人可以在喝之前喝杯牛奶,有助於降低酒精帶來的危害。

想不得胃病?很簡單,多吃這5類食物就能養胃了
7、花生

這是一種養胃的食物,可以很好的修復胃的粘膜,花生食用量應保持在一個低水準,以免過量攝入熱量。而且,花生最好是生吃,飯前吃個4到6粒為好,吃多了反倒會反胃。

想不得胃病?很簡單,多吃這5類食物就能養胃了

8、秋葵

秋葵含多種營養成分,果實間有果膠和糖類組成的黏液,可保護胃壁,還可促進胃腸蠕動、防止便秘,是健胃潤腸食材。

9、土豆

土豆作為家常菜中出現最頻繁的一種,不得不說,這是大家很喜愛的一種食物,土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不僅能提高胃黏膜的抵抗力,預防胃潰瘍,還能促進已發生的胃潰瘍癒合,一直被用來輔助治療胃病和十二指腸球部潰瘍。

陰虱蟲不是病,癢起來要人命,怎麼治療陰虱蟲!

要說有什麼東西會讓一位女性感到尷尬又抓狂,恐怕非陰虱蟲莫屬。很多時候,女性“下面”出現莫名其妙的瘙癢,礙於場合想撓又難為情,不撓又實在奇癢無比,更可怕的是,越撓越癢!所以,這個讓人奔潰的陰虱蟲到底是何方神聖呢?

一、揭開陰虱的神秘面紗

家裡養寵物的人,對蝨子一定不會陌生。而這種蝨子卻不是因為人寵之間交替感染的,而是寄生於人體毛髮的寄生蟲,它就是陰虱。

注意了,陰虱蟲主要通過這2種途徑傳播,得避而遠之

陰虱是一種寄生蟲疾病,陰虱的體型小,身體扁平,形狀像甲魚,能夠借助大爪來抓住毛幹,通常寄生在人體肛門周圍的體毛以及陰毛上,然後叮咬附近的皮膚,可引起瘙癢,由於它在陰部常見,所以被稱為陰虱。

陰虱主要有幾種傳播途徑,男女都要小心

性接觸傳染

性接觸傳染也是直接接觸傳染,陰虱具有很強的傳染性,通過性接觸傳染的陰虱病是最常見的,大約占了95%以上,是陰虱主要的傳播途徑。

如果在過夫妻生活的時候不注意衛生,很容易在夫妻之間相互傳染,如果夫妻間一方患有陰虱,那麼極容易通過性生活傳染給另一方。

女性更容易被陰虱纏上,因為女性私處的毛髮比較旺盛,所以女性更要注意私處衛生。

間接接觸傳染

間接接觸也是陰虱病的其中一個傳播途徑,主要是因為接觸了陰虱感染者的個人用品、衣物、毛巾等,這些行為都有可能會被感染上陰虱。

注意了,陰虱蟲主要通過這2種途徑傳播,得避而遠之

被陰虱蟲纏上,身體會有幾個不適

首先,陰虱蟲寄生在皮膚上時會出現最明顯的症狀,那就是瘙癢,這是因為陰虱會在寄生位置叮咬人的皮膚來吸血,然後再注入唾液來使血液凝固,這樣就方便它下次吸血。

在陰虱注入唾液時,人就會明顯感覺到皮膚異常瘙癢。而陰虱一天要吸血很多次,所以感染陰虱後會出現陣發性的瘙癢,在夜間時瘙癢會更加嚴重

其次,私處部位會發現一些紅疹,因為被陰虱叮咬過的皮膚,通常會形成肉眼看不見的小傷口,導致局部發紅,而長出一些小紅斑點

由於感染陰虱後會非常癢,所以患者會忍不住去抓撓,這就容易被感染而形成膿包和丘疹,嚴重的甚至還會出現丘疹、紅疹、青斑或血痂等。

注意了,陰虱蟲主要通過這2種途徑傳播,得避而遠之

最後,如果穿著淺色的內褲,還能夠發現在內褲上有類似針眼的血跡或紅點,這些是陰虱活動後留下的痕跡,而且陰虱寄生在身上時常常會到處活動,敏感的人甚至能感到有東西在爬動。

陰虱易傳播,幾招幫你快速消滅

1、及時用藥塗抹

陰虱感染可以先採用消除陰虱的凝膠和洗液來進行治療,這類藥物通常含有除蟲菊脂,比如苯甲酸酯乳劑或百部酊,可以將藥物均勻地塗抹在患處,等待5~10分鐘後再清洗乾淨。

2、控制傳染源

注意了,陰虱蟲主要通過這2種途徑傳播,得避而遠之
陰虱常發生于夫妻雙方之間,患病後夫妻二人同時治療檢查,同時要檢查有否其他性傳播性疾病的存在。除及時治療外,還應追蹤傳染來源,特別是對其性伴侶,應予以檢查治療。對患者使用的衣物、床上用品和污染物應煮沸滅虱或用熨斗熨燙。

3、注意衛生

出差旅行時,不用公用浴巾,不穿他人內褲,不與他人共用臥具。日常生活中要經常對毛巾、床單、內衣褲進行煮沸清洗,日曬殺菌;對馬桶、浴巾等公共物品進行消毒。

治療陰虱,最理想的方式就是同時有效殺滅陰虱成蟲和蟲卵。治療前應讓患者剃去陰毛,同時應將內衣、床單和被褥等用開水浸泡殺蟲。勤洗澡,勤換衣,杜絕賣淫嫖娼,學會自律生活,陰虱自然也就遠離你了。

沖馬桶最好蓋上蓋子,這個衛生小細節被很多人忽視!

為了適應高速發展的社會,蹲廁所的方式也由早期傳統的蹲廁發展到現在的坐廁,而且坐廁因為方便、舒適也被很多人接受,羞羞的問你一句:大家在上完廁所沖水的時候,馬桶蓋到底蓋還是不蓋呢?有人說,不蓋馬桶蓋,沖水的時候會把細菌給沖上來。那麼衛生間的空氣就會有細菌,刷牙、洗臉時都可能會被“二次污染”。

事實確實是這樣的,當我們穩穩地在馬桶上坐下,肌肉得到放鬆肛腸角為大便打開通道,它們有的落入水中有的粘在馬桶壁上,這些排洩物大部分都能隨波逐流進下水道,但一些遲到的便便顆粒或尿液卻可能被“尾氣”高高濺起最後以【氣溶膠】的形式停留在空中.

*氣溶膠(aerosol)是指:懸浮在氣體(如空氣)中、直徑0.001~100微米的固體和液體顆粒,一項英國研究顯示這些便便氣溶膠可污染6英尺(約1.83米)外的物體表面,也就是說你擺在廁所裡的物品都可能沾上便便顆粒,更可怕的是研究團隊將這些衛生間的空氣樣本送檢後發現裡面含有大量致病細菌如白色念珠菌、毛黴、黃麴黴等等.

廁所蓋對環境的影響有多大?

實驗人員選用了

市面上兩種類型的馬桶

一種是直沖式

另一種是虹吸式

研究者將接種了

「艱難梭狀芽胞桿菌」的糞便懸液

加入兩種馬桶

分別使用開蓋和關蓋兩種方式沖水

實驗發現

直沖式馬桶含菌量

比虹吸式馬桶多14倍

病原體沖出馬桶≠人接觸了就會生病

雖然在使用毛巾、牙刷時

你可能會面臨一次又一次的「便便攻擊」

沖馬桶時,到底要不要蓋上蓋子?爭議很久的問題,終於有了答案
但對健康的人群而言

只不過是和自己的“便便”

來了一次跨時空的親密接觸

只要你經常開窗通風

定期清洗、更換洗漱用品

就能降低患病的風險

不過,對於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來說

沖廁所要蓋上蓋子的策略

最好嚴格執行

因為各類致病菌最愛盯你這種人群

沖馬桶時,到底要不要蓋上蓋子?爭議很久的問題,終於有了答案
尤其是在公共廁所

糞便殘留所產生的液體微粒數量

可以達到14.5萬個

是家庭馬桶的三倍

所以大家使用公共廁所時

最好優先選擇有蓋的、虹吸式的馬桶如廁

避開直沖式的馬桶或者蹲坑

為了你自己及後續如廁者的健康也建議蓋上蓋子再按沖水按鈕

總結

1.衛生間確實是一個藏汙納垢的地方,細菌急劇。在免疫力下降的情況下,會有致病的可能。

2.傳統的開窗通風法、或者換氣乾燥,起不到殺菌作用,頂多就是抑制細菌生長,但缺點很明顯:耗時太長,效果不明顯。

3.如果想改善衛生間環境,借助一些殺菌裝置,能夠在使用後自動進行快速除濕,引進新鮮空氣,起到淨化效果。

大家都知道捐血,捐精,但你知道捐屎嗎?

“捐屎”,顧名思義就是捐出自己的便便,目的是什麼呢?當然是為了治病,就如同捐血、捐精一樣,形式雖不同,但是目的是一樣的!

在健康人群的腸道之中,有1000中以上的細菌,總數接近於1013-1014菌落形成單位,當這些細菌的種類和數量發生變化的時候,也就意味著你的身體出現了狀況,某些疾病也就隨之而來甚至是加重病情了,其中就包括一些代謝綜合征、壞死性腸炎、皮膚病、克羅恩病等等。

在2013年的時候,美國就有醫生利用糞菌移植治療好了復發性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感染,也同樣意味著糞菌移植被醫學史所認可!糞菌移植就是通過重組病人腸道菌群進行治療,糞便經過特殊處理,形成膠囊或者懸移液的形式移植到患者腸道內。

一、捐屎,真的可以賺錢

早在2012年,國外就出現了一家名為OpenBiome的“糞便銀行”。OpenBiome向志願者收購糞便

想一想以前被無情沖走的屎們,你是不是覺得錯過了XX個億……

但屎也不是誰想捐就能捐的。在“糞便徵集”的公告中,都對捐贈者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

病史:身體健康,至少沒任何傳染病,無糖尿病及惡性腫瘤病史,近3個月內未使用抗菌藥物等。

此外,還需對供者進行各項身體指標的檢查,身材不能太肥胖,無代謝綜合征,作息規律正常。捐獻前,若有任何輕微的身體不適,比如牙齒發炎、休息不好等也不能捐獻。

總結一下,就是大齡胖子熬夜党拉的屎,不要!

如果你恰好是個合格的捐屎人,問題又來了,去哪兒捐?肯定要找靠譜的機構。比如OpenBiome的“糞便銀行和亞洲益菌中心(位於香港)(可以打電話問問)。

二、捐出去的屎拿去幹嘛了?

糞便,俗稱“大便”、“屎”等,是人或動物的大腸排遺物。糞便的一部分是水分,其餘大多是蛋白質、無機物、脂肪、未消化的食物纖維、脫了水的消化液殘餘、以及從腸道脫落的細胞和死掉的細菌,還有維生素K、維生素B。

對於農民伯伯來說,糞便可以作為較好的莊稼有機肥料。而每一坨成功被捐贈到醫院的糞便,也都能找到自己的“屎”生價值。

1.治病救人

一個健康人的腸道內約有1000種細菌,總數達到100萬億左右。腸道菌群參與維持腸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機體免疫功能。當腸道菌群發生紊亂,就會引發多種腸道疾病。

捐屎的目的之一,就是提取“屎中精華”——糞菌,再把糞菌移植到患者的腸道、消化道裡,幫助他們重建新的腸道菌群,實現腸內外疾病的治療。

目前,糞菌移植療法可以治療的病有好多,包括頑固性便秘或腹瀉、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難治性腸道過敏、急慢性艱難梭菌感染、消化道感染性疾病,甚至對治療肥胖、糖尿病(合併腸道疾病)、代謝綜合征等腸道菌群相關性的疾病也能發揮作用。

根據美國疾控中心的資料顯示,美國每年約有14000人死於艱難梭菌感染,糞菌移植治療這種疾病,已經實現了90%的“一次性治癒率”。

2.用於科研

糞菌移植是正規的臨床科研專案,而想要看糞菌移植對治療哪些疾病效果更好,就需要更多的捐屎人提供“原料”來參與研究。

一般來說,“從屎到藥”會經過一個複雜的過程,大致有這麼幾個步驟:收集新鮮健康的糞便→放進分離系統→多次提取和加工→得到糞菌。

將糞菌移植到患者體內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把糞菌製成“人屎膠囊”給患者服用;第二種,是通過口鼻導管或腸鏡將糞菌移植到患者體內。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糞菌移植so easy啊。事實上,糞菌移植的實施方案相當嚴格。一坨屎,既能致富又能救人,真是想想就心動。但是據說,經過一系列的血液、糞便等檢查後,大概有96%的(自認為)符合條件的捐屎人會被淘汰。

如今美國FDA已經將這種療法認定為治療艱難梭菌感染的優先手段,全球醫療界都在把目光投向這個領域。

在《柳葉刀》的一項統計中,2010年到2019年,全球一共建立了367個糞便研究機構,98個在美國,84個在中國。

可以說競爭足夠激烈,比如美國第一家糞便庫OpenBiome開出40美元250g的高價求購,如果連續捐5天,還能再得到50美元的全勤獎。

不過他們轉手會以每份250美元的價格出售給醫院。因為必須零下80度無菌保存,而很多醫院並沒有存放這類東西的庫房,只能從這裡購買。

根據美國國稅局的公示,該公司2015年倒賣屎的收入為270萬美元。

老年痴呆怎麼預防?经常锻炼避免老年痴呆!

老年期認知障礙,即俗稱的“癡呆”有多種分類,占主要部分的是阿爾茨海默病,還有額顳葉癡呆、血管性癡呆、路易體癡呆、朊蛋白病等,上述幾種癡呆所導致的認知功能退化都是不可逆的。但是,有一種由腦積水引起的癡呆,又稱作正常顱壓腦積水性老年癡呆,這種癡呆在早期診斷正確的前提下,有治療好轉的機會。

如果家中有老人,一定要對老年認知障礙做到充分瞭解,提前預防,一旦發現老人出現行為異常等可疑症狀,切不可諱疾忌醫,應及時到神經科就診,醫生會對症採取系統的、梯度遞進的多次認知功能評價,對患者做出診斷。醫生提示,絕大多數患者可以在就診過程中通過認知功能評價得到臨床可能的診斷。認知功能的全面評價既可以明確患者的問題所在,也可以指導家屬有的放矢地照料老人。

經常鍛煉避免老年癡呆的發生

1、指尖的活動

指尖運動能使大腦血液流通面擴大,還能促進血液迴圈,經常的按摩大腦能幫助大腦活化,從而能夠預防癡呆症的發生,最常見的方法就是剪紙、打字、做手工藝或雕刻等運動。

2、游泳

游泳是大家非常喜歡的運動。游泳不僅能提升全身肌肉的活動,幫助減重和瘦身,而且人體浸泡在水中能達到心臟的位置,增加大腦的血液流量。據調查發現,浸泡在水中時,大腦中的動脈血流量會明顯提升,大腦後動脈的血流量也會明顯增加。

3、彈奏樂器

根據相關報導,年輕時學過音樂的人年老生活會非常的豐富,生活品質也會非常高,彈奏樂器能增強肌肉的記憶能力,改善手指的靈活性,也能提高大腦的可塑性,防止大腦結構出現變化,也能防止記憶的衰退,對人的健康有很大好處。

4、跳舞

跳舞是現代最常見的社交活動,根據調查顯示,跳舞同時也能夠調動大腦中的多個區域的神經功能,也可以鍛煉手部和眼睛之間的協調能力,使人變得更加的聰明,甚至有76%的幾率能避免認知障礙的發生。

結語:多運動是防治老年癡呆的最好方法,必要的時候還可以配合藥物治療,能起到雙管齊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