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人九痔,這些習慣讓你遠離痔瘡的困擾

因為心理狀態和生理學各個方面的要素,很多人都遭遇著得了痔瘡的可能,而女士得了痔瘡的可能性相對性於男士而言更大,而痔瘡也分成內痔和外痔二種,痔瘡的類型不一樣,其治療方法也有一定的差別,因為得了痔瘡的年紀並沒有相對性清楚的定義,許多 年齡層的群體都是有可能得了痔瘡,因而許多 人覺得疑慮,痔瘡會遺傳嗎?

痔瘡會遺傳嗎?

俗話說“十人九痔”,痔瘡是一種發病率極高的疾病。據統計,成人痔瘡發病率超過60%,痔瘡患者更是占肛腸科總發病人數的81%。正因為痔瘡患病率高,往往我們身邊就有人得痔瘡,比如我們的父母,因此自己是否會因為遺傳而得痔瘡就成了大家所關心的問題。

爸媽有痔瘡,我也會得痔瘡?
來自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等多家科研機構的近100位研究人員,在全球範圍內首次對痔瘡的遺傳性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於4月23日發表在胃腸病學頂級期刊 Gut 上。

爸媽有痔瘡,我也會得痔瘡?
論文截圖(圖源:網路)
研究人員分析了歐洲218920個痔瘡患者和725213個健康人群的資料,結果發現痔瘡只具有非常微弱的遺傳度,估算為5%,即痔瘡的發生只有5%受遺傳因素影響,95%是由非遺傳因素影響的

所以,即使爸媽有痔瘡,你也不用擔心自己會因為遺傳而得痔瘡!

痔瘡是怎樣形成的?

痔瘡是直腸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膚下靜脈叢發生擴張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根據發生部位的不同,痔瘡分為內痔、外痔、混合痔三種。

痔瘡的形成一方面和生理結構有關,因為肛門沒有靜脈瓣,而且位置淺、管壁薄,因此容易使血液淤積和靜脈擴張,從而誘發痔瘡;另一方面則和不良生活習慣有關,比如久坐不動、飲食過於辛辣等。

1.肛腸類疾病

有肛腸類疾病的患者,常常有便秘或腹瀉的情況,長期便秘或腹瀉很容易導致肛門乾裂或痔靜脈充血,進而引發痔瘡。

2.久坐久站

爸媽有痔瘡,我也會得痔瘡?
有的人因為工作需要長時間坐著或站著,比如司機、售貨員、辦公室工作人員等,久坐或久站會影響身體血液迴圈,時間長了就會增加患痔瘡的幾率。而且這類人群還容易有憋便意的習慣,這更是大大增加了患痔瘡的幾率。

3.上廁所看機

現在很多年輕人做什麼都離不開手機,上廁所更是被視為玩手機的絕佳時機,但是上廁所時玩手機會延長排便時間,這樣就會導致直腸和肛門部位過度充血,影響排便,加重肛門負擔,長此以往就容易引發痔瘡。有的人喜歡上廁所時讀書看報,也是同樣的效果。

4.無辣不歡

爸媽有痔瘡,我也會得痔瘡?
有的人喜歡吃辣,甚至到了無辣不歡的地步,但是辣椒會刺激直腸以及肛門部位的粘膜,容易引起直腸和肛門部位充血,並引發痔瘡。而且飲食過於辛辣還容易引起便秘,也是導致痔瘡的原因。

此外,女性因為特殊的生理原因,在孕期、更年期等特殊時期也容易誘發痔瘡。

遠離痔瘡,你需要做到這幾點

1.保持清潔

保持肛門周圍清潔,勤換內褲,能預防因肛周污染引起的疾病,起到預防痔瘡的作用。

2.注意飲食

日常飲食注意少吃辣椒、胡椒等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預防便秘,從而預防痔瘡的產生。

3.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爸媽有痔瘡,我也會得痔瘡?
養成每天定時排便的習慣,有便意時要及時上廁所,不要憋著,上廁所時不要讀書看報或刷手機,都能預防痔瘡。

4.提肛運動

不知道大家做過提肛運動沒,這對於促進肛門部位的血液迴圈、增強肛周肌肉的活度功能等有著很好的作用。

其實就是提肛、放鬆、提肛、放鬆,這麼迴圈下來,雖然簡單,但是長期保持下來是一件需要毅力的事情。

最後希望大家都是無痔青年!

跌倒!老年人死亡的頭號殺手,老人如何預防跌倒

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資料,每年約有1/4的超過65歲的老年人會發生跌倒,並且跌倒存在一定的致死可能。

為何這聽起來危害性不大且常見的跌倒,對於老年人來說卻可能是催命符呢?這主要是因為老年人由於年齡、身體機能的下降(如反應力下降、骨質疏鬆、肌力減弱等)、先前存在的身體疾病、服用某些藥物等原因,更容易發生跌倒。而跌倒後,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發生繼發感染的可能性更高,從創傷中恢復的速度更慢。

跌倒成65歲以上老人首要死因

據統計,跌倒是65歲以上老人因傷致死的首位原因,有一半以上的老人因跌倒而受傷住院,且老人年齡越大,跌倒受傷的風險越高。為什麼只是“摔一跤”就會造成如此嚴重的後果?

袁隆平去世前因摔倒入院!為什麼很多老人摔倒後,沒多久就去世了?
老人摔倒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骨折,最常見的有髖關節骨折、脊椎骨骨折、手腕部骨折、腿部骨折等,其中髖關節骨折更是被稱為“人生最後一次骨折”,其一年死亡率可達50%,而且致殘率極高。

老人骨折後需要長時間臥床休養,而長時間的臥床容易導致呼吸系統感染、泌尿系統感染、血栓、褥瘡等多種併發症,嚴重者還可能引起休克、癱瘓,甚至危及生命

防老人跌倒,子女要注意這幾件事

老人跌倒不是小事,作為子女要時刻警惕,為長輩排出一切危險因素。那麼我們該怎樣防老人跌倒呢?

1.改造居家環境

袁隆平去世前因摔倒入院!為什麼很多老人摔倒後,沒多久就去世了?
很多老人跌倒都發生在家裡,因此適當改造居家環境能有效防止老人在家裡跌倒。比如,消除門檻及地面高度差,樓梯、過道安置扶手;合理擺放傢俱,去掉易絆腳的物品;設置明亮的燈光照明,常用過道設置感應燈等;保持地板乾燥,防止地面濕滑,易濕滑地面更換成防滑材料,尤其是廚房、衛生間、浴室等;

2.生活起居防意外

老人在生活起居方面要注意安全,不要負重、不要爬高;儘量不要單獨外出,尤其是在夜晚;日常活動要“慢慢”來,起床、起身、轉頭、轉身都要“慢”一點;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選用合適的輔助工具,如穿防滑鞋,使用助聽器、拐杖、助行器等,防止意外發生。

3.營養均衡,注意補充蛋白質和鈣

肌肉萎縮和骨質疏鬆是老人跌倒的兩大主要原因,因此防老人跌倒也要從這兩方面入手。防肌肉萎縮和骨質疏鬆,營養均衡非常重要,其中要尤其注意補充蛋白質和鈣。

蛋白質:和年輕人相比,老人需要更多的蛋白質來維持肌肉的生長,有學者建議70歲以上老人每餐蛋白質應達到35克,日常可多吃魚、肉、蛋、海鮮等優質蛋白食物。

袁隆平去世前因摔倒入院!為什麼很多老人摔倒後,沒多久就去世了?
鈣:IOM建議51-70歲男性每日應攝入鈣1000mg,70歲以上男性和51歲以上女性每日應攝入鈣1200mg。老人日常應多喝牛奶,多吃乳製品、蝦皮、綠色蔬菜等含鈣豐富的食物,必要時適當補充鈣劑。

維生素D:維生素D對促進鈣吸收非常重要,此外還有研究表明,維生素D和維持肌力密切相關,因此日常要注意攝入維生素D。

4.適當運動

對所有老年人來時,沒有一個最好的運動。“老年”覆蓋了60到100歲,不可能推薦一套適合所有老年人的運動。一些身體比較健康、有長期運動習慣的老人可以跑馬拉松或參加比賽。而另一些人可能需要進行更舒適的專案,如散步、園藝或太極拳。如果老人已經腿腳不便,可以考慮在椅子上或床上運動。

不管年齡多少,運動都是為了避免靜止不動,維持一種積極的生活方式。鼓勵老人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如果可能,還可以將多種運動結合起來鍛煉體力、增強力量和平衡功能。

家人在預防跌倒這個事情上,對老去的父母、對家中老人,能做的就有文中所述的幾點,多一些溝通交流,瞭解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需求,把關心落到實處。老年人跌倒預防需要多方位共同努力。

什麽是老年癡呆?性格突變警惕是老年癡呆前兆

老年癡呆一般指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臨床上以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癡呆表現為特徵,病因迄今未明。65歲以前發病者,稱早老性癡呆;65歲以後發病者稱老年性癡呆。

新發現:中年睡得少,老年更易癡呆!

《自然通訊》期刊近期發表了巴黎大學的一項研究,研究人員在長達25年的時間裡,對一萬人進行了調查分析,他們發現成年人睡眠時間短與老年後癡呆症的發病呈正相關。

研究人員納入了年齡在35-55歲之間的英國成年人,而後每隔4年進行一次隨訪。研究人員將參與者的睡眠時間劃為三類,一類是睡眠時間每天小於6小時,另一類是睡眠時間在7小時左右,最後一類睡眠時間大於8小時。

研究人員在其後的隨訪、調查和分析中得出一個結論,每天的睡眠時間低於6小時以下,癡呆症的發病風險增加63%。這項研究可以證實,充足的睡眠是抵禦老年癡呆發病的有效方式。不過除了睡眠之外,引發老年癡呆的還有其他因素。

老年癡呆可以預測了?調查發現:符合這些特徵的人,更易患癡呆症《柳葉刀》:12種生活方式也是危險因素

2017年,《柳葉刀》期刊發表了一份綜合報告,列舉了導致老年癡呆的致病因素。其中,導致老年癡呆的最主要因素是遺傳,後天因素占35%,具體來看,後天因素又有細分出來的多種致病風險。中年後失聰,得病的風險會增加9%。受教育程度低,風險比為8%。長期吸菸,風險比為5%。抑鬱症患者,風險比為4%。此外,缺乏社交、晚年患糖尿病、患有高血壓以及肥胖症的群體,得病的風險都在2%左右。

2020年,《柳葉刀》在第二份綜合報告中又增加了三項患病的因素。中年群體腦部受傷,增加3%的患病風險。中年時期長期過量酗酒,增加1%的得病風險。晚年時期生活環境較差,污染嚴重,則會增加2%的患病風險。

先天遺傳因素雖然改變,但是後天的致病風險,大眾只要加以注意還是可以儘量降低的。而對於高危群體來說,最主要的是要警惕發病前兆。

符合這些症狀,警惕是前兆

記憶下降

這是最明顯的表現,場景記憶會出現障礙,尤其是親身經歷和參與的事情記不起來。忘記帶鑰匙,生活中頻頻丟三落四,或者是近期參加過的活動完全沒有印象。對家裡的年輕人而言,多跟老人聊天,發現他們有明顯的記憶下降,應該及時就醫。

老年癡呆可以預測了?調查發現:符合這些特徵的人,更易患癡呆症

計畫能力下降

處理和預先安排事情的能力明顯下降,家裡要招待客人,對於來多少人,吃什麼飯菜,有哪些人要參加,需要注意什麼事項等這樣的情況,完全做不好預先的安排。

完成熟悉工作變困難

過去做點家裡的事情得心應手,現在哪怕是多炒幾個菜都會變得非常困難。

分不清地點和時間

經常性的迷路,而且分不清地點和時間。

語言表達困難

講述變困難,熟悉的詞彙說不出來,表達往往有誤差。

老年癡呆可以預測了?調查發現:符合這些特徵的人,更易患癡呆症

經常錯放東西

將電飯煲放在煤氣灶上,錯放東西而且還不會發現。

判斷能力下降

對於外界各種事務的判斷出現錯誤,而且經常犯一些不合常理的錯誤。

空間感出錯

分不清事物的形態和屬性,比如拿著鑰匙卻到處找鑰匙,或者某件物品就在眼前,愣是看不到。

老年癡呆可以預測了?調查發現:符合這些特徵的人,更易患癡呆症

書寫障礙

書寫障礙與語言障礙相似,患者在書寫時,由於詞彙貧乏,無法用文字表達正確的意思,導致書寫出現障礙,寫出的信或文章沒有實際意義,十分空洞。

如果是有文化修養的老年人出現這一症狀,更應引起警惕,及時到醫院就診。

性格突然改變

性格突然改變往往在老年癡呆的早期出現,患者會變得任性、自私、多疑,不愛與他人交流,對以往的愛好也失去了興趣,由於極易忘事,很容易情緒失控,經常亂發脾氣;連自己都不能意識到為什麼發脾氣,到了後期,還可能出現倫理道德喪失,甚至出現妄想、幻覺等。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年人如何才能健康地長壽

現代生活條件和醫療條件的提高,人們的壽命越發長久。根據統計,現代老年人的預期壽命平均值已經達到了70歲以上。這對中老年人來說是一件好事,代表著自己將會擁有更多的時間去擁抱生命,享受生活。當然,長壽健康與養生是息息相關的,如果人們可以更加的注重養生,那麼老來身體會更加的舒適。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中老年人如何養生的話題。

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出爐!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如何才能健康長壽?
隨著年齡的增長,健康期望壽命和平均壽命的差距越來越大,尤其是女性比男性更為顯著。這意味著老年人帶病生存時間增加,需要依賴他人的説明和照護,超出了健康成人的正常需求。

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出爐!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如何才能健康長壽?
造成老年人疾病負擔的首要健康問題主要有:腦卒中、惡性腫瘤、缺血性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心臟病、跌倒,以及心理健康狀況如抑鬱、自殺和老年癡呆症。

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出爐!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如何才能健康長壽?

那麼,老年人如何才能做到健康地長壽呢?

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出爐!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如何才能健康長壽?
1、飲食
根據對百歲老人的調查,百歲老人的主食主要是麵粉、雜糧和大米。其中56.9%的百歲老人每天攝入主食4-8兩,每天吃水果和有時吃水果的比例為88.8%,每天吃蔬菜的比例為81.8%。

此外,肉、魚類、豆製品等食物也是部分百歲老人每天都吃的。醃鹹菜泡菜、糖、茶、保健食品、蔥蒜、食用菌類等食物,都被大部分老人排除在飲食清單外。

因此,根據百歲老人的飲食習慣,給出以下飲食建議:

(1)主食用雜糧米飯代替純米飯,雜糧包括玉米、小麥、燕麥、高粱等。

(2)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每天攝入蔬菜0.6~1斤,每天攝入水果200~350克,儘量選擇應季蔬果,少吃反季蔬果。

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出爐!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如何才能健康長壽?

2、生活習慣

菸酒對身體健康的危害是巨大的,雖然有的老人一輩子都離不開菸酒,也好好活到了一百多歲,但這只是概率問題,並不能掩蓋菸酒傷身的事實。研究顯示,吸菸者壽命比不吸菸者少十年。另外,酒精是一類致癌物質,長期大量飲酒,會增加致癌風險。

因此,要想健康地長壽,就要戒菸限酒。世衛組織推薦的低風險飲酒限量為每天飲酒不超過20g純酒精每週飲酒不超過5天(每週至少2天不飲酒)。但是,酒精對身體的傷害是不可逆的,最好滴酒不沾,酒精對身體的傷害才是零。

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出爐!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如何才能健康長壽?

3、心態

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性格還決定壽命。研究發現,慢性子的人最長壽,這類人為人處世比較隨和,容易滿足,不會斤斤計較。

脾氣暴躁的人容易患心腦血管疾病,經常焦慮的人容易患胃病自卑的人中風風險高,喜歡生悶氣的人容易得癌

所以,凡事看開點,心態平和,內分泌功能才不容易失調,生病了也比較容易痊癒,才能健康長壽。

4、適當運動

生命在於運動,動則進、靜則退。早晨早鍛煉時間最好在上午8、9點鐘後,空氣清淨時鍛煉。如果有條件可以到銀杏樹或京杏樹下面鍛煉活動,吸收新鮮空氣。銀杏樹散發出的氣體可以殺死人體病菌,對人體健康有益,但不能超負荷運動,更不能空腹運動。運動後有舒服感就可以了。也可以種些花、草、木等包括各種有益健康的文體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

男人為什麼要刮鬍子,男人經常刮鬍子和壽命有關係嗎?

愛美的女性每天早上都要潔面、化妝、修眉毛,男性每天早上也要進行一項工作,這就是刮鬍子。男性的鬍子生長特別快,幾乎每天都要刮,一天不刮就感覺下巴上烏青一片,給人邋遢的映象,因此只要鬍子冒出一點,就得馬上刮掉。網友曾經做過對比,同樣一個人刮鬍子和不刮鬍子,讓女性選擇哪一個更帥,90%的女性都認為經常刮鬍子的更帥,很明顯能看出來,刮鬍子對一個人的形象有多重要,但是也有的人會產生疑惑,經常刮鬍子會影響壽命嗎?

男性刮鬍子次數多,說明了什麼?提醒:刮鬍子頻率與壽命無關
說法一:刮鬍子頻率決定壽命長短

早在2012年,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就對“刮鬍子頻率與健康的關係”做過相關調查研究,他們對威爾士2438名中年男性進行了長達20年的追蹤,確實發現,不是每天都刮鬍子的人,死亡水準較高

不過研究人員傾向于認為,刮鬍子頻率與身體健康的的關係是間接關係,而不是直接關係

研究人員發現,刮鬍子頻率較低的男性多為藍領階層勞工,大多數人處於未婚階段,這些人不怎麼關注自己的形象,生活無規律,抽菸喝酒等不良生活習慣較為集中,這些習慣對健康造成危害,隨著年齡增加,他們患中風等疾病的概率也顯著增加。

相比之下,有些人每天都刮鬍子,一方面表明他們的生活較為自律,另一方面表明這些人工作事業有成,才會更加關注自身的形象,因此面臨的疾病風險相對較小,也有更多的資金投入醫療保障。

男性刮鬍子次數多,說明了什麼?提醒:刮鬍子頻率與壽命無關
因此,嚴格意義上來說,刮鬍子僅僅是一種生活習慣和行為,並非嚴格意義上的醫學論證,畢竟還有很多不刮鬍子也事業有成,身體健康。

另外,刮鬍子頻率是否跟雄性激素的高低有關,進而對健康造成影響,這方面沒有任何明確的依據。男人長鬍子確實跟雄性激素有關,但刮鬍子的頻率跟雄性激素的高低沒有任何關聯,因為每個人對鬍子長度的要求不同。

所以綜合而言,刮鬍子頻率更能反映出的是一個社會問題,而不是醫學問題,對男人壽命並非直接和絕對的影響

說法二:鬍子又濃又硬,是因為刮得勤

日常生活中還存在一種說法:“鬍子的頻率越高,鬍子會越來越濃密,越來越硬。

這樣的說法,同樣沒有醫學根據。

之所以感覺變粗變硬,是因為鬍子尖細的末端被剃掉了,留下來的是根部,橫切面較大,因此看起來顯得更粗,觸摸時更加刺手。橫切面較大的情況下,視覺上給人色澤很深的感覺,一旦鬍子變長,毛髮就會被氧化和磨損,顏色逐漸變淡。

男性刮鬍子次數多,說明了什麼?提醒:刮鬍子頻率與壽命無關
說法三:鬍子可能比狗毛還髒

事實的確如此。

瑞士科學家的一項研究發現,狗身體表層攜帶的細菌還沒有男人鬍子上攜帶的細菌多。美國新墨西哥州的一項研究也佐證了這一點,研究人員甚至在志願者的鬍子上發現了一些糞便中才有的細菌

鬍子之所以這麼髒,原因在於它本來就處於皮膚最表層,它的構造也容易沾染灰塵和細菌

再者,鬍子位於嘴巴周圍,如果鬍子較長又不怎麼打理,吃飯時容易留下食物殘渣,給細菌提供了生存環境。另外,男人如果有經常用手觸摸鬍子的習慣,也很容易將細菌留在上面,如果便後不愛洗手,細菌還會更多。

男性刮鬍子次數多,說明了什麼?提醒:刮鬍子頻率與壽命無關
一句話,要想減少這種情況,每天刮鬍子就解決這個問題了。如果是喜歡留鬍子的話,更要記得每天認真的清洗鬍子。

延伸:如何正確刮鬍子?

每天早上刮鬍子是相對較好的,此時鬍子經過夜裡的生長,比較濃密,刮掉後可以清清爽爽出門。

1、清潔皮膚

刮鬍子前應使用洗面乳先將皮膚上的油脂和灰塵清洗乾淨,然後用熱毛巾放在臉上敷一會,充分滋潤面部,補充水分。

男性刮鬍子次數多,說明了什麼?提醒:刮鬍子頻率與壽命無關

2、塗抹剃須膏

刮鬍子前一定要塗抹剃須膏,不能直接刮。剃須膏可以軟化鬍鬚,讓鬍鬚更容易脫落,同時還能起到潤滑的作用,防止刀片將皮膚刮傷。

3、再次清潔保濕

鬍子刮完以後要再次清潔,進行護膚步驟,在長鬍子的部位要多塗抹潤膚乳,幫助皮膚保濕,緩解乾燥和緊繃。

血管一堵,全身遭殃! 身體有血栓的人,睡覺時會有這些異常

血栓通俗一點的講就是血團,其想瓶塞一樣阻塞人體各個部位的血管秘密頻道,導致身體裡面的內臟器官沒有血液的供應,從而導致猝死的出現。很多人總是認為血栓是突然出現的,好像一夜之間就患上了血栓般。其實血栓並不是突然到來的,如果晚上睡覺經常出現這些表現,那麼就要警惕身體有血栓的存在。

睡覺時出現3個表現,說明你的血管已嚴重“堵車”!提醒爸媽

一、血栓的危害,你知道嗎?

血栓會存在體內的動脈和靜脈內,一般情況下,動脈血栓會發生在冠狀動脈、下肢動脈以及頸動脈,這些位置出現血栓會誘發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腦中風等急症。如若動脈血栓發生在心腦等重要器官,那很可能會誘發急性腦梗死、急性心梗等,不僅會造成殘疾,還可能會導致死亡。

如若血栓發生在靜脈內,通常和血流變慢有關係。靜脈血栓可分為三類:分別是淺靜脈血栓、深靜脈血栓以及肺栓塞。其中最嚴重的就是肺栓塞,一旦發生肺栓塞,可能會引起患者死亡。

二、睡覺3個表現,暗示血管堵了

1. 手腳麻木感

在睡眠過程中,手腳沒有被壓迫但是卻出現了麻木感,很可能是血管堵塞引起的。因為血管堵塞時會導致血液迴圈出現障礙,血液無法及時輸送到體內各個部位。而手腳又處於肢體末端,自然缺血的現象會更嚴重,所以會出現明顯的麻木感。

2. 單側流口水

流口水是一個正常的現象,但是如若經常出現單側流口水的情況則要引起警惕。排除口腔疾病之外要警惕是中風,如若單側流口水伴隨著眼睛閉合不嚴、口角歪斜的話,則很可能是腦部血管堵塞了。

3. 總是被憋醒

如果半夜總是會出現胸口疼痛、牙齒疼等症狀,要警惕是心肌梗死導致的。心前區和胸骨後會有明顯疼痛感,並且疼痛感會持續像咽喉部、牙齒等部位放射。

此外,如果半夜頻繁出現胸痛、氣促的症狀,很可能是肺部、心臟血管發生堵塞,心臟血管出現堵塞會導致胸悶。肺部血管堵塞則會導致呼吸出現異常,引起氣促、氣喘出現。

三、血栓要如何治療?

血栓處於急性期時,一般需要溶栓或是介入將血管通開,讓血流恢復。

一些大面積的靜脈血管堵塞,如大面積肺栓塞也同樣需要溶栓或者是介入治療。

除了溶栓和介入治療以外,還會對血栓患者進行藥物治療。目前臨床上治療血栓的藥物包括抗血小板治療以及抗凝治療。

防治動脈血栓的基石是抗血小板,急性期也需要抗凝,而防治靜脈血栓需要是靠抗凝。

不同患者所用的藥物也會有所不同,一定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用藥!

一旦體內發現血栓,就需要引起重視了。及時改變生活習慣,必要時可以採取藥物治療,切記不要對其置之不理任由其發展,容易引起一些嚴重後果出現。

抗血栓治療是對於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治療方法,如果不能夠有效控制血栓問題,心腦血管疾病就會持續加重,並且還有引發嚴重後遺症的可能性。在生活中可能引起血栓問題的因素較多,患者除了要對血栓問題進行控制以外,還需要長期加強預防,避免血栓大量形成。

長壽的秘密,吃得“雜” 吃得“慢”重早餐可延長壽命

在人類進化史當中,在原始社會的時候,人類的平均壽命是15歲,因為人類的力量,無法與自然界進行抗衡,首次按揭災害疾病,野獸的襲擊,導致了人類的壽命,僅僅只維持在10到15歲之間,有很多人剛生出來不久就夭折。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的發展,到了西元前1800年,人類的平均壽命逐漸升高至35歲,因為科技水準的低下,生活艱苦,對疾病沒有有效的治療措施等等,影響了人類的壽命。直至20世紀初,由於醫療條件的提高,醫學技術的飛躍,人類壽命從40歲提高到了61歲。直到今天全世界的平均壽命達到了70歲。

身體達到7個標準,說明你很健康,希望你全都符合

長生不老雖然是全人類共同的心願,但實際上是不現實的。生命是有限的,我們追求長生不老,應該以“減少疾病、延長壽命”為目的。

從古至今,長壽的秘方就層出不窮。有人說心態好才長壽,有人說有錢才長壽,有人說少吃肉才長壽……怎麼做才能延長壽命呢?

一、關於如何延長壽命,科學家一直在努力

一項發表在《Scientific Sessions》上的研究顯示,食用辣椒的人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風險,延長壽命

研究人員從全球健康資料庫中篩選了4729項研究,分析了參與者的健康狀況以及辣椒的攝入量資料,結果發現,食用辣椒的人全因死亡率、癌症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別降低了25%、23%和26%。

身體達到7個標準,說明你很健康,希望你全都符合
美國巴克衰老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小鼠實驗中發現,一種天然代謝產物AKG可以延長小鼠的壽命,並且減少小鼠的發病率。

研究人員表示,人類身體可以自然產生AKG,證明AKG是安全的。而且,AKG在小鼠中的持續長壽效應表明,AKG對一種進化保守的衰老機制可以產生一定影響,這種影響也可能出現在人類身上,起到減少疾病的發生、延長壽命的作用。

二、世衛組織:日本人不運動卻最長壽!為什麼?

根據最新統計,日本成為全世界男女最長壽的國家,總體平均壽命預期達到84.2歲,其中男性壽命預期為81.1歲,女性壽命預期為87.1歲。

身體達到7個標準,說明你很健康,希望你全都符合

日本人這麼長壽,一定很愛運動吧?但是,萬萬想不到,日本是最不愛運動的國家之一。據調查,日本有60%的人運動積極度都在平均水準以下。

都說生命在於運動,這麼不愛運動的日本人,長壽的秘訣原來在於“吃”

1.搭配多,吃得“雜”

上世紀80年代,日本《為了健康的飲食生活指南》就建議居民每天吃30種食材。日本人每頓飯吃的菜種類很多,但分量卻恰到好處,十分講究飲食多樣性和均衡搭配。

身體達到7個標準,說明你很健康,希望你全都符合

2.八分飽,吃得“少”

“分量控制”是日本料理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吃過日本菜的人都知道,一頓飯下來大大小小的碟子有十幾二十個,但是每一個碟子的分量都不多。在吃到七、八分飽的時候,日本人就會放下碗筷,停止進食。

3.重早餐,吃得“慢”

日本人認為,早餐是一日三餐中最重要的一餐,因此通常吃的都是營養豐盛的食物。

有研表明,早餐吃得好,確實有利於健康,消化的時間也比較長,不容易引起發胖。而且,日本人吃飯時都是“慢吞吞”的,很注重形象,很少會狼吞虎嚥。

身體達到7個標準,說明你很健康,希望你全都符合

4.海產品,吃得“鮮”

日本四面環海,每一個日本人每年都會消耗大量的海產品。蝦、蟹、秋刀魚、魷魚等海產品中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和牛磺酸,可以減少膽固醇和脂肪的生成,預防心血管疾病

此外,日本人的烹飪方式以生吃和水煮為主,既能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又能避免煎炸炒過程中產生大量的致癌物質。

三、健康是長壽的前提,這些標準你達到幾個?

健康是長壽的基礎,不少人去體檢的時候,發現自己血壓又升了、血糖又漲了、尿酸又高了……延長壽命就變得更加渺茫了。

身體達到7個標準,說明你很健康,希望你全都符合

實際上,健康是有一定標準的,快看看以下7個項目你都達標了嗎?不達標又應該怎麼做呢?

1.血壓標準:收縮壓<120mmHg ,舒張壓<80 mmHg。控制血壓建議低鹽飲食、戒菸限酒、充足睡眠、積極鍛煉

2.血糖標準:空腹血糖<6.1mmol/L,同時餐後2小時血糖<7.8mmol/L。多吃新鮮的蔬菜和五穀雜糧、控糖、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定期進行中高強度的運動。

3.低密度脂蛋白標準:<3.4mmol/L。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適量食用穀物和堅果、不抽菸不喝酒、堅持運動。

身體達到7個標準,說明你很健康,希望你全都符合

4.甘油三酯標準:<1.7mmol/L。限制紅肉和加工肉類的攝入、多吃高纖維食物、每週運動時間在3天以上。

5.尿酸標準:男性<420umol/L,女性<360 umol/L。少吃高嘌呤食物、少喝飲料、多喝水。

6.心率標準:60-100次/分。限鹽、戒菸、戒酒、少熬夜、適當運動、心態平和。

7.身體品質指數(BMI):18.5≤BMI<24。避免攝入過多的高熱量和高脂肪食物、增加有氧運動、少喝含糖飲料。

身體達到7個標準,說明你很健康,希望你全都符合
吃什麼食物能延壽

1、紅薯

紅薯其實就是不錯的選擇。紅薯屬於粗糧,而且容易消化,同時它的營養也是非常高的,老人吃紅薯可以快速吸收它的有效物質,還能幫助腸胃蠕動,促進排便。

2、南瓜

軟糯的南瓜是很多老人、小孩喜愛的食物,南瓜也是延壽的好食材。專家認為,老人常吃南瓜可以避免“老來福”,預防老年肥胖,而且南瓜還能幫助老年人增強身體抵抗力,起到對抗疾病的作用。

3、蛋黃

很多朋友感覺蛋黃吃起來很噁心,所以吃雞蛋的時候總是不吃蛋黃,但是老年朋友可不能這樣做。專家表示,蛋黃裡的營養成分比蛋白來得多,經常吃蛋黃可以保護心臟,補充人體所需的元素。

 

男人的“胸毛”越旺盛,性能力真的越強嗎?

有胸毛對於男性而言,可以更好地展現自己男性的魅力,自我感覺非常的良好,有些人的胸毛比較濃密,而有些人是沒有的,特別是對於黃皮膚的男性而言,一般胸毛比較少,而外國的一些男性,毛髮相對比較旺盛,就算是胸毛的情況也是比較旺盛,胸毛,到底是什麼?為何有的人“一毛不拔”有的人卻“雜草叢生”?

為何有的男性胸前“一毛不拔”,有的“雜草叢生”?看完漲知識了
胸 毛

也叫護心毛

位於頸與下腹部之間

通常在青春期後期出現

被視為男性第二性征

(與之類似的還有鬍鬚、腋毛、陰毛)

一位美國科學家對1400名白人男性

進行了統計研究

男性有無胸毛及旺不旺盛

主要和3個因素有關

1.雄性激素水準

胸毛茂盛的男性

雄性激素分泌通常也更旺盛

2.毛囊對雄性激素的敏感性

胸部毛囊對雄性激素不敏感

雄性激素分泌再旺盛也不會長胸毛

為何有的男性胸前“一毛不拔”,有的“雜草叢生”?看完漲知識了
3.個體基因影響

胸毛越旺盛,性功能越強?

一些男士為了追求陽剛之美

專門去種植胸毛

但“人毛出在人身上”

植毛醫生通常會選取

毛髮量多、不易脫落且成活率高的毛髮區域

這個區域通常在人的後枕部

還有的人會給胸毛做不同造型

為何有的男性胸前“一毛不拔”,有的“雜草叢生”?看完漲知識了
不少外國人認為

男人的胸毛雖然是野性和性感的代表

但同時也是物種未進化完善的表現

人類通過淘汰體毛

來避免大量滋生在皮毛裡的寄生蟲

皮毛缺失的基因通過了自然選擇的考驗

美國著名醫學期刊《性行為檔案》

刊登的一篇論文顯示

80%的女性偏愛相對毛少的男性

而且

胸毛越旺盛,性能力越強

很多時候都是男性的臆想

國外有人做過胸毛與性能力強弱的調查

過半數的受訪者通過親身體驗

認為無胸毛者性能力反而較強

也有不少的男性會選擇將胸毛剔除,對於一些胸毛很旺盛的男性,可以選擇剔除胸毛,剔除胸毛的男性皮膚會更好一點,平時在親近的時候,也沒有那麼紮人,可能會更受一些女性的歡迎。

其實不管是胸毛旺盛或者是胸毛不旺盛,男性朋友們也不要過於的擔心,很多時候都跟遺傳以及生活習慣有關,平時養成良好的習慣,飲食以及作息要規律,有一個好的心態,不管胸毛旺盛還是稀少,都沒關係,身體身體健康就可以了。

老人長壽是“享福”還是“受罪,聽聽這些長壽老人怎麼說?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醫療條件也好了,而且很多人到了中年就開始有養生意識了。所以,我們現代人的平均壽命都比之前長了,我們身邊也就出現了很多高夀的老人。按理說,有兒有女,現在生活條件又好,老人這麼長壽應該高興。但是,老人卻不這麼想,他經常說:“我活著就是個禍害,讓哪家子女都不自在,還不如早點死了。”老大爺說出實情,很催淚。

85歲老爺爺,感到非常孤獨

老爺爺時常在公園的一處角落坐著發呆,而且一坐下往往就是大半天。他今年已經85歲了,和一些更高夀的老人比起來,這年齡還不算大,但是和其他人比起來,這也算是高夀了。

尤其當身邊的一個個老友都先自己而去後,宋爺爺感到生活也就更沒什麼樂趣了。年紀大了,身體活動不便,他的活動半徑也大大縮減,日常也就是在社區附近的公園坐一坐。

老人太長壽是“享福”還是“受罪”?三位老人說出實情,很催淚

雖然子女們對自己很不錯,可內心的孤寂還是愈發強烈。他不知道跟小孫子們聊什麼,看電視或者看報紙,對於很多新鮮的詞彙往往感到很陌生

沒有一個同齡人可以聊天,讓他的日子每天過的愈發沉悶。他於是就養了一隻貓,靠著這個不會說話但日常在自己身邊的動物聊以度日。

老奶奶91歲,每日在愧疚中度過

老爺爺是害怕孤獨,相比之下,生活在鄉下老家的老奶奶,則經常自我埋怨,埋怨老天爺為啥還不讓自己走

她今年已經91歲了,自己兩個兒子,其中的老大因為癌症早自己先去了。日常生活,全部都是老大的媳婦以及老二夫婦照顧著。

雖然三個小輩都比自己年齡小,可他們的身體還不如自己,個個不是血壓高就是血糖高。更年輕的孫子和重孫子們,因為工作的緣故,基本常年都在外地,家裡就剩下她和其他三個老人相依為命了。

看著兒子和兒媳們還得照顧自己,老奶奶心裡往往會有愧疚,覺得自己活得太久了,拖累了兒女們。尤其隨著老二媳婦血壓高生病住院,老二既得照顧她,又得照看住院的妻子,天天是家裡醫院兩頭跑。

老人太長壽是“享福”還是“受罪”?三位老人說出實情,很催淚

王奶奶90歲,寄人籬下備受煎熬

上一位老奶奶好歹還有自己一個家,而90歲的王奶奶自從老伴和兒子相繼去世後,她就只好每個月輪流在三個女兒家裡住了。

而且她早些年摔斷腿後已經不能行走,日常出入都是靠輪椅,所以住在女兒家裡,也都增加了每個家庭的負擔。

尤其是外孫們個個長大結婚,各種嫌隙都慢慢滋生出來。但王奶奶一個人完全無法生活自理,她也只能忍受著別人的白眼,過著一種寄人籬下的生活。

長壽老人有三“難”

每個活的長壽的老人,多多少少都會面臨上述的各種情況。而更難的是,隨著老人年紀越來越大,他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面臨著的諸多的困難。

入廁難

馮爺爺絕對沒想到,自己在臨死之前又把大胯摔裂了。88歲的馮爺爺活著的時候,身體還算硬朗,雖然意識變得越來越糊塗了,生活各方面都要子女照顧,但吃飯還算不錯。

唯一難的是,每次上廁所都很困難,他腿腳不便,不但難以下蹲,而且還得有個人攙扶著才不會摔倒。所以每次入廁,子女們都是如臨大敵,生怕出現一丁點閃失。

老人太長壽是“享福”還是“受罪”?三位老人說出實情,很催淚

可就在一個白天,照顧他的二女兒出門一小會兒,回來後就看到馮爺跌倒在廁所口直哼哼了。他趕緊把馮爺送到醫院,檢查顯示馮爺的大胯摔裂了。

這麼大的年紀,保守治療是最好的方式,雖然不能下床,但回家靜養也是不錯的選擇,但一眾子女偏偏要求醫生開刀手術。

經過一番折騰,摔裂的大胯是接好了,可僅僅過了11天,馮爺就因為合併感染而去世了。

洗澡難

老人洗澡難,這是一個普遍的問題。上海的一家養老機構曾表示,在他們的一次公益服務中發現,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居然三年多的時間裡沒有洗過一次澡

隨著年齡的增大,老年人本身就因為生理或者疾病的因素而出現一些異常的氣味。

如果再不能及時洗澡清洗的話,這些難聞的氣味,不但會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同時也會讓照顧老年人的年輕子女或者其他護理人員心生嫌隙

但是,老年人因為行動不便,洗澡過程往往充滿各種危險,磕碰摔倒的風險,有時候是會致命的。

正因為這些客觀的因素,多數老年人的身上,都會彌漫著一股不好聞的味道,尤其農村地區的老年人,生活條件的限制再加上其他原因,這種洗澡難的情況更為突出。

老人太長壽是“享福”還是“受罪”?三位老人說出實情,很催淚

活動難

隨著年齡的增大,不但同齡人會一個個逝去,老年人自身的活動範圍也會嚴重的受限。在不能正常活動交流的情況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十分堪憂

再者,隨著越來越年長,與年輕一代的代溝也會增加,客觀上的身體限制,再加上心理層面的代溝,都會增加老年人心頭的孤寂感。而獨孤,又是老年性抑鬱症以及阿爾茨海默症發病的誘因。

所以綜合來看,單純的活的年齡大,有時候並不一定是好事。年齡大,生活不受影響和干擾,能最大程度的保障自身的交流活動,這樣的長壽才是積極且有意義的。

從這一點來看,保障長壽老人的生活,要從生理和心理方面同時入手。從生理的角度看,一切家居生活,都要圍繞老人便利的活動為主,要最大程度的保障老人入廁和洗澡的便利,提高他們的生活品質,對健康才更有益處。

此外在心理層面,應該盡可能與老年人多交流,不同社區的老年人可以集合到一起,只有在同齡人中間,人們才能找到歸屬感。

老人太長壽是“享福”還是“受罪”?三位老人說出實情,很催淚

老人太長壽到底是“享福”還是“受罪”?高夀老人自己也覺得,有時候自己是個拖累。但是,為人父母,大半輩子都是為子女忙碌,晚年應該享受子女贍養盡孝。所以,人老了,不管吃喝怎麼樣,一定要放寬心。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當我們自己老的時候,也有煩人,也有無法自理的時候。所以,我們要對長壽老人多一些耐心和細心,畢竟在自己都為人父母,即將邁入老年的時候,還有父母在身邊,也是一種福氣。

朋友們,你覺得老人太長壽,到底是“享福”還是“受罪”呢

跑步猝死?運動太拼違背健康,夏季究竟該如何科學跑步

運動應該是帶給人健康,為什麼有的人會因為運動而喪生呢?

這涉及到一個叫“運動性猝死”的概念,它是一種運動性的疾病,指的是運動過程中或者運動之後的很短時間內出現的非創傷性死亡。簡單的運動過量不足以造成運動性猝死,它還涉及到運動過程中各種原因對呼吸、心跳、神志三項生命體征造成的損傷。

悲劇!多名跑友運動時猝死,提醒:不同年齡運動量不同,切勿過度

近年來,跑步猝死的事情頻繁發生,讓跑步這件積極向上的健康運動蒙上了一層陰影。到底是跑步對健康有害,還是他們的跑步方式不對呢?

一、跑步很健康,但要量力而行

美國Verywell網站發文指出,年輕的運動員猝死的幾率很小,但也絕不是為0。據統計,近10年來,年輕運動員的猝死率約為5萬分之一至30萬分之一

在年輕運動員中,猝死的原因主要與未被確診的潛在心臟疾病有關,在劇烈體力消耗的刺激下,就會導致猝死。

一般來說,年齡在35歲以下的運動員猝死的原因主要與先天性或遺傳性心臟病、感染或炎性疾病有關,年齡在35歲以上的運動員猝死的原因主要與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冠心病有關。

悲劇!多名跑友運動時猝死,提醒:不同年齡運動量不同,切勿過度

研究表明,跑步是最有益身心健康的運動之一,可以顯著提升心臟功能。但是,前提是跑步的強度要適中。如果跑步的強度、運動量過多,心臟就會超負荷,無法承受運動的強度和及時修復,從而出現病理性的改變。

一項發表在《自然綜述|心臟病學》中的研究得出結論:耐力運動會對心肺系統提出更高的要求,使運動員形成複雜的適應機制。

此外,與一般人相比,耐力運動員的運動量要高15-20倍,為了適應高強度的心輸出量,部分運動員的心臟左右心室會比正常人大10%-20%,而且左心室的重量也比一般人重,就是我們所說的“運動員心臟”。

悲劇!多名跑友運動時猝死,提醒:不同年齡運動量不同,切勿過度
二、是否應該放棄運動?大可不必

雖然經常有運動員猝死的報導,但是並不意味著猝死的概率很高。據統計,每5萬人次運動有可能發生1例猝死。

而且,並不是運動越多,猝死的概率越高,相反,缺乏運動更容易猝死。研究顯示,缺乏運動的人發生猝死的概率是規律運動的人的50倍以上。

總的來說,適量運動依然對健康有益。運動量與健康之間呈U型曲線的關係,運動不足和運動過量都有害健康。對於成年人來說,推薦的運動量為每週150分鐘

悲劇!多名跑友運動時猝死,提醒:不同年齡運動量不同,切勿過度

三、這樣運動,更加健康

研究發現,成年人每週進行150-300分鐘的中強度有氧運動或者75-150分鐘的高強度有氧運動,或者這兩種運動方式組合起來,對身體健康的好處最大。

此外,成年人每週進行2次肌肉力量訓練,也能使身體獲益。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有快走、騎自行車等,高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有跑步、打網球等。

此外,根據年齡的不同,運動的目標也不一樣。對於年齡在3-5歲的學齡前兒童來說,建議每天都要保持運動。對於6-17歲的兒童和青少年來說,每天至少要進行60分鐘的中高強度運動。

對於老年人來說,運動目標和成年人一樣,不過更加推薦平衡訓練,以免出現摔傷風險。對於孕婦和妊娠期的婦女來說,每週至少要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

悲劇!多名跑友運動時猝死,提醒:不同年齡運動量不同,切勿過度
許多人看上去很健康,但缺少對自身的全面瞭解。吃飯要一口一口吃,體質的提高也要一步步來。

結語:運動時,要對自己的心率等心血管狀態有一定的瞭解,一旦有所異常,就要注意調整運動量和運動方式了。運動時需要注意運動量和運動的激烈程度,適度運動有益健康,但若不注意,效果可能適得其反。總之,不論平時體質好壞,運動過程出現任何不適,都要停止運動,以免悲劇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