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實用的防癌處方,做到了一生不得癌症

環境惡化日益加劇,癌症的患病率也不斷攀升,每個人都可能患上癌症,因為每個人身上都有一種原癌基因,假如受到外因刺激,就有可能被啟動。這種外因,往往來自於我們的生活。國際抗癌聯盟曾發表報告稱,全球每年有1200萬新發癌症病例,其中高達四成原本可以在生活中預防。

下面整理一份一位與癌症“較量”了60多年的臨床專家,他對癌症有自己的獨到見解!一起看看吧

觀點一:別人為誘發癌症

孫教授表示,想要預防癌症,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別“招惹”它,像不良的飲食習慣、抽菸、酗酒、熬夜等,這些都可能作為癌症的高危因素,所以我們要遠離他們,可是嘴上說說容易,實施起來可能就難了,比如不少癌症患者都是在得了癌症以後,才想著要把菸戒了,可是如果早點戒掉,可能就不需要到醫院了。

“所以我平時菸酒不沾,因為我覺得沒有必要人為給自己‘誘發’腫瘤。

此外,癌症的發生,還有一些生物致癌因素,比如hbv和hcv病毒是肝癌的主要誘因之一;hp感染是導致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慢性萎縮性胃炎如沒有及時處理解決,有課誘發胃癌;又或者hpv是導致宮頸癌的主要因素之一。

所以,想要遠離癌症,我們要盡可能遠離這些致癌因素,別認為去誘發它。

“我平時也會儘量控制自己的情緒,及時排解負面情緒,飲食上也是下了點功夫,那些高熱量、高糖、高脂肪的食物我很少吃,就是想離癌症遠遠的。”

做腫瘤大夫60多年,他有4張防癌處方!聽聽這位92歲院士的話
觀點二:控制住癌前病變

而想要有效地防癌,我們還需要做好定期體檢的工作,“癌症君”並不是什麼正人君子,老喜歡乘虛而入,所以需要長期“監視”。而且,即便我本身就是從事腫瘤學方面研究的,我也不清楚何時體內會發生癌變,為此,我每年都會進行全身體檢以及防癌篩查,這時降低癌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之一。它可以幫助我們今早的發現一些癌前病變和早期癌,從而讓更多的患者獲得治癒。

所以,想要有效防癌,體檢一定要堅持住年年做,別覺得自己現在沒什麼事,就代表無礙,然後三五年才做一次,甚至更久才做一次。但是你知道嗎?癌症是比較複雜的,可受多種誘發因素影響,所以,即便是一年中可能也會突變,而且癌症隱蔽性也比較高,一次可能也查不出來。所以,千萬別偷懶。

做腫瘤大夫60多年,他有4張防癌處方!聽聽這位92歲院士的話
觀點三:餓著總比撐著強

這也是防癌的“要點之一,為何這麼說呢?在孫教授看來,餓著總比撐著強,瘦要比胖的好。因為肥胖和多種癌症,如腸癌、乳腺癌、胰腺癌等多種癌症都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像那些經常攝入動物脂肪、紅肉以及油炸食物的人要適當控制一下,來減少患癌風險。

而孫教授的減肥方法也是挺“別致”的:“我每天吃到差不多七分飽的時候,就會儘快離開餐桌,絕不會在餐桌前聊天,因為怕受不了美食的誘惑,多吃幾口,有時候晚餐還會餓一兩頓。”

觀點四:一年不生一回氣

精神因素與癌症的發生也有一定的關係,這一點已經得到了多次證實。主要是因為長時間處於負面情緒狀態下,可使人體產生應激反應,而過強的應激反應可降低人體免疫力,這樣癌細胞可能就會趁虛而入。

而現在生活節奏快,每個人的壓力也是比較大的,難免有負面情緒存在,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不鑽牛角尖,不折騰,凡事想開點,遇到事情,要及時排解,被壓抑在心裡,不然久了,容易生病。

做腫瘤大夫60多年,他有4張防癌處方!聽聽這位92歲院士的話
我一年下來可能都不會生一次氣,因為我深知負面情緒的危害,可能也是從過去苦過來的,現在生活條件已經好了很多,所以覺得好好享受比瞎折騰、愛計較更重要,平時沒事就會和夫人一起去公園賞花拍照,偶爾也寫寫書法、看看書、聽聽音樂,這些都能讓我安靜下來。”

以下四類人是癌症的高危人群:

1.長期從事下列工作或經常與其接觸者,如石棉、苯、鎘、鉻、鎳、砷、木屑、放射線、氡及氡子體、紫外線、烷化劑、芳香胺、多環芳烴、已烯雌酚、氯乙烯、4-氨基聯苯、雙氯甲基醚、煤煙和焦油、殺蟲劑、橡膠、冶煉業、傢俱製造等。

2.有癌症家族史的人和現有癌前期疾病的人。

3.長期吸煙或重度吸煙者、被動吸煙者、嗜酒者,以及有其他特殊嗜好者。

4.其他情況:如患有乙型、丙型慢性肝炎,肝硬化。愛滋病患者、肥胖、不育、未曾哺乳、性交年齡過早、多個性伴侶、同性戀者及慢性血吸蟲病患者等。

心梗發病前兆,趕緊學學,緊急時刻能救命

隨著人們生活水準日益提高,高脂,高糖食物攝取過多,心腦血管發病率也在逐年的增多。很多老年人患有冠心病,甚至年輕人也出現了高脂血症,動脈粥樣硬化。而且近年來心梗,猝死,也有年輕化的趨勢。如何發現心梗的前兆,到底有哪些症狀?看看下面的知識,關鍵時刻就有可能救你一命。

心梗發作有前兆!有的症狀很典型,有的很容易忽視,別再錯過了
二、心肌梗死有哪些表現?

一旦發生心梗,時間就是生命,如果搶救不及時很可能導致死亡。因此,當發現身體出現疑似心梗的症狀時,就要提高警惕,馬上採取干預措施。心梗的症狀分為典型症狀和不典型症狀,如果是冠心病患者,應該都要有多瞭解。

心梗發作有前兆!有的症狀很典型,有的很容易忽視,別再錯過了

典型症狀:

1.毫無徵兆地出現強烈的心慌感,冷汗直冒,伴隨胸悶;

2.在口腔與肚臍之間的部位,出現明顯的疼痛感;

3.患有慢性支氣管炎,但出現了與慢性支氣管炎特徵不符的胸悶、氣短、憋氣等症狀;

4.有糖尿病病史,突然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大汗淋漓、血壓下降等症狀;

心梗發作有前兆!有的症狀很典型,有的很容易忽視,別再錯過了
非典型症狀:

1.消化道症狀,具體表現為腹脹、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等,容易與胃腸道疾病混淆;

2.牙痛、咽痛、頭痛,除了心絞痛之外,其他部位出現疼痛感,是因為心輸出量下降,腦組織缺血、缺氧,同時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不斷刺激交感神經導致的。

3.畏寒、發熱,發生心肌梗死後,壞死物質不斷被身體吸收,出現怕冷或怕熱的表現,容易被誤以為是感冒、發燒等感染性疾病。

4.左肩、左臂疼痛,當心肌梗死時,心肌就會缺血、缺氧,產生酸性代謝產物,刺激心肌交感神經,使左肩、左臂產生痛覺,容易被誤診為肩周炎、關節炎、頸椎病等疾病。

心梗發作有前兆!有的症狀很典型,有的很容易忽視,別再錯過了
臨床上,心梗的症狀複雜多變,有時表現為典型症狀,有時表現為不典型症狀,有時典型症狀和不典型症狀同時表現出來,容易誤診和漏診。因此,三高病人、老年人、亞健康人群等心梗高危人群應特別注意,一旦身體出現異常,應及時就診,去醫院查心肌酶譜和心電圖變化。

三、發生心絞痛時,如何自救?

心絞痛是冠心病的常見症狀,經常發生得猝不及防,如果搶救不及時,會危及生命安全。所以一旦發生心絞痛,我們要學會自救,爭取時間。

首先,要立即停止一切活動,原地休息,可以保持坐位或半臥位,不要站立,儘量不要說話,保持深呼吸。

其次,如果身上帶有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可以取出1片硝酸甘油10-15粒速效救心丸舌下含服,2-5分鐘後,如果心絞痛沒有減輕,可以再舌下含服1片硝酸甘油,以此類推。但要注意,不能連續舌下含服超過3片硝酸甘油

最後,務必要保持情緒冷靜,不要緊張,更不要驚慌,同時自己或在他人的説明下撥打急救電話,心平氣和地等待救護車的到來。

心梗發作有前兆!有的症狀很典型,有的很容易忽視,別再錯過了
心梗是一種非常嚴重的心臟疾病,症狀多變,病情反復無常,對於心梗患者或高危人群來說,一定要正確認識疾病,學習如何自救,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將心梗的發作風險降到最低。

延伸閱讀心肌梗塞不能吃什麼?

1、忌食豬油、牛油、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食物。長期進食脂肪,可導致血液凝固性升高,冠狀動脈易形成血栓,易發生心肌梗死。

2、忌食辣椒、花椒、辣根等辛辣食物。辛辣食物可助陽化熱,耗灼津液,腸道津液少則易引起便秘,患者排便困難,導致排便時心肌耗氧量增加,加重梗死症狀。

3、忌食巧克力、可哥、糖類等高熱量飲食。長期食用高熱量的食物,可誘發肥胖,而致脂質代謝紊亂,加重冠狀動脈缺血,因而加重病情。

4、忌食動物內臟、蛋黃、小蝦米等高膽固醇食物。高膽固醇食物可誘發動脈粥樣硬化,冠狀動脈管腔狹窄,加重梗死灶缺氧缺血。

5、忌飲酒。酒中乙醇等成分進入血液,可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冠狀動脈痙攣,心臟耗氧量增加,從而加重病情。

春季火氣旺,喉嚨不舒服讓人有苦難言

陽春三月,春回大地,隨著氣溫的不斷回升,萬物也開始從冬眠狀態中解凍蘇醒,呈現出生機盎然的一面,山青了,草也綠了,水也暖了。縱然春光明媚和煦,舒適愜意,但春季也是一些疾病的高發季節,流感、流腦、流行性腮腺炎、咽炎……這些都是春日裡常見的疾病,雖然這個春天剛剛開始,但是有些人已經被這些疾病騷擾過了。

為何上呼吸道疾病總發生在春季?

①適合病原體流行

春季溫度、濕度都開始回升

這為病毒細菌繁殖流行

提供了絕好的條件

②免疫力低下

忽冷忽熱的春天

像極了大自然的PUA

氣溫的大幅變化

讓人體調節機制跟不上節奏

誘發上呼吸道不適

吸菸

吸菸有害人體大家都知道

尼古丁、焦油等物質

會進一步損傷呼吸道黏膜

加劇病情

可見,現實生活中

很多人都沒把上呼吸道感染當一回事

都是得過且過

不治療的風險

①發展成慢性病

正常情況下

咽喉粘膜表面有一層分泌物附著

是咽喉保濕、殺菌、抗感染的屏障

春季咽喉不適千萬別硬撐,嚴重可誘發肺炎!
反復清嗓會讓咽喉黏膜受損

導致急性病發展成慢性病

例如慢性咽炎

春季咽喉不適千萬別硬撐,嚴重可誘發肺炎!
②引發聲帶息肉

根據機械創傷學說

清嗓子時聲帶劇烈震動

會讓它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

容易導致局部水腫

當水腫加劇,可形成息肉

還有炎症學說

如果聲帶長期處於炎症狀態

造成黏膜長期充血

也會形成息肉

③惡化成氣管炎或肺炎

當上呼吸道疾病長期不愈

病原體可能會從上呼吸道

傳染至下呼吸道

從而感染氣管或肺部

造成氣管炎或肺炎

所以當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

無論是咽炎、扁桃體炎

還是咳嗽痰多、咽喉腫痛、喉嚨異物感

都應及時治療

如何治療

①如果是常見的感冒症狀

咽癢、灼燒感、咽痛、聲音嘶啞、多痰等

主要以緩解症狀為主

可用中成藥治療

用溫水沖服

②對於氣候環境引起的肺熱咳嗽

咳嗽、咳痰

除可用中成藥緩解症狀外

還需根據感染病原菌進行針對的抗生素治療

③對於最常見的咽炎

最好及時緩解症狀

避免發展成慢性咽炎

可用含片、沖泡顆粒等藥物治療

也可選擇霧化治療

一般不選擇抗生素

日常如何預防上呼吸道感染

①做好防護

無非就是在人群密集處

一定要帶好口罩

回家後及時洗手

②提升抵抗力

保持均衡且清淡的飲食

可適當加大飲水量

多運動、規律休息

春季咽喉不適千萬別硬撐,嚴重可誘發肺炎!
治療咽喉腫痛,一定要先查清楚誘因,才能對症下藥,在咽喉在腫痛的情況下,切忌大聲說話、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喝水,多吃新鮮的瓜果蔬菜是不錯的療法,如果家裡有條件,可以做一些荸薺蘿蔔汁、雪梨羅漢果、梨子粳米粥來滋潤咽喉,每天按摩天突穴、大椎穴也有一定的緩解效果

核磁、CT、X光、B超,哪種輻射最大,醫療輻射安全嗎?

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員能接受到的較大的輻射,應該來自於醫療輻射,而醫療輻射則以x光胸透,ct,以及放療化療為主。

x光胸透和ct基本原理類似,都是用陰極射線管產生足夠強度的x射線,穿透人體成像。可以說,胸透和ct的輻射強度比日常生活中的其他輻射大的多,

很多人在做影像檢查時

仿佛能看到

無數輻射拿著利刃穿透自己的身體

畢竟電離輻射致癌的新聞

層出不窮

但相對於新聞裡的高強度核輻射

醫學影像帶來的電離輻射

可以說小巫見大巫

那麼

做影像學檢查對身體會造成多少影響?

哪種檢查輻射最大?

哪種安全又準確?

常見的影像學檢查大對比

X光

•輻射大小

X光輻射量大概在20-100uSv

雖說對人體有一定的放射性損傷

但一般危害不大

輻射致突變一般需強到10000 uSv以上

這麼說吧

照一次X光

相當於坐飛機飛了2萬公里

差不多24小時航時

•工作原理

X光跟拍照差不多

主要通過X射線穿透身體

針對不同物質產生不同的穿透力

來形成影像

•檢查疾病

比如胸片(胸部X光)

可檢查肺炎、肺結核、肺癌、胸積液、氣胸

心臟肥大、動脈瘤等胸部疾病

而脊椎X光

則能看出脊椎間的厚度

來判斷是否存在頸腰椎問題

當然,功能強大的X光

還可檢查口腔、食管、

胃部、骨骼四肢等一些疾病

•注意事項

孕婦、色素失禁症、色素性幹皮症

布盧姆綜合征、範可尼貧血症、

唐氏綜合征等人群

不要照X線

CT

•輻射大小

CT可以說是X光的加強版

普通CT輻射大概為2000-5000 uSv

低劑量CT輻射大約為200-500 uSv

分別是X光的100倍和10倍

•工作原理

CT和X光原理相同

但CT把人體結構劃分的更加細

可以發現更加細微的病灶

適合於大病確診

•檢查疾病

腦部疾病:

腦部CT常用於腦缺血性疾病

腦出血性疾病、腦部腫瘤的鑒別及診斷

胸部疾病:

胸部CT能夠檢查肺炎、

支氣管肺炎、支氣管狹窄

以及胸部腫塊等疾病

心臟疾病:

心臟CT一般指冠狀動脈CT

用來診斷冠心病

骨骼四肢疾病:

CT能檢查比較複雜的骨關節疾病

例如脊椎、胸鎖關節

•注意事項

孕婦、甲狀腺功能亢進

對碘造影劑過敏、

肝腎功能不全、心臟功能不全的人

不能進行CT檢查

B超

•輻射大小

B超屬於超聲波

跟射線無關

所以幾乎沒有輻射

連孕婦都可以做!

做一次CT,對人體的傷害有多大?這5類人遇到CT檢查,避開為妙
•工作原理

以超聲波穿透人體

遇到人體組織產生反射波

再通過計算反射波成像

就像人挑西瓜

通過敲擊聽聲來顯示病灶情況

•檢查疾病

腹部疾病:

B超能夠檢查出各類腹部疾病

如膽囊炎、膽囊結石、胰腺炎、肝硬化、

前列腺炎、腎病、尿路結石等疾病

盆腔疾病:

婦科B超可以說是女性的保護神

通過盆腔B超

能檢查出卵巢囊腫

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

輸卵管積水等器質性病變

心臟疾病:

其還能觀察心臟形態和功能

輕輕一照

能發現心臟肥厚、心臟泵血和舒張問題

如先天性心臟病、心臟瓣膜病等等

不過其穿透力較弱

如果檢查疾病需結合病情

聯合其他專案檢查

彩超成像更為先進

能更好的辨別病變性質

核磁共振

•輻射大小

別一聽到“核”就瑟瑟發抖

核磁共振跟B超一樣

對身體基本沒有輻射傷害

•工作原理

把人置於磁場中

採用靜磁場和射頻磁場使人體組織成像

在成像過程中

既不用電子離輻射也不用造影劑

安全又有效

做一次CT,對人體的傷害有多大?這5類人遇到CT檢查,避開為妙
•檢查疾病

腦部疾病:

核磁共振對軟組織檢查更加清晰

能更好地觀察血管

檢查腦梗等腦血管疾病以及腦部腫瘤

脊髓疾病:

可用於脊髓疾病的診斷及脊髓瘤、

腰間盤突出、脊髓空洞症等檢查

最後再給大家總結一下

雖然X光、CT對身體有一定的輻射

但一次或幾次並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綜上所述,在引入了希伏這一概念以後,人體受到輻射傷害得以量化,這樣就可以很容易比較不同輻射對人體傷害的程度。根據上面的資料,把我們經常接觸到的醫療輻射傷害簡單加以歸納,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接受一次全身ct掃描(老式方法)=
照13次胸透(老式方法)=
20年的本底輻射=照400次胸透(新式)=
看4000年電視(每天兩小時)。

肺癌呈年輕化趨勢,導致肺癌年輕化的原因是什麼?

由於公眾對肺癌的認知還遠遠不足,肺癌的臨床表現又不太具有典型性,有時很像感冒、發燒等症狀,因此不太容易引起警惕,往往被患者忽略。據介紹,肺癌是世界上發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列男性腫瘤首位,女性腫瘤第二位和第一位。近年來,肺癌發病呈年輕化趨勢,四五十歲的肺癌患者越來越多

肺癌越來越年輕化,給高危人群畫個像,符合4種情況要當心了
肺癌來襲,睡眠先知,警惕4個異常表現

肺癌是人心頭懸著的一把刀,霧霾、二手菸、家居裝修……無處不在的高危風險,使肺癌成為了癌症中發病率極高的一種惡性腫瘤。所幸,肺癌若能在早期及時發現,治癒可能性將大大提高,這也提醒我們平時要多注意身體出現的異常,警惕癌症信號。

在夜間,由於身體各個器官都處於放鬆狀態,腫瘤侵襲的表現便會更加明顯,患者也更容易察覺異常症狀,如果睡覺時出現或伴有以下幾種情況,那麼我們就要提高警惕心,留心是否為肺部腫瘤侵襲導致:

•失眠或夜間突然醒來

中醫認為,淩晨三四點鐘,是肝和肺兩個器官進行自我修復、排毒的時間,如果常在這兩個時間段突然醒來,很可能是肝臟或肺部出現病變,是在“提醒”患者注意,尤其是癌細胞在內部“作怪”時,更容易出現異常失眠情況。

肺癌越來越年輕化,給高危人群畫個像,符合4種情況要當心了
•胸背疼痛

肺癌造成的胸部疼痛與肺癌發病的位置及侵犯到組織有關,腫瘤增大觸及痛覺神經,患者就會感覺到有明顯的胸口悶痛症狀,這種疼痛會伴隨著深呼吸或咳嗽加劇。起初,大多人會誤以為是心臟疾病,或是身體過於疲勞所引起

•咳嗽

咳嗽是肺部疾病常見的症狀,肺癌患者以刺激性乾咳為主,夜間尤為明顯。當肺部腫瘤生長過大,導致壓迫到氣管,就會引起人體咳嗽不止。

•持續性低燒

腫瘤入侵人體時,身體的免疫系統自動進行抵禦。肺部出現癌變也可能引發身體的異常發熱,若夜間睡覺時身體頻繁發熱,還伴隨呼吸困難,渾身乏力等症狀,可能就是癌細胞引發的發熱症。

肺癌越來越年輕化,給高危人群畫個像,符合4種情況要當心了
肺癌高發且年輕化,4類人群要小心

說起抗擊新冠病毒最大功勞的器官,就是我們的肺,肺部同志是我們的重要呼吸“指揮官”,也是我們重要的“造血司令”。一顆健康的肺,不僅能抗病毒,還能抗癌。那麼有哪些高危人群需要注意保護好我們的肺呢?

•長期抽菸或“被吸菸”人群

提到肺癌高發人群,人們最先想到的是“老菸民”。菸草燃燒後釋放的環芳烴、亞硝胺等都是強致癌物。研究也發現,吸菸劑量越大,發生肺癌的危險性也越高。

除了主動吸菸者,哈醫大腫瘤所報導了兒童和被動吸菸的女性,發現肺癌發生的危險度均有所上升。研究認為,被動吸菸的傷害可能比主動吸菸更大。

肺癌越來越年輕化,給高危人群畫個像,符合4種情況要當心了
•長期接觸有害氣體人群

除了香菸,環境污染也是致癌的一大原因。尤其是職業與石棉、鈾、氡等有毒物質長期接觸者,罹患肺癌的風險要比普通人高出幾十倍。不過,目前對於人們所關心的PM2.5是否會引發肺癌,至今仍未有確鑿定論,仍需進一步研究。

還有一種空氣污染很容易被人們忽略,即油菸污染,有研究指出每個月炒菜30次以上者,比低於30次以下者,肺癌發生風險增加9倍。

肺癌越來越年輕化,給高危人群畫個像,符合4種情況要當心了
•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

一級親屬肺癌家族史是肺癌的高危因素。有研究顯示,相比普通人群,父母有肺癌者患肺癌的風險會增加1.60倍;兄弟姐妹有肺癌者患肺癌的風險會增加1.78倍;子女有肺癌者患肺癌的風險會增加1.95倍。可見,一級親屬患肺癌會增加個體發生肺癌的風險,值得警惕。

•精神壓力大人群

壓力與免疫功能有相關聯繫,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和處於崩潰邊緣的精神壓力會削弱人體的免疫功能,增加包括肺癌在內的各種疾病風險。

日常預防及肺癌篩查建議

高危人群不代表就是一定會發生肺癌,只是發生的概率要比普通人更大而已。所以這類人群更要用心養成“健康好肺”,盡可能地降低患癌風險。

日常預防優先體檢篩查,不管是高危人群還是已經出現肺癌症狀表現者,每年都應接受一次胸部低劑量螺旋CT篩查,高科技的篩查方式可以説明我們更便捷、更高效、更準確的掌握肺部情況。

肺癌越來越年輕化,給高危人群畫個像,符合4種情況要當心了
預防肺癌也要積極做好日常干預,老菸民應該儘早開展戒菸行動,戒菸依舊是預防肺癌最好的方法。與吸菸者一起生活的人群,平日應儘量避免被動吸菸。

肺癌這種疾病對人的健康和生命有很大的威脅,而且最近幾十年來這種病並沒有隨著醫學技術的發達而逐漸消失,反而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準提高,患有肺病,肺癌發病死亡的幾率不斷的提高,近年來肺癌的年齡段不斷的下降,也就是說青年人由於壓力大,或者是飲食習慣,生活作息不規律,更容易患上肺癌。

生吃這6種食物會危害健康,導致免疫力下降

生吃食物在當前社會確實是不少人喜歡進行的一種飲食方式,追求那鮮嫩感覺,覺得吃起來原汁原味,味道更佳,營養更好,雖然部分食物確實可以生吃,但是一些食物不能生吃,會危害健康,甚至會造成免疫力下降,下面就為一起看看哪些食物不能生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這些食物,最好不要生吃
豆漿

喝豆漿一定要煮熟,不然可能引起中毒。生豆漿中含有皂甙素、抗胰蛋白酶因數、植物血球凝集素等。由於這些物質有一定的毒性,可抑制體內蛋白酶活性,對胃腸道有刺激作用。喝完未完全煮熟的豆漿會出現中毒反應,如心慌、頭暈、噁心、嘔吐等。另外,豆漿有假沸現象,建議沸騰後繼續煮5-10分鐘。

淡水魚

淡水魚不建議生吃,因為淡水魚容易感染肝吸蟲等寄生蟲。如果生吃了含有肝吸蟲囊蚴的魚肉,容易患上肝吸蟲病。

鮮黃花菜

新鮮的黃花菜含有一種“秋水仙堿”的物質,經過人體腸胃道的吸收,在體內氧化為“二秋水仙堿”,具有較大的毒性。日常生活中鮮黃花菜建議少吃或者不吃。

豆角

四季豆、扁豆、刀豆等豆角可引起中毒。豆角中含有豆素和皂素,前者為毒蛋白,具有凝血的作用,需經長時間煮沸才能破壞,後者對黏膜有強烈的刺激性,還含有能破壞紅細胞的溶血素。

牛奶

有些人認為,剛擠出來的牛奶沒有經過任何加工處理比較新鮮,而且牛奶濃度大,營養價值最高。事實上,再優良品種的奶牛有時也有“人畜共患病”,剛擠下的牛奶不經任何殺菌處理就飲用,極容易會導致疾病的發生,或者是種下疾病隱患。

牛肉

西餐中不少人喜歡生吃小牛肉,或是要求烤半成熟。生牛肉沒有經過消毒,細菌很容易在生肉和血中生長繁殖。另外,有的生牛肉中還含有絛蟲,吃了這樣的肉,會嚴重危害人體健康。據瞭解,一些西方國家的國民弓形蟲感染率可高達70%~80%.而製作牛肉餅的細牛肉末最容易隱藏沙。

為何越來越多人得尿毒癥,這6件事馬上做起來,遠離疾病

尿毒癥並不僅僅是一種單獨的病症,使各種慢性腎病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出現的共同結果,無論是糖尿病導致的腎病還是腎小球腎炎,如果不及時治療的話,到了晚期腎功能喪失就會出現尿毒癥而引發尿毒癥的原因,也是綜合性的。

為什麼“尿毒癥”越來越多?醫生勸說:4個原因別碰,腎會感謝你

這3個部位痛,說明尿毒癥離你不遠

尿毒癥的發生,會直接體現在身體上。如果身體這3個位部位出現疼痛,可能與尿毒癥有關,要提高警惕!

1.腰痛

腰為腎之府,腎臟位於腰部,當腎臟不能及時排出毒素,就會導致負擔過重,累及腰部,引起腰酸、腰痛的不適症狀。

2.尿痛

尿液是身體排出毒素的主要方式之一,作為分解毒素的重要器官,當腎臟受損嚴重,出現尿毒癥的時候,由於尿液難以排出,表現之一就是尿痛。

為什麼“尿毒癥”越來越多?醫生勸說:4個原因別碰,腎會感謝你

3.頭痛

頭痛與尿毒癥導致腦神經細胞發生病變有關,使感覺神經出現障礙,引起頭痛、疲乏、困倦等症狀。

除了這3個部位疼痛之外,尿毒癥的其他典型症狀還有:面色發黃、血壓升高、血糖升高、消化不良、口臭難聞、皮膚瘙癢、全身水腫等。

“尿毒癥”越來越多,無非是這4個因素在作怪

腎臟功能很強大,卻又很脆弱。生活方式在不斷改變,腎臟受到的傷害也越來越多。當慢性腎臟病病情惡化,久治不愈,就會發展成尿毒癥。在10.8%的慢性腎臟病者中,約有1%最終會變成尿毒癥。根據尿毒癥現狀,

尿毒癥的發生,與腎炎、糖尿病、高血壓等因素密切相關。腎炎、糖尿病、高血壓的發生又與不良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脫不了干係。比如:

口味太重

長期高鹽、高糖、高脂飲食,對腎臟的傷害很大。尤其是現代人生活節奏快、生活壓力大,經常吃速食、炸雞、燒烤、可樂等,飲食非常不健康。

為什麼“尿毒癥”越來越多?醫生勸說:4個原因別碰,腎會感謝你

以高鹽飲食為例,鹽分攝入過多,會影響血液迴圈速度,造成血管硬化,發生高血壓等心血管事件。高血壓等心血管事件,又會促進腎臟的血流量,對腎臟造成損傷。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尿毒癥。

經常熬夜

年輕人是“熬夜大軍”,幾乎很少有年輕人在晚上11點前睡覺,有的年輕人為了學習、工作或遊戲,經常淩晨兩三點才睡覺。

長期熬夜,會導致睡眠嚴重不足,使人處於過度疲勞的狀態,降低機體抵抗力,導致細菌和病毒更容易入侵身體,損傷腎臟。

習慣憋尿

憋尿是一種不好的習慣,當膀胱出現尿意時,意味著需要排洩了。如果強行不排洩,膀胱就會一直處於高壓狀態,容易出現雙腎盂積水。不及時治療的話,腎功能就會嚴重受損,引起尿毒癥。

慢性疾病

如果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炎等慢性疾病,但是沒有及時治療,或者久治不愈,就會成為尿毒癥的導火索,增加腎臟負擔,破壞腎臟功能,最終發展為尿毒癥。

為什麼“尿毒癥”越來越多?醫生勸說:4個原因別碰,腎會感謝你

不想尿毒癥找上,多做這6件事

尿毒癥會對身體多個臟器、組織造成影響,甚至危及生命。如果不想尿毒癥找上,就多做這幾件事吧!

第一,多喝水,不憋尿

水是生命之源,多喝水,尤其是龍鬚尾參茶等茶水,少喝碳酸飲料。多喝水不僅可以補充身體水分,還可以促進體內毒素的排出。

此外,要注意,多喝水很容易產生尿意,有尿意的時候不要憋著,一定要及時排尿。

第二,飲食要低鹽、低糖、低蛋白

口味清淡,少吃燒烤食物、油炸食物和甜食甜品,避免大魚大肉、暴飲暴食,同時還要戒酒。常見的可以降低尿毒癥風險的食物,有西葫蘆、黃瓜、蘋果、番茄等。

第三,積極治療原發病

對於高血壓、糖尿病和慢性腎炎等人群來說,要採用科學系統的方法,積極治療原發病,降低原發病病情惡化的風險,以免發展成尿毒癥,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第四,堅持鍛煉身體

以“量力而行、循序漸進”為原則,適度鍛煉身體,可以加快新陳代謝,促進血液迴圈,增強心肺和腎臟功能,有利於體內毒素的排出。

為什麼“尿毒癥”越來越多?醫生勸說:4個原因別碰,腎會感謝你
第五,不要“過度”

夫精者,生之本也。所以說,一個人房之事如果“過度”,除了會傷腎精外,對身體其他臟腑 ,同樣有損傷。古代諸多君主,壽命較短,多數也是“這方面”過度導致的!

第六,不要過悲

悲傷、憂鬱、痛苦等不良情緒,會損傷一個人的腎臟健康的。這是因為,一個人火氣大,才會有煩躁的情緒;而長時間火氣大,最終便會損害腎臟健康。所以,如果能持續保持樂觀的心態,那麼這個人的身體不會太差。

”蛇纏腰”帶狀皰疹怎麼治療,如何預防帶狀皰疹

相信大家對帶狀皰疹狀疾病並不陌生,帶狀皰疹的產生跟病毒入侵有關,在免疫功能薄弱時病毒就會影響身體健康,從而導致帶狀皰疹的產生。因此需要採取好的方式來積極預防,另外,還要瞭解哪些人群更容易出現帶狀皰疹,採取一些好的方式來預防,否則受到帶狀皰疹的影響皮膚健康會受損,神經也會受到損傷而產生疼痛感。

有一種痛如刀割叫做“帶狀皰疹”,這3類人容易被盯上,及時治療
疼痛第一感:痛如刀割

像是將一把6釐米寬、3毫米厚的劍在心口位置緩慢地拉鋸,只要身體一動就痛。

疼痛第二感:針紮痛

身體接觸到任何東西都超級痛,哪怕和衣服接觸的地方也會有鋼針刺的感覺,這種痛就像皮膚上紮著一片很細的小針。

疼痛第三感:撕裂痛

心口撕裂痛、伸手撕裂痛,就好像從身體上撕下自己的一片片肉一樣痛。

沒體驗過的人絕對不懂,那種感受,讓人懷疑人生!

一、帶狀皰疹,痛到懷疑人生!

帶狀皰疹是皮膚科的常見疾病,由長期潛伏在人體神經細胞中的帶狀皰疹病毒引起,一般在人體的抵抗力比較差的時候爆發,在潛伏的神經細胞中引發炎症,然後移動到皮膚上產生水泡和紅斑。

為何得了帶狀皰疹後會這麼痛呢?這主要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侵犯和損傷人體感覺神經引起的。

有一種痛如刀割叫做“帶狀皰疹”,這3類人容易被盯上,及時治療
帶狀皰疹一旦發作,從開始的局部皮膚疼痛到皰疹消退,需要2-3周的時間,這也是病毒肆虐和侵害神經的一個完整過程。有些患者在早期就會出現非常劇烈的疼痛,疼痛發作時患者不敢呼吸、萬念俱灰,吃不下睡不著,有生不如死的感覺

如果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療,無法及時控制住疼痛,拖延下去容易留下神經痛的後遺症

在帶狀皰疹的皮疹消退後,局部疼痛仍持續3個月以上,被稱為帶狀皰疹的後遺神經痛。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的典型症狀是:原皰疹部位皮膚劇烈疼痛、灼痛、刀割痛、刺痛、跳痛,甚至不能觸摸,疼痛部位還夾雜有麻木、奇癢無比的症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和身體健康,甚至被稱為“不死的癌症”。

有一種痛如刀割叫做“帶狀皰疹”,這3類人容易被盯上,及時治療
二、及時治療很重要,如何判斷是不是帶狀皰疹?

得了帶狀皰疹後一定要及時治療,這影響到患者今後人生的生活品質。

早期積極抗病毒治療可以減少帶狀皰疹發展的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特別是對於50歲以上有嚴重皮疹、中重度疼痛或累及非軀體部位的皮疹患者,早期積極鎮痛治療可以有效預防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的發生

但可惜的是,在早期階段,有些患者並沒有發現自己患的是帶狀皰疹,錯過最佳治療時機。那麼,我們要如何判斷是不是帶狀皰疹呢?

 

有一種痛如刀割叫做“帶狀皰疹”,這3類人容易被盯上,及時治療
帶狀皰疹發疹前,會有輕度乏力、食欲不振、低熱等全身症狀,患處皮膚有灼熱感或神經痛,先出現潮紅斑,然後出現成簇狀的丘疹,繼而很快變為呈帶狀排列的水皰,多發生在身體一側。早期帶狀皰疹神經痛多為鈍痛、跳痛或抽搐痛,常伴有陣發性或持續性的燒灼感。

除了普通人外,部分高危人群應該更加注意早期症狀:

•抵抗力低下人群

帶狀皰疹通常容易在人體免疫力低下的時候被誘發,因此,抵抗力和免疫力比較差的人容易患帶狀皰疹,如老年人、久病者、過度勞累者;

•某些患病人群

一些長期患有某些疾病的人群,也容易出現帶狀皰疹,這是因為疾病可導致免疫力下降,如糖尿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等慢性病,白血病、淋巴癌等癌症,慢性傳染病或感染性疾病,愛滋病等;

某些用藥人群

而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容易影響免疫系統,如類固醇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砷劑等藥物。

有一種痛如刀割叫做“帶狀皰疹”,這3類人容易被盯上,及時治療
三、科學治療,勿信偏方

關於帶狀皰疹的治療,民間流傳著一些偏方,例如洗藥草水、塗墨汁等,但這些偏方不僅無法解除患者的痛苦,反而可能造成發炎、感染、潰爛。因此,建議不要輕信偏方,得了帶狀皰疹應及早接受正規的治療。《帶狀皰疹中國專家共識(2018)》指出:

1.抗病毒治療

抗病毒藥物是治療帶狀皰疹的常用藥,可有效縮短病程,加快皮疹癒合,減少病毒播散到內臟,應該在發疹後24~72 h內使用抗病毒治療。目前批准使用的抗病毒藥物主要包括阿昔洛韋、泛昔洛韋、伐昔洛韋、膦甲酸鈉和溴夫定。

有一種痛如刀割叫做“帶狀皰疹”,這3類人容易被盯上,及時治療
2.糖皮質激素治療

目前普遍觀點認為,在早期帶狀皰疹急性發作時,系統應用糖皮質激素可以抑制炎症過程,縮短皮損癒合時間和急性疼痛的持續時間,但對已發生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無效。

3.鎮痛治療

對於輕中度的疼痛,考慮處方藥對乙醯氨基酚、曲馬多或非甾體類抗炎藥;中重度疼痛,可使用阿片類藥物或治療神經病理性疼痛的藥物來緩解。

帶狀皰疹怎樣進行護理?

第一、做好隔離的工作。由於病變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具有一定的傳染性,因此,在發病期間應避免與患者接觸,因為他們的皮膚脆弱,抵抗力也相對較差,容易感染。

第二、要有合理的飲食。在飲食方面,患者應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以維持身體所需的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還可以吃一些魚來補充身體所需的蛋白質和能量。

第三、要多進行休息。患了帶狀皰疹應積極進行治療,在治療的過程中,要注意休息,不要加班和熬夜、或過度疲勞,因為疲勞是帶狀皰疹的病因,如果在發病後還過度勞累,只會很容易導致反復發作。

第四、要有好的生活習慣。患病期間,患者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要作息上要有規律,要保證睡眠時間充足,不做重工作,多進行鍛煉,以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每天都要保持愉快的心情,以幫助迅速恢復疾病。

什麼是生酮飲食療法,真的可以包治百病嗎?

減肥的人肯定都聽說過生酮飲食,還有些人把它當作萬能飲食,宣揚它可以“包治百病”,但也有人對生酮飲食產生質疑:生酮飲食安全嗎?生酮是一點碳水都不能碰嗎?生酮增肌效果好嗎?備孕期間可以繼續生酮飲食嗎?……

其實,生酮飲食本不是用來減肥的,原本是一種治療癲癇的正經手段,如今卻因“減重”讓減肥星人上了頭。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生酮飲食療法

Clinical Nutrition: 生酮飲食療法有助治療乳腺癌

臨床營養學雜誌《Clinical Nutrition》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生酮飲食療法有助治療乳腺癌。

Clinical Nutrition: 生酮飲食療法有助治療乳腺癌!生酮飲食真的能“餓”死癌細胞?
研究人員將總共80例接受化療的患者隨機分配至生酮飲食治療組或對照組,共12周進行對照試驗,分別在入院、實驗中期和第12周時,收集患者空腹時血樣以評估胰島素。研究顯示,生酮飲食療法可以降低HIF-α(缺氧誘導因數1-α)的水準並在乳腺癌患者中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1]

什麼是生酮飲食療法?

生酮飲食是近年來備受推崇一種高脂肪低碳水的飲食方案,這種飲食方案要求每天飲食的營養素占比要滿足脂肪75%、蛋白質20%、碳水化合物5%。生酮飲食療法最早由美國梅奧醫學中心的Russel Wilder醫生提出,是用來用來治療癲癇的。近年來,在許多網紅博主的推薦下,生酮飲食成為了一種很受歡迎的減肥方式,而關於生酮飲食治療癌症的研究也在逐年增加。

Clinical Nutrition: 生酮飲食療法有助治療乳腺癌!生酮飲食真的能“餓”死癌細胞?
生酮飲食是如何“餓死”癌細胞的?

生酮飲食治療癌症的理論依據是:癌細胞是靠葡萄糖滋養生長的,而葡萄糖需要碳水化合物來轉化,如果我們採用生酮飲食法,少吃碳水化合物,就能降低血液中葡萄糖水平。在血糖不足的情況下,正常細胞可以利用酮體供能,但是癌細胞卻不能,因此就能達到“餓死”癌細胞的目的。[2]

生酮飲食真的能治療癌症嗎?

理論上來看,生酮飲食治療癌症是可行的,那麼實際效果如何呢?

2018年7月,《自然》雜誌(Nature)線上發表了一篇來自哥倫比亞大學和康奈爾大學聯合團隊的論文,研究發現,生酮飲食與PI3K抑制劑聯用,在降低小鼠腫瘤負擔和延長生存期方面產生了很大的作用,這表明生酮飲食能提高部分患者的抗癌能力。[3]

Clinical Nutrition: 生酮飲食療法有助治療乳腺癌!生酮飲食真的能“餓”死癌細胞?
2018年8月,《營養學》雜誌(The Journal of Nutrition)上發表了一項由45位卵巢癌、子宮內膜癌患者參與的研究,研究發現,在這兩種癌症患者身上,生酮飲食都有很好的輔助抗癌效果。[4]

2021年4月1日,《科學》雜誌(Science)上發表了一篇題目為特殊飲食可能會增強藥物戰勝癌症的能力》(Special diets might boost the power of drugs to vanquish cancers)的文章。文章中,作者列舉了部分正在進行的“生酮飲食輔助治療癌症”的臨床試驗。其中一項是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的研究員Vicky Makker主導的臨床試驗中,採用磷脂醯肌醇-激酶(PI3K)抑制劑 + 生酮飲食的方法,阻止癌症細胞增殖,目前正在用於輔助治療子宮內膜癌研究。[5]

Clinical Nutrition: 生酮飲食療法有助治療乳腺癌!生酮飲食真的能“餓”死癌細胞?
近年來,關於生酮飲食治療癌症的研究越來越多,涉及的癌症包括惡性腦腫瘤、乳腺癌、前列腺癌、胃癌、肺癌等,但目前生酮飲食療法治療癌症大多數集中在動物實驗和一些極端案例當中,還缺乏大樣本的臨床試驗,因此腫瘤專家不建議將生酮飲食療法作為腫瘤治療的常規手段

生酮飲食過程中的醫療監督非常重要。由醫生開始瞭解是否需要或適合生酮飲食,期間需要營養師給出專業的飲食營養比例,確保健康和療程不受影響。

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是嚴格限制的,即使是隱藏在牙膏、藥物、糖衣中的碳水化合物也需要被注意。脂肪的選擇是關鍵,可多攝取鱷梨、橄欖油等相對健康的植物油脂。

需要供給足夠的液體防止在生酮飲食過程中脫水。即使只有一次的放縱餐也會影響進展,策略性的支持可以幫助患者堅持飲食。“生酮”有風險,食療需謹慎!

長壽體質偏愛什麼樣的人,若你也有,值得高興

長壽是每個人都想追求的生命狀態。但其實人的體質是好是壞,是否是長壽之人,其實有時是可以從身體的某些特徵看出來的。尤其是過了五十歲以後的人,這時的身體狀態已經基本確定下來了,是不是長壽體質,也是基本可以判別出來的。

電視上經常有一些養生節目,介紹到一些偏遠農村地區,生活著很長壽的老人。人們不禁好奇,這些老人的長壽秘訣是什麼呢?其實,長壽的秘密,也許就隱藏在日常生活中。

“長壽體質”被發現!研究:擁有這5個特徵,說明你更有長壽潛力
一、遺傳的作用比想像中少

為了探尋壽命的秘密,斯坦福大學醫學院Philip Pizzo教授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上刊登了一項研究,分享了他對長壽之道的理解。

“長壽體質”被發現!研究:擁有這5個特徵,說明你更有長壽潛力
Pizzo教授指出,遺傳因素對過早死亡的影響並沒有人們想像中那麼大,大約只占30%左右。比起遺傳因素,社會、環境、行為和生活方式等才是影響死亡的重要因素。另外,即使是受到癌症遺傳性的影響,人們也可以通過健康的飲食和生活作息,讓它得到抑制。

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控制體重,減少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發生的幾率,從而達到長壽的目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飲食、作息、心情、運動等方方面面,健康飲食能減少各種消化道癌症的發生;經常運動能夠幫助促進血流,保護心腦血管的健康;樂觀的心情對女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預防也有重要作用。

“長壽體質”被發現!研究:擁有這5個特徵,說明你更有長壽潛力

因此,有專家建議,應該將“健康生活方式”納作臨床措施的一部分,幫助患者更好地延長生命。

二、有5個特徵,可能更長壽

看了上述研究,大家也許會發現,原來我們身邊的長壽老人大多具有幾種相似的特質,而這些特質,正是他們長壽的原因之一。

1.心態樂觀,生活有目標

一項臨床調查發現,65%以上的癌症、消化道慢性病和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在患病前都有習慣性的負面心理狀態。鐘南山院士也曾說過,“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

研究表明,如果人長期處於壓力較大、焦慮不安的情緒下,內分泌就會失調,從而擾亂免疫系統的機制,使癌細胞有可乘之機。另外,擁有較強的目標感,對健康也有一定的好處,因為有目標的人往往具有更樂觀的心態

“長壽體質”被發現!研究:擁有這5個特徵,說明你更有長壽潛力
2.飲食合理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曾做過一項研究,研究納入了7萬餘名受訪者,並對其進行飲食評分,結果發現:與飲食品質相對穩定的人群相比,飲食品質評分較低的人死亡風險更高

進一步分析,研究人員表示,飲食品質有所改善的人,全因死亡率降低了8%~17%。因此,平時一定要注意飲食結構和品質,儘量不要偏食,進食時間也需要規律,如果兩次進食時間相隔太久,胃酸就會不斷刺激胃黏膜,久而久之容易引發胃潰瘍等疾病。

3.戒菸限酒

菸、酒對人體的損害早已經人人皆知,長期吸菸人群患肺癌的風險是普通人群的十數倍,而酒精對各個臟器都有刺激作用。大量研究表明,研究不僅與肺癌、胃癌有關,還與鼻咽癌、食管癌、腸癌、乳腺癌等十餘種癌症密切相關。想要長壽,最好戒菸,少喝酒。

4.時常運動

經常運動能夠促進血液流動,保護心腦血管的健康。美國癌症中心曾對144萬人的健康資料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體育鍛煉能明顯降低13種癌症的發病率,針對特定的疾病降幅可高達40%。不管運動多少,只要動起來,身體就能收穫好處。

“長壽體質”被發現!研究:擁有這5個特徵,說明你更有長壽潛力
5.體重正常

肥胖被譽為“萬病之因”,是一種很不健康的狀態。超重人群往往面臨著血壓、血糖異常,脂肪堆積等健康問題,發生糖尿病、冠心病、腎病、痛風甚至是癌症的的風險也將大幅增加。

三、45歲後,記住4件事

北京天壇醫院院長王擁軍教授表示,45~55歲是人生命中的“高危期”,這個階段比任何時候都更容易發生心腦血管事件。因此,這個年齡段的人群要更加注意生活方式的選擇。

首先要減少應酬。人年輕時為了事業打拼,難免需要應酬,而每次應酬往往免不了大魚大肉、抽菸喝酒。45歲後,儘量減少應酬的頻率,也是為了保持健康。

其次要減少壓力。45歲後,人生相當於過了一半,對很多事情都應該看開一些,保持樂觀的心態,不要再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工作之餘可以進行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娛樂活動,多放鬆放鬆。

不要忘記定期體檢。人過了45歲,就成為了很多癌症的高危人群,因此每年定期進行體檢必不可少。除了常規的體檢專案外,建議根據自身的狀況,選擇性做一些腫瘤篩查項目。

“長壽體質”被發現!研究:擁有這5個特徵,說明你更有長壽潛力

50歲以後,由於家裡的經濟條件變得更好了,一些吃的東西像速食麵,燒烤,炸雞等等成了人們日常的最愛,殊不知這些東西給我們造成很大負擔。過多的吃垃圾食品也會增加患心血管病的幾率,所以50歲以後一定要吃“味淡的苦”。老人要想更健康,首先要瞭解自己的身體,根據自己的個人身體狀況對症下藥,這樣可以避免少走彎路,做到延年益壽,健康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