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也分貴賤,B型血或是最健康的血型

有很多關於血型與性格間關係的推論,想必大家已經看過很多了,但有研究發現,血型和疾病的發病率似乎也存在一定的關係…之前日本綜藝節目『林修の今でしょ!』邀請順天堂大學教授奈良信雄,從醫學角度為大家介紹了血型與性格以及各疾病發病率的關係。

O型血的凝血因子更低

該項研究由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研究所主導,他們分析了901名遇到重大事故后被緊急送醫的重症患者,結果發現,在這些患者中,O型血的人比其他血型的人,死亡率要高出兩倍以上

為何會出現如此差異?研究人員認為,主要原因與不同血型凝血因子濃度的差異有關。

研究發現,O型血部分凝血因子的濃度比其他的血型都低。由於O型血的凝血功能更差,從而導致一旦出現嚴重的變故后,患者的止血就會更慢。這樣一來,O型血患者的死亡率就隨之提升了。

不過研究者也表示,只有當人們發生重大事故而出現大量出血的情況下,才會導致這樣的差異出現。再者,由於研究的數據樣本較小,研究的結果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研究結果只能提供一個參考,不具有普遍性。
血型與健康風險的研究,世界各地的醫學界始終在進行,相關的差異性也存在。

·A型血人群的患癌風險更高

一項持續了60年,涵蓋了30個國家,納入100554例癌症患者和30個患癌部位的研究顯示,A型血的人,整體的患癌風險比其他血型的人高出了1.12倍,前者整體的癌症風險增加了12%。

在具體的癌症的類型上,A型血胃癌的風險增加了18%,胰腺癌增加了23%,乳腺癌增加了12%,卵巢癌增加了16%,鼻咽癌增加了17%。

除了患癌的風險較高之外,A型血的群體患癌之後,整體的生存率相對於其他血型則較低。不過相比於其他血型,A型血的人患肝癌的風險卻較低。

而從性別上來看,A型血的女性患者相比於男性患癌的風險更高。

·A型血人群心血管健康更差

《心血管雜誌刊》2020年刊登的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A、B型血的人,相比於O型血,更容易出現血栓栓塞的風險,這一點正好呼應了日本關於O型血凝血因子較差的研究。

荷蘭的這項研究採集了英國生物樣本庫里40多萬份的數據,除了血栓栓塞風險高出了56%之外,A型血的人心衰風險也比其他血型高出了14%。整體而言,A型血的人心血管健康的程度較差。

·AB型血人群更容易發生老年痴獃和認知損傷

美國佛蒙特大學納入了495名認知障礙群體和587名健康對照組的研究顯示,與O型血的人比起來,AB型血的人發生記憶問題的風險高出了82%,研究人員認為這與FⅧ水平升高有關。

FⅧ水平越高,認知障礙和老年痴獃的風險也就越高,所以相對應的,AB型血的人群出現認知障礙和損傷的概率也更高。

·B型血或是最健康的血型

除此之外,東京大學與理化學研究所對一萬五千人的遺傳基因及紅血球資料進行解析調查發現,B型血與AB型血不容易貧血;慶應私塾大學對100歲以上的6百多名長壽老人進行調查後發現,B型血為長壽概率較高的血型;而抗壓能力最強的為O型血。不過即使血型與疾病發病率有關,但也不是疾病的唯一原因,無論哪種血型,都要注重身體健康好好照顧自己哦~

假期綜合症是病嗎,上班不在狀態破解有妙方

人們在大假之後出現的的各種生理或心理的表現。如在假期後的兩三天裡感覺厭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噁心、眩暈、腸道反應、神經性厭食、焦慮、神經衰弱等。假期綜合症也叫富貴症。長假期間很多人容易忘記平時對自己的約束,熬夜、暴飲暴食等,那麼,怎麼回歸正常的工作狀態,輕鬆上班呢?一起來看看節后「收心大法」。

  節后不想工作 獻給你的「收心大法」

1、告別熬夜、補充睡眠

假期里總是玩到半夜都不想睡覺,玩遊戲、追劇或者喝酒狂歡,但今天一定要好好休息,回到正常的作息時間。

2、別再暴飲暴食,提前清理腸胃

不少人外出遊玩,為的就是美味,甚至不少人會「撐爆肚子」。暴飲暴食會導致身體吸收、代謝異常。假期最後一天可以做一點清淡食物,清理一下腸胃。

3、心理暗示,調整狀態

在心理、精神上提醒自己,「節過了,假完了,要進入正常工作狀態了」。這樣,慢慢平復假日中浮躁的心情。

4、上班后,當日事當日畢。

上班后,不要因為「累」而拖沓,及時處理手中的事情,避免給第二天的工作造成新的壓力。

上班第一周,先從事輕鬆容易的工作,給自己一個緩衝,不要因為工作上有不愉快的地方就逃避。空余時間,可以跟同事聊聊天,或做做操,減輕些壓力。回家後,聽聽輕音樂,做些放鬆訓練。可以適當地喝些咖啡、茶,利用它們來幫助自己的大腦漸漸興奮,也可以做一些運動來激發大腦興奮,提高辦事效率。

血型與癌症發生有關,哪種血型癌症發生率最高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血型,血型其實就是指血液中不同的抗原和抗體,幫助血液抵禦外來入侵的有害物。正常來說血型是分為四種:A型血、B型血、AB型血以及O型血,常見的血型也就是四種,而不同血型的人,人物性格以及身體的健康狀況都是不一樣,也還有研究將血型和癌症聯繫一起,不同血型,患癌的機率也是不一樣的,那麼哪一種血型幾率會大一些?

一、關於血型與健康,研究從未停止

2020年多家機構的研究人員,對ABO血型和新冠病毒易感性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在新冠肺炎患者中,A型血比例明顯高於其他血型,O型血比例明顯低於其他血型,而在死亡病例中也呈現出了類似的結果。

謝菲爾德大學對血型和神經系統的關係進行了研究,對189名受試者頭部進行磁共振掃描,並進行數據分析,結果發現,O型血人群的大腦內灰質更多,A、B、AB型血的人群,大腦顳部和邊緣地區灰質體積相對較小。

大腦灰質體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少,使阿爾茲海默症等疾病的風險增大。也就是說,O型血相對其他三個血型,發生老年痴獃的風險較低。

1961年,研究人員對125位健康老年男性進行調查發現,A型血的人佔比更多。

8年後,在對75歲以上德國醫生的調查中,0型血的預期壽命被認為更長。但在其他國家的調查中,結論又是矛盾的。日本對269名百歲老人調查,發現B型血佔比更高,而美國研究卻得出B型血相比其他血型更容易早亡。

為什麼會有這些差異?這可能是和特定人口或位置有關,抽樣誤差和種族或族裔分層也是其中的因素。種族因素導致同一國家甚至同一人口中的ABO基因分佈差異能高達5%到20%,這些研究僅僅能歸結於「相當有趣」的事實。

二、血型與癌症又有何關係?

從ABO血型中就能預測患癌風險,聽起來天方夜譚,但事實如此。

一項對30個國家過去60年的100554例癌症患者和30個患癌部位的大樣本量研究顯示,A型血的整體患癌風險,相比非A型血增加了12%。還有研究表明,A型血女性更加容易患癌。

具體來講,A型血相對其他人群,增加的患癌風險分別為:18%的胃癌,23%的胰腺癌,12%的乳腺癌,16%的卵巢癌,17%的鼻咽癌。其中,中國女性的乳腺癌發病率和血型沒有明顯關聯,但白種人A型血人群乳腺癌發病風險升高。此外,A型血患肝癌的風險相對其他血型更低。

O型血的患癌風險,相對非O型血降低了16%,包括胃癌、胰腺癌、乳腺癌等。2010年,歐洲腫瘤研究所對15359例癌症患者研究發現,O型血相較其他血型,患上胰腺外分泌腺癌風險降低20%~47%。另外,O型血人群胃癌、乳腺癌等整體生存率較高,但結腸癌和膀胱癌預后相對不佳。

對於AB型血,男性患癌風險較高,且AB型血結腸癌患者平均總體生存期高於其他血型,但卵巢癌患者生存率相對較低。

與A型血相比,中國的B型血人群,大多數癌症的發病風險都較低,特別是胃癌和結直腸癌。此外,B型血男性膀胱癌患病風險較低,但前列腺癌患病風險增加。

不過,癌症的形成受諸多因素影響,單純根據血型來判斷,是不符合醫學邏輯的,只能提供一種預防思路。

三、為什麼ABO血型與癌症發病有關

到了今天,似乎許多研究都顯示,O型血相對其他血型更加健康,整體疾病風險更低,但是,ABO血型和癌症發病的潛在作用機制還不是很清楚,科學家提出了一些推測。

1、ABO糖基轉移酶的酶活性失調,這些酶和人體的免疫反應、細胞膜信號傳遞通路等有關,還會間接的參與血管生成和凋亡的過程,如果發生了改變,就可能會促進惡性腫瘤的發生進程。

2、ABO血型抗原可能會影響全身炎症反應,慢性炎症和癌症發病有著複雜的關係。

3、某些腫瘤抗原的結構與ABO血型抗原結構(尤其是血型A抗原)相似,所以,一些腫瘤抗原可能會將自己偽裝成血型抗原,以此逃避人體免疫細胞的識別和攻擊。

不同血型,患有的疾病類型不同,相對來說A型血比較危險,O型血更安全點,不過也沒有那麼絕對,身體是否出問題,還要看平時生活的調理,一直保持規律生活的人,注意身體的養護,出現意外的幾率也會降低。

 

 

腦梗死怎麼預防與黃金搶救時間

相信大家都知道古語中有這麼一句話:“50歲、知天命。”當人們達到50歲或50歲以上時,他們的身體進入疾病“高發期”。這時,很多人沒有越過“腦梗”,它奪走了他們的生命。特別冬春季節,腦梗死的發病率較高。中老年人對腦梗死必須高度警惕。

一、腦梗死致死、致殘率極高

腦梗又稱為腦卒中,腦梗是一種綜合性疾病,多種因素都可觸發其發生。較為常見的外部原因就有:肥胖、吸菸、飲酒、不健康飲食、過度勞累等,這些生活陋習,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引起指數異常,從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最終將血管堵死。

除了生活習慣以外,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等都是引起腦梗的危險因素,脂肪、壓力、血糖等因素,都會讓血液在血管中形成斑塊,從而堵塞血管。血管被堵,後續的血液受阻,血栓越長越大,就會導致腦細胞缺氧窒息,從而引起腦中風的發生。

二、腦梗信號別忽視

腦梗死發病急,且來勢洶洶,對於患者來說,治療的黃金階段就是發病後的4.5小時,但許多人往往因為「誤判」而錯過了黃金救治期。

王建濤醫師表示,要預判腦梗可牢記「中風120」

「1」看1張臉是否有不對稱,口角歪斜;「2」檢查2隻胳膊能否平行舉起,是否單側無力;「0」(聆)聽語言,是否言語不清,表達困難。

如出現以上癥狀,患者應及時到醫院進行CT檢查、核磁共振檢查,基本可確定診斷結果。

三、腦梗發生后,需把握黃金時間窗

患者因腦中風倒下時,並不意味著致死或致殘。發病後的4-6小時是治療的生死關鍵,也稱為黃金時間窗。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張琪主任指出,腦組織對缺血和缺氧異常敏感,發作后,每分鐘有190萬個神經元細胞在加速死亡,且在發作后4.5小時后,會出現不可逆轉地死亡。

因此,患者應在發病4.5小時內儘可能靜脈溶栓治療,在發病6-8小時內,到有條件的醫院可進行適當的急性期血管內干預。

四、做到「五好」預防腦梗發作

腦梗的發生往往讓人猝不及防,廣東省第二中醫院腦病科主任高敏表示,中年人要做好腦梗的預防工作,這「五件事」一定要安排好,才能有效降低疾病的發生概率。

作息好:早睡早起是有效調理慢性疾病的最好方式,充足的睡眠及規律的作息有利於血管的健康。

飲食好:長期的高鹽、高糖飲食會導致血壓升高、血液濃稠,增加腦梗死的發生,對於中老年人來說,更應該注意清淡飲食,控制體重。

水溫好:對於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在季節更替時,除了要注意增減衣物,洗澡時也要注意做好保暖,不宜用過冷過熱的水淋浴,水溫控制在38℃左右最適宜。

心情好:情緒不穩定,暴喜暴怒等都會對精神造成刺激,容易引起腦中風的發生,因此穩定的情緒,保持心情舒暢很重要。

檢查好: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人群,應積極治療控制血壓和血糖,並定期複查各項指標。

少吃以下食物

1.少吃鹹的食物:如果你吃太多鹽,會導致心血管疾病和猝死所以我們必須少吃那些味道重的食物,

2.少吃甜食:過於甜的食物,含有大量的糖分,容易導致甘油三酯的升高,誘發動脈粥樣硬化,增加中風的發生。此外,過多的糖分也會擾亂膽固醇,造成血管收縮,增加血管壓力,堵塞血管,進而導致一些慢性疾病

心臟病人適合哪些運動, 經常運動心臟反而越來越年輕

心臟病患者有兩種,一種是先天性的心臟病患者,另是一種老年人心臟病患者。先心性的心臟病患者主要是因為在母體內發育不全而導致的心臟出現問題。老年人心臟病患者主要是因為年紀大了,心臟出現老化,從而影響心臟功能。這兩種心臟病患者的主要表現是心跳速度快,呼吸比較急促,或者是經常有心悸和胸悶的感覺。那麼,心臟病患者需要運動嗎?有哪些運動可以緩解心臟病的症狀?

一、12分鐘劇烈運動,收穫健康益處

1月12日,《公共科學圖書館·醫學》雜誌發表了一項來自牛津大學的研究,研究人員對9萬名沒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英國居民進行了平均5.2年的隨訪研究,期間共有3617人患上了心血管疾病。

結果發現,一直進行少量運動的人群,相比從不運動的人群,患上心臟病的可能性降低29%%;長期處於中等運動水平的人群,相比不運動的人群,患上心臟病的可能性降低41%;經常運動的人群,相比從不運動的人群,患上心臟病的可能性降低54%。

2020年11月,《循環(Circulation)》雜誌發表了一項來自哈佛大學附屬麻省總醫院的研究,共有411名平均年齡為53歲的人參與研究。

研究人員讓參與者進行12分鐘的劇烈心肺運動,並測量他們運動前後的588種循環代謝產物水平,這些代謝產物與人體心臟代謝、心血管和長期健康息息相關。

Framingham心臟研究自1948年開始,如今已經包括三代參與者,結果發現,12分鐘的劇烈運動就能使參與者的代謝產物水平產生巨大變化。其中,有幾點值得注意:

·谷氨酸下降了29%,這與心臟病、糖尿病和壽命減少有關;

·二甲基胍基戊酸下降了18%,這與糖尿病、肝病風險相關;

·1-甲基菸醯胺增加了33%,這可以幫助分解現有脂肪。


研究表明,即使無法參與長時間運動,短時間的劇烈運動,對於預防慢性病和延長壽命也有一定的幫助。

二、得了心臟病,也可以繼續運動!

很多人認為,患上心臟病就不能進行運動,否則對身體不利。實際上,長期卧床不動,反而會給身體帶來很多健康危害,如體能和肌肉力量的逐漸下降,關節出現攣縮,消化不良和便秘,誘發肺部病變,降低血液循環功能等。

運動可以有效改善心功能,緩解心絞痛癥狀,降低血壓和血糖,延緩動脈硬化。有研究發現,適度運動可以直接保護受損的心臟,提高心臟病再次發作時的存活率。

三、心臟病患者怎麼運動好?

心臟病患者適度運動很有好處,但畢竟不同於健康人群,該如何運動比較好?2020年,歐洲心臟病學會(ESC)發布了首份《心臟病患者運動指南,針對不同情況,給出了實用建議。

1.冠心病患者

對於慢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如果沒有癥狀,功能成像或常規運動負荷試驗未誘導出心肌缺的患者,可以參與包括競技運動在內的所有類型運動,可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選擇。

2.房顫患者

規律運動有助於預防房顫,建議在參加運動前進行評估,並管理好酗酒、濫用藥物、甲狀腺功能障礙、結構性心臟病等會導致房顫的誘因。不建議正在接受抗凝治療的患者進行容易受傷或直接身體接觸的運動。

3.心力衰竭和瓣膜病患者

在治療和風險控制后,心衰患者可以開始運動。最開始可以考慮低強度到中等強度的娛樂性體育活動,如果沒有發現任何異常,則允許所有類型的娛樂性體育活動。常見的娛樂性體育活動有踢毽子、打太極、低強度乒乓球、羽毛球等。

注意:不推薦射血分數降低的心衰患者、射血分數<60%的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進行高強度和耐力運動,不推薦嚴重主動脈瓣狹窄患者進行中等強度或高強度運動。

4.心肌病和心肌炎患者

對於有心臟癥狀、心臟驟停史、不明原因暈厥、運動引起心律失常等的肥厚性心肌病患者,不推薦進行中等強度以上的運動;

對於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患者,不推薦高強度運動或任何競技運動;

擴張性心肌病患者,不推薦參加高強度以上運動;

可能或明確診斷為心肌炎的患者,在炎症活躍時期不推薦參加休閑或競技運動;

急性心肌炎后的3到6個月不推薦參加中度以上運動。

5.先心病患者

所有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推薦定期參加中度以上運動,不推薦心功能3~4級或者有潛在嚴重心律失常的患者進行競技性運動。

四、心臟病患者運動須知

每個患者的情況都不一樣,因此很難有統一的標準,總的來說,都要在病情穩定、沒有不適、沒有運動禁忌的情況下進行

在運動時,要適量,如果發生頭暈噁心的狀況,必須馬上停止,必要時還要及時就醫。而且心臟不好的患者在進餐後不要馬上投入到鍛煉中,最好間隔一個小時左右為最佳。勤加鍛煉不僅對我們的身體是一種恢復,對我們的心情也會有極其顯著的改善作用,所以我們平時要將鍛煉養成一種習慣。

吸菸不過肺危害小?吸菸傷身榜上釘釘

當今吸菸已經很普及了,女人抽菸更是見怪不怪的事情了,在目前的醫學表明吸菸對我們呼吸道的危害是最大,容易引起喉頭炎、氣管炎,肺氣腫等咳嗽病,而吸菸最終一也是導致癌症病發的源頭對人體本身是一種傷害。

一、細桿菸危害更小?實驗揭秘

實驗一:對比粗桿菸和細桿菸釋放的有害物質的濃度。實驗的操作是找2個面積相同的密閉空間,然後分別點燃兩類香菸,測試燃燒完畢后的室內PM2.5含量進行對比。

實驗結果表明,細桿香菸燃燒后釋放的PM2.5略高於普通香菸,且菸草菸霧濃度也更高。也就是說,這類號稱「低焦油香菸」的細桿菸,燃燒釋放的有害物質反而更高。

(圖源:瀋陽晚報)

實驗二:菸民抽「夠量」的兩類香菸數量對比。實驗操作是首先找到兩位菸齡、年齡、身體狀態都相似的同性菸民,然後請他們分別在2個獨立房間內吸菸,一個是細桿菸,一個粗桿菸。兩人同時點燃香菸,一直到感覺「夠了」為止。最後統計二人的吸菸支數。

實驗結果顯示,抽普通粗桿菸的人,在10分鐘內抽了一根半香菸,即宣告滿足。而抽細桿菸的人在30分鐘內抽了三根菸,才達到滿足。

二、這些減少吸菸危害的說法,對不對?

從上面的實驗不難看出,細桿菸的危害不亞於普通香菸,甚至「更勝一籌」。

除了選擇細桿菸抽,生活中,不少老菸民對於抽菸總有自己的說辭,覺得用一些辦法就可以減輕香菸對身體帶來的危害。

1、走鼻不走肺

有的人覺得吸菸的時候用嘴吸,然後用鼻子換氣,這樣菸霧就只會在鼻腔換氣被換走,不會進入肺臟,也就不會給肺帶來那麼多傷害了。

這種想法是不科學的。人與外界產生空氣的交換主要通過三個環節,首先,外界氣體進入肺部;其次,氣體進入血液循環,再在血液循環中與細胞發生物質交換。[1]因此,無論我們怎樣控制菸霧的走向,都不可能「走鼻不走肺」,香菸中的有害物質還是會進入肺部,進入血液循環。

2、加過濾嘴

有的菸草製造商給捲菸裝上一段過濾嘴,並聲稱這樣能夠大程度阻斷有害物質進入體內。其實這也是個誤區。

當香菸被撞上過濾嘴之後,香菸燃燒產生的大顆粒物質雖然無法進入氣管,但是吸菸者也會感覺「不得勁」,往往用更大的力氣來吸菸。這樣一來,細小的有害顆粒就會被吸進肺部深處,並附著在肺泡之上,長此以往就會使肺部發生病變。

3、只吸前半截

還有部分菸民以為抽菸只抽一半就能減輕香菸的危害,這也是不可取的。

研究表明,吸菸者只前半截的香菸,並不會使吸入的焦油量有明顯減少。這與吸菸者的吸菸習慣有關,如果只抽半截菸,尼古丁的攝入減少,吸菸者就會採取補償行為,即在有限的時間內加快抽吸頻率。

三、無論如何,吸菸傷身榜上釘釘

吸菸確實會對肺部產生很大的影響,即使一天只抽少量的幾支,長期吸菸的影響也是非常深遠的。

肺部疾病。已經有多項研究證實,吸菸對肺部造成的傷害是不可逆的。香菸在燃燒的過程中,會釋放出大量有害化學成分,這些成分會使支氣管或肺泡、氣管發生慢性病變,導致氣管炎、肺心病,肺氣腫、甚至是肺癌的發生。

心臟疾病。香菸燃燒時產生的一氧化碳會降低血液攜帶氧氣的能力,導致心肌缺氧。香菸中的尼古丁還會刺激神經中樞,能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長期如此,心肌缺氧可能引起冠狀動脈梗塞、心臟局部缺血,從而促使動脈粥樣硬化,引發多種心臟疾病。

口腔疾病。長期吸菸容易導致唾液腺發炎,味蕾受損,因此吸菸者的味覺和嗅覺能力通常比較弱。菸草經燃燒釋放的有害物質還易侵蝕牙齦和牙周組織,容易引起牙周炎、牙齒鬆動、脫落等。長期吸菸人群患口腔癌和咽喉癌的風險也要高於普通人群。

另外一些人喜歡抽菸喝酒,如果一邊喝酒酒,一邊吸菸,菸中的一氧化碳又和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起來,這就會嚴重削弱血紅細胞運送氧氣的能力,將明顯導致血液中的氧氣缺乏。另外,喝酒肝臟要代謝酒精,會降低其清除血液脂肪的功效,過剩優質會堵塞血管,使攜帶營養和氧氣的血細胞很難到達身體的各個部位,特別是患心腦血管疾病的人,菸酒同時進”,還容易誘發心肌梗塞和高血壓等

溫馨提示:生活確實不容易,選擇什麼樣子的解壓方式是自己的權利,任何一個在乎你的人都不希望你去通過傷害自己的方式去解壓,香菸並不是一個好東西。平時要鍛煉身體,多吃蔬菜水果。

人臨死前的“迴光返照”,出現這些情況要珍惜最後的時刻

人在臨死之前會迴光返照,其實說的就是人在瀕臨死亡之前會突然出現一種精神清晰,並且整個人的狀態看起來很好,慢慢的開始好轉。這其實主要是大腦作用引起的。

因為人在臨死之前大腦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生意識,也就是在表達一種不願離去的心情,在給親人傳遞表達對親人的不舍之情。雖然此時身體器官已經處於衰竭的狀態,可能還會有缺氧,心臟,大腦功能下降表現。可能就會出現短暫的精神狀態良好表現,這也是臨死之前迴光返照的主要原因

一位網友分享他的經歷:「我姥爺去世前一天狀態很好,面色紅潤,食慾大增,結果第二天凌晨就不行了,我現在好想他。」

「爺爺卧病在床3個月,一天晚上胃口大開,精神也好了很多,結果兩天後就去世了。迴光返照一般不會太久,出現這種情況就要做好心理準備了!」

一、迴光返照真的存在嗎?是否有科學依據?

迴光返照」的意是,太陽落下地平線后,由於光線的反射作用,天空在短時間內被照得很亮。引申到人身上就是,人在臨死之前,精神會出現短暫性的興奮,同時伴隨病情好轉的跡象。

早在200多年前,國外的醫生就注意到了迴光返照的情況,但缺乏相關的數據和報告。來到現代,不少研究證明,這主要是腎上腺素三磷酸腺苷在發揮最後的作用。

腎上腺分泌的激素主要有皮質激素和髓質激素,前者具有抗炎症、抗毒素、抗休克、抗過敏等作用,迅速緩解癥狀,幫助病人渡過危險期;後者可以使心臟興奮、血管收縮、血壓升高,讓昏迷的病人清醒過來。在臨床上,該類腎上腺素常用來搶救休克的病人。

此外,人體細胞還儲存有三磷酸腺苷(ATP),它在人類受到強烈刺激時,比如瀕臨死亡、病毒入侵的情況下,轉化為二磷酸腺苷,而這種物質可以釋放出巨大的能量,讓身體的力量突然增強、食慾增加、神志恢復清醒。

一旦患者的生命快要結束,在大腦的指揮下,身體會分泌大量激素和物質,並分配給身體的各個器官,使得病人處於短暫的清醒階段,具體的時間長短不一,有的可能幾天,有的可能只有幾個小時。

此後,隨著能量消耗完畢,人最終走向了生命的終點。

二、出現迴光返照,是否還能救活?

在沒有經驗的年輕人眼裡,生病的長輩突然好轉,可能意味是病情減輕了。但懂的人知道,這可能是迴光返照,這種情況下,即便實施搶救,也不一定能挽回。

此時,病人各個臟器的損傷不但不可逆,而且程度已相當嚴重,身體好轉僅僅是激素在發揮作用。就像一根燃燒殆盡的蠟燭,雖然最後的燭光看起來更亮,可隨著蠟油的耗盡,燭光最終會熄滅。

人的身體也是如此,由於損傷程度嚴重且難以逆轉,即使此時進行搶救,也不會比其他時候概率更高。

三、這些表現,暗示「死亡」來臨

迴光返照不是人人都有,它可能出現在器質性疾病的晚期患者身上,比如癌症、糖尿病晚期等,這些病程相對漫長,患者經歷了由好到壞的過程,最後容易出現迴光返照。而如果是急性發作的疾病,例如中風、心肌梗塞等病人,基本不會發生迴光返照。

對人來說,生命是有機的整體,一旦進入倒計時階段,身體的各項機能就會逐漸停止運轉,出現「瀕死癥狀」。

1.體溫下降

隨著血液循環減慢,身體各個部位的溫度也隨之下降,此時要不要給病人增加衣服,並沒有統一的答案。

有些醫生認為,此時患者的知覺已經喪失,感受不到寒冷,添不添衣都不重要了。也有醫生認為,臨終前,家屬和醫護應隨時觀察病人的情況,採取相應的措施。

2.臨終喉鳴

生命進入倒計時,患者呼吸也變得沒有節奏,喉部肌肉鬆弛,液體聚集在此處,呼吸會伴隨雜音。這種聲音會讓他人聽起來很不安,但患者自己往往已經感知不到。

此時,家屬可以採取一些力所能及的措施,比如將患者頭部墊高,或是用濕棉簽擦拭患者乾燥的口腔。

3.疼痛

神經是最後喪失功能的,而有些病在最後也不會減輕,所以疼痛感會伴隨患者,直到死亡真正來臨。這種情況下,就要採取鎮痛的措施,比如癌症患者可以使用劑量較大的鎮痛藥物,緩解痛苦,是一種人道的做法。

4.喪失食慾

隨著死亡的臨近,患者的食慾會逐漸喪失,這時如果強迫進食,會增加不適感。

5.聽覺最後喪失

研究認為,人的聽覺是最後喪失的,即使患者陷入昏迷,還是能聽到一些聲音。不過也有醫生認為,人在臨終之際,各種知覺都已喪失,聽覺自然也如此。但不論是哪種情況,彌留之際,家人在患者身旁說出最後感受,也算是一種道別和辭行。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也是寶貴的。因此,人們對於自身的健康還是應該重視起來,避免那些意外情況的發生。家裡有老人的,一定要注意觀察老人的狀態,尤其是在一段時間內,言行舉止出現異於平常的情況,最好是及時的去查看一下身體,並且注意在最後的時間裡,多多陪在身邊。生命還是美好,需要你我珍惜。

胰腺癌的病症,哪些人容易得胰腺癌?

聞癌色變的今天,談到癌,大家十分緊張害怕,種類多、死亡率高,有時變賣家產都不能治好。其中又以“癌中之王”的胰腺癌最危險,從這稱呼上不難看出該病的危險性之大,或許你的身邊也有人出現這病,從確診到死亡不過三個月的時間。。

胰腺癌具有起病隱匿難以早期發現、轉移率高等特點,致死率在所有癌症中的排名在前五名,因此也被稱為「癌症之王」。

一、一旦身體出現這3個表現,警惕胰腺癌

胰腺癌早期癥狀並不明顯,容易跟胃炎和消化不良的癥狀混淆,出現誤診的情況比較常見。當有明顯的癥狀時,很大可能已經是胰腺癌晚期。如果出現下面3種癥狀,就要警惕是胰腺癌:

胃痛

胰腺的出口和膽管相連,胰腺癌會導致膽管或胰管梗阻,膽汁排洩不通,就會出現中上腹疼痛、飽脹等癥狀。這種疼痛和一般的胃痛是有區別的,一般表現為鈍痛、脹疼、燒灼痛等,容易發生在飯後1-2小時,有時候不吃東西可以緩解疼痛。

腰背疼痛

當胰腺癌侵犯或壓迫到腹腔神經叢時,會出現持續性疼痛的癥狀,由於胰腺的位置靠後,緊鄰脊柱,所以患者會感到腰背疼痛,特別是在平躺的時候疼痛加劇,側卧或彎腰時疼痛可以減輕。

黃疸

60%以上的胰頭癌患者會出現黃疸,這是因為在胰腺癌晚期容易出現肝臟轉移,就會造成膽管梗阻,也會對膽總管造成壓迫而引發黃疸,所以,發現黃疸時需要警惕是胰腺癌的可能。

二、這6種人群容易被胰腺癌盯上

1、年齡大於40歲的中老年男性

男性胰腺癌的發病率遠高於女性,而且隨著年齡增長,胰腺的重量會減輕,胰腺功能衰退,患胰腺癌的風險不斷增大。因此,40歲以上的男性是胰腺癌的高發人群。

2、膽結石患者

胰腺管和膽總管的開口都是腹部,如果膽結石將這個開口堵住了,胰液就無法通過胰管來到腸道,就容易誘發胰腺炎,從而增加胰腺癌變的風險。

3、超重和肥胖人群

超重和肥胖人群的胰腺癌發病率比普通人高45%,攝入過多高膽固醇和高脂肪的食物會在體內轉化成環氧化物,容易誘發胰腺癌。

4、急、慢性胰腺炎患者

胰腺炎是誘發胰腺癌的最大危險因素,慢性胰腺炎是胰腺癌的癌前病變,炎症會刺激胰腺,如果遇到胰腺管道損傷時,胰液會將胰腺自身消化溶解,擴大胰液滲出,病情很快就會蔓延,從而引發癌症。

5、有胰腺癌家族史人群

如果有胰腺癌家族史,會增加發病率,如果家族中有胰腺癌患者,一定要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治療。

6、酗酒吸菸人群

正常的胰腺是非常柔軟的,但是酗酒的話容易出現慢性胰腺炎,導致胰腺硬化;菸草中的致癌物質也會通過各種途徑損害胰腺。

三、堅持這3點,遠離胰腺癌

對於胰腺癌這種病情兇險的疾病來說,預防遠比治療重要得多,胰腺癌的發生和發展有一個長期、逐漸加重的過程,如果我們能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預防,就能夠降低胰腺癌的發生。

生活要有規律

有的人經常熬夜玩遊戲,而且習以為常,其實這種不規律的生活方式容易增加罹患胰腺癌的風險。所以,我們應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作息時間,不要熬夜,這樣才能有助於預防胰腺癌。

加強鍛煉

多在戶外進行體育鍛煉,不僅可以增強體質,還能增強人體免疫力,研究發現,長期堅持慢走或慢跑,能夠降低患胰腺癌的風險。

控制飲食

胰腺癌的發生和飲食有十分密切的關係,得了這病一定要做到戒酒,有些人得了這病後,認為無所謂又開始喝酒,哪知道出現惡化,最終死亡了。

綜上所述,大家對於哪些人容易得胰腺癌,有了認識了,對於這個“癌中之王”也不再陌生,該病在來臨前往往會有這些預警信號,重視一個也是有助於身體保健的,希望你別忽視,早瞭解早預防,促進健康。

提肛運動,改善肛門括約肌,能帶來哪些好處?

提肛運動是指有規律地往上提收肛門,然後放鬆,一提一松就是提肛運動。站、坐、行均可進行,每次做提肛運動50次左右,持續5-10分鐘即可。提肛運動可以促進局部血液迴圈,預防痔瘡等肛周疾病。

在下列時間堅持提肛療效會更佳。晚睡前或起床前,躺在床上提肛56次,大小便後緊接著提肛16次;幹重體力活時也要注意提肛;性生活後亦應提肛16次。提肛時必須要用力,提肛之後最好馬上排便。

提肛運動有什麼好,讓眾人擁簇?

1.預防痔瘡

而提肛運動通過控制肛門的收縮和舒張可促進肛周的血液循環對痔瘡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如出現肛門局部感染、痔瘡急性發炎,或肛周膿腫等嚴重情況做提肛反而會加重病情.

2.預防便秘

厲害的人排便褲子一脫一蹲完事而便秘的人上廁所一蹲就是幾十分鐘.而一松一緊的提肛可讓腹部有節律的運動促進腸蠕動有益於排便

另外提肛時,肛門節律性運動也能刺激腸壁感覺末梢使直腸蠕動加強幫助便秘的人產生便意

3.預防前列腺疾病

男人到了中年難免會得前列腺炎前列腺位於膀胱與尿道之間常做提肛運動讓肛門有規律地收縮相當於對前列腺有效而溫柔地「按摩」能促進會陰部的靜脈血迴流使前列腺充血減輕、炎症消退

4.緩解尿失禁

女性生產後尿失禁的概率特別高

而無論男女到了老年也有尿失禁的風險

提肛能加強骨盆底肌肉群張力加強尿道阻抗力簡單來說就是對小便的「約束力」更高了暫時並沒有明確的醫學證據表明提肛運動可以提高男性性能力但由於能預防前列腺疾病多做也沒有壞處

提肛運動對人體有很多的好處,但是我們不能因為這些好處就狂做提肛運動。每一種運動都是有限度的,尤其是提肛運動針對的是那麼敏感的肛門。我們可以在工作之餘,順手做一組提肛運動來鍛煉一下身體,不耽誤時間,身體又能得到實惠,何樂而不為?

什麼是血液病,是白血病嗎?

血液病並不是一種病,而是很多的疾病,只要是發生在血液系統的疾病統稱為是血液病。如缺鐵性貧血、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血小板減少症、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都屬於血液病。血液病的嚴重程度根據病變的具體性質不同而有很大的區別,有些是可以治癒的,有些是終身都不能治癒的

血液病不等於白血病

很多人提到血液病,就會馬上想到白血病。其實,血液病並不等於白血病,二者之間是從屬關係。常見的血液病有以下幾類。

急性白血病,是因為原始白細胞異常增生導致的。臨床表現為出血、發燒、淋巴結腫大

再生障礙性貧血。造血組織的減少導致造血功能衰竭,從而導致全血細胞的減少,造成貧血。臨床表現為出血和高熱

多發性骨髓瘤。這是一種血液內漿細胞進行異常增殖的惡性腫瘤。臨床表現為骨骼疼痛,造血功能受損導致的貧血等。

急性造血功能停滯。這種疾病一般是在原有貧血的基礎上,導致了造血功能的紊亂,血細胞暫時性的減少或缺失。癥狀為貧血癥狀的加劇,頭暈,甚至是休克。

白血病屬於血液病的一種,白血病是一種血液系統的惡性增生性疾病。[2]

白血病又可以分為幾個小類,包括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等。

早期頻繁出現這3個癥狀,當心血液病

在血液病早期,很多癥狀都容易被忽略,從而耽誤了治療。因此當以下幾個癥狀出現時,要引起警惕。

淋巴結腫脹

除了血液病以外,細菌感染也會造成淋巴結腫大,要注意區分。白血病一般是全身性的淋巴結腫大,尤其是頭頸部、腋下和腹股溝部位的最明顯。

反覆持續發燒

反覆發熱也是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一個常見癥狀,但發熱的溫度不高,卻斷斷續續一直反覆。

貧血

雖然缺鐵性貧血是非常常見的慢性疾病,一般由營養不良引起,並不是由血液的病變導致。但要注意很多血液病都會伴隨貧血的癥狀,如急性造血功能障礙,多發性骨髓瘤等。

不想血液病找上門,這2種食物最好遠離

平時可以通過飲食對血液病加以預防。

少吃熱性食物。如果是有出血癥狀的患者,要少吃性熱的食物,否則會加劇出血。如羊肉、鹿肉、韭菜、荔枝等。

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脂肪攝入過多會破壞人體的造血功能,並加重血管的負擔。因此平時飲食應多以清淡、富含蛋白質的食物為主。

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缺乏維生素C會導致凝血功能下降,出現壞血病。因此,生活之可以多吃蔬菜、水果來自然補充維生素C。

血液病主要分為先天性的和後天性的。先天性的血液病多因為血液中基因的突變,多存在於新生兒。後天性的血液病多因為病毒、生化物質等原因。患者身體抵抗力和免疫力就會逐漸降低,所以一旦確診就要趕快的加以治療,避免不適的症狀對身體造成嚴重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