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囊腫是什麼,肝囊腫會發展成肝癌嗎?

有很多人聽說或者接觸過肝囊腫,肝囊腫不屬於腫瘤,算是肝臟的一種良性的疾病。一般來說是不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但是也有幾率會病變惡化。所以如果患有肝囊腫的患者平日一定要多加注意小心。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下,肝囊腫是怎麼形成的,以及肝囊腫的症狀有哪些,患有肝囊腫吃什麼以及不能吃什麼。

肝囊腫有多嚴重?會發展成肝癌嗎?

肝囊腫是一種常見的肝臟慢性疾病,發病原因尚不明確,但可能與肝臟炎症有關。囊腫的體積從幾毫米到十幾厘米不等,小的囊腫大多不會帶來明顯癥狀,隨著體積的增大可能引起腹脹、腹痛等不適。

需要明確的是肝囊腫是一種良性疾病,體積不大的囊腫不存在明顯危害,但體積過大的可能會壓迫周圍器官和組織,引發病變

即使肝囊腫的增大會影響肝臟和周邊器官的正常工作,但目前沒有證據表明肝囊腫會發展成肝癌。[1]一般來說,肝癌的主要病因有病毒性肝炎,黃曲霉素感染等,不包含肝囊腫。

檢查出肝囊腫需要治療嗎?

對不同的肝囊腫,處理的原則也不一樣。

首先是最常見的單純性囊腫。大部分人體檢偶然發現的都是這類囊腫,都是沒有任何癥狀及不適的。這種單純性肝囊腫不需要特別的治療,也無需過度關注

其次,體積過大的肝巨大囊腫,由於壓迫到腹部別的器官,會造成上腹部不適、疼痛或噁心嘔吐。這類囊腫最好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以免造成感染和併發症。[2]

另外,也有因為寄生蟲引起的肝囊腫,這種肝囊腫需要儘快進行手術治療,並服用抗寄生蟲藥物

肝囊腫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3種:

囊腫穿刺抽液及引流術:選擇距離囊腫最近的腹壁為穿刺點,然後進行局部麻醉,在超聲的導向下用穿刺針刺入囊腫內部,抽吸出囊腫積液並進行引流。這樣做能使囊腔基本消失。

囊腫切除術:顧名思義,即完全將囊腫進行切除,適合囊腫已經發生破潰的患者,直接切除能夠預防囊腫複發。

部分肝臟切除術:當出現可疑的惡性病灶,或囊腫所處的肝臟出現較嚴重的併發症,或經過一次囊腫切除后又複發者,可以採用部分肝臟切除術。

肝囊腫患者在飲食上需要注意什麼?

查出肝囊腫的患者在飲食上需要加以注意,以免囊腫的體積越來越大。

首先,少吃高熱量的食物。高熱量的食物會增加肝臟的負擔,從而促使肝囊腫的增大。平時可以改變烹飪的方式,少用煎、炸、烤等方式。

其次,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否則會加重肝臟的代謝負擔,不利於患者的病情康復。

肝囊腫患者還需要注意少喝酒,不熬夜,減輕肝臟負擔。平時保持心情的舒暢和良好的睡眠習慣。

其實肝囊腫這種疾病還是很常見的,所以如果是在體檢的時候,發現了這種疾病,也不要太過於擔心。保持愉快的心情,定期的進行複查,平時少吃辛辣刺激和油膩厚重的食物,減少這些食物對身體的刺激。平時要多補充一些維生素,吃一些膳食纖維比較豐富的食物,只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堅持下去,那麼一定可以儘快的康復的。

 

口腔潰瘍反覆發作,治療用這個偏方一勞永逸

口腔潰瘍俗稱“口瘡”,是發生在口腔粘膜上的表淺性潰瘍,大小可從米粒至黃豆大小、成圓形或卵圓形,潰瘍面為凹、周圍充血,可因刺激性食物引發疼痛,一般一至兩個星期可以自愈。口腔潰瘍成週期性反復發生,醫學上稱”復發性口腔潰瘍”。可一年發病數次,也可以一個月發病幾次,甚至新舊病變交替出現。

有些人常年「爛嘴頭子」,在大眾的潛意識裡,口腔潰瘍往往被歸納為上火,但事實情況卻不僅僅是如此。

01 口腔潰瘍就是上火嗎?

雖然口腔潰瘍十分常見,然而它的病因目前卻不是太清楚。臨床上目前普遍認為,口腔潰瘍的發生,跟遺傳、環境、免疫三個因素相關。

如果直系親屬中有人經常患口腔潰瘍,那麼自己若身處這樣的家庭,潰瘍發生的幾率也就增加了。環境因素上,精神壓力大、生活不順利、情緒不穩定、長期嗜辣等都會誘發口腔潰瘍。

此外,人體如果發生異常的免疫反應,也會誘發口腔潰瘍。此外,創口的感染、過敏反應、激素波動等因素,也會導致口腔潰瘍的發生。

02 如何對付口腔潰瘍?

口腔潰瘍雖然很疼,但卻是自限性疾病,通常一個星期左右就能痊癒,但是這個病會反覆的發作,這就導致很多人難以忍受。

偏方:姜水或鮮榨蘿蔔藕汁

可以用姜水或鮮榨蘿蔔藕汁來漱口,早中晚各一次,敷個3-4天即可見效,這也是一個非常實惠簡單的治療偏方。

當然,更重要的是防患於未然,一旦患上口輕潰瘍,它的反復性概率就極高,主要是在日常飲食上要多加注意,不吃辛辣食物,比如油炸的食物,辣椒做的菜和零食等;也不吃辛辣刺激性的調味品,比如辣椒、醋、薑、蔥、八角等;也儘量不要吃上火的水果,比如荔枝、榴槤等,因為這些食物水果會加劇患者的疼痛,通過刺激,還可能會使潰瘍的面積進一步擴大。

平時就可以吃一些溫補清涼性的食物和水果,注意營養搭配,也要勞逸結合,身體健康,無病無痛,比什麼都好。

包皮該不該割, 為什麼男人都要割包皮

割包皮,學名“包皮環切術”。其歷史相當久遠。已知的最古老的“證明”,見於一座距今4000多年的浮雕,位於古埃及官員安赫馬奧(Ankhmahor)的墓地內。一面牆上雕刻著一人站立,另一人跪在其面前,拿著工具對準他的JJ。

穆斯林、猶太人和美國人是幾個包皮割除率較高的族群。其原因不一,主要是3方面:

第一,穆斯林和猶太人主要是出於宗教教義。割,是信仰問題。

第二,美國人割包皮,始於醫學教條,認為這能預防包莖、性傳播疾病和癌症。其醫學論據是:包皮底下有一塊溫暖潮濕的環境,致病菌和病毒隱匿在此,肆意生長。如果去掉包皮這塊“保護膜”,細菌和病毒就無法寄居在陰莖上興風作浪、致病害人。

有很多研究證明了包皮環切術的益處。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也引用研究表示:包皮環切術能降低尿路感染、多種性傳播疾病、陰莖癌、包莖、龜頭炎及HIV感染等風險;男人割包皮,對女性伴侶的健康也有好處,能降低人乳頭瘤病毒導致的宮頸癌風險。

第三,在美國,包皮環切術是“有身份的象徵”。19世紀中期,包皮環切術開始被美國醫學界接受。這一手術問世初期,只有相對富裕的人才能住進私立醫療機構,完成手術。因此,割包皮一時成為身份的象徵.。

那麼男人「那層皮」一定要割嗎?

最近幾年,「割包皮」的風氣不知道怎麼突然就興起來了,每年夏天都有很多媽媽帶著兒子去排隊。

包皮過長是指自然狀態不能外露或少部分外露。如果長時間包皮過長,容易引發炎症,也是陰莖癌的因素之一,這主要因為包皮粘膜內部含Langerhans細胞,特別受HIV病毒的喜愛,一旦受到創傷很容易感染。

此外,包皮過長對於敏感度也有一定的影響,平時缺少外界刺激,使得神經敏感,容易過度興奮,降低夫妻生活質量。

還有就是容易私藏污垢,不僅自己容易發炎、感染,還可能傳給女性,造成婦科炎症

所以,從醫學角度來看,割包皮有以下好處:

1、降低HIV、HPV、HSV感染風險;

1、預防炎症;

2、預防早洩;

3、減少伴侶得婦科疾病的幾率;

綜上所述,包皮過長對健康還是有一定的影響的,如果能對病理性包皮進行切除,確實是有好處的。

三、哪些情況需要割包皮?

包皮具有保護、維持敏感性、防止乾燥、阻擋污染尿道的作用,所以,並不是每個孩子都需要去「切一刀」的。但如果出現以下這些情況,則需要及時進行包皮環切手術,例如:

病理性包莖(繼發性包莖)、嵌頓性包莖、乾燥性閉塞性龜頭炎、複發性泌尿道感染、重度或複發性包皮龜頭炎、短系帶、出現排尿困難等癥狀。

最簡單的辦法是去諮詢專業的醫生,判斷是否需要進行手術切除,而手術年齡也沒有絕對的答案。如果有有手術指征,不管是什麼年齡段,都是越早割除越好。如果沒有醫學上的指征,又想割,那新生兒時期最好,皮薄,手術容易,術后護理簡單,併發症少。

手術季節、手術方法有啥講究不?

理論上,一年四季都能割。相對來說,夏季術後護理比較簡單、方便。因為夏天穿得少,甚至在家可以不穿褲子。而且,目前大多數家庭都裝了空調,傷口不易感染。術後1—2周即可癒合。

割包皮的方法很多,器械不少,但萬變不離其宗。沒有什麼最佳,只有醫生最擅長的。但是強烈建議,要到正規醫院!要到正規醫院!要到正規醫院!手術有風險,割皮需謹慎!

 

 

腦出血以後會怎麼樣?如何恢復正常

腦溢血起病急驟、病情兇險、死亡率非常高,每年因腦出血死亡的患者,約占全部疾病死亡的20%。在引發腦溢血的諸多因素中,血壓波動被認為是主要原因。出現血壓波動後,如果再加上一些外界的誘因,如疲勞、情緒激動、喝酒等,很容易導致腦出血的發生

01 注意!高血壓是腦出血的主因

腦出血好發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群,究其原因,高血壓與之關係極其密切。

這主要是因為腦血管系統中有一些很細的血管,屬於大動脈的分支,在持續高血壓或較大血壓波動的衝擊下,很容易擴張形成「小泡」,而這些「小泡」是比較脆弱的,很容易破裂。而它一旦破裂,就會在腦部形成佔位,即血腫,進而壓迫腦組織神經或破壞腦組織,最後形成腦出血,出現劇烈頭痛、嘔吐、昏迷、肢體功能障礙等表現,使患者處於危險之中。

所以,高血壓患者一旦出現相關表現,一定要緊急送醫進行急救。平時的話也不得大意,要提高警惕,做好預防,避免自己處於危險的情況當中。

而高血壓患者想要控制好血壓,預防腦出血,很關鍵的一點就是遵從醫囑,按時按量服用降壓藥。還有就是儘可能改善和避免已知的其它心腦血管危險因素,具體包括:

-控制鹽的攝入;

-做好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遠離菸酒;

-保持樂觀愉悅的心態,少生氣;

-上廁所的時候不要過度用力,站起來和坐下去的動作不要太急;

-春季氣溫仍較低,易導致周圍血管收縮,引起血壓升高,所以依然要注意防寒保暖。

相信只要做好上述這些,血壓基本都能穩穩控制住,從而遠離腦出血。

而說到高血壓容易導致腦出血,那有患者要問了,血壓高到多少才會引起腦出血?數值達到多少,我們才需要警惕呢?

02 血壓多高,才會發生腦出血?

這其實沒有什麼標準答案,原因很簡單,因為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不一樣,包括血壓的基礎水平、血管條件、疾病基礎等都可能存在差異,所以也就沒辦法有統一標準。

有心血管內科醫生舉了2個簡單的例子,有的患者平時血壓為90/60mmHg,因某些原因升至160/100mmHg,便出現了嚴重的臨床癥狀甚至出血;而有的平時血壓為150/100mmHg,升到220/110mmHg,卻沒有出現腦出血。

所以,因為每個患者的情況不同,導致的結果也不同。但可以確定的一點是:想要預防腦出血,一定要降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內,一般來說,若血壓高達180/100mmHg,說明已到達「紅線」,此時有極大幾率發生腦出血。

此外,還需要強調一點,雖然高血壓是致使腦出血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像動脈硬化、血管畸形、動脈瘤、腦腫瘤、腦梗死後、外傷等多種因素都可能導致腦出血。而腦出血在急性期的死亡率超過30%,而且常常會留下偏癱、半身不遂等多種後遺症,給患者以及家人帶來嚴重傷害。

所以,對於腦出血,一定要引起重視,平時做好預防工作。

03 發生腦出血后,康復訓練很重要

正如李先生的案例,很多腦出血患者發病之後會留下後遺症,此時康復訓練就非常重要。

一般情況下,腦出血患者在病情穩定,也就是患者的意識清醒,血壓、呼吸、心跳都正常,也沒有發燒等表現后,就可以儘快開始康復鍛煉了,因為越早康復治療,功能恢復得越快,對肢體的殘障的影響就越小。

而康復訓練也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如在卧床期,主要訓練內容就是體位變換、體位維持及被動關節活動訓練;坐位期訓練逐步起步,分為30°、45°、60°、80°四個角度做起,之後在進入輪椅坐位訓練;

當能做滿30分鐘以上,就可以進入離床期。離床期訓練內容為基礎訓練、動作訓練、日常生活能力訓練;

之後就是步行期,包括原地步行跨步訓練、平行棒內步行訓練、輔助下步行訓練、拐杖步行、獨立走訓練等;

再之後就是恢復期,包括上下樓訓練、斜坡行走訓練、肌力強化訓練、日常生活能力訓練、言語訓練及耐久訓練。

病情較輕的經過正規的早期康復治療得到改善,就可以回家或社區維持康復治療,如果病情偏重,還比較重的,建議到專門的康復中心或專業的康復病房繼續康復治療,重點是進行抗痙攣治療,糾正異常姿勢,動態平衡的訓練,步行訓練,作業訓練,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最後是維持期,主要是要訓練患者獨立個體進行體位的轉移,穿脫衣服,洗漱,打掃,備餐,烹飪及電器的使用,利用社區資源進行適當的訓練和娛樂活動,幫助正確的應用一些輔助的器具。

肺癌致死率極高!肺癌早期癥狀有哪些?

癌是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長最快,對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脅最大的惡性腫瘤之一。近50年來許多國家都報導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明顯增高,男性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惡性腫瘤的第一位,女性發病率占第二位,死亡率占第二位。肺癌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確,大量資料表明,長期大量吸煙與肺癌的發生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已有的研究證明:長期大量吸煙者患肺癌的概率是不吸煙者的10~20倍,開始吸煙的年齡越小,患肺癌的幾率越高。

肺癌又可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類,其中非小細胞肺癌又分為鱗癌、腺癌等。原發性肺癌中大部分是非小細胞肺癌,佔比超八成,而小細胞肺癌惡性程度較高,更容易出現全身轉移,是所有肺癌中愈后最差的。

 

肺癌死亡率高,與早期診出率低有很大的關係。早期肺癌之所以難被發現,是因為患者在早期感覺不到癥狀。或者是出現了一些咳嗽、胸痛等癥狀,誤認為是常見的呼吸道疾病,例如肺炎、慢性支氣管炎等,很容易被忽視。而等到出現明顯癥狀再去檢查時,已經發展到了中晚期。中晚期肺癌的治療難度很大,預后也不佳。

如果出現了以下的一些癥狀,就需要警惕了,儘早到醫院進行檢查。

(一)早期症狀

1.咳嗽的持續

肺癌作為肺部腫瘤,最常見的症狀就是咳嗽一直在持續;如果你在咳嗽超過2周的同時,還伴隨著血痰等症狀出現

2.容易疲勞

所有的癌症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會使人在日常感覺到比平時更疲勞,並且這一種症狀非常地模糊,非常容易被忽略。

3.呼吸困難

呼吸急促或者呼吸困難都是肺癌的常見症狀,但是通常情況下,肥胖、年齡增長以及心臟病或者天氣變化都會影響呼吸,這也就造成呼吸困難極為容易被忽略;  另外在某種情況下,肺癌患者還可能會感到背部疼痛,使得呼吸加重。

4.沒法解釋以及消除的疼痛

這種疼痛包括胸部、胸腔、肩膀、手臂等位置的疼痛,並且這種疼痛會持續。這些都是肺癌的早期症狀,這種疼痛還可能包括刺痛、麻木,後面甚至能發展成為癱瘓。

5.體重忽然減輕

即使你沒有刻意減肥,但不知道為什麼就是變輕了10斤左右,那麼這個時候很可能是因為癌細胞在消耗過多的能量,影響了你的新陳代謝,導致了體重的減輕。

出現疑似癥狀后,應及時到醫院進行篩查。目前最有效的肺癌篩查方法是低劑量螺旋CT低劑量CT是CT檢查的一種,輻射量較低,精確度卻不受影響,因此對於健康體檢和癌症篩查十分適用。

其實要預防這種疾病很簡單,只是很多人不一定能堅持去做。菸草的使用、合理膳食、身體活動、超重肥胖、健康心理等,危害我們健康的因素翻來覆去其實就是那些,為了咱們自己的健康長壽,也為了家庭的幸福,咱們還是要努力去養成良好的飲食和運動習慣。

新冠患者治癒後有後遺症,防範新冠病毒是根本

進入2021年世界範圍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的治癒數量也越來越多了,很多朋友關心這樣一個問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治癒後,會不會有後遺症,從而影響以後的生活,

近日,《柳葉刀》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對患者的影響是長期的,患者在治癒后,依然會出現不少後遺症。研究人員通過評估,發現超過76%的患者在發病半年後仍持續出現至少1種不適癥狀,中和抗體水平下降一半以上。其中,疲勞、乏力、焦慮、抑鬱、失眠等最為常見。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的一個研究團隊也稱,在感染新冠肺炎之後,患者的腦功能可能受到了重創,嚴重的甚至相當於大腦老了10年,導致患者出現嚴重的持續幾個月以上的認知缺陷。

此外,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對19名因為新冠死亡的病人的腦組織進行了檢查,結果發現,新冠病毒不僅嚴重破壞呼吸系統,還會引起胃腸道疾病,損傷心臟,造成凝血功能紊亂等,甚至還會使人體出現大範圍的炎症和腦組織損傷,出現精神疾病等多種後遺症。

對於新冠病毒後遺症,專家怎麼看?

多國陸續報道了一些新冠肺炎後遺症病例,這是否意味著患者即使痊癒,也依然有很大的健康風險呢?

雖然不斷有研究證實新冠病毒對人體的傷害是多方面、深層次的,但是也不必過於驚慌,根據目前的情況,大部分新冠感染者康復速度都是很快的,也沒有出現什麼嚴重的後遺症,只是個別患者由於自身免疫力低下,或者合併其他疾病的原因,康復時間比較長。

防範新型冠狀病毒請這麼做

首先,最重要的是正確佩戴口罩。進入人員密集或密閉公共場所,一定要佩戴正規的一次性醫用口罩或KN95等類型的醫用口罩,不要使用透明口罩、棉布口罩、自製口罩等,以免起不到防護作用。

戴口罩前後要清洗雙手,口罩要與面部緊密貼合,將鼻子、嘴、下巴完全包裹住。而且,口罩要及時更換,切忌重複使用、內外面交替使用,以免造成感染。

其次,盡量少去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如果一定要去,與人群保持1米以上距離,切忌用手觸摸眼、鼻等部位。外出回來之後,及時更換衣物,用肥皂水或洗手液清洗雙手。

這場疫情,從宏觀來看,是整個世界遭遇的災難,從微觀看,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面臨的一場「人體戰爭」。我們能做的,就是為我們的免疫系統減輕壓力,儘量避免接觸感染源,做好防護.

告別降糖藥,這樣可以逆轉糖尿病!

有的人可能認為,糖尿病是一個終生性的疾病,需要一輩子吃藥或者是一輩子打針。其實呢,很多醫生都跟你有一樣的想法,但是我以我的親身經歷告訴你,早期糖尿病確實是可逆的。我有糖尿病的家族史,當然我也沒逃過。

糖尿病為慢性高血糖疾病,它並不具備發病急的特點。在正常血糖發展為糖尿病高血糖之間,會有一個過渡時期,即糖尿病前期,這一時期也是逆轉糖尿病的黃金周期。

多飲、多尿、多食和體重下降是糖尿病的典型臨床表現,在糖尿病前期階段,患者一般沒有明顯的不適癥狀和臨床表現,主要依靠檢測血糖發現。

糖尿病前期的表現包括空腹血糖受損(IFG)和糖耐量受損(IGT)。母義明教授表示,如果6.1mmol/L≤空腹血糖<7mmol/L,即是空腹血糖受損;如果7.8mmol/L≤餐后兩小時血糖<11.1mmol/L,則為糖耐量異常。

比起單純空腹血糖高或單純餐后血糖高,二者兼有的患者發展為糖尿病的風險更高。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早期診治「糖尿病前期」將會減少或延緩糖尿病、心血管病和微血管病的進展,若從飲食、運動和藥物多方面干預,可使糖尿病發病率降低約50%,實現逆轉

二、4個方法,實現逆轉

飲食和生活方式的干預和管理,是預防和逆轉糖尿病的重中之重,可以有效實現血糖控制,並在糖尿病前期成功實現治癒

1.加強飲食

控制攝入總能量是糖尿病預防和膳食治療的首要原則,要控制熱量,就要學會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的比例。

針對糖尿病患者,飲食比例具體這樣控制:碳水化合物佔總能量的50%~60%;限制脂肪(包括植物油)的攝入量,佔總熱能的25%~30%;蛋白質的攝入量應佔總熱能的15%~20%。同時,要注意飲酒控制,建議每日攝入量在25g以下;烹飪時,優先選擇低GI的食物,如全穀類、豆類、白肉、蔬菜等。

2.減輕體重

超重和肥胖人群糖尿病發病風險高,患糖尿病的相對危險性隨BMI(身體質量指數)的增長而增長。肥胖時,脂肪組織和肝臟對葡萄糖的利用與處理髮生障礙,引起血糖升高。因此,控制超重和肥胖,保持理想體重,是糖尿病的預防及健康管理的關鍵。

3.保持運動

體力活動及運動可消耗血糖、減少體內脂肪蓄積,增加全身肌肉組織(尤其是骨骼肌)和肝臟對胰島素敏感性,達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對於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和患者,不提倡劇烈的運動,防止血糖波動過高。建議中低強度的體力活動為主,如快走、慢跑,餐后一小時進行30分鐘,每周堅持5次。

4.定期監測血糖

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高危人群,如年齡在45歲以上、超重和肥胖、高血壓等,一定要注意血糖監測,同時還要監測體重、血壓、血脂等指標,了解病情的控制情況,以便根據病情調整治療方案。

所以,即便是在成功逆轉了糖尿病之後,還是需要患者自行在飲食、運動等多方面加以注意,保持一個健康、積極向上的生活習慣,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逆轉。如果還是像患糖尿病之前一樣胡吃海喝、大魚大肉,無視任何飲食禁忌大快朵頤,糖尿病遲早還是會再找上門來。

總的來說,在當下,糖尿病依舊無法徹底“治癒”,但能夠通過對生活方式的管理“逆轉”,達到不打針不吃藥還能控制好血糖的效果。而且,只要能堅持這樣健康的生活習慣,不止是糖尿病,許多“生活病”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吃七分飽,到底是什麼感覺? 飯吃七分飽真的長壽嗎?

育兒經有這麼一句話:想要小兒安,常帶三分饑和寒。因為這麼做孩子更好帶,更健康。其實對於成年人來說,這個道理依然適用。當下人們生活水準提高,過著衣食無憂、酒足飯飽的生活。奇怪的是,醫院的患者越來越多。這是為什麼?

中美兩國研究:「七分飽」可逆轉衰老,保持年輕

如今,七分飽對健康的正面影響也有了科學依據。《細胞》在今年發表了一項關於飲食和衰老的相關研究。該項研究是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和美國索爾克生物學研究所聯合展開的。

研究人員設計了一項試驗,以嚙齒類動物大鼠為對象,把它們按照年齡分成了年輕任意進食組、年老任意進食組、年老節食組。研究人員從大鼠的中年期開始進行飲食上的限制,每頓讓它們攝入70%的熱量,持續節食9個月。

然後研究人員分別對大鼠皮膚、主動脈、棕色脂肪、白色脂肪、肝臟、腎臟等組織中取到的細胞進行測序,對大腦和骨骼肌中取到的細胞進行單細胞核測序。通過對不同組細胞測序的結果表明,節食組的大鼠,細胞種類變化不大,而且促炎細胞的比例也沒有發生增加,這說明大多數與衰老相關的細胞變化,都能靠節食來抑制。節食,有效組織了免疫細胞在衰老過程中的異常變化,而且還能逆轉四分之一的基因表達變化。

而且,研究人員還發現了導致衰老的兩種基因。一種是S100A8,通過節食,該基因在老年大鼠內上升的趨勢得到逆轉。另一種則是Ybx1基因,它是幹細胞增值能力降低和炎症因子釋放增加的關鍵介導,而通過節食,則逆轉了這個表達變化。研究最終揭示:慢性炎症問題是動物界機能和器官衰老的重要標誌,而節食,則能減緩和逆轉這種速度。

頓頓吃撐,你可能在「找病」

而吃得太飽,事實上則是對身體健康的不負責任。《Nature》子刊去年刊發的一項研究顯示,越早進行飲食上的限制,對於身體的健康就越有好處。

 

該項研究是由德國馬克斯·普朗克衰老生物學研究所、德國科隆大學、英國Babraham研究所和倫敦大學的研究人員共同開展的。研究人員利用800隻小鼠進行試驗,結果表明,如果小鼠從成年開始,進食量就比隨意進食的小鼠減少40%,那麼就活得更長也更健康,而一旦採取隨意進食的模式,則死亡率增加。

而且,長期節制飲食,才能保證這種益處能延續。研究表明,越早進行飲食上的管控,對於今後的健康就越有好處。

而研究進一步證實,脂肪組織有記憶效應,越早節食管控,記憶效應越低,而節食管控越晚,則記憶效應延續過往的情況。

如果你每一頓都吃得很飽,過剩的熱量會合成脂肪儲存在體內,最直接的危害就是肥胖。而肥胖又會為心血管疾病埋下伏筆,患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等風險隨之上升。

吃撐還會增加腸胃負擔,造成消化不良,可能引起胃脹、胃痛、便秘等問題。

吃得太飽還會導致血膽固醇和血粘度增高,誘發動脈硬化,增加血栓出現幾率。

「七分飽」該如何衡量?醫生來教你

那麼在生活中,如何來衡量自己吃的是多還是少呢?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李衛敏分享了自己吃七分飽的秘訣:

生活中,可以在餐具上做一個記號,這樣可以提醒自己,以免吃多。而且在吃飯的時候要專註,不要聊天,不要看電視或者手機,因為一旦分神的話就容易吃多。

在吃飯的次序上,可以先吃熱量低、膳食纖維多的食物,然後再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這樣容易增加飽腹感,不會吃過量。

同時在吃的過程中一定要細嚼慢咽,有助於讓大腦有時間接受飽的信號。一旦感到肚子不空了,就可以停止進食。

老年人注意:七分飽≠盲目節食

但需要注意的是,七分飽不是讓人過度節食,尤其是老年群體,本身消化系統已經降低,如果吃得過少,容易導致營養不良。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老年病科主任醫師樓慧玲表示,老年群體吃飯,不能吃撐,但也要保證足夠的營養。

首先要保證肉、蛋、奶等能量的供應,其次是要食物多樣化,要合理搭配飲食,不能偏食。再者,蔬菜和水果一定要多吃,要避免吃的過於油膩或過咸過甜,保證充足的飲水。

吃得太多,與心腦疾病相關的三高也接踵而至,甚至使老年癡呆、癌症發生幾率上升。七分飽並不難,只要你是有心人。七分飽的感覺,就是還沒覺得飽,但進食速度會減慢,只是習慣性地想繼續拿起筷子夾菜,不吃也無所謂。所以,千萬要記得,每天只吃七分飽,醫生少上門,這個長壽秘方一般人我不告訴他哦。

春困精神不振如何緩解,做好這些精神百倍

氣候日漸轉暖,人會感到困倦、疲乏、頭昏欲睡,就是春困,是因為季節交換給人們帶來的生理變化的一種客觀反應。其中也含有一些病理因素,比如缺內源氧,一些“春困”是疾病的表現。

《黃帝內經》對春天這樣描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

 春困來襲,早上起床睡不醒,一天的精神都會受影響,到了下午,更是沒有精力應對工作和學習,那麼怎樣才能防春困?

防止春困,除了保證睡眠時間和質量,平時可以多去戶外運動,改善生理機能可以藉助體育鍛煉來實現,運動鍛煉讓身體呼吸代謝功能增大,加速體內循環,提高大腦的供氧量,春困就能得以緩解。

晨跑可以啟動新陳代謝,刺激全身的血液迴圈,將氧氣和葡萄糖輸送到大腦,令你一整天都保持著充沛精力。如果能長期堅持,你的代謝狀態越來越好,整個人的狀態都會因此煥然一新呢!

對於整天坐著不動的上班族,在工作間隙建議每工作1個小時可以起來走走,活動肢體,再做個深呼吸,將力量集中在你腹部,讓新鮮空氣從鼻腔開始進入並充滿你的整個肺部,再簡單不過的動作,卻能有效地幫你注入更多的能量,你的腦部細胞在獲得了充分的氧氣後,亦能更清晰地思考

男人感染HPV有什麼危害?結果讓人意外

Hpv(人乳頭瘤病毒),是一種嗜上皮性病毒,感染皮膚和黏膜組織的病毒。約有100種,分為2大類,低危型和高危型。主要發生於:女性外陰、陰道、宮頸和肛門周圍、肛管內、尿道口;男性的外陰、陰莖、睾丸表面、尿道口、肛門周圍、肛管內等。少見於:腋窩、臍窩、趾間、乳房下扥。

男人們注意了,HPV病毒還真跟你有關!

有資料顯示,一半以上的女性在其一生中都可能會遭遇HPV感染,甚至有報道稱感染機率高達80%。只要開始性生活,就有感染HPV的風險。注意,夫妻之間或伴侶之間是互相傳染的,就像打乒乓球一樣,球上沾了東西,那兩個拍子都會沾上,只是因為男女生理結構不同,男性不易感染,但總歸是沾上了,還會給沾回去。一般來說,男性身體上的病毒多半會自然消失,理論上是不需要治療的會自愈,一起看看下面的故事

跟老婆結婚一年多了,一直沒要孩子,想著我們現在感情也穩定了,就合計著要個孩子。為了生一個健康的寶寶,我和老婆特地 去做了個孕前檢查,人忒多的,,好像生孩子不要錢似的。後來在醫生建議下,還做了hpv 檢測,至於hpv是什麼東西,不太懂,就聽醫生劈裡啪啦的說一通,聽著挺有道理的,就決定做了。

檢查結果要在下午才能拿,醫生看了眼報告單,說hpv陽性感染,43型號,沒什麼大問題,可以自愈。回家好好鍛煉,吃好點,不過現在不適合要孩子,3個月後來複查,轉陰再說。。。

說著醫生突然看向我,說什麼hpv主要是通過親密接觸傳播,避免交叉感染,建議我也去檢查一下。

我就感覺很莫名其妙,我一個大男人的,直的好嗎,這TM的hpv跟我有毛關係。當下我摔門就出了診室。(後來問了才知道,hpv不只是女性會得,男的也會得)

老婆從診室出來,勸說好久,我才同意去檢查。結果真的有點打臉,我也是hpv陽性感染。

回家後,我們按照醫生說的,每天都陪同老婆一起慢跑40分鐘,找人搭配了營養餐,全當是為懷孕做準備了。老婆是個剁手黨,為了調理身體,還買了一堆營養品回來,說這個是可以提高免疫力,能夠幫助hpv快點轉陰。我也不知道這有沒有用,就按照老婆說的做著。很重要的一點,十點半前就睡覺了。

就這樣堅持了3個月,一天沒落,第三個月,我們和老婆都去做了複查,結果真的轉陰了。對於HPV,最佳方法是預防,夫妻同治,禁止不潔性生活。

人乳頭狀瘤病毒能導致癌症?

是的。HPV不是癌症,但是可以導致癌症。

如果HPV持續感染就可能引起癌症。 男性常見的與HPV有關的癌症是陰莖癌,肛門癌,舌癌,扁桃體癌,喉癌。所有這些癌症均是因為HPV的持續感染所致。 癌症發展非常緩慢, 可能在感染HPV後數年或數十年才被診斷。目前,沒有辦法知道誰只是臨時的HPV感染,誰將患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