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超過11點就是熬夜,經常熬夜的人易猝死

熬夜會導致缺乏內源氧,出現以下症狀:免疫力下降,皮膚粗糙,臉色黯淡,出現黑眼圈及暗瘡,眼睛乾澀,眼肌疲勞,視力下降,引發感冒。胃腸感染,過敏原等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出現失眠,健忘,易怒,焦慮不安等神經精神症狀,稱為熬夜綜合症。

晚上幾點睡算熬夜?

其實,晚上幾點睡覺算熬夜並沒有定論。一般來說,人的正常睡眠時間應該為6-8小時。理論上,每天睡夠這個時間都算是正常的。

晚上11點後睡覺,屬於熬夜。雖然說零點後才算深夜,但是由於人體需要休息以及進行身體機能的修復,而23點至淩晨三點是修復和休息的最佳時段。如果超過這個時間再入睡,不僅身體很難得到充分的休息,身體機能的修復也容易錯失時機,不能很好地進行修復。

長期熬夜,有害身體健康

一.記憶力下降

長期熬夜睡眠不足,可導致記憶力下降。如果沒有充足的睡眠,交感神經沒辦法充分休息,容易出現萎靡不振、疲勞嗜睡及記憶力下降等。

二.皮膚變差

長期熬夜可導致內分泌失調,引起皮膚乾燥、無光澤等皮膚問題,還可能導致色素斑、黃褐斑。

三.容易猝死

長期23點後睡覺容易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甚至出現猝死的情況。這是因為長時間的熬夜導致心臟供血不足,因此容易增加心臟病的患病風險。長此以往,還可能會有猝死的可能。

四.損傷肝臟

長期23點後睡覺可能會導致肝臟功能受損。晚上11點到淩晨3點是肝臟的最佳排毒時間,若是長期23點再睡覺,肝臟無法順利排毒,這容易導致肝臟血流相對不足,難以修復已受損的肝細胞,情況可能還會惡化。

你肥胖嗎,中老年人體重維持在多少更健康長壽?

體重,關乎著一個人的壽命長短和健康程度。過於肥胖自然不利於健康,過於瘦弱也會導致營養不良。如今,全球有近三分之一的人超重或肥胖,並且呈爆炸式增長。肥胖已成為全世界的一大難題,那肥胖的標準是什麼?您離肥胖還有多遠?在臨床上,診斷肥胖以體重指數(BMI)為標準。指體重(kg)/身高(m)平方得到的數位,用以評估一個人的胖瘦程度.成人BMI≥24為超重,BMI≥28為肥胖

近日,發表在《BMC Medicine》雜誌上的一項西班牙巴塞羅那大學的研究論文,在十年間分析了365萬餘名無癌症成年人的數據,對這些參與者進行26種不同癌症的分析篩查。在長達8年的隨訪中,其中的20萬名參與者被確診為癌症。

通過兩項數據對比分析發現,較高的體重指數(BMI)與26種癌症的發生相關,包括常見的宮頸癌、結直腸癌和乳腺癌等等。[1]

此外,該研究還證實體重指數(BMI)和腰圍2個指標,在評估與肥胖相關的癌症風險中是高度重合的。

這項研究再次提醒我們:肥胖不僅影響你的顏值,更會對健康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肥胖到底有「幾宗罪」?

毋庸置疑,肥胖是不健康的,除了造成外貌焦慮以外,還會帶來很多慢性疾病隱患。

心腦血管疾病。肥胖會導致高血壓、高血脂,尤其是40歲以後的肥胖人群,患高血壓的風險是平常人的50%,而高血壓會導致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大大增加。此外,肥胖導致脂肪附著在心肌,影響心肌功能,也會直接引發心衰、心律不齊等疾病。肥胖還會引發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栓的形成,影響大腦健康。

糖尿病。肥胖人群的糖尿病發病率比普通人要高數倍,糖尿病的新發病例大部分都是肥胖及超重人群。[2]這是因為脂肪細胞對胰島素不敏感,肥胖人群等於擁有了胰島素「抗體」。胰島素是人體的降血糖激素,當胰島素不足時,通過食物攝入的大量糖分將進入血液循環,造成高血糖與糖尿病。

關節炎。超重會導致膝關節炎的發病率大幅度上升。原因是體重增加之後,關節需要負擔的壓力也就隨之增加,長此以往造成磨損,再加上體內糖和嘌呤的代謝障礙,很容易誘發關節炎。

腫瘤。肥胖與一部分的腫瘤發病也密切相關,例如女性高發的乳腺癌、卵巢癌等等。這是因為肥胖會影響體內雌激素的分泌,激素和代謝紊亂就容易誘發癌症。

二.怎麼知道是否肥胖?2個指標幫你

根據以下兩個方面,可以判斷自己是否肥胖。

(1)BMI指數

BMI,即身體質量指數,是衡量人是否肥胖的指數。具體計算公式是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正常體重的BMI範圍是18.5~25,小於18.5為過輕,大於25小於30則是超重,30以上可判斷為肥胖。

按照這個標準,身高170cm的人,體重超過72公斤就是超重,超過86公斤就是肥胖。

(2)腰圍

要時刻記住BMI的公式可能有些困難,還可以通過腰圍來判斷肥胖。腰圍的測量方式是在距離肚臍上方三個手指的位置用軟尺繞一圈測量。

若女性腰圍在85厘米以上,男性腰圍在90厘米以上則可以判斷為肥胖。

二.怎麼減肥?營養專家來支招

減肥是最近熱度不減的話題,大家都知道減肥要「管住嘴邁開腿」,到底怎麼做才好?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副主任、醫學營養減重門診主任醫師陳偉,針對減重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貫徹降鹽、降糖、降油飲食。高鹽飲食容易導致身體水腫,而且會破壞體內的電解質平衡,導致高血壓。少吃高糖食品,否則會導致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多,盡量避免吃餅乾、澱粉類食品。建議選擇少油的烹飪方式,如蒸、白灼等,避免煎炸、燒烤食物。

邁開腿。鍛煉也是減肥必不可缺少的部分之一。保持日常鍛煉不僅能夠燃燒身體熱量和脂肪,還能保護心腦血管健康。注意減肥鍛煉要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相結合,運動后要注意拉伸和放鬆肌肉。

三.老年人不可盲目減重

年輕人為了健康控制自己的體重,但老來“過瘦”亦會導致體質變弱而影響健康。因此提醒老年朋友對胖與瘦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老年人的健康體重需採用體質指數衡量,其計算公式是:體質指數BMI=體重(公斤)÷身高(米)2。老人的體質指數最好保持在 20~26.9

如果老人的體質指數小於20,說明體重偏低,易出現營養不良、體虛乏力、跌倒等風險;如果體質指數大於26.9,說明超重或肥胖,存在“三高”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高。

對於肥胖的老年人,體重管理應講究循序漸進,不宜速度過快,最合理的第一步就是先保證不再發胖,其次是半年內體重要減輕5%-10%

 

 

喝湯其實不養生,運動才是真正的養生之道

阿姨近幾年來很是熱衷於煲湯,經常會買一些煲湯大全,天天給全家人都煲上湯,甚至最過分的時候,阿姨家一周都在喝湯,而且只喝湯不吃肉。

前段時間阿姨去體檢,查出了高血壓和高血脂,還伴隨著輕微的營養不良,阿姨自認為很健康的生活方式就這樣被打破了,自己也很奇怪,自己幾乎是社區裡的“養生達人”、“營養大嬸”了,出現高血壓、高血脂還能歸因於自己年紀大了,可是營養不良這個病,阿姨認為醫生查錯了。

直到阿姨的老伴前段時間因為下樓梯摔了一跤進了醫院,在住院時進行檢查,卻查出了骨質疏鬆。

這件事讓阿姨很是疑惑,自己和老伴經常煲湯喝,骨頭湯不是最補鈣的嗎?老伴也沒少喝啊,怎麼還能補出個營養不良和骨質疏鬆呢?

一、長期喝湯不是養生的首選

無論是煲湯還是燉湯,裡面的嘌呤含量都非常高,而長期嘌呤攝入過高會導致高尿酸,從而增加痛風的風險。

研究表明,湯中的營養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多。以雞湯和骨頭湯為例,人通過進食從雞肉中獲取的營養成分包括優質蛋白、脂肪、鈣質和維生素等,人們認為老火湯中的雞肉營養全都進入了湯中。但是在燉雞湯的過程中,只有部分雞肉中的脂肪和礦物質會溶於水中,其餘的營養物質還留在肉里,因此只喝湯不吃肉的吃法,並沒有直接吃雞肉有營養。

至於骨頭湯,研究發現無論骨頭經過多長時間的燉煮,其中的鈣質都很難溶進湯里,因此靠喝骨頭湯達到補鈣的目的是不實際的除此之外,湯中的嘌呤含量非常高,喝多了還會增加痛風等風險。

看到這裡,很多朋友會問了,喝湯竟然不是養生的首選,為什麼你之前的文章還建議我們喝湯補腎?

這里給大家解釋一下,在身體出現問題的時候,大家適當的可以喝湯,但不建議長期喝湯。除此之外,食療補身真正起到作用的不是湯,而是裡面的中藥。其次,患有腎病、痛風、高尿酸的病人不建議長期喝湯。

二、運動才是真正的養生之道

2020年,發表在Science的一項研究發現,運動能使肝臟產生抗衰老的蛋白質。研究人員以鼠類為研究對象,發現經常鍛煉的老鼠的血液能夠使久坐不動的老鼠的大腦變得活躍,這是因為血液中的一種特殊肝蛋白的作用[2]。這一發現證明,常鍛煉能夠增加血液中這一蛋白質,預防老年痴獃的發生。對此,哥倫比亞大學歐文醫學中心醫學系Priya Pstrong>,人到中年時,每周進行一定的中高強度鍛煉對保持大腦結構的完整性非常重要。

運動還能調節體內的代謝功能,使肌肉纖維體現出較強的抗氧化能力。研究人員發現接受耐力訓練的小鼠血液中產生了更多有利的細胞因子,能抗過敏和寄生蟲感染。另外,這些適應性變化能夠強化人的心肺功能,增加心肌和各處肌肉的氧化代謝能力,從而改善全身的葡萄糖穩態。

三、一周運動幾次好?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各項技能已經退化,其實並不建議長期運動或者劇烈運動,另外有些人忙於工作,可能沒有那麼多時間來運動,那麼成年人一周運動幾次好呢?

世衛組織表示,成年人每周應適度進行普通強度的鍛煉150分鐘以上,或劇烈運動不少於75分鐘。而有研究人員指出,這種運動量並不能很好達到保持健康的標準。

根據人體運動能力的積累和疲勞消除的規律,一般一周運動兩到三次,每次間隔兩天較為合適。運動的種類可以選擇跑步、游泳等有氧運動,再結合一些較劇烈的無氧運動,能夠非常好地鍛煉心腦血管健康,預防心臟病等中老年人常見慢性疾病。而對於老年人而言,每周運動的頻率可以稍微減少,可以自身的疲勞感作為判斷標準。

運動是最為划算的養生方式,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需要毅力去進行堅持的,一次兩次運動並沒有很好的養生效果。 運動最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運動養生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不在於一天做到腰酸背疼,而在於十年如一日的運動到底。

腦震蕩需要治療嗎,腦震蕩多久能恢復?

腦震蕩指的是頭部外傷後,出現短暫的意識喪失短至數秒鐘或數分鐘,但不超過半小時。清醒後對受傷當時情況及受傷經過不能回憶,但對受傷前的事情能清楚地回憶。隨後出現頭暈、頭痛、噁心、欲嘔等情況

腦震蕩醫學上稱為「輕型閉合性顱腦損傷」,通常指的是頭部受到外力打擊后,出現短暫腦功能障礙,短暫昏迷、近事遺忘、頭痛、噁心、嘔吐、認知和情感障礙等一系列癥狀。大部分患者還伴有頭痛頭暈、渾身乏力、失眠、心悸、記憶力減退等。一般來說,不會持續很久,數日或數周較為多見。

腦震蕩之後,大多數患者通過適量休息是可以自愈的,但是要注意顱內血腫疾病的發生。顱內血腫是可以危及生命的,必須趁早診斷進行手術將血塊取出,起到挽救生命的作用。對於一般較為輕微的腦震蕩患者而言,傷後一個月左右就可以完全恢復了,在康復時間內,要注意飲食清淡,戒煙戒酒,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減少使用腦力以及體力的活動,避免對腦部進行第二次傷害。

高危性行為後,及時去做這些可以阻斷艾滋病

“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觥籌交錯後,高危性行為其實並不罕見。在這個愛滋病橫行的年代,跟陌生人發生了一次性行為,可能就會感染一些特別的疾病,比如艾滋病。高危性行為顧名思義是一種極危險的性接觸方式,也可以說是愛滋病的交通路徑。具體什麼行為是高危性行為呢?

高危性行為是指的不固定性伴侶或者是多個性伴侶之間發生的不帶套性行為,簡單來說就是和一些不明健康情況的人發生了體液交換的行為。

在發生高危性行為之後,很可能會因此而感染性病甚至是艾滋病。在發生高危性行為之後,前期很可能不會出現癥狀,但是要警惕,因為前期是阻斷艾滋病的黃金時間

發生高危性行為,我應該怎麼做?

1、在發生之後,一定要在72小時內去諮詢當地定點治療醫院。購買並服用阻斷藥物,切記阻斷藥物必須要連續服用28天,在服藥期間要進行檢測。服藥28天之後要再次檢測,避免出現阻斷失敗的現象。

2、服藥期間需要做HIV、DNA檢測,在服用藥物6周之後還需要進行HIV抗體檢測,確認沒有感染上艾滋病病毒。需要注意的是,檢測一定要選擇當地的疾控中心或者是正規醫院進行。

3、一旦發現感染之後,要遵照醫囑定時定量服藥。保持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情緒上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注意放鬆心情。

防範高危性行為帶來的危險,最重要的還是注意個人衛生,拒絕不潔性關係,發生高危性行為後如若出現問題,伴侶雙方應同查同治

結語:只要是你覺得快樂並願意承擔責任的事情也並非絕對不能去做,但是,請一定要在保證自己的身體健康和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再去做快樂的事情。畢竟為了追求一時痛快而造成抱憾終身的結果,再快樂的事情也不值得!

 

 

想要肌膚變白變嫩可以這樣做!

有些人明明小時候很白,可是成年後就開始變黑,貌美、膚白、大長腿 ”,是愛美女生的追求,俗話話一白遮三丑,其中膚白真的很重要,留心觀察身邊長的白膚白的女生,除了天生麗質的基礎,對護膚有正確的認識和護理方法。

那麼什麼決定你的膚色?黑色素、原血紅素、葉紅素等色素沉著所反映出的皮膚顏色,其中黑色素是決定皮膚顏色的最主要因素。膚色取決於表皮和真皮中所含黑色素,多者膚色接近褐色,少者膚色發白。在高寒的北歐,人們不會受到烈日的暴晒身體的黑色素很少,所以膚色多呈白色。赤道處陽光集中的熱帶,經常受到強烈的日光(紫外線) 照射,身體經調節產生大量黑色素保護皮膚,呈黑或棕黑色。溫帶的人們則呈中性的黃或棕黃色。

為什麼皮膚變黑?皮膚變黑,主要因為皮膚當中黑色素細胞合成了更多的黑色素。排除出現皮膚疾病的因素,多數情況下變黑是由於長期受到日光紫外線的照射,皮膚中的黑色素合成功能增強,產生更多的黑色素。

按下面的方法做,讓你慢慢變白

1.選擇合適的時間外出

如果不是一定要外出,建議避免早上10點到下午2點外出。大部分地區的陽光在這個時間段中的紫外線最強,對皮膚的傷害也更厲害。

2.勤打傘,穿防晒衣

出門在外,勤打防晒傘,穿防晒衣,可阻擋一部分的紫外線。

3.塗防晒霜

每天出門前,把裸露在外的皮膚塗上防晒霜

4.在洗臉時放些白醋,大概一蓋就好(就是裝白醋的蓋子)
注意:一周兩次,具體情況試本人角質層薄厚決定。如果角質層較薄兩週一次就好。

5.每個月選擇15天用牛奶洗臉。水和牛奶比例大概2:1 .連續使用。

6.食補方法:每天喝一杯蜂蜜檸檬水。泡一杯檸檬水放涼後加入蜂蜜即可。

甲狀腺結節會癌變嗎?如何預防癌變風險

甲狀腺結節是指在甲狀腺內有腫塊,日常在吃東西或者吞口水的時候,也就是吞咽動作的時候,會有明顯的感覺到有東西在上下移動。而且,它的病因有很多,如甲狀腺退行性變、炎症、自身免疫以及新生物等都可以表現為結節。近年來,隨著影像學技術的發展,甲狀腺結節的檢出率顯著升高。有研究表示,高解析度超聲對甲狀腺結節的檢出率為19%-68%,儘管其中大部分為良性,但也有約4%-5%的甲狀腺結節存在惡變風險。

甲狀腺結節會癌變嗎?

甲狀腺是人體重要的內分泌器官,目前,甲狀腺結節的尚未清楚,不過醫學界認為與家族遺傳、甲狀腺炎症、情緒波動大、免疫紊亂、碘攝入過量或不足等因素有關。

很多人在體檢的時候,檢查出甲狀腺結節,就非常擔心與甲狀腺癌有關。其實,甲狀腺結節有良惡性之分,可以通過超聲檢查中的包膜、邊界、內部的回聲和有無鈣化4個方面來判斷良惡性。


良性甲狀腺結節一般是一個包膜,而且包膜完整,形狀多為橢圓形或圓形,邊界清晰,內部回聲均勻,沒有鈣化。惡性甲狀腺結節形狀不規則,邊緣模糊,呈浸潤性、小分葉或毛刺,微鈣化,結節內部回聲呈低回聲。

超聲檢查后,如果高度懷疑是惡性甲狀腺結節,需要進一步做細胞穿刺、細胞學的檢查等,才能最終確診。

檢查出甲狀腺結節之後,有的人非常緊張,要求醫生馬上進行手術,生怕時間長了會發展成甲狀腺癌。專家提醒,95% 的甲狀腺結節都是良性的,只需要定期複診檢查。

臨床證據表明,良性甲狀腺結節基本不會轉「惡」。即使是惡性甲狀腺結節,也不必過分緊張。一般來說,直徑在1cm以下的甲狀腺結節,惡性程度較低,定期隨訪即可。

如果結節存在邊界不規則、不清晰,結節的回聲低,縱橫比>1等情況,就高度懷疑甲狀腺癌了

甲狀腺結節癌變時,身體會出現5個信號

對於惡性甲狀腺結節患者來說,甲狀腺癌變的風險比良性甲狀腺結節患者高很多,因此要密切觀察身體的異常。如果出現以下幾個信號,說明出現了癌變,要馬上採取措施:

1、結節短時間內迅速增大,用手觸摸發現腫塊變硬;

2、引起頸部淋巴結腫大,出現聲音嘶啞、咽喉疼痛、呼吸困難等癥狀;

3、結節位置固定,結節和頸部軟組織有粘連,吞咽時活動性較差;

4、甲狀腺掃描的時候,出現單個冷結節,同時超聲顯示結節血流信號豐富;

5、經過一段時間的甲狀腺抑製劑治療后,結節不變小反而增大

如果發現身體出現以上甲狀腺結節癌變癥狀,應馬上告知醫生,進行診斷和治療。

做好這4件事,降低癌變風險

雖然甲狀腺結節以良性結節居多,但是癌變起來是很兇猛的。尤其是未分化癌,惡性程度較高,容易複發轉移。所以,甲狀腺結節要做好這幾件事,降低癌變風險。

第一,要密切觀察身體異常,比如頸部有沒有變粗,有沒有包塊,是否發音困難,聲音嘶啞等,如發現不對勁,要及時就診。

第二,定期做甲狀腺彩超檢查,尤其是甲狀腺高危人群,可以及早發現結節或腫塊。

第三,甲狀腺結節患者宜選食物:
1、多吃些具有增強自身的免疫力的食物,像是在山上采的新鮮的香菇、蘑菇、木耳、核桃、山藥和新鮮水果等。

2、 宜吃一些新鮮的蔬菜:例如:甘藍、白花椰萊、芥末葉、綠花椰菜、甘藍萊芽黃色大蕪菁、大豆、菠菜、蕪菁。這些食物都是有助於壓抑甲狀腺製造荷爾蒙的。

3、可常吃富含維生素的新鮮水果,如蘋果、桃、棗、檸檬、椰子、芒果、無花果、香蕉、柿等。花生、核桃、蓮子、菱角、雞頭米等乾果也可以常吃。

甲狀腺結節的忌選食物:

1、 忌海鮮食品和刺激性食物:因為海味中含有碘,而甲狀腺結節患者吃碘會造成病情加重的。

2、忌濃茶,由於甲狀腺結節患者由於代謝速度增快,會出現心率加快、甚至心慌的症狀。

3、 要忌食辣子、生薑、生蒜的辛辣食物,因為甲狀腺結節患者常常處於高度興奮的狀態,所以不適合吃辣椒等強烈刺激性食物

 

直腸癌是什麽原因引起的,癌症早期有什麽特徵

直腸癌是指從齒狀線至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之間的癌,是消化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直腸癌位置低,容易被直腸指診及乙狀結腸鏡診斷。但因其位置深入盆腔,解剖關係複雜,手術不易徹底,術後復發率高。中下段直腸癌與肛管括約肌接近,手術時很難保留肛門及其功能是手術的一個難題,也是手術方法上爭論最多的一種疾病。直腸癌發病年齡在45歲左右。青年人發病率有升高的趨勢

一、90%以上的結直腸癌由腸息肉演變而來

結直腸癌得發展過程比較簡單,且發展速度緩慢。85%~95%左右的結腸癌,是由腸息肉演變而來的。[1]

腺瘤型腸息肉都為異型增生,一開始是過度增生,然後出現不規則小息肉,其中的一些小息肉發展成大息肉,再到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最後變成浸潤性癌。

腸息肉指的是結腸和直腸腸腔內黏膜突出的異常生長,長出了一個小肉疙瘩。腸息肉的體積有大有小,數量也可多達數百上千個。

多數腸息肉屬於良性,但腸息肉中的腺瘤,有部分會惡變成癌。但這一過程非常漫長,需要10至15年的時間,這為人為干預、阻斷癌細胞的發展提供了機會。

二、得了結直腸癌,身體會出現哪些不適?

結直腸癌初期的癥狀缺乏特異性,隱蔽性很強,常常被誤以為是其他良性的肛腸疾病,等到被確診時已經非常嚴重。因此,出現以下幾種癥狀時,一定要留個心眼。

1.便血

這是所有大腸癌最常見的早期癥狀之一,多表現為在排出大便的一側沾有新鮮血跡。但是由於很多常見的慢性肛腸疾病,如痔瘡等,都伴有便血的癥狀,因此很容易被患者忽略。

2.黑便

黑便產生的原因是因為腸道內出現了出血現象,加上糞便在腸道內停留的時間較長,顏色才會變深,這也是便血的一種表現。

3.排便不暢

許多患者都以為只是簡單的便秘,但結直腸癌的表現不只是便秘,還偶有腹瀉的癥狀,且常常有一種「拉不幹凈」的感覺。

4.大便變細、排便疼痛

患者的大便形態會越來越細,直到細如蚯蚓,伴有血樣粘液。此外,約有半數的直腸癌患者會感到排便疼痛。

為什麼結直腸癌一發現就是中晚期?

結直腸癌居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的第二位,發病率高,死亡率也高。死亡率高的原因,是因為早期結直腸癌的診出率低。有數據顯示,85%以上的結直腸癌發現時就已經是晚期了。[2]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早期結直腸癌非常善於隱藏,癥狀輕微或無癥狀。中後期結直腸癌患者可能出現排便習慣改變,便秘和腹瀉交替、腹痛腹脹、類似痔瘡的疼痛和便血等等,但是早期結直腸癌通常沒有癥狀。

即使是已經表現出來的癥狀,也很像其他常見的普通肛腸疾病,所以很容易錯過治療時機。

其次,國民對癌症篩查的意識不強。很多人沒有進行健康體檢的習慣,即使進行體檢,也只是做一些血常規、胸部CT等檢查,根本無法發現隱匿在大腸深處的結直腸癌。

結直腸癌的治療關鍵就是早發現,因此有疑似癥狀后一定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

預防結直腸癌,及早做篩查

中國首個癌症早篩前瞻性大規模多中心註冊臨床試驗(Clear-C)重要數據結果近日發布顯示:多靶點糞便FIT-DNA聯合檢測技術對結直腸癌的檢測靈敏度顯著高於傳統的便隱血檢測。[3]

因此,進行結直腸癌的篩查,能夠最大限度地預防結直腸癌的進一步惡化。以下人群都是結直腸癌的高危人群,需要按時進行篩查。

家族中一級親屬有結直腸癌史的人群,應在40歲後進行結腸鏡檢查;有癌症史的人群也需要在45歲前開始進行篩查;患腸道息肉的人群以及有慢性腹瀉或慢性便秘的人群,應每年進行一次結腸鏡檢查。

中日友好醫院普外科副主任醫師花瞻建議,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平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飲食方面,堅持低脂飲食,多吃蔬菜、水果等高纖維食物,因為腸息肉的誘因就是直腸內缺乏纖維素。

減少攝入高脂肪含量的食物,尤其是燒烤、火鍋等。另外,糖尿病和肥胖也是結腸癌的危險因素,平時應加強鍛煉控制體重。

直腸癌的症狀有時並不能完全表現出來,有時在疾病早期,病症非常隱晦,所以,很容易被患者忽視,多數患者察覺之後,已經是中晚期,治療效果不佳。所以,還是建議大家在生活中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並且定期做好必要的身體檢查。

血型和癌症真有關係嗎?醫生告訴你真相

以前大家會把血型和星座聯繫到一起,用來分析一個人的性格或言行舉止,多數是用來娛樂,並沒有科學依據,畢竟全世界的人那麼多,不能單單用血型或星座就來分析,但是經過科學家研究發現,血型和某些癌症真有有關係

日本東京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男性不同類型的血型,能夠影響到腫瘤疾病的發病率和治療后的複發概率。

研究人員對2004-2010年之間的555名前列腺癌患者進行了跟蹤隨訪,0型血的男性在手術治療后的複發概率很低,而A型血的男性的複發概率最高,達到了35%。

不同的抗原和抗體組成了不同的血型,所以其抵禦疾病的程度也存在很大差異。血型與不同類型癌症的發病率有關,也會影響到治癒率和複發的概率

所以研究人員以為,醫生應該對不同血型的癌症患者,制定符合其血型特點的治療和防止複發的策略。

常見的4種血型各有什麼特點?

人類最早認識的血型系統是ABO系統,這是在1900年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的卡爾·蘭德施泰納發現的。

他發現健康人群的血清,對不同個體的紅細胞有凝聚作用,此後他的學生又發現了第四種血型即AB血型。目前,最常見的就是A、B、O、AB血型。

A型血的人,紅細胞表面具有A型抗原,這類人群的血清中會產生對抗B型抗原的抗體,所以A型血的人只能接受同類型或者O型血的血液

B型血的人正好和A型血的人相反,紅細胞表明有B型抗原,血清中產生對抗A型抗原的抗體,所以這類人群如果接受輸血,只能使用同類型和O型血的血液

AB型血的人,紅細胞表明同時有A和B型的抗原,血清中不會產生相互對抗的抗體,AB型血只能接受同類型的血液

O型血的人,紅細胞表明不存在抗原,血清中也不存在抗體,因此O型血的人適合給其他類型血型的人輸血,但是自身卻只能接受同類型的血液

哪種血型最容易得癌症?

統計顯示,臨床上三分之一的癌症患者都是A型血,胃癌、食管癌、舌癌、肉瘤是這類血型的人相對多發的腫瘤疾病。A型血整體患癌風險是其他血型的1.12倍。

B型血整體的患癌風險較低,在國內胃癌和結直腸癌的風險更低。不過,B型血的人前列腺癌的風險有所增加

O型血的整體患癌風險是其他血型群體的0.84倍,其中,胃癌的相對風險是16%,胰腺癌是25%,乳腺癌是10%,結直腸癌是11%,卵巢癌是24%,食管癌是6%,鼻咽癌是19%。

而AB型血的群體中,男性整體的患癌風險比較高。在國內,AB型血和肝癌的發病風險增加有關。相比之下,AB型血和肉瘤、淋巴瘤以及白血病的風險無關,同時,AB型血的人患結腸癌的風險也不高。

不同血型如何對抗癌症?

針對不同血型的腫瘤發病概率,在預防和治療癌症方面,不同血型的人也應該有所側重。

由於A型血的人整體患癌風險偏高,尤其是消化系統腫瘤疾病,因此要提前做好預防措施。

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現腹脹、食欲不振、消瘦、嘔吐、便血等情況,應該及時就醫診治,同時健康的人群還應該做好腫瘤的篩查。

O型血的患癌風險也相對較高,因此整體上應該加強注意和預防,建立起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同時在到達一定的年紀之後,還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建立起腫瘤篩查意識,與此同時,要積極治療身體出現的各種疾病,要防止某些疾病轉變成慢性疾病。

B型血的人雖然整體患癌風險較低,但是這僅僅是個概率問題,不代表百分百不會發生。生活中,避免接觸致癌因素,避免吸菸喝酒等損害健康的行為,積極的從飲食和運動的角度去防病治病,才能保持持續的健康。

此外,B型血的人,前列腺癌風險較高,因此男性群體到了50歲以後,應該建立起防治和篩查意識。

AB型血的男性,肝癌的風險相對較高,因此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飲酒,要預防乙肝病毒,如果已經存在肝臟疾病,要積極的治療,減緩病情的惡化程度。

血液並不像大家想得那麼簡單,癌症的成因很複雜,還要看遺傳因素、飲食和生活習慣、環境和職業危險等等。隨著科學發展,人們對疾病認知更加深入,相信在不久後還會對癌症有新的認知,大家在體檢抽血時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時諮詢醫生,千萬不要自己瞎擔心。

50歲以上要重視腫瘤篩查,腫瘤檢查項目有哪些?

腫瘤篩查是早期發現癌症和癌前病變的重要途徑。體檢中各項血液檢查指標,B超、X光、肛門直腸指檢,婦科體檢中的巴氏塗片、乳腺鉬鈀攝片等都是常用的篩查腫瘤的方法。戰勝疾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將疾病的苗頭扼殺在搖籃中,否則一旦生根發芽,想要全身而退自然就沒那麼容易了。

很多癌症患者之所以無法治癒,是因為大多數發現已是晚期,因而進行腫瘤篩查非常有必要。

腫瘤篩查是浪費錢嗎?

無論是抗癌患者的現身說法,還是醫生,對於癌症的預防,最好就是要做到早篩查和早診斷。

腫瘤篩查對於預防和治療癌症疾病非常重要,40歲以後就建立起主動的體檢意識,早期發現疾病治癒的可能性就越大

腫瘤篩查最本質的作用,能夠早期發現疾病的苗頭,然後儘早治療,這樣患者治癒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臨床的數據顯示,腫瘤早期的治癒率可以達到80%以上

對普通家庭而言,首先是經濟因素的考慮,如果做全面的腫瘤篩查,多數家庭針對几十K的檢查費用都是望而卻步,很多人覺得花錢去做這種以概率性出現的疾病得不償失,所以根本沒有防病的意識。

正因為預防意識的缺失,進一步導致對腫瘤篩查項目的不理解,不知道該做什麼,或者是對某些項目的檢查心存疑慮。

而近些年來,打著體檢項目騙取錢財的案例時有發生,也讓很多人心存警惕。事實上,只要是專業正規的醫療機構,都能做到準確的診斷和篩查。

上了50歲,要著重篩查哪些腫瘤?

根據世衛組織對腫瘤疾病的分類,目前的癌症疾病種類在200多種以上。對大多數群體而言,全部做完這些篩查是沒有必要的,生活中,針對發病率高以及危害性大的腫瘤疾病做篩查就足夠了。

50歲以上的群體,應該注意肺癌、結直腸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前列腺癌這6種癌症的篩查。其他年齡段的群體,應該注意乳腺癌、膀胱癌、鼻咽癌、胰腺癌的篩查

從年齡區分上來說,不同類型的癌症,其發病的時間節點都有差異,因此根據不同的年齡節點,對一些發病率較高的腫瘤疾病分好輕重緩急,是很有必要的。

腫瘤篩查不是人人都要做,但這7類人要重視

不過年齡因素只是腫瘤篩查中一個區分節點的坐標,對於大眾來說,腫瘤篩查還要有針對性。

吸菸群體:菸草屬於明確的致癌物質,長期吸菸的群體應該建立起篩查意識,做好對肺癌等腫瘤疾病的預防。

酗酒群體:酒精對身體帶來的傷害也是明確的,長期飲酒甚至酗酒的人群,也應該儘早進行腫瘤的篩查。

感染群體:乙肝病毒、幽門螺桿菌、人乳頭瘤病毒、EB病毒,其誘發癌症發生的風險很高,如果是這幾類病原體感染的群體,除了要積極治療感染引起的疾病之外,還應該提前做好癌症的篩查。

長期接觸致癌物質群體:某些職業會長期接觸石棉、化工製品、輻射等致癌因素,這些高危職業因素群體,也需要建立防癌篩查意識。

家族遺傳群體:胃癌、結直腸癌等都有家族遺傳性,有家族病史的群體,尤其是直系親屬中有一人或者多人患癌,其直系子孫都應該提高防癌意識。

高危發病區域群體:癌症發病有地域性,比如鼻咽癌在華南地區相對多發,因此在某一種腫瘤疾病高危區域的群體,也要建立起篩查意識。

慢性疾病群體:肝臟、胃、結直腸等器官的慢性炎症病變,都有很高的癌變風險,這一類慢性疾病的群體,也應該儘早做好腫瘤的預防和篩查。

補充:腫瘤篩查不是越貴越好

腫瘤的篩查跟價格因素沒有關係,如果不存在某一方面的致病風險,你花大價錢去做不相關的篩查,對於疾病的預防也沒有意義。

反過來說,如果你是某一腫瘤疾病的高危群體,比如你是直腸息肉患者,幾塊錢的肛門指檢,也能有效排除和篩查出直腸低位癌的發病。

所以在篩查的診斷上,不是說價格越貴越好,最主要的是要對症,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做有針對性的篩查項目

肿瘤标志物检测是肿瘤初筛的有效方法。

甲胎蛋白(AFP) :甲胎蛋白主要是對原發性肝細胞性肝臟重大疾病的篩查。

腫標篩查(CEA):主要是對胰腺、結腸、肺、乳腺等重大疾病的篩查。

糖類抗原(CA19-9):主要用於篩查胰腺、膽道、腸道及甲狀腺等器官重大疾病的篩查。

糖類抗原(CA50) :主要用於胰腺、胃、肺等器官的重大疾病的篩查。

糖類抗原(CA24-2):主要用於胰腺重大疾病篩查,與CEA同測,有助於結/直腸重大疾病的篩查及診斷。

糖類抗原(CA72-4):主要用於胃、直腸重大疾病的早期篩查。

細胞角蛋白(CYFRA21-1) :主要用於非小細胞及N母細胞等的重大疾病的早期篩查。

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主要用於小細胞肺臟重大疾病、腎臟神經母細胞及神經內分泌細胞性重大疾病的早期的篩查。

糖類抗原(CA125):主要用於卵巢、子宮內膜、結直腸、胃腸等重大疾病的早期篩查。

糖類抗原(CA15-3):主要用於乳腺重大疾病的早期篩查。

前列腺特異型抗原(T-PSA):主要用於男士前列腺以及其它前列腺重大疾病的早期診斷。

遊離前列腺特異型抗原(F-PSA):主要用於男士前列腺以及其它前列腺重大疾病的早期診斷。

女士TCT檢測:檢查是否有宮頸重大疾病及重大疾病前病變、黴菌、滴蟲、人乳頭瘤狀病毒等感染 。

男士TCT檢測:主要用於早期膀胱、前列腺及泌尿系統等重大疾病的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