鬍鬚濃密的男人性功能更強?什麽時候刮鬍鬚最好

很多的男性鬍子長得快,在每天早上都會刮鬍子,很麻煩不說,一著急還會出現刮破的現象,這個時候就很煩鬍子長得太快了。最近有傳言“刮鬍子的次數會影響壽命,鬍鬚濃密的男人性功能更強”,不少男性還是很開心了。那麼,男性鬍子長得快,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其實,身體的變化很明顯,一看便知。

一、男性長鬍子的快慢,與什麼有關?

男人之所以會長鬍子,是因為雄性激素在體內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男性在進入青春期后,雄性激素的分泌增多,使得鬍子開始生長出來。

從生理的角度看,雄性激素分泌的旺盛,鬍子的生長也就越快。成年男性的鬍子,每天可以生長0.4毫米。此外,鬍子區域血管分佈較為豐富,毛囊根部能夠獲取更多的養分,所以鬍子生長相對於頭髮也就更快。

二、關於男人鬍子的迷思

生活以及某些觀念的引導下,人們總認為通過男人的鬍子可以了解其內在的情況,但實際上卻並非如此。

1、鬍子越濃密,性能力越強?

人們總以為,鬍子越濃密的男人,性能力也就越強。男性體內95%的雄性激素是由睾丸分泌的,所以鬍子濃密的人,確實可以倒推分析出雄性激素水平高,進一步說明第二性徵的發育相對強悍。

但請注意,慾望、能力的高低並不能直接和能力的強弱划等號。這隻能表示這個男性具備了行事和生育的功能,但過程中是否「厲害」,那還要看男性的心理、內分泌、敏感度等其他方面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剛剛進入青春期的男性慾望高漲,但他們的性能力卻不怎麼樣。很多老司機反倒是那些久經沙場、慾望不再的中青年。

2、鬍子越刮越粗?

還有一種說法是,鬍子越刮越多,這其實也是一種錯誤的心理暗示。

刮鬍子僅僅是去除了毛幹部分,毛囊和毛根區域沒有受到影響,所以它的生長情況不會發生改變。之所以會產生這種錯覺,是因為刮鬍子后留下的胡茬,要比刮鬍子之前的毛髮尖端看起來要粗一些、顏色深一些。所以,你儘可能的去刮鬍子吧,它並不會越刮越多。

3、留鬍子的男人更吸引女人?

至於說留鬍子的男人更有魅力,這種說法更像是男性的一廂情願

鬍子是性別的區分和象徵,從生理的角度看,雄性可以通過鬍子向雌性間接展示自己具備生育能力。但人類屬於高等文明動物,雄性吸引雌性的方式,只靠生理特徵是不行的。紐西蘭和加拿大的研究就發現,不管是哪種類型的鬍子,也不管你多麼的精心護理,鬍子會讓男性的魅力在女性面前大打折扣。

研究人員選取了留鬍子和剃鬍子男性的照片,然後讓200名不同地區和不同種族的女性分別進行挑選,結果顯示,女性更喜歡男人不留鬍子的模樣,而在男性的眼中,留鬍子的男人看起來更有攻擊性。

三、男人刮鬍子的正確方式

對男人來說,早上的皮膚相對鬆弛,這時候刮鬍子可以降低對皮膚的誤傷幾率。而且早上鬍子的生長速度相對較低,這時候刮鬍子,能夠保證一天時間的面部潔凈。

鬍子區域的皮膚更容易乾燥和起皮,所以刮鬍子之後,可以用溫水清洗面部,還可以使用一些護膚品,保持皮膚的光滑潤澤。

在刮鬍刀的選擇上,目前類型很多,無論手動還是電動,男性可以根據自身的喜好以及經濟狀況來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此外,在刮鬍子時動作一定要輕柔,避免用力過猛刮傷皮膚。

運動前後避免刮鬍子。對於男性來說,在運動前後,最好不要刮鬍子,要避免這一動作,運動前後刮鬍子對於毛囊的刺激是非常大的。很容易產生灼傷感。以運動前刮鬍子來說,會導致剛剛被刮完的鬍子下的皮膚,被汗液醃制,帶來的疼痛感是非常大的。

不要拔鬍子。有些人對於長出來的鬍子,會直接的用手拔,這樣的做法,最好也不要出現,過多的、頻繁的拔鬍子,對於皮膚毛囊是有損傷的,導致毛囊受損實在是太危險了。

看病時為什麼總是要讓人抽血?

現在醫生什麼也不會,護士天天抽血,人都抽虛脫了,為什麼一看病非要抽血才行呢?那麼最終那些抽去的血液在哪裡去了呢,醫生揭幕:那麼多血,最終流向了哪裡?真相其實是這樣的。

一、為什麽一次要抽那麼多管血?

醫生表示:不同項目的要求不一樣。不同的檢查項目,需要用到不同成分的血,因此無法用同一管血完成所有的化驗。而且,如果同一管血液在不同的化驗室之間拿來拿去,很容易發生污染,影響檢查結果。

既科學又省時間。比起一次性抽一管血,再由醫護人員用針筒將血放入不同試劑的試管中,直接把血抽進不同的血管里,既節約時間和人力,又能保證血液不會被針筒污染。

並且,這樣分開幾管的抽血方式所抽取的血液,和一次性抽一大管的血液是一樣多的,所以並不存在多抽了血的問題。

二、為什麼一生病就要抽血?

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疑惑:怎麼不管生什麼病,到醫院檢查的第一件事就是抽血呢?血常規其實是最基礎的檢查之一,它能夠看出很多的健康問題,從而幫助醫生制定治療方案。

首先,血液檢查能幫助醫生判斷病情,醫生只需看血液中的成分含量是否處於正常水平,就能初步判斷患者是得了哪些疾病。

1.血液類疾病

首先是貧血,判斷貧血的一個最重要指標就是血液中的血紅細胞。紅細胞的減少會導致血紅蛋白減少,鐵元素也隨之減少,使血液中的含氧量下降,引發貧血。

其次是白血病細菌感染。白血病及細菌感染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白細胞數量會異常增多,這是因為白細胞中的淋巴細胞是負責與病菌對抗的免疫細胞。另外,還有血小板相關疾病,當血小板數量減少,可能是存在障礙性貧血,凝血功能障礙等疾病。

2.代謝類疾病

高脂血症和糖尿病。血液內的脂肪含量和血糖過高時,可能是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導致的。血液中的脂質不溶於水,常導致高膽固醇、高甘油三酯血症等。[2]

肝功能異常。血液中的總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都能反應肝臟的功能狀態;總膽紅素、尿膽紅素等指標則能反應膽紅素代謝的情況。

3.傳染性疾病

除了上述這些疾病以外,血液檢查還能發現傳染病,包括乙型和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性病,都會在血液的成分上體現出異常。首先進行血液檢查,能夠明確患者的傳染病特徵,避免發生醫護人員在工作中被感染

雖然好像每次生病都要抽血,但面對不同的疾病,所做的血液化驗項目都是不同的,例如血常規需要加血凝劑進行檢驗,傳染病的化驗則要用到血漿等等。

三、用不完的血,都去哪裡了?

當然,檢驗人員在化驗血液時,可能用不到一整管的血,通常都只吸取一點點進行分析,有人就疑惑了,那些剩下來的血都去了哪裡呢?是否被用做其他用途?

首先,醫生化驗完血液樣本后,並不會馬上把剩餘的血扔掉,這是為了備用。如果以後患者或醫生對驗血報告產生了疑問,還能用剩下的血再做一次檢測。

其次,對於已經不需要的血液樣本,會作為醫療垃圾被廢棄處理。醫療垃圾的處理和普通垃圾不同,過程非常嚴謹,需要經過高壓滅菌或化學處理消毒后統一處理,以免發生污染。

總之在醫院檢查時抽血這一事項,醫生讓你抽血檢查的話,你只需要按照醫生的說法來進行抽血檢查就行。畢竟,只有這樣才能及時發現病症及時治療,身體的健康也有所保證。

什麼食物熱量低增強飽腹感, 減肥不挨餓

暴食——是每一個減肥的人都極可能遭遇的惡魔。暴飲暴食,無法克制食欲,滿腦子都想著吃……它可能出現在減肥中期,減肥後期,甚至伴隨你一生。要知道食欲像彈簧,如果你想強行為了減肥的目的去壓抑這根食欲彈簧,那你施壓越強,它最後反彈得也越猛。相反如果你一開始就不理 它,那它也彈不起來。引起「食欲」的最直接的原因,自然就是「餓」.可以試試以下這幾種食物增加飽腹感並且熱量低的食物

圓白菜:圓白菜富含膳食纖維、礦物質,營養價值高,更重要的是,圓白菜當中有維生素K和維生素U,含有抗潰瘍因子,可保護胃腸黏膜,經常食用可減少胃部不適,打成菜汁飲用也是好方法。圓白菜容易引起脹氣,如果有腹脹的癥狀,就不要吃太多。

山藥:山藥有健脾胃、益腎氣,可促進消化吸收,黏稠質地也有保護胃壁的功效,還能促進食慾,胃部長期不適導致食欲不振的患者可多吃。
洋蔥:洋蔥富含環蒜氨酸和硫氨酸等化合物,有助於血栓的溶解。用洋蔥調配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以解油膩。
山楂:如果出現消化不良、腹部脹氣、胃炎、便秘等癥狀,山楂有消除積食、緩解胃脹、噯氣、理氣健脾的功效,對消除因消化不良引起的不適有一定的作用。
木瓜:木瓜中含有的木瓜蛋白酶,有助於分解並加速蛋白質吸收,可緩解消化不良和胃炎,木瓜也是健脾胃、治胃痛的好食物。
芹菜:芹菜也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減肥蔬菜,它裡面所含的水分比較高,而且有大量的纖維素能夠幫助身體補充水分,而且在食用後有極強大的飽腹感。

紅薯:紅薯裡面含有澱粉和澱粉,在進入身體後會轉化為碳水化合物,將紅薯當做主食可以幫助身體補充能量,還能夠提高飽腹感。

心臟支架有必要放嗎?一定要避免這些誤區

關於“心臟支架”(更準確的說法是“冠狀動脈支架”),很多人的認知趨向兩個極端。

一部分人認為,如果心臟有問題,無論輕重,早點裝了支架,以後就不會突發心臟病。我就曾經看到有患者追著醫生苦苦要求放支架,醫生百般解釋輕度狹窄不需要支架治療,但患者就是希望“防患於未然”。

另一部分人認為,心臟支架就是醫生“為了利益而欺騙患者的陰謀”,尤其是對突發心臟病急診入院的患者,醫生如果急迫地催促患者家屬儘快做好準備以便完成支架手術,就會被懷疑“居心叵測”。

血管狹窄75%,必須放支架?

75%是一個居中的臨界點,一般來說,血管狹窄小於50%基本不用放支架,血管狹窄大於90%肯定需要放支架。但血管狹窄75%要不要放支架呢?

如果病情比較穩定,沒出現明顯的心絞痛等癥狀,可以先隨訪觀察,一邊吃藥,一邊調整生活方式,暫時不需要支架。如果癥狀比較明顯,心電圖顯示動態缺血改變,就要考慮放支架。

總而言之,血管狹窄75%放不放支架,要視病情而定。

· 放了支架人很快沒了,是「無效手術」?

臨床上,會出現患者放支架之後死亡的現象,那麼是說明支架沒用嗎?當然不是!

大部分患者放支架后,不但不會危及生命安全,反而會延長壽命。小部分放支架后死亡的患者,死因不一定是支架,有可能是病情危重、支架手術出現風險、支架內急性血栓形成或者發生心衰等。

三、牢記:放入支架還需持續用藥

安裝心臟支架並非一勞永逸,支架內還可繼續長出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不僅如此,會引發急性血栓、亞急性血栓或動脈再狹窄,甚至發生更嚴重的心梗。

其實,時至今日,冠心病已然超過惡性腫瘤,成為人類健康第一殺手,即便我們現在有了形形色色的治療方案,但無論是否做支架,冠心病均需要常規服用藥物,所謂活到老,吃藥到老,這是所有慢性病的最大特點。

支架術後的藥物並非是為了預防排異反應,而是減少血小板聚集,預防血栓、防止支架內膜再次增生。支架只能解決血管的狹窄,解決不了動脈硬化,也杜絕不了再狹窄。

掃除中醫誤區,淺談中藥治療腫瘤

腫瘤令人聞之色變,在關於腫瘤的治療方面現代醫學也是在不斷深入研究,除了放化療和一些對正常細胞也會造成損傷的藥物以外,中藥治療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很多人還存在錯誤的觀念,認為腫瘤是只有西醫才能治療的疾病,但事實上中藥依然是可以治療癌症。

一、關於中醫治癌的4大誤區

中醫認為,腫瘤的出現是因為本虛標實所引起的,也就是正虛邪實,而中醫在治療腫瘤時採取的是祛邪扶正以及調和陰陽的方法進行治療的,由此可見,中醫也是可以治療癌症的,但偏偏有很多人都深陷中醫致癌的誤區里。

1、到了終末期,才找中醫治療

臨床上,大部分癌症患者都是選擇通過化療或放療來治療癌症的,把中醫治療放在後位,但往往已經耽誤了治療癌症的時間,這也是中醫治療癌症的誤區之一,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中醫和西醫用進行,取長補短,方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2、相信偏方,只靠中醫治療

第二個誤區就是只相信中醫治療癌症,尤其是相信「偏方」,無法接受手術、化療和放療帶來的副作用,事實上,癌症的治療是需要根據個體的實際情況,做出合適的治療方案,而並非單純依賴中醫治療。

3、病急亂求醫,用藥繁雜

大部分癌症患者在確診為癌症時都會陷入恐懼的深淵裡,這種害怕的心理使得他們開始胡亂用藥,懷揣著寧缺毋濫的希望,但事實往往不如人願,過度的治療會使原本已經受損的機體負擔持續增加,這樣做不僅會促使腫瘤的增大,導致病情不斷惡化,同時還會導致治療的失誤。

4、中醫只是安慰劑

缺乏對中醫治療癌症的正確認識,導致癌症患者認為中醫只不過是安慰劑,但實際上,有足夠的實驗證實,中醫在治療癌症上已取得不錯的效果,尤其是近年來在抗腫瘤藥物的研究中,有大量的抗癌中藥中的抗癌有效成分已經被證實。

簡單來說,不論是西醫還是中醫,都是可以治療癌症的,但對於中醫治療癌症,大部分人還是比較陌生的,存在很多疑問,比如中醫治療在癌症治療的哪個階段進行比較好?

二、手術、化療、放療期間可以中醫治療嗎?

事實上,中醫治療癌症,越早介入越好,所以無論是手術期間、化療還是放療期間,病人都可以進行中醫治療。臨床上,很多人到了窮極末路的時候,才會選擇中藥治療,其實這個時候中藥治癌的效果已經不大了。

癌症病人在進行手術、放療、化療的同時,消滅腫瘤細胞的時候,其實也在損傷人體的正常組織細胞,這個時候人體的體質是虛弱的,長此以往也會導致腫瘤細胞的複發和增大。

而這個時候中藥就可以通過扶正祛邪,來進行治療,此外中醫在治療癌症時講究辨證論治,中醫治療癌症是根據陰陽氣血虛損的不同情況,把治療癌症的方法細分為益氣健脾法、滋陰補血法、溫腎壯陽法以及養陰生津法,只有分清陰陽、氣血盛衰情況以及各個臟腑、經絡的虛實,進行對症治療。

由此可見,中醫在治療癌症上,的確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中西醫結合治療癌症,提高病人生存質量

當然中醫確實不能成為治癌的主要手段,但是中西醫結合治療癌症,可以提高病人的生存質量。

早在3千多年前,《黃帝內經》就記載過「瘤者攻之」,表明中醫在治療癌症時可以糾正體內陰陽氣血失衡,改善患者的全身狀況,同時能夠提高癌症患者的康復能力,從而延長癌症患者的生命。

不可否認西醫治療癌症,快、效果立竿見影,但是無論是化療還是手術,都會損害正常的組織細胞,從而導致癌症患者後期的生存質量下降,但如果結合中醫一同治療,則可以改善這種情況。

有數據顯示,單純依賴放療的癌症患者3年生存率只有10%,5年生存率僅有2%,而如果是中西結合治療,3年生存率可以提高到35.9%,而5年生存率也可以提高到21.4%[3]。

四、治療腫瘤的中藥有哪些?

1、天南星

天南星本身具有祛風、化痰的功效,而且對於痰瘀中風的症狀也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在臨床方面最新的研究也發現天南星的提取液能夠有效的抑制H細胞生長與繁殖,對小白鼠進行抗腫瘤實驗的過程中,也發現它對腫瘤有明顯的抑制作用,這也就說明天南星可以作為抗腫瘤以及治療腫瘤的中藥。

2、鐵皮石斛

鐵皮石斛是非常珍貴的藥材,近年來發展了人工種植的技術之後,也加速了它的研究進展以及臨床藥物價值的研究。自古以來都有石斛能夠滋陰、補腎、填精、養胃、補氣等多種功效,而且現代研究也發現了石斛具有豐富的多糖,這對增強免疫力以及白細胞的功能有很大幫助,所以能作為治療腫瘤的中藥。

3、虎杖

虎杖本身具有祛風,利濕,破瘀,通經的功效,所以它能夠用來治療風濕痹痛、跌打損傷、濕熱引起的黃疸、熱淋症,以及女性下焦濕熱引起的白帶異常、產後惡露不止、崩漏等等問題,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現在臨床上也發現了虎杖提取物當中蒽醌類的物質,尤其是大黃素有一定程度的細胞毒作用,能夠對H細胞的生長有明顯抑制作用,能夠有效提高體內白細胞水準,對腫瘤治療很有效果。

4、赤石脂

赤石脂本身有澀腸止瀉,收斂止血,斂瘡生肌的功效,所以對於痢疾、女性的崩漏、便血等情況很有效果,而且能夠治療瘡腫、潰爛,有很好的消炎生肌的效果。臨床上主要用它來作為腸胃腫瘤的輔助治療藥物,它成分中含有大量的矽酸鋁,對於消化道的毒素物質有很好的吸附作用,所以對一些炎症和其他異常反應產生的滲出物能起到很好的清除效果,達到治療腫瘤的效果。

結語:治療腫瘤的中藥除了上面介紹的這些,還有烏骨藤、山豆根、石菖蒲、獨活、天茄花、透骨草、苦參、水蛭等等很多中藥材,用中醫中藥治療,可以防止復發和轉移;特別是放、化療期間對消化道和造血系統有相當大的副作用;而運用中醫中藥治療既能減輕放、化療的副作用,又能加強放、化療的效果;對於晚期癌症患者或不能採用手術和放、化療的患者,可以通過中醫中藥或者中西醫結合的方式治療腫瘤。

睾酮提升男人性能力還能治療糖尿病,如何促進睾酮素分泌?

根據英國巴恩斯利醫院休•鐘斯教授的調查,英國目前有150萬男性糖尿病患者,其中40%睾酮水準過低。過低的睾酮含量會使得內臟脂肪增加,對健康危害極大。臨床實驗表明,睾酮較低的糖尿病人採用該療法後,不但血糖更平穩,而且性功能得到改善。對此療法,英國糖尿病協會的態度是“既不推薦,也不否定”

這項實驗為期2年,共納入1000多名年齡在50-74歲的男性,經過測試對比,服用睾酮治療兩年後的受試者患者的空腹血糖較低體脂大幅減少,骨骼肌質量和握力增加,在生活質量上沒有差別。該研究表明,睾丸激素對預防T2DM確實有一些額外的好處

此外,在新冠肺炎的研究上,科學家也發現,睾丸素較多的男性,死於新冠肺炎風險更低

不幸逝世的新冠肺炎患者,大多因其他疾病的併發症而死亡,但英國斯旺西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無名指較長的男性死於冠狀病毒的風險較低。

斯旺西大學進化生物學專家約翰·曼寧教授表示,無名指較長的男性,往往體內存在更多的睾酮,而這種激素會產生更多的一種叫做ACE-2的化合物,該化合物有助於人體抵抗病毒。

通過以上研究,我們可以發現睾酮水平高,人體的抗病性似乎越強,那麼睾酮到底是什麼東西呢?它是男性的專屬「福利」嗎?

一、神奇的睾酮到底是什麼?

睾酮,也叫睾丸素,是一種由男性睾丸分泌的類固醇荷爾蒙,但其實在女性的卵巢中,也會分泌出這種激素。

對於男性而言,睾酮關係著肌肉力量、體能、性生活和骨質強度,它可直接影響男性的肌肉恢復和生長,而體格健壯的男性往往具有更高的睾酮素水平。睾酮素影響著男性全身的生理功能,它不僅維持著體力、膽固醇、脂肪的平衡,還會促進男性性能力發育,預防男性骨質疏鬆、幫助維持心臟方面的健康。

從這個方面來說,睾酮充足的男性,往往身體健康更加有優勢,而反之,男性就會感到「力不從心」。

二、睾酮為什麼會缺乏?

睾酮並不是源源不斷的,隨著男性年齡的增長,其分泌也會有所下降。有研究指出,男性到了80歲,體內睾酮含量僅有年輕時的1/50。當然,除了年齡的影響以外,一些生活習慣也會影響睾酮素水平提前下降。

1.過大的壓力

激素水平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當神經長期處於一個緊繃的狀態,自然就會導致激素分泌紊亂。壓力負擔重,往往體內睾酮素水平也會較低。

2.過度的訓練

一定程度上的訓練可以幫助促進體內睾酮素的分泌,但水過滿則溢,訓練過度會導致機體分泌腎上腺激素,分解肌肉蛋白,降低睾酮素水平。

3.低脂的飲食

脂肪也是刺激激素分泌的重要原料,若是男性攝入的脂肪含量無法滿足身體所需,激素沒有足夠的營養物質,就會導致水平直線下降。

三、3個方法自然提高睾酮水平

睾酮素讓男性更有「男人味」,但其實提高這種激素的方式並不難,可以通過生活細節改善進行提高。

飲食

膽固醇是睾酮素的「先驅」,因此完全杜絕脂肪的飲食,是不可取的。想要提高睾酮素,就要選擇優質脂肪飲食,如橄欖油、杏仁、牛油果、紅肉、蛋黃、黑巧克力等,都是優質的增脂食物。

鍛煉

適當的重量訓練,可喚醒身體對肌肉組織的修復,使得睾酮素分泌,硬拉、深蹲、卧推等都是較為適合的無氧鍛煉方式。

睡眠

有試驗表明,連續三天晚睡超過5小時,睾酮水平會大幅下降達10~15%。對於成年男性而言,每晚保證7~9個小時的睡眠是理想的選擇。

促進睾酮分泌是一項長期需要堅持的事情,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換句話說,促進睾酮也跟健身一樣,需要堅持幾個月時間,才能見到效果。所以,如果想保持健康青春活力,那麼就要把這些習慣堅持下去。

 

腦梗有什麼徵兆, 防治小知識:讓“腦梗塞”不再可怕

腦卒中”(cerebral stroke)又稱“中風”、“腦血管意外”(cerebralvascular accident,CVA)腦梗塞.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是由於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的發病率高於出血性卒中,占腦卒中總數的60%~70%。頸內動脈和椎動脈閉塞和狹窄可引起缺血性腦卒中,年齡多在40歲以上,男性較女性多,嚴重者可引起死亡。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最高。數據統計出在1990-2016年間,全球各地的終生卒中風險,發現全球成年人發生風險的概率已達到24.9%

科學家早前曾做過研究,發現從血管的解剖角度來看,國人的「三高」飲食,為卒中的高發埋下隱患。

二、H型高血壓:最易引發中風的高血壓類型

你知道嗎?高血壓其實也分類型的,而有一種叫H型高血壓,是導致當今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H型高血壓有兩個要素——高血壓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種代謝生成物,我們人體攝入的飲食中含有蛋白質,蛋白質的蛋氨酸代謝后就會生成同型半胱氨酸。

同型半胱氨酸可以再代謝轉化人體需要的生物活性物質,但若是缺乏必要的營養素,如葉酸、維生素B12,那麼這種物質的轉化過程就會受阻,體內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而生活活性物質生成減少,就會導致分泌紊亂,引發疾病。美國第三次全國健康與營養調查顯示:將近三分之二的患者Hcy升高是因缺乏葉酸和維生素B12。

若是想要降低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濃度,最安全有效的途徑就是補充足夠的營養素,而葉酸就是其中之一。

三、合理補充葉酸可以降低卒中風險!

在NEJM的統計報告表中,美國卒中的發病率下降效果喜人,在過去的10年間,美國政府在控制風險因素和持續投資公共衛生項目措施大力干預,使得國民的卒中風險持續下降。

(美國近百年來卒中負擔下降

研究發現,Hcy升高合併高血可增加血管疾病發生風險增加約11倍,而補充葉酸則為目前降低Hcy最為有效和安全的方法之一。美國及加拿大從1998年開始,已經強制執行讓國民補充葉酸的措施,他們在麵粉中添加葉酸成分,極大地改善了葉酸和Hcy的水平。截止2009年,全球59個國家開展麵粉強化強制政策的國家中有51個實施了葉酸強化。

那麼普通老百姓日常應該如何補充葉酸呢?

日常食物補充:綠葉蔬菜、豆類、柑橘類水果、穀類等都含有豐富的葉酸,不過食物在烹飪過程中會造成一部分葉酸的流失,正常膳食很難獲取成年人足夠的葉酸需求量(>0.4mg/d),因此還需要額外選擇補充劑進行補充。

藥物治療:針對患有高血壓或是有親人有高血壓病史的人群,可以使用含有0.8mg葉酸的固定復方製劑降壓藥物,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在生活中,很多人容易誤讀該疾病的預警信號。一些行為的異常也可能是發病訊號,例如炒菜不放鹽、打麻將亂出牌、胡言亂語、頭暈、肢體乏力無力等等,千萬不要隨便誤作其他疾病隨意處置。腦卒中的黃金搶救時間為4個小時內,針對病人也並沒有特殊的自救措施。因此發病後應當以最快速度選擇有資質、有能力進行急性期腦血管病救治的綜合醫院、腦血管病專科.

萬物復生的春季,多吃這些預防春燥

春光正好。春季,萬物復蘇,但因氣候多變,疾病易發,因此有說法稱春天為“百草回芽,百病發作”的季節。春困、口鼻乾燥、便秘等症狀,在民間被稱作上火。從中醫角度來看,無論是真上火還是假上火,是實火還是虛火,都可歸為春燥的表現。

不少人家中準備了各種降火藥丸,一旦出現口腔潰瘍、牙疼等現象就吃上幾粒。但在專家眼中,一上火就亂用降火藥,是最大的「滅火」禁忌。

春主生髮,燥是一大特點。很多人會出現口乾舌燥、大便乾結等「上火」癥狀。

很多人一出現類似癥狀,便吃解毒丸,但殊不知很有可能會葯不對症。比如牛黃解毒丸對伴有大便乾結的癥狀有用,但對因脾胃虛引起的上火作用不大。

預防春燥的食物

1,芹菜。春季吃芹菜降火去燥是非常好的,不僅如此,春季吃芹菜也能夠幫助我們抵抗倒春寒。

2,小白菜。春季吃小白菜的時候,要注意了,烹飪的過程中時間不宜太過久,這樣容易讓營養流失。

3,蜂蜜。蜂蜜降火的效果是非常棒的哦!尤其是當你們因為上火導致嘴唇乾裂起皮的話,用蜂蜜薄薄的塗在嘴唇上,堅持個幾天,很快就能好了。

4,蘿蔔。蘿蔔對於痰液多,且黃的人來說,是有很好的清熱消痰作用。蘿蔔當中要屬青蘿蔔降火效果最佳哦!

晚上超過11點就是熬夜,經常熬夜的人易猝死

熬夜會導致缺乏內源氧,出現以下症狀:免疫力下降,皮膚粗糙,臉色黯淡,出現黑眼圈及暗瘡,眼睛乾澀,眼肌疲勞,視力下降,引發感冒。胃腸感染,過敏原等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出現失眠,健忘,易怒,焦慮不安等神經精神症狀,稱為熬夜綜合症。

晚上幾點睡算熬夜?

其實,晚上幾點睡覺算熬夜並沒有定論。一般來說,人的正常睡眠時間應該為6-8小時。理論上,每天睡夠這個時間都算是正常的。

晚上11點後睡覺,屬於熬夜。雖然說零點後才算深夜,但是由於人體需要休息以及進行身體機能的修復,而23點至淩晨三點是修復和休息的最佳時段。如果超過這個時間再入睡,不僅身體很難得到充分的休息,身體機能的修復也容易錯失時機,不能很好地進行修復。

長期熬夜,有害身體健康

一.記憶力下降

長期熬夜睡眠不足,可導致記憶力下降。如果沒有充足的睡眠,交感神經沒辦法充分休息,容易出現萎靡不振、疲勞嗜睡及記憶力下降等。

二.皮膚變差

長期熬夜可導致內分泌失調,引起皮膚乾燥、無光澤等皮膚問題,還可能導致色素斑、黃褐斑。

三.容易猝死

長期23點後睡覺容易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甚至出現猝死的情況。這是因為長時間的熬夜導致心臟供血不足,因此容易增加心臟病的患病風險。長此以往,還可能會有猝死的可能。

四.損傷肝臟

長期23點後睡覺可能會導致肝臟功能受損。晚上11點到淩晨3點是肝臟的最佳排毒時間,若是長期23點再睡覺,肝臟無法順利排毒,這容易導致肝臟血流相對不足,難以修復已受損的肝細胞,情況可能還會惡化。

你肥胖嗎,中老年人體重維持在多少更健康長壽?

體重,關乎著一個人的壽命長短和健康程度。過於肥胖自然不利於健康,過於瘦弱也會導致營養不良。如今,全球有近三分之一的人超重或肥胖,並且呈爆炸式增長。肥胖已成為全世界的一大難題,那肥胖的標準是什麼?您離肥胖還有多遠?在臨床上,診斷肥胖以體重指數(BMI)為標準。指體重(kg)/身高(m)平方得到的數位,用以評估一個人的胖瘦程度.成人BMI≥24為超重,BMI≥28為肥胖

近日,發表在《BMC Medicine》雜誌上的一項西班牙巴塞羅那大學的研究論文,在十年間分析了365萬餘名無癌症成年人的數據,對這些參與者進行26種不同癌症的分析篩查。在長達8年的隨訪中,其中的20萬名參與者被確診為癌症。

通過兩項數據對比分析發現,較高的體重指數(BMI)與26種癌症的發生相關,包括常見的宮頸癌、結直腸癌和乳腺癌等等。[1]

此外,該研究還證實體重指數(BMI)和腰圍2個指標,在評估與肥胖相關的癌症風險中是高度重合的。

這項研究再次提醒我們:肥胖不僅影響你的顏值,更會對健康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肥胖到底有「幾宗罪」?

毋庸置疑,肥胖是不健康的,除了造成外貌焦慮以外,還會帶來很多慢性疾病隱患。

心腦血管疾病。肥胖會導致高血壓、高血脂,尤其是40歲以後的肥胖人群,患高血壓的風險是平常人的50%,而高血壓會導致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大大增加。此外,肥胖導致脂肪附著在心肌,影響心肌功能,也會直接引發心衰、心律不齊等疾病。肥胖還會引發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栓的形成,影響大腦健康。

糖尿病。肥胖人群的糖尿病發病率比普通人要高數倍,糖尿病的新發病例大部分都是肥胖及超重人群。[2]這是因為脂肪細胞對胰島素不敏感,肥胖人群等於擁有了胰島素「抗體」。胰島素是人體的降血糖激素,當胰島素不足時,通過食物攝入的大量糖分將進入血液循環,造成高血糖與糖尿病。

關節炎。超重會導致膝關節炎的發病率大幅度上升。原因是體重增加之後,關節需要負擔的壓力也就隨之增加,長此以往造成磨損,再加上體內糖和嘌呤的代謝障礙,很容易誘發關節炎。

腫瘤。肥胖與一部分的腫瘤發病也密切相關,例如女性高發的乳腺癌、卵巢癌等等。這是因為肥胖會影響體內雌激素的分泌,激素和代謝紊亂就容易誘發癌症。

二.怎麼知道是否肥胖?2個指標幫你

根據以下兩個方面,可以判斷自己是否肥胖。

(1)BMI指數

BMI,即身體質量指數,是衡量人是否肥胖的指數。具體計算公式是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正常體重的BMI範圍是18.5~25,小於18.5為過輕,大於25小於30則是超重,30以上可判斷為肥胖。

按照這個標準,身高170cm的人,體重超過72公斤就是超重,超過86公斤就是肥胖。

(2)腰圍

要時刻記住BMI的公式可能有些困難,還可以通過腰圍來判斷肥胖。腰圍的測量方式是在距離肚臍上方三個手指的位置用軟尺繞一圈測量。

若女性腰圍在85厘米以上,男性腰圍在90厘米以上則可以判斷為肥胖。

二.怎麼減肥?營養專家來支招

減肥是最近熱度不減的話題,大家都知道減肥要「管住嘴邁開腿」,到底怎麼做才好?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副主任、醫學營養減重門診主任醫師陳偉,針對減重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貫徹降鹽、降糖、降油飲食。高鹽飲食容易導致身體水腫,而且會破壞體內的電解質平衡,導致高血壓。少吃高糖食品,否則會導致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多,盡量避免吃餅乾、澱粉類食品。建議選擇少油的烹飪方式,如蒸、白灼等,避免煎炸、燒烤食物。

邁開腿。鍛煉也是減肥必不可缺少的部分之一。保持日常鍛煉不僅能夠燃燒身體熱量和脂肪,還能保護心腦血管健康。注意減肥鍛煉要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相結合,運動后要注意拉伸和放鬆肌肉。

三.老年人不可盲目減重

年輕人為了健康控制自己的體重,但老來“過瘦”亦會導致體質變弱而影響健康。因此提醒老年朋友對胖與瘦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老年人的健康體重需採用體質指數衡量,其計算公式是:體質指數BMI=體重(公斤)÷身高(米)2。老人的體質指數最好保持在 20~26.9

如果老人的體質指數小於20,說明體重偏低,易出現營養不良、體虛乏力、跌倒等風險;如果體質指數大於26.9,說明超重或肥胖,存在“三高”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高。

對於肥胖的老年人,體重管理應講究循序漸進,不宜速度過快,最合理的第一步就是先保證不再發胖,其次是半年內體重要減輕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