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節,不少人因為感冒、發燒要去醫院看病,但在就診之前,醫生總是安排患者檢查一下血常規,雖說檢查費用不算貴,但平白無故的就要去抽血化驗,總是讓人難以理解。有些人還比較害怕抽血,也會想,我只是個感冒,為什麼非要抽血化驗?
抽血化驗是醫院很多檢查的第一步。比如血常規需要抽血化驗,肝功能檢查需要抽血,血糖檢查也要抽血,腫瘤標誌物也要抽血。有非常多的疾病需要通過抽血化驗才能確診,貧血、病毒感染、肝病以及愛滋病等。
有的人覺得自己只是不小心感冒了,想著醫生看兩眼,開個藥方回家吃就行了。但為了準確地掌握病情,醫生會建議大家去做一個血常規瞭解到底是什麼原因引發的咳嗽、流鼻涕、發燒,是流感還是普通風寒,是季節性的流感,還是特殊的病毒流感,這些都能在血常規檢查中窺見一二。
所以,在醫院看病的時候檢查血常規是一個比較基礎也是比較常見的方法,能夠在較小的負擔下,檢查出人體內的很多問題。
主要包括血液系統疾病(如貧血、是否缺鐵、血小板有無異常)、內分泌疾病(如糖尿病、腎臟病)、感染性疾病(明確是否因細菌等原因引起)等,甚至還可以輔助診斷腫瘤。可見,簡單的抽血卻大有作用,所以很多時候醫生會要求患者進行抽血。
用不完的血都去哪了?
每次抽血時,一次都能抽很多,結果真正用到的就那麼一小部分,所以很多人之所以抗拒抽血,很大一個原因就是怕醫生想賺錢,或者被用做其他用途。
很多時候進行一次檢查,確實會抽多管血,這主要是因為專案不同,所以需要用到不同成分的血,如果一次性抽一管血,會增加時間以及人力。而且同一管血液拿來拿去,很容易發生污染,影響到檢查的準確性,所以這是一種比較方便省時的做法。
一般來說,醫生化驗完血液樣本後,會先保存起來備用,如果後續對檢查報告結果有疑問,會接著用於檢測,省的再抽一次血。
而如果已經確定不需要了,會通過高壓滅菌或化學處理消毒等專業方式,來統一進行廢棄處理,以免亂扔亂放產生污染。
所以,大家不用過多擔憂,既然選擇了去醫院看診,就要相信醫生,這樣才能更好的解決疾病問題。
不少檢查項目會要求說“空腹抽血”,不少人就認為空腹抽血就是抽血前的12小時內,啥都不能吃,啥都不能喝,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檢查之所以要求患者空腹,無非就是為了得到一個更準確的檢測結果。
因為一些檢查結果的參考範圍,是基於空腹狀態下的範圍值,而且空腹可以排除飲食等因素(部分人進食後血液可出現乳糜狀)的影響,從而影響到檢查結果的準確性。
一般需要空腹的專案有:空腹血糖、血脂、腫瘤標誌物、肝腎功能、電解質、各種感染標誌物、激素水準等。
至於空腹的時間,據《靜脈血液標本採集指南》建議:至少8小時,一般在12-14小時左右最為合適。而基於空腹時間考慮,抽血檢查往往會安排在上午7:00~9:00。
為了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大家一定要堅持住。另外,在檢測前一天晚上,飲食方面也要儘量清淡,儘量避免以下4類飲食:
那麼,空腹抽血,就是指這12個小時內除了不能吃東西,水也不能喝嗎?
空腹期間”可以少量喝水。不過為了檢查結果的準確性,大部分醫生統一主張“不喝水”。
不過如果存在心臟病、高血壓等特殊情況,必須吃藥,可以少量白開水送服藥物。
其它人如果一定要喝水,可少量飲用白開水,其它液體(如茶水、碳酸飲料、咖啡等)都是不行的。尤其是不能喝酒,因為酒精可明顯提升乙酸鹽與尿酸鹽含量,從而影響檢查結果。
這種檢測要求的存在,都是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查出問題,解決疾病,所以建議大家還是好好遵守。
生活中有一部分人群在進行抽血檢查後,會出現局部淤青的情況,這是為什麼呢?
1.冰塊冷敷 抽血後手臂淤青腫脹需要需先用毛巾包好冰塊進行冷敷,冰敷能促進毛細血管的收縮,促進針眼的癒合,還能促進組織液回流,緩解腫脹症狀。
2.毛巾熱敷 抽血後手臂淤青腫脹,需要先用冰塊冷敷,再三天后血管針眼幾乎癒合,再用溫熱的濕毛巾熱敷,增高局部溫度,促進毛細血管擴張,對淤青處的血液吸收有一定幫助。
怎麼防止抽血後淤腫
找准按壓位置 抽血後按壓針眼的時候,按壓的位置要靠上一些,因進針的時候是斜行的,一般是30度角,針頭進入皮膚後,會向前走一段距離再進入血管的,所以血管的針孔要比皮膚的針孔靠上一些,按壓的時候要壓在血管的針孔處效果才好的。
確保按壓效果 抽血後按壓一定要把握好力度,確保血管傷口在按壓時處於閉合狀態,同時按壓的時間一般在5分鐘以上,確保傷口處血液結痂,避免傷口裂開,出現內出血,能最大程度避免淤腫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