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路上的反思:有家人陪伴,心態很重要

在和疾病交手時,“癌症”二字無疑是最讓人聞風喪膽的存在。人們之所以會“談癌色變”,主要就是因為它的死亡率。在大部分人眼中,患癌意味著生命將要走向盡頭。
癌症的確切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明瞭,但目前比較明確的是,它是由多方面不良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它不僅僅是一種生理上的疾病,對患者的心理打擊也是巨大的。很多癌症患者並非直接死於癌症本身,其中有部分患者是被它“嚇死的”。

但癌症真如死神一般,只能眼睜睜等死嗎?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真實的故事,他用自己的抗癌經歷總結出的經驗,希望看完對大家有啟發和幫助!

有些人在得知自己癌症晚期後,會喪失求生欲望,選擇接受死亡。但“棋聖”聶衛平卻創造了生命奇跡,成功戰勝病魔,成為晚期直腸癌5%治癒者中的一員。2013年上半年,61歲的聶衛平突然便血、體重暴瘦,剛開始他以為是痔瘡導致的,後來被棋院好友“連蒙帶騙”帶到醫院檢查,才發現自己患上了直腸癌晚期。在當時,晚期直腸癌的死亡率高達95%,確診意味著凶多吉少。

“棋圣”聂卫平抗癌后反思:远离癌症这4件事是关键,以我为戒
聶衛平從未想過自己會患癌,“我一直認為,得癌症的人都是小心眼,像我這種平時不愛生氣的人,怎麼會得癌呢?”

接受現實後,聶衛平認為“等死不是我的風格”,於是拒絕了醫生給的保守治療方案,選擇盡自己最大努力去進行抗癌治療。經過手術和化療,聶衛平獲得了“重生”,患癌至今8年身體沒有任何不適,檢查結果也沒有復發跡象,在醫學上被認定為臨床治癒了。

在不同場合,聶衛平多次提及自己的成功抗癌“秘訣”,總結下來關鍵有這四點,分享給你。。

一、拒絕保守治療

聶衛平確診直腸癌Ⅳ期後,醫療專家為他進行了會診,提供了兩個方案:要麼保守治療,風險低,但無法治癒;要麼做手術切除腫瘤,但開刀風險較大,手術過程隨時可能出現意外。

當時,聶衛平果斷拒絕了保守治療,選擇了手術。

“搏二兔,不得一兔。”聶衛平覺得,抗癌就像圍棋一樣,要有勝負手,跟癌症拼一場,而不是什麼也不做,能活多久看造化

手術時,聶衛平沒有任何畏懼,甚至還沒打麻醉就睡著了。最終手術很成功,術後,他除了要忍受刀口劇烈的疼痛外,還接受了9次化療

“棋圣”聂卫平抗癌后反思:远离癌症这4件事是关键,以我为戒
眾所周知,化療的副作用非常嚴重,一般人做2次都受不了,但61歲聶衛平一直積極配合治療,用頑強的意志扛過來了。連照顧他的護工張雪蓮都不禁驚訝:他做完化療後副作用很少,一根頭髮也沒掉。

二、戒掉心愛的白酒、大閘蟹

患癌之前,聶衛平是一名“老菸槍”,日常菸不離手,一天最多能抽3包,即使比賽也不忘吸兩口。他還嗜酒如命,尤其愛喝白酒,曾經一次喝了4斤白酒不醉。除了嗜菸好酒,他還很愛吃大閘蟹,經常帶朋友一起去吃,可以一口氣吃13只,被朋友戲稱是“蟹幫幫主”

癌症手術後,醫生告誡聶衛平要戒掉喝酒,很多食物也要避免,尤其是大閘蟹。

“棋圣”聂卫平抗癌后反思:远离癌症这4件事是关键,以我为戒
為了身體,他放棄了心愛的大閘蟹,但並未戒酒,經常會不顧不管地喝起來,每次都是半斤起步。

但後來有次去醫院複查,醫生“嚇唬”他說,如果你想多活幾年,多陪陪女兒,就要戒酒。喝酒不僅會增加癌症的復發風險,還會增加口腔癌、食道癌、肝癌等患癌率。

為了他最珍視的寶貝女兒,聶衛平終於決定戒酒,而且他還開始注重養生,多吃粗糧、蔬菜和水果,並會做適量運動。

三、定期檢查很重要

在直腸癌手術後的兩年多時間裡,聶衛平會定期到醫院進行複查,每次複查結果都顯示無腫瘤復發跡象,而且腸鏡結果提示,手術吻合口癒合良好。

2016年2月,聶衛平再次到醫院接受造口還納手術,通過這次手術,他排便不再需要通過造瘺口,也不需要定期到醫院進行造口護理和更換造口袋,日常生活方便多了。

“棋圣”聂卫平抗癌后反思:远离癌症这4件事是关键,以我为戒
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聶衛平分享了自己對定期體檢的感悟。

他認為,防治癌症除了要改掉壞習慣,還要定期做檢查。以前他對檢查身體沒有概念,但患癌讓他明白檢查的重要性,一旦發現有惡性息肉,應儘早割掉,以防轉變成癌症。癌症康復初期,醫生要求他每3個月檢查一次,後來變成半年,接著變成一年,最後只需要三年檢查一次。

四、有家人陪伴,心態很好

聶衛平曾在採訪中表示,自己之所以能挺過艱難的手術和化療,都是因為妻子的細心護理

為了讓聶衛平快速恢復,他的妻子每日照顧飲食起居,觀察丈夫的細微變化,督促按時吃藥,一直陪伴在身邊,給他關愛與心理支持。

出院後,家人對他也非常關心,兒女會經常陪他聊天,陪他到醫院複診,親戚朋友也會經常從外地來探望他,讓原本痛苦的養病生活充滿溫暖。

“棋圣”聂卫平抗癌后反思:远离癌症这4件事是关键,以我为戒

聶衛平說,自己之所以能恢復迅速,除了醫生的治療外,自己的心態也非常重要。在治療期間,他沒有自暴自棄,而是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情,冷靜對待疾病,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把癌症當感冒治。術後,他一直關心圍棋,並經常抽空參與圍棋推廣工作。

除了圍棋,還愛看足球比賽,養病期間就曾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觀後感。

“棋圣”聂卫平抗癌后反思:远离癌症这4件事是关键,以我为戒
從直腸癌晚期,到腫瘤消失,至今8年無復發,聶衛平的成功抗癌經驗值得所有人學習,無論是健康人還是癌症患者。任何人都有患癌的可能,一旦患癌,要有“自救的勇氣”和“被救的信心”。

結語:我們可以善待身體,戒菸、戒酒、按時入睡,雖然不會保證100%不得癌症,但起碼可以降低患病的幾率。

同理,我的一個老友,每次見面都在念叨要多掙錢,可是他的行為模式,十多年都沒有任何改變,連自己都改變不了的人,怎麼能改變別人呢?

如果你怕死,就要善待自己的身體,如果你想掙錢,就要一點點培養自己的能力。

什麼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經常生氣的危害:氣生百病,經常生氣或會增加患癌幾率

喜怒哀樂都是人的情緒,這些不同的情緒不僅可能反映一個人的性格,還可能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就有這一種說法,癌症也可能和生氣有關。經常生氣也可能會誘發癌症。

據媒體報導,81.2%的癌症病人在患癌之前遭受過不良事件的打擊。在心理學上,經常壓抑自我,總愛生悶氣的性格被稱為“C型性格”,甚至還有一個名稱是“癌症性格”。

中醫則認為,肝主疏泄,生氣會使得人的氣機逆亂沖上,血隨氣上,從而導致氣血不暢,瘀滯於內,刺激癌細胞的出現。

臨床發現大多數癌症患者在診斷之前就有比較消極、被動的性格表現,思維上偏於負面,而這樣的性格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人體的免疫系統,增加癌症發生的風險。

一、經常生氣,會導致癌症?

實際上,生氣也好,負面情緒也罷,它們不會直接導致癌症,但兩者確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國外研究發現,生氣、壓抑等消極情緒會導致淋巴細胞功能減退,使得免疫力低下,進而提升患癌風險。近年來學者研究也發現,心理狀態會通過神經遞質、內分泌來影響機體的免疫活動,並提出“C型行為”。

癌症和生气有关系吗?总是生气,身体迟早有4种改变,别为难自己

C型行為主要表現為過度壓抑、憤怒、悲傷等情緒,得不到合理宣洩,其體內的致病因數水準更高,與腫瘤的發生率有關。調查發現,乳腺癌、胃癌、宮頸癌、肝癌等癌症患者的C型行為更為明顯。

此外,知名學術期刊Nature Medicine的一項研究發現,情緒不佳會嚴重影響癌症的治療效果

癌症和生气有关系吗?总是生气,身体迟早有4种改变,别为难自己

研究指出,情緒和精神因素會引起神經內分泌變化,導致免疫系統受到嚴重影響,進而影響腫瘤治療效果,讓癌細胞有復發轉移的機會

2018年,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發現,“壓力激素”會促進癌細胞生長,並促進癌細胞產生耐藥性。

因此,經常生氣雖然不能直接致癌,但卻會通過影響機體內環境,提升健康人的患癌風險,降低癌症患者的治療效果

二、經常生氣的危害,你知道多少

1、誘發心血管疾病

醫生表示,當讓你暴怒時,體內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分泌會增多,引起血管收縮或冠狀動脈痙攣,使得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導致心肌缺血、缺氧,進而引起心絞痛和心肌梗塞,嚴重者還會出現心率失常、心臟驟停,甚至是猝死。

2、誘發胃病

醫生指出,很多研究證實情緒和胃的關係密切。憂鬱、缺乏自信的人,更易患膽汁反流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疾病;亢奮、暴躁的人,更易胃出血;而悲哀、應激反應頻繁的人,則更易引起胃腸道粘膜的急性出血性炎症。

癌症和生气有关系吗?总是生气,身体迟早有4种改变,别为难自己
3、誘發肝病

醫生指出,不良情緒也容易誘發肝病,例如經常發怒、滿腹牢騷的人,就比心態平和的人更易患肝病。脾氣不好、容易發怒可導致肝臟功能失調以及相關器質性病變。

4、內分泌失調

醫生表示,在子宮疾病患者中,不少人有性格急躁的傾向。緊張、愛發脾氣會造成內分泌失調,進而影響身體各器官。其中,生殖系統和激素的關係最為密切,損害也就更為明顯,例如乳腺增生症、子宮肌瘤等,就跟雌激素水準過高有關。

癌症和生气有关系吗?总是生气,身体迟早有4种改变,别为难自己
三、找到控制情緒的“開關”

既然生氣會給身體帶來這麼多影響,那麼為了健康著想,我們就要找到控制情緒的“開關”,跟生氣、壓抑等不良情緒說拜拜。

01

以平和的心態面對生活,遇到困難、委屈或憤怒的事情時,要明白生氣不能幫助解決事情,不如想開一點,放棄生氣的念頭。當你忍不住生氣時,可以試著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情上,例如聽一些舒緩的音樂,讓心情放鬆,也可以看看喜劇或做些感興趣的事,讓自己快樂起來。

02

對於經常愛發脾氣、容易氣憤的人,不妨跟家人、朋友多溝通,理性表達自己憤怒的原因,他們能幫助你瞭解他人的看法,從而讓情緒得到開導,心情會更為平和。

癌症和生气有关系吗?总是生气,身体迟早有4种改变,别为难自己

03

如果你經常感覺自己會生氣,就可以通過深呼吸來緩解這樣的情緒。在生氣時,很容易因為控制不了自己的言語傷害到別人,也可能激化矛盾。先坐下來深呼吸十秒鐘,不要太過著急宣洩自己的情緒,也能避免血液迅速上湧,導致頭疼。

然後可以多思考一下這件事情值不值得生氣,為了一件事情而損傷自己的身體有沒有這樣的必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之後,很多的怒氣就已經能夠被自我消化了。如果還是很生氣,可以找人傾訴,或者用一些別的方式宣洩怒氣,比如跑步。

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是很重要的。人們常說,笑一笑十年少,避免受到一些不良情緒的影響,凡事看開一點,身體也會更好一點。

口腔潰瘍和舌癌有什麽區別,哪些人是舌癌高危人群!

癌之所以成為世界難於攻克的疾病之一,很大原因在於癌症早期徵兆被忽略,90%的病人發現時已經是晚期。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對舌癌患者至關重要。口腔專家將舌癌早期報警信號總結成“舌癌信號五字訣”,即:久、硬、痛、色、阻。

1、久:早期舌癌可能會被誤認為是口腔潰瘍、口腔結核等疾病,如果口腔潰瘍超過2星期不愈,提示舌癌的可能。

2、硬:普通口腔潰瘍質地偏軟,如患有舌癌質地會偏硬。

3、痛:舌癌在早期是不痛的或僅有局部摩擦感,隨著時間潰瘍變大後疼痛就會加劇,隨引發耳部和咽喉痛。

4、色:口腔黏膜顏色正常為粉紅色,變成紅色或白色可能就是病理改變了。

5、阻:舌癌侵犯張閉口肌肉和下頜關節,會有張口受限,咀嚼困難等症狀。

这3个症状千万别忍着,是舌癌的“信号”!出现赶紧去医院

口腔潰瘍和舌癌有什麽區別?

口腔潰瘍和舌癌都是發生在口腔內部的疾病,其實是兩種不同的疾病,但是很多人無法區分二者的區別,以至於延誤最佳的治療時間,導致舌癌持續發展。潰瘍和舌癌之間主要有4個區別:

1、觸感不同

舌癌在初發時,舌部不會出現疼痛感,並且摸起來會有凸起,質感偏硬,但是這些情況不會出現明顯的不適感,因此很容易讓人忽略。

而口腔潰瘍而不同,口腔潰瘍用手觸摸較為柔軟,且有疼痛感。

2、形狀質地不同

口腔潰瘍的形狀質地是紅、黃、凹,在潰瘍表面會出現紅腫和黃色的假膜,中央部位有凹陷現象。舌癌則不同,它一般會發生在邊緣處,切邊緣一般不規整,部分患者還會發生糜爛。

3、恢復時間不同

口腔潰瘍會在兩周內恢復正常,舌癌則不是自愈,如果發現自己口腔內出現異物並且長時間沒有恢復,一定要及時就醫。

4、身體反應不同

口腔潰瘍除了會在口腔內產生疼痛以外,多數不會有其他的反應。而舌癌則不是如此,舌癌會引起患者出現口齒不清、味覺變差、口臭等一系列的症狀出現。

當發現自己口腔內出現經久不愈的口腔潰瘍,持續時間超過2周,特別是一些潰瘍處出現糜爛、口腔粘膜局部有變白改變、粘膜變硬或是已形成白色斑塊的情況,一定要警惕,這些症狀很可能會癌變。

这3个症状千万别忍着,是舌癌的“信号”!出现赶紧去医院

舌癌的形成主要受4大因素影響

目前在臨床上對於會誘發舌癌發生的原因尚不明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舌癌的發生和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習慣有很大聯繫,這些人群患上舌癌的風險會大大增加!

一口“壞牙”的人群

據專家介紹,臨床上的舌癌患者,大多數都有一口“壞牙”,這些人群的牙齒已經損壞,牙根或是殘留牙齒會裸露在口腔內,部分邊緣很尖銳的牙齒會讓舌頭很“受傷。”

還有些人在做口腔治療時,會選擇一些不正規的小診所,這些診所使用的金屬等材質很可能來路不眀。這就好比在體內安裝了一個“定時炸彈”,它會不斷刺激口腔和舌頭粘膜,易誘發癌症發生。

飲食過燙

我們口腔可以耐受的溫度在50~60度,當感覺到很燙時溫度一般在70度左右,這時口腔黏膜會有輕微灼傷。

如果長期攝入過燙的食物,會導致口腔黏膜破潰加劇,會導致破潰處更難以癒合。長期慢性的刺激,易導致細胞增生分裂過快,新增生的細胞癌變的幾率會加大。

長期抽菸人群

吸菸會導致多種癌症的發生幾率增加,舌癌也是其中之一。香菸內含有大量有害物質,而我們的舌頭是直接接觸香菸的部位,長期吸菸會導致大量有害物質停留在口腔內,直接刺激到舌頭感染部位,易引起炎症發生,長期刺激炎症易引發舌癌。

有家族病史的人群

有不少研究發現,舌癌的發現也具有一定遺傳傾向,家族內有直系親屬曾患過舌癌的話,建議定期去醫院進行檢查,防患於未然。

这3个症状千万别忍着,是舌癌的“信号”!出现赶紧去医院

頻繁出現這3個症狀,多半是舌癌來了

在舌癌早期,一般會在口腔內出現小潰瘍,和平常的潰瘍不同。舌癌引起的潰瘍周圍的質地偏硬,甚至會在潰瘍處出現菜花樣的新生物,早期症狀相對而言並不明顯。

隨著病情逐漸加重,症狀也會表現的越來越嚴重,病變部位會向周圍不斷擴散,會出現疼痛、流涎、以及舌運動障礙等症狀

在此時還沒有及時進行治療的話,會導致出現繼發感染的症狀,口腔內的患處會發生潰瘍,內部毒素流出,導致舌體和周圍組織都發生感染,部分患者還會因此而出現肺炎。

預防舌癌,從這3點做起

想要預防舌癌發生,其實也很簡單,首先要注意口腔內部衛生,做到每天刷2次牙,並且每1~2年做一次口腔檢查,有牙周病要及時治療

其次,要戒掉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抽菸菸、嗜酒等,並定期進行運動。運動可以有效增強體質,增強身體抵抗力,可以預防很多疾病的發生。

这3个症状千万别忍着,是舌癌的“信号”!出现赶紧去医院

最後,在飲食上要注意不要攝入過燙的食物,改掉“趁熱吃”的習慣,並且要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日常的飲食以清淡為主,多吃一些新鮮的水果蔬菜。

哪些人是舌癌高危人群?

1、反復口腔潰瘍的人

2、常有牙周炎、牙齦出血、牙結石等口問題的人

3、長期抽煙的人

4、飲食喜辣、熱的人

5、喜歡吃檳榔的人

相對於肺癌、胃癌等常見癌症,人們對於舌癌的瞭解程度不高,但近年來舌癌的發病率程上升趨勢,患病人數也在逐年攀升。因此為了自己免受癌症的侵擾,為了能在早期發現時有高的治癒可能,瞭解舌癌的早期症狀很有必要。

鼻咽癌都有什麽症狀?生活中預防鼻咽癌方法有哪些?

現在,隨著環境發生改變,人們口味的改變,有些地區的人卻很喜歡醃制食物。結果長期吃醃制食物,容易誘發鼻咽癌。有研究表示,醃制食品中含有一種已知的致癌物質N-亞硝胺,而醃制食品中的鹹魚,已被證實為導致鼻咽癌最直接的危險因素之一。除了經常食用醃制食品,醫生介紹,還有很多因素證明和鼻咽癌的發生有關,比如感染EB病毒。此外,如果直系親屬中有人曾經得過鼻咽癌,或長期吸煙,或經常接觸甲醛、木塵、燃燒物等,那麼患鼻咽癌的風險要比一般人高。

鼻咽癌喜欢缠上3类人,劝告:出现这4个症状,请尽快去医院
鼻咽癌喜歡纏上3類人

鼻咽癌屬於較為常見的癌症,發病數高於世界平均水準,且呈明顯的地域分佈性,高發於華南地區。那麼,日常生活中鼻咽癌又喜歡哪幾類人呢?

1、經常吸菸的人

吸菸的時候,菸霧會進入咽喉,而菸霧中存在多種有毒物質和致癌物質,會刺激鼻子和喉嚨黏膜,使其受到刺激並受損,在反復炎症-修復的過程,可發展成為鼻咽癌。

2、有家族、遺傳史的人

鼻咽癌有一定的遺傳性和家族聚集性,如果家族中有人患過鼻咽癌,其患病幾率會大大增加,更要做好警惕。

鼻咽癌喜欢缠上3类人,劝告:出现这4个症状,请尽快去医院
3、病毒感染的人

早有研究證實,EBV(EB病毒)是鼻咽癌的重要誘因之一,幾乎所有的鼻咽癌患者都檢測出EBV陽性。但與普通EBV感染者不同,廣東地區的EBV存在更多高危亞型,其誘發鼻咽癌的風險是低危亞型的11倍。

因此,華南地區的居民,尤其是有鼻咽癌家族史、EBV高危亞型陽性的人,更要注重鼻咽癌篩查。

三、鼻咽癌的症狀有哪些?

鼻咽癌的常見症狀包括涕中帶血、鼻出血、耳部症狀、鼻塞、頭痛、眼部症狀等。

•初診一般為頭痛

多表現為單側持續性頭痛,部位多在顳、頂部;

•涕中帶血和鼻出血

鼻咽癌的病灶多位於鼻咽頂後壁,當患者出現鼻部不適,用力向後吸鼻腔或鼻咽部分泌物時,有可能在痰中找到血絲;

•耳部症狀

腫瘤壓迫咽鼓管咽口時,會出現耳鳴、聽力下降等類似於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狀;

•頸部淋巴結腫大

多為腫瘤頸部淋巴結轉移導致,鼻咽癌容易轉移至頸部淋巴結,腫塊摸起來無痛、質硬。

鼻咽癌喜欢缠上3类人,劝告:出现这4个症状,请尽快去医院
鼻咽癌是可以預防的。日常生活中,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高危人群,要定期篩查,如果發現EB病毒抗體陽性者,建議就醫,在專業的醫師指導下進一步完善相關檢查,瞭解鼻咽部情況;

二、要少吃鹹魚等醃製品,做到均衡膳食;

三、有鼻咽癌家族史的人,要定期檢查鼻咽部,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四、保持鼻及咽喉衛生,避免病毒感染。EBV主要是通過唾液傳播,故要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嚴禁口對口喂飼嬰兒;

五、遠離污染環境,如有毒氣體、二手煙、裝修異味、刺激氣體等,同時要注意休息,減少疲勞,要加強鍛煉,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

鼻癌和鼻咽癌是一回事嗎?如何預防鼻咽癌

幹的比牛多

睡得比狗晚

起的比雞早

這是現代年輕人調侃自己每天生活模式的口頭禪…

這種調侃的比喻裡夾雜著都少無奈,生活的壓力,也正因為這樣,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看到這個讓人心痛的事實,一直以為年輕可以肆無忌憚,年輕就代表著健康,可以抵抗的住任何小毛病。

但事實證明,我們錯了。

之前網路一條傳聞在羽毛球愛好者圈中炸開了鍋:“馬來西亞國寶級羽壇名將李宗偉疑似患上了鼻癌,恐將因此退役”。生涯848場比賽創記錄,頻繁參賽積勞成疾。

鼻癌和鼻咽癌是一回事嗎?

說到鼻咽癌,很多人都以為就是鼻癌,其實不然,雖然這兩只有一字之差,但根本不是同一種疾病,不管是病因、症狀還是治療方式都是不一樣的,所以要注意區分。

我們先來瞭解下鼻癌,此病的發生於多種因素有關,如抽菸、空氣污染、HPV感染、職業性暴露等,以40歲以上的人群最多高發。病灶好發於鼻腔和鼻竇等位置,早期的時候多沒有什麼明顯的表現,或有單側進行性鼻塞、涕血、或者鼻腔有膿性分泌物、牙痛等症狀。所以出現這些症狀時,要及時去醫院檢查,一旦確診為鼻癌,多首選手術切除,後期配合放化療加以鞏固療效。

而鼻咽癌,以50-59歲為發病高峰期,好發於鼻咽部(鼻腔後端狹窄的管狀通道)。發病與抽菸、遺傳、EB病毒感染、長期食用鹹魚及醃制食品等因素有關。發病後初期症狀也較不典型,多表現為鼻塞、回吸性涕中帶血、耳鳴與聽力減退、頸部淋巴結腫大、偏頭痛等,需及時治療。治療以放療為主,配合化療,手術反而不“吃香”,因為鼻咽的位置比較深,且緊鄰重要的神經血管結構和顱底,所以手術風險大。

可見,鼻癌和鼻咽癌根本不是一回事,所以,在治療之前,一定要查清楚到底是哪一種疾病,再針對性的治療!

有一种粗心,叫“把鼻癌当作鼻咽癌”

  鼻咽癌原因大致有三點,具體如下:

遺傳

和其它大部分癌症一樣,鼻咽癌也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傾向,有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一家三代共49人,10人得癌,9個都是鼻咽癌!

水土問題

在那些鼻咽癌發病率比較高的地區,飲用的大米和水等食物當中含大量的微量元素鎳、鎘等成分,而這種成分可提升鼻咽癌的患病風險。

飲食問題

喜歡醃制食品,而根據世衛組織列出的一類致癌物清單中就有“中式鹹魚”的一席之地。這類食物在醃制脫水的過程中可能產生亞硝胺類化合物,如亞硝基二甲胺等,有致癌性,吃多了,便會提升鼻咽癌的發病率。

有一种粗心,叫“把鼻癌当作鼻咽癌”

 如果出現以下症狀,高度警惕鼻咽癌

1、涕中帶血

很多患者都會出現這個情況,就是在鼻咽分泌物當中可以發現帶有血絲、小血塊,主要就是因為回吸鼻腔時導致鼻腔腫塊外壁摩擦出血引起。但是因為初期時,出血量不是很多,所以難以引起重視,因此要注意避免,尤其是清晨起來回吸鼻腔時,出現這種情況,更要警惕鼻咽癌。

2、耳鳴

也是鼻咽癌比較多見的一個表現,主要是因為隨著腫瘤的生長,壓迫到咽鼓管,使鼓室形成負壓,進而在內形成積液引起的,很多時候會和中耳炎混淆,要注意區分。

如何預防鼻咽癌

1.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積極去除可能的誘因,減少與危險因素的接觸,如少食或不食醃制的或黴變的食物,如鹹魚、鹹菜、醃肉等,不要吸煙。儘量避免有害煙霧吸入,如煤油燈氣,殺蟲氣霧劑等。

2.防止紫外線的傷害:青少年時就應注意防止過度的日光曝曬,老年人更應保護好皮膚,防止過強的日光照射。

3.積極治療各種慢性病:及時治療鼻炎、鼻竇炎、鼻息肉。

4.避免疾病侵襲:要注意天氣變化,預防感冒,防止病毒感染。

5. 養成良好的用鼻習慣:每日數次漱口,必要時進行鼻咽腔沖洗,避免病毒感染。

 

癌症新療法質子治療,有了質子療法就不用化療了嗎?

12歲女孩Grace的大腦裡有顆“不定時炸彈”——生殖細胞腦瘤。患病3年來,她的腦內腫瘤不斷生長,只能每天住在醫院。隨後,她在一家醫院接受了化療和質子治療,大大縮小了病灶,重回正常生活。

康復出院後,Grace成為許多癌症患者心中的希望,她去到各地給更多“癌友”帶去樂觀與信心。

一、質子治療是什麼?

質子治療技術本質上是一種先進的放療技術,於1988年獲得美國FDA批准用於腫瘤治療。

質子,是氫原子失去一個電子的粒子,它以極高的速度進入人體後,可快速到達癌細胞的特定部位。當它速度突然降低並停止時,會釋放最大能量,將癌細胞殺死,同時有效地保護正常組織。

二、質子治療,癌症患者的福音

質子療法是放射治療領域的“後起之秀”,安全性較高,也有不錯的治療效果。質子是帶正電核的粒子,運動速度非常快,進入人體後幾乎不會與正常的組織或細胞發生作用

當質子到達癌細胞的特定部位時,速度瞬間放慢並逐漸停止,釋放出最大能量,更精准地殺死癌細胞。與傳統的放療相比,質子基本沿直線傳播,不會損傷周圍的組織,減少副作用的發生

癌细胞清零,花费近千万!先进的质子疗法,哪些患者能受益?
質子療法還很方便,患者只需躺著30分鐘左右,就可以完成一次治療。

如今,質子療法已成為癌症治療的一種重要補充手段,對於不能手術的患者、對化療和放療不耐受的患者等,質子療法優勢明顯。

三、有了質子療法,就不用化療了?

質子療法這麼厲害,是不是可以取代化療呢?從目前的的情況來看,這一可能性暫時不會實現。

儘管質子治療具有很多優點,但同時還存在許多瓶頸,且短期內無法得到根本性的解決。比如,質子療法需要長期的隨訪與觀察,對技術的要求也非常高,並非適合所有類型癌症,尤其對轉移癌症的治療效果較差。

癌细胞清零,花费近千万!先进的质子疗法,哪些患者能受益?
四、哪些患者能受益?

不光是常見的乳腺癌、肺癌、胰腺癌等癌症,質子療法在治療特定的癌症時也有顯著的療效,比如前列腺癌、頭頸癌、兒童骨骼和軟組織腫瘤等。此外,對於一些無法手術的患兒、腦瘤患兒來說,質子療法可以避免傳統療法帶來的腦組織損傷、失明等後遺症

具體有哪些患者適用質子療法,可以總結如下:

1、腦腫瘤患者,例如脊索瘤、惡性腦膜瘤等。

2、兒童腫瘤患者,例如兒童膠質瘤,質子療法副作用較小,對患兒的生長發育影響較小;

3、頭頸部腫瘤患者,例如鼻癌、鼻咽癌、副鼻竇癌等,保護周圍正常組織;

4、前列腺癌患者,可能是目前應用最多的癌症。

除了以上幾種,肺癌、肝癌、黑色素瘤患者也適用於質子療法。

癌细胞清零,花费近千万!先进的质子疗法,哪些患者能受益?
質子療法的費用非常高,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起

質子加速器的特性決定了其開機就要維持運轉,哪怕待機,也不能像電腦一樣一關了之,仍然要消耗比較多的電量。加上醫療設備的定期維護,治療團隊的支出,前期的採購和安裝投入,如果沒有足夠的病人醫院也要入不敷出,即使有了病人收費也不便宜。西門子為何砍掉質子治療設備就不難理解了。對於患者而言,一個療程下來,沒有幾百萬是不可能的,病人的規模估計相對有限。醫院有實力和膽魄買質子治療系統的屈指可數。美國質子治療點多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醫保覆蓋。歐洲有的國家醫保覆蓋,有的不覆蓋,所以德國有幾家.

未來,質子治療在癌放射治療的角色將會越來越重要,隨著治療技術的普及與成本的降低,質子治療將更加普及,好處會更明顯。

癌症早篩真有用嗎?40歲以上的人群,最好隔一年做一次防癌體檢

近幾年癌症的發病率不斷升高,雖然醫學不斷進步但癌症仍然是威脅生命健康的頭號殺手。很多癌症患者出現明顯症狀時才決定前往醫院檢查,但此時很可能到了癌症中晚期階段,此時治療方式很局限,因此現在癌症篩查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美國癌症報告中表明,在過去二十年美國癌症患者死亡率下降了25%,主要歸功於政府向群眾普及癌症檢查知識。所謂癌症檢查就是在癌症早期發現病情,能夠幫助患者確診癌症病情並得到更好的治療,減輕患者的痛苦與經濟負擔。

為什麼每年做體檢,還是沒查出癌症?

有些人雖然每年都有體檢,平時的體檢結果都是正常的,但是後來卻發現患了癌症,於是便認為體檢是沒用的,究竟常規體檢和癌症有什麼關係呢?

年年体检却查不出早期癌症?“癌症早筛”是真有用,还是智商税?

其實,常規的體檢是很難查出癌症隱患的,因為我們每年做的體檢項目非常多,從內科到外科,抽血、拍片,看起來好像是覆蓋了很多體檢專案,但其實只是一套常規的檢查。

常規體檢主要是為了篩查常見的疾病,比如高血壓、高血糖、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等,至於早期症狀不明顯的癌症,通過常規體檢是難以查出來的。

想要查出癌症的隱患,就需要進行專項的檢查,比如癌症早篩。目前,癌症早篩主要是篩查5種發病率比較高的癌症:肺癌、肝癌、胃癌、結直腸癌、乳腺癌,不同的癌症需要不同的專項檢查來篩查。

肺癌

高風險人群:每天吸煙20支以上或20歲以下就開始吸煙的人群、吸煙達到20年以上;經常接觸煤煙或油煙的人;長期生活在空氣污染嚴重地區的人群等。

肺癌的早期篩查技術是低劑量CT掃描,很多人在平時的體檢中,會進行X光胸片檢查,但這是無法發現肺癌的蛛絲馬跡的,通常可以用高清的CT檢測來篩查肺癌,由於解析度高,肺癌腫瘤在1釐米左右即可被查出。

不過CT的花費比較高,建議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或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將體檢中的X光胸片換成CT檢查,歐美國家則通行用低劑量的螺旋CT來篩查肺癌,再加上幾個生物標記檢查,肺癌的檢出率可高達90%以上。

年年体检却查不出早期癌症?“癌症早筛”是真有用,还是智商税?

肝癌

高風險人群:乙肝、丙肝病毒長期攜帶者、有肝癌家族病史的人、長期酗酒抽煙者、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患者。

肝癌的早期篩查技術為B超檢查、腫瘤標誌物、抽血化驗甲胎蛋白。

結直腸癌

高風險人群:肥胖、糖尿病、習慣性便血、有癌症家族史或腸息肉史者,結直腸癌在早期常常會讓人誤以為是消化不良;到了中期便血讓人誤認為是痔瘡,所以不容易被察覺,容易誤診和漏診。

結直腸癌的早期篩查技術是腸鏡,建議50歲以上人群最好每年做1次腸鏡篩查,結直腸癌能夠通過結腸鏡直接看到。

遇到經驗豐富,觀察細心的醫生,能夠直接找出早期癌變的情況,提前治療,結直腸癌的治癒率非常高。

胃癌

高風險人群: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過度抽煙飲酒、以及長期吃高鹽、熏煎炸、醃制食物,有胃癌家族史等人群。

胃癌的早期篩查技術是胃鏡,胃鏡的診斷通常成為胃癌診斷的金標準,胃鏡是最標準、精確的胃癌篩查方法,是篩查並確診胃癌的首選。

但是胃鏡的費用相對高,屬於侵入性的檢查,如果首次的胃鏡體檢結果是良性的,一般每5年做1次即可。

年年体检却查不出早期癌症?“癌症早筛”是真有用,还是智商税?

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腫瘤中發病率最高的腫瘤,跟其他惡性瘤相比,只要能夠早期發現,乳腺癌生存率是非常高的。

高風險人群為:月經初潮早、絕經晚的女性,未懷過孕或初次懷孕較晚、未哺乳過的女性。

乳腺癌的早期篩查技術是乳腺B超和鉬靶,關於乳腺癌的早期篩查,首先建議通過自摸自檢、B超或通過乳腺鉬靶檢查來判斷

如果發現有問題,可以做核磁檢查,但價錢更高,一般是在高危人群中較為推薦。除此之外,還有哪些原因導致每年做體檢還是沒查出癌症呢?

體檢的專案不對

大多數癌症在早期都沒有特異性的症狀,需要進行專項的癌症篩查才能發現,但是大多數人參加的體檢都是單位組織的普通體檢,並非專門針對癌症的體檢,比如肺癌的高危人群至做胸片檢查是無法發現早期肺癌的。

體檢醫生漏診,誤診

現在的體檢機構有很多,但是體檢機構中的工作人員水準高低不齊,甚至有的體檢機構的檢查人員連資質都沒有,這樣出來的體檢結果就可想而知了,很多明顯就存在病變的情況也無法發現,導致疾病的漏診和誤診。

年年体检却查不出早期癌症?“癌症早筛”是真有用,还是智商税?

不重視體檢中發現的問題

有的人在體檢中明明已經發現了問題,但卻沒有引起重視,認為是小問題,不需要治療。沒有及時進行干預,導致小病不斷發展成為大病,甚至發生癌變,等到出現嚴重的症狀時,往往已經為時已晚。

癌症早篩是真有用還是交“智商稅”?

真正做好癌症篩查是有很多好處的:首先,癌症篩查能提升癌症的治癒率。如果癌症能及早的發現,那麼幾乎全部癌症都可以被治癒,或者能夠被很好地控制,多數癌症的早期治癒率能高達90%。

其次,能減輕患者的治療痛苦大約80%晚期的癌症患者都備受癌症疼痛的煎熬,很多癌症患者是死于嚴重疼痛的。

因為劇烈的癌痛,會引起血壓、血糖升高,心率加快、免疫力下降等情況,但是早期癌症通常可以進行手術來治療,大大降低治療的痛苦。

年年体检却查不出早期癌症?“癌症早筛”是真有用,还是智商税?

最後,能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如果在早期就能發現癌症,一般通過手術就能實現治癒,避免發展到晚期而產生高昂的醫療費用。

建議40歲以上的人群,特別是有下列情況者,最好隔一年做一次防癌體檢。

1、家族有腫瘤發病史(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兄弟姐妹)

2、有甲狀腺結節、肝炎、肺小結節、胃腸息肉、腸炎、胃炎等症狀

3、乳腺結節、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婦科疾病、HPV陽性、貧血

4、經常乏力、容易感冒、免疫力低下

5、喜歡2次及多次加工食物,特別是經常吃醃製品等,重口味

6、經常熬夜、喝酒、吸煙、壓力大、抑鬱

7、體檢後腫瘤標誌物連續升高

8、環境暴露,工作和生活環境污染大(輻射、化工、灰塵等)

9、肥胖、缺少戶外運動

10、不明原因的消瘦。

結語: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一個頂尖工作組在2013年《美國醫學會雜誌》上發文,呼籲能有一個21世紀的癌症新定義。他們的出發點是:第一,消除人們心理和身體上的負擔;第二,避免過度診斷和過度治療。面對“雙早”現有的局限,著力推進相關研究必然是方向,不過對腫瘤等慢性病本身的反思也需要普及。比如,認識到醫學的複雜性,認識到醫學面對的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同一類腫瘤生在不同人身上,結局千差萬別,在這點上,技術僅僅是醫生的幫手。不管怎樣,癌症防控技術如何進步,加強癌症科普教育與健康素養不可遺忘

癌症一定要化療嗎?不是所有惡性腫瘤都適合化療!

化療是治療癌症“三大板斧”之一,但從化療面世至今,對它的討論就從未停止。有人說,化療救人;也有人說,化療害人。要不要化療,成了癌症患者首先面對的生死抉擇。

手術,放療和化療是治療癌症最基本的三個手段,化療是一種全身治療的手段,通過靜脈或者口服給藥,化療藥物可以到達全身的各個組織,殺滅或者抑制身體裡面的癌細胞,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手段。但是,同樣是患癌,為什麼有的人需要化療,有的不需要?依據是什麼?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不是所有惡性腫瘤都適合化療,尤其這3種

化療是指是利用化學藥物來殺死癌細胞,阻止癌細胞的生長繁殖和擴散,促進癌細胞分化的一種癌症治療方法。

化療的目的,是為了根除癌症並讓癌症不再復發;減小癌細胞或阻止癌細胞繼續生長,防止癌細胞進行擴散;緩解播散性癌症患者的症狀,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

化療屬於一種全身性的治療手段,對原發病灶和轉移病灶都能起到治療作用,是多種惡性腫瘤的常規治療手段。

有4种人患癌根本不需要化疗,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你中招了吗

不過,以下這幾種情況並不適合做化療:

第一,對化療不敏感的惡性腫瘤

雖然化療藥物可以殺死癌細胞,但並不是所有的癌症都適合用化療,比如胰腺癌、腎透明性細胞癌、黑色素瘤、膽管癌等。

這些癌症對化療是十分不敏感的,根本無法對癌細胞起到殺傷作用,所以這類惡性腫瘤不建議化療。

第二,已經轉移至全身的惡性腫瘤

這個時候已經屬於癌症晚期了,在這個階段化療不僅浪費錢,而且還會讓患者更加痛苦,所以通常不建議再進行化療了。

第三,處於1期的惡性腫瘤

這個時候的癌細胞還沒有發生淋巴結的轉移,屬於發現得比較早的癌症,這時候通常採用手術切除就可以了,而且也不需要化療。

除了這3種癌症不建議做化療外,也有一些癌症患者本身並不適合做化療。

這4種人也不建議做化療,往往花錢買罪受

患者身體狀態太差,年齡太大

有些癌症患者由於長期被癌症折磨和消耗,導致身體的營養狀態非常差,往往瘦骨嶙峋,再加上年齡比較大的話,很難承受化療帶來的副作用,對身體的傷害太大,所以不適合進行化療。

對化療不耐受的患者

這類患者主要包括高齡患者和對化療有嚴重副作用的患者,如果這類患者強行化療,反而容易加重病情的發展。

有4种人患癌根本不需要化疗,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你中招了吗

多次化療都沒有效果的患者

每次化療一至兩個療程後,就需要檢查病灶是否有縮減,如果經過多次化療後,病情都沒有得到改善,那麼可能是癌細胞已經對化療藥物產生了耐藥性,化療已經無法控制病情的發展了,繼續化療下去也沒有意義,甚至還會增加患者的痛苦。

對於化療藥物不敏感的人群

每個患者的體質不同,化療藥物雖然能夠殺死癌細胞,但並非對每個患者都敏感,有些患者對化療藥物不敏感,所以化療就沒什麼作用了,這類患者也就不適合再進行化療了。

結語:需不需要化療,主要看化療會不會給患者帶來益處,包括無病生存期的獲益、總生存時間的獲益、生活品質的遠期獲益。利大於弊選擇化療,弊大於利避免化療。所以,化療需要專科醫生來完成,不同的腫瘤類型,不同的腫瘤分期,治療原則是不一樣的.化療前需要對病人體力狀況、臟器功能、病情情況綜合評估,才能制定相應的個體化化療方案,盡可能使病人獲得最大的益處,最小的毒性。

參考資料:

[1]《癌症為何要化療》.環球時報 生命週刊.2004-11-23

[2]《腫瘤患者必須要化療嗎?這四種情況不建議

符合這五個特徵的人,患癌幾率很低,有你嗎?

癌症”的話題真的是讓人難以跨越的話題,每年的患癌人數都是在不斷地上升,很多人都說癌症的增長率和我們現在的飲食和生活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繫。身體內細胞一旦發生突變就不會受身體控制,不斷的分裂,侵犯、破壞鄰近的組織和器官。另外腫瘤細胞也會進入血液或淋巴系統中,向其他部位轉移,從而增加治療難度。癌症的本質就是一種“慢性基因病”,它是受到致癌因素影響造成的細胞基因突變,而突變的基因又在體內單克隆性增殖,最終才形成了腫瘤!

任何癌症患者出現癌變,都不是無因可查的;大量研究表明,如果符合以下幾個特點,患癌幾率就相對較低一些!

这5种人轻易不得癌症,对号入座,求个安心!

符合這5個特徵的人,患癌幾率很低

1.不抽菸不喝酒的人

抽菸喝酒對健康的影響是巨大的,香菸中含有多種對身體有害的物質,會增加肺癌、胃癌、食管癌等多種癌症的發生風險,其中包括二手菸和三手菸。

同樣的,經常喝酒也會增加癌症的幾率,因為酒的主要成分為乙醇,乙醇進入肝細胞後氧化為乙醛,乙醛具有肝毒性和致癌性,在體內不斷積聚,會對肝臟造成嚴重損害,引發肝癌

此外,胃癌、口腔癌、食管癌等癌症,也與大量喝酒密切相關。

这5种人轻易不得癌症,对号入座,求个安心!

2.飲食習慣好的人

有人說,癌症是吃出來的。不良的飲食習慣,比如高脂肪、高熱量飲食,暴飲暴食,三餐不規律,喜歡吃煎炸類、醃制類食物,喜歡喝熱茶、吃燙食等,對口腔、腸胃等都會產生不良影響。

比如,研究發現,經常喝溫度高於60℃熱茶的人,食管容易受到損傷,引發炎症,刺激致癌物質的產生

所以,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營養均衡,適當補充蛋白質,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飲食規律,三餐定時,可以顯著降低癌症風險。

3.堅持運動的人

生命在於運動,經常運動的人,不僅可以增強身體免疫力,還可以降低糖尿病、高血壓、癌症等多種疾病的發生風險。缺乏運動、久坐不動的人,容易超重和肥胖,腰臀比也更高,發生腸癌等癌症的風險就越大。

有研究顯示,在全球新發癌症患者中,約有80萬患者的癌症是由糖尿病和腹部肥胖導致。此外,還有研究顯示,成年男性腰臀比例超過0.9,患結直腸癌的風險會大大增加。

这5种人轻易不得癌症,对号入座,求个安心!

4.心態良好的人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性格外向的人,心態比較樂觀。性格內向的人,心態容易消極。英國精神病學家格里爾提出了“癌症性格”的理念,認為逆來順受、好生悶氣、不愛宣洩的人更容易患癌

此外,還有專家指出,精神創傷、性格孤僻、承受挫折等人,屬於癌症高危人群。相反,心態良好的人,樂觀向上,遇事不鑽牛角尖,可以合理發洩不良情緒,患癌幾率就會低一些。

5.家族中沒有直系血緣親屬患癌的人

癌症具有遺傳易感性,如果家族中有直系親屬患癌,那麼你很有可能也攜帶了與癌症相關的不穩定或缺陷基因,因此患癌風險會比一般人高。

此外,還有一些沒有血緣關係的人,比如夫妻、婆媳等,在一起生活久了,養成了類似的飲食習慣或生活方式,也會出現多人患癌或先後患癌的情況。

所以,如果有癌症家族史,應主動定期進行癌症篩查,降低癌症發生風險。而沒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發生癌症的風險比前者要低,但也不能放鬆警惕,也要定期體檢,及時發現身體異常。

这5种人轻易不得癌症,对号入座,求个安心!
癌症預防要科學,不良習慣早改掉

雖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癌症免疫”,但是提高警惕,擴充癌症預防、提倡科學抗癌可以讓我們盡最大可能預防癌症侵襲。

除此之外,還要養成每年定期體檢的好習慣,及時發現身體的異常及時治療。世界衛生組織曾發表報告指出,有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通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而治癒的,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通過適當治療延長生命時間和提高生活品質的。所以,體檢顯得尤為重要。還有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現體重莫名下降的情況也是要提高警惕,很可能是機體發出的疾病信號!

癌症晚期有必要做手術嗎,癌症晚期痛的受不了怎麼辦?

活著幹,死了算,一天不死一天干”,這就是老輩人對待生活的態度,即使身體不適仍然堅持下地幹活,知道生命即將耗盡才會有就醫的意識,然而為時已晚。現如今人們的生活條件變好,生活態度也就更加的積極了,可是對於疾病的意識仍舊缺乏,即使就醫意識強烈然而在面對癌症的時候往往還是慢了一步,很多時候發現時已是晚期。“談癌色變”指的不單單是指其死亡率高,更多的是癌症帶來的痛苦。那麼,癌症晚期到底要不要做手術,癌症到了晚期到底有多痛苦?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瞭解下吧!

癌症患者自述:不想活了,真的太痛了!癌症晚期是不是都很痛苦?
 

癌症晚期患者做手術,真的很痛苦嗎?

首先,對於治癒希望已經微乎其微的癌症晚期患者來說,手術的意義已經不大,只徒增痛苦。任何手術都有一定風險,更別說癌症晚期患者,在手術中和手術後,他們更容易出現創傷和併發症,身體難以承受。

其次,除了身體折磨,癌症晚期患者還要經歷複雜的心理變化,恐懼、焦慮、悲觀、失望、抑鬱,甚至很容易產生輕生的念頭,導致病情“雪上加霜”。

癌症患者自述:不想活了,真的太痛了!癌症晚期是不是都很痛苦?
最後,我們還不能忽視患者自身的意願,如果患者本身的求生欲望就很低,不願意進行手術,但卻被逼著動刀,效果只會適得其反,勉強手術是徒然。

癌症晚期是不是都很痛苦?

癌症晚期的痛苦,還包括容易被忽視的癌痛。癌痛是癌症本身或其相關疾病引起的全方位疼痛,嚴重影響患者的生理和心理。

疼痛可以分為10級,有人說女性分娩的疼痛是10級疼痛,但這可能有點誇張了。真正達到或接近10級疼痛的,非癌痛莫屬。

曾有一位晚期癌症患者是這樣描述癌痛的:“根本無法用言語來形容,那種感覺就像全身被刀割、被蟲子咬,沒日沒夜、沒完沒了地痛,一痛起來,就有無數個輕生地念頭在腦海中閃現,真的太痛了,不想活了。”

癌症患者自述:不想活了,真的太痛了!癌症晚期是不是都很痛苦?
疼痛可以分為傷害感受性疼痛和神經病理性疼痛。傷害感受性疼痛表現為刀割樣、搏動性、壓迫樣疼痛,神經病理性疼痛表現為燒灼樣痛、銳痛或電擊樣痛。兩種疼痛可以並存,可想而知,癌痛究竟有多痛。

患者如果出現癌痛,千萬不要忍,而針對性治療,否則會嚴重降低生存品質。目前,癌痛的主要治療方法為藥物治療,可以口服給藥、按時給藥,也可以按世衛組織提出的“三階梯原則”給藥.

結語:癌症病人在彌留之際時,是十分痛苦的。雖然先進的醫療手段可以減輕患者的痛苦,但面對晚期癌症的時候,痛苦的、承受折磨的人不單單是患者本身,作為家屬更加是心身煎熬,“治還是不治,該怎麼治”,每一個決定都是艱難的抉擇。患者家屬心靈上的創傷還是無法彌補的。所以,對自己和家人負責,大家在平時的生活中還是應該注重對於疾病的保健和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