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結腫大是癌症嗎,淋巴癌的典型症狀有哪些?

淋巴結是哺乳動物和禽類特有的免疫器官。人體內的淋巴結遍佈全身,“深入淺出”。深的藏在胸腹腔內部,淺的就在皮膚下面一層,腫大時伸手就能摸到。正常情況下,淋巴結的直徑在半釐米以內。此時,即便淺表的淋巴結也是觸摸不到的。但當出現炎症、腫瘤等因素時,淋巴結會增生腫大,變的摸得到,甚至疼痛。淋巴結像是一個個烽火臺,淋巴結一腫大,就是疾病等來襲的信號。

淋巴結腫大,說明在釋放疾病信號!情況可輕可重,多少人都沒重視

淋巴結腫大是腫瘤的信號嗎?

淋巴結腫大通常代表局部淋巴存在炎症,偶爾出現淋巴結腫大問題不會演變成淋巴癌,但是淋巴結腫大反復出現則提高淋巴癌的發生率

一句話概括就是,淋巴結腫大不一定是淋巴癌,但是淋巴癌患者一定會存在淋巴結腫大的問題。

那麼,普通的炎症與腫瘤,兩者的淋巴結腫大有何區別?

普通炎症引起的淋巴結腫大質地相對較為柔軟,沒有和周圍組織皮膚黏連,因此可以活動,按壓也會有疼痛感,常見於口腔炎症、上呼吸道感染以及泌尿系統炎症等炎症反應。

相反淋巴瘤患者的淋巴結腫大症狀則以不痛不癢、質感堅韌以及表面光滑為主要特徵,特別是人體腋窩、頸部以及腹股溝淋巴結分佈較多,更容易有淋巴結腫大的表現,這些部位一旦有這個症狀,需要引起重視並及時就醫。

淋巴結腫大,說明在釋放疾病信號!情況可輕可重,多少人都沒重視

淋巴癌的典型症狀還有哪些?

淋巴癌除了會有淋巴結腫大的症狀以外,還需要警惕四大症狀:

發熱:淋巴癌患者有明顯的發熱症狀,主要表現為四種形式包括持續性高熱、間歇性地熱、週期性發熱或規律性發熱。

盜汗:淋巴癌患者多在睡醒後或夜間出汗,常常被患者誤以為是體虛的表現而耽誤治療。

體重減輕:淋巴癌患者胃口不佳且短時間內體重會迅速下降。

皮膚瘙癢:皮膚瘙癢屬於霍奇金淋巴瘤的特異臨床表現。

淋巴結腫大不一定是癌症,情況可輕可重

很多人一提到淋巴結腫大就自然而然的想到淋巴癌,但是淋巴結腫大不能和淋巴癌畫上等號,通常淋巴結腫大的病因不同而各有特徵。

細菌感染:口腔或面部等部位受到細菌感染,引發急性炎症可導致頜下淋巴結腫大,觸感柔軟且活動度好,一般炎症消除後,淋巴結腫大症狀也會有所緩解。

病毒感染:比如風疹,可引起枕後淋巴結腫大,另外麻疹以及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也是淋巴結腫大的誘因。

淋巴結腫大,說明在釋放疾病信號!情況可輕可重,多少人都沒重視

淋巴結結核:患病早期淋巴結與皮膚組織無黏連,但後期淋巴結越發腫大,後期腫大的淋巴結會破潰甚至流出膿物,應與淋巴瘤鑒別開來。

淋巴結轉移癌:此類腫大的淋巴結觸感很硬,不會活動且無疼痛感

白血病:白血病患者的淋巴結腫大症狀多為全身性,特別是頸部、腋下以及腹股溝處,往往還伴隨著不明原因發熱、貧血等症狀。

淋巴瘤:淋巴瘤患者頸部淋巴結腫大,腫瘤轉移還會累及患者的扁桃體、鼻咽喉等部位。

淋巴結腫大,說明在釋放疾病信號!情況可輕可重,多少人都沒重視
淋巴結腫大哪種情況需要儘快就醫?

淋巴結作為人體免疫系統的重要一員,不但能夠起到殺滅細菌等物質的作用,還能夠提示某些可能存在的疾病。有時,惡性腫瘤的淋巴結腫大出現要早于原發腫瘤部位出現相應症狀。

總的來說,需要特別注意的淋巴結腫大有以下三類:

1、無痛性、質地比較硬的淋巴結;

2、淋巴結腫大伴有發熱;

3、淋巴結腫大伴咳嗽或消瘦,如果出現上述情況,可能預示著炎症、結核甚至腫瘤的發生,沒有足夠重視的話是可能引發更嚴重的疾病的,因此要注意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小夥子你的下半身可能保不住了,包皮垢竟然會誘發陰莖癌

小夥子,你的下半身可能保不住了…

就像宮頸癌是女人的噩夢一樣,有一種癌症也是男人特有的。陰莖癌,顧名思義主要從男人“陰莖”內部開始癌變,輕則使人身體殘缺,重則取人性命。

這種讓男人默默流淚的疾病到底從何而來?具體還得從男人“陰莖”說起…

陰莖癌是一種陰莖最常見的惡性腫瘤,雖然比起肺癌、胃癌等常見的癌症,陰莖癌相對比較少見,陰莖癌主要好發於40歲~60歲。臨床上,陰莖癌主要分為兩期,若是Ⅰ期陰莖癌患者積極治療,手術後患者5年生存率為75%,Ⅱ期者5年生存率下降至50%;對已有轉移並行腹股溝淋巴結清除術者5年生存率僅為30%。

吳先生今年45歲上個月一次洗澡時,吳先生發現自己的“小兄弟”上長了一個硬硬的結塊,但不痛不癢,吳先生也沒重視。誰知結塊越長越大,竟差不多可以蓋住“小兄弟”的頭部了,而且由於硬塊不斷變大,“小兄弟”也出現了皮膚潰爛的情況,吳先生這下不敢耽誤,趕緊到醫院檢查。然而,檢查結果卻讓吳先生一家傻了眼,硬塊竟是“陰莖高分化鱗癌”,病情已經惡化,吳先生需要進行陰莖部分切除術,才能撿回一條命。

好端端的,“命根子”竟然保不住了,吳先生實在難以接受。

對此,醫生提醒:男性包皮過長,容易產生包皮垢,在污垢和慢性炎症的刺激下,非常容易誘發癌症。

45歲男子患上陰莖癌,“命根子”全切了,還能過性生活嗎?
陰莖癌與包皮過長密切相關

陰莖癌屬於男性生殖器官腫瘤,其發病率相對較低。在美國和歐洲地區,陰莖癌的發病占男性惡性腫瘤的0.4%-0.6%,而在南美和非洲地區,發病率則相對較高,發病率占男性惡性腫瘤疾病的10%。

臨床上,陰莖癌的發病率通常被認為和男性包皮過長或者包莖有密切的聯繫。

男性生殖器的構造,原本就容易藏汙納垢,如果又存在包皮過長甚至包莖的話,則更容易導致細菌的滋生和繁殖。而醫學上的相關研究發現,包皮垢會誘發癌變。

在相關的動物實驗中,將公馬的包皮垢接種於小鼠體內,會誘發皮膚惡性腫瘤。而將人的包皮垢接種到小鼠的子宮,則誘發了子宮頸癌。

其他相關的研究也顯示,嬰幼兒進行包皮環切術,可以降低成年後陰莖癌的發病風險。因此醫學上認為,男性的包皮垢是誘發陰莖癌重要原因之一。

不過隨著衛生條件的改善,陰莖癌的發病率已經非常低了。例如在北歐地區,包皮環切術在社會上也沒有普及,而本地區的陰莖癌發病率也不高。

45歲男子患上陰莖癌,“命根子”全切了,還能過性生活嗎?
因此綜合來看,包皮過長導致的包皮垢,確實是導致陰莖癌發病的誘因,但在保證衛生的前提下,它也並非導致癌變的絕對因素。

陰莖切除≠“太監”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陰莖癌的切除手術後,患者就要變成“太監”了,這種理解其實是錯誤的。陰莖切除手術只針對病灶區域,具體切除部分,要看疾病的發展程度,而且並不會影響到男性的睾丸以及性欲,而傳統意義上的“太監”是連同睾丸一併切除,所以兩者還是有本質區別的。

至於患者手術後能否進行性生活,則要根據實際的病情來確定。如果病灶區域和潰爛程度不大,那採取部分切除的方式,患者在康復之後依舊保留有性生活的能力。當然,如果潰爛程度嚴重,則可能需要全部切除。

對於全切的患者,術後性生活的恢復,則可以通過手術植入人工海綿體等方式來實現。但在康復期間,無論是部分切除還是全切,患者都不建議進行性生活。

45歲男子患上陰莖癌,“命根子”全切了,還能過性生活嗎?

在排尿方面,手術過程中會再造新的尿道口,不過由於陰莖的切除或者部分切除,很多患者難以站立排尿,需要採取蹲便的方式。因此,陰莖切除術對男性的心理影響較大。此外,術後康復階段,排尿的刺激可能會誘發感染,因此需要做好衛生清潔工作。

綜合來看,陰莖切除是否影響性生活以及排尿,關鍵看疾病的程度以及切除的程度,患者要調整好心態,不能只顧保全“命根子”而耽誤了真正的保命治療。

警惕:包皮過長還有這些危害

臨床上,包皮過長除了會增加癌變的風險外,還會誘發其他的風險。

1.增加炎症感染

包皮過長導致細菌滋生繁殖,長期積累和刺激會誘發包皮炎、龜頭炎、前列腺炎、尿道炎等泌尿生殖系統炎症問題。

2.影響生殖器官正常發育

在男性正常發育階段,如果包皮過長緊緊包裹陰莖,進而會導致陰莖短小等發育不良現象。

3.誘發早洩

男性龜頭長期隱藏于龜頭裡面時,龜頭所受到的刺激與摩擦就會大大降低,當進行性交的時候,龜頭的神經感覺就會過於敏感,從而會提早射精,引起早洩。

4.其他癌變風險

除了會增加陰莖癌的風險外,因為男性的生理構造,在性生活的過程中,包皮過長的男性容易將包皮垢帶入女性陰道內,進而增加了女性子宮頸癌的發病風險。所以在臨床上也普遍認為,男性包皮環切也是預防女性宮頸癌的重要措施之一。

45歲男子患上陰莖癌,“命根子”全切了,還能過性生活嗎?

5.對伴侶的影響

過長的包皮會影響夫妻間的房事生活,因為過長的包皮容易藏汙納垢,通過房事將包皮裡所藏匿的細菌帶給伴侶;引起伴侶的私處感染細菌,進而患上婦科疾病。所以當我們的陰莖存在包皮過長時候,一定要及時去治療,不要因為難以啟齒便放棄就醫;這樣不僅僅讓自己長期生活在自備和痛苦中,也讓伴侶跟著自己一塊受罪。

不死的癌症强直性脊柱炎,近親或可遺傳!

談不上眾所周知,但是作為周傑倫的粉絲,很多人都曾為自己偶像的健康擔憂,因為周傑倫患有較嚴重的強直性脊柱炎,並有家族史。但是無可否認,無論是在事業上還是在生活中,周傑倫都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人,似乎疾病並沒有給他帶來太多的影響,一切仍像想像中的那麼美好。那麼強直性脊柱炎到底是怎樣一種疾病呢?周傑倫又是怎樣戰勝這種疾病的呢?通過這篇文章我們來探尋一下這其中的奧秘。

其實,他這病的重點不在腰

而是一種無法治癒的全身性炎症

被稱為強直性脊柱炎(強直)

常被人誤以為是普通腰痛

一旦錯過治療時機發展到晚期

致殘率高達20%

如何儘早發現和治療強直呢?

強直患者一定有過這樣的經歷

一覺醒來整個背部像灌了水泥

不僅僵硬且痛感強烈

最後只能側翻下床

一不小心還可能發生這種慘況↓

強直性脊柱炎讓患者折磨一生!這些症狀別忽視,及時去醫院就診
這種病症

是因人體內免疫應答異常

造成骶髂關節、脊柱及周邊部位病變

隨著強直炎症加重

不適感會從腰部逐漸擴散至全身

往上會影響胸部、頸部脊椎

讓椎體形狀逐漸畸形

往下會影響髖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

一不小心坐久了

突然站起來的痛感會直接“教你做人”

如果你以為這只是普通勞損

休息休息就好

那麼到最後可能發展成

脖子轉不動、手臂抬不起

背也挺不直的狀態

患者備受折磨

因此它也被稱為“不死的癌症”

強直性脊柱炎讓患者折磨一生!這些症狀別忽視,及時去醫院就診
好好的人,怎麼就“強直”了?

強直多發於13~31男性

20~30歲時達到發病高峰

強直具有家族聚集性

患者的一級親屬患病發病率可達31.3%

一級親屬:父母、子女、兄弟姐妹)

強直性脊柱炎讓患者折磨一生!這些症狀別忽視,及時去醫院就診
此外

長期處在寒冷環境

長期端坐

長期處於顛簸狀態

也容易誘發該病

強直性脊柱炎讓患者折磨一生!這些症狀別忽視,及時去醫院就診
強直如何跟普通腰痛區分?

與腰痛不同的是

它還會引起身體多個部位病變

如果你不確定的話

也可在家通過下述方法自測

① 枕壁測試

用立正姿勢背靠牆壁

再嘗試把後腦勺靠向牆壁

對比一下自己腳跟,臀部和後腦勺能否緊緊靠墻

② 胸廓測試

用卷尺在乳頭連線處

分別測量吸氣和呼氣狀態的胸圍

正常差值會>2.5cm

強直性脊柱炎讓患者折磨一生!這些症狀別忽視,及時去醫院就診
③Schober測試

在腰窩連線中點上方10cm處做標記

然後雙膝直立前屈

正常人的標記移動距離可達5cm以上

預防和治療

遺憾的是

強直沒有有效的預防方法

如果出現上文提到的症狀

請儘快到免疫風濕科做詳細檢查

目前,強直尚無治癒方法

如果確診

可用下面幾種方式緩解和控制病情

1、日常生活與鍛煉

適度的有氧鍛煉(散步、太極)

可以維持脊椎周圍的肌肉強度

此外,熱水浴、海鹽熱敷等熱療手法

也有利於控制病情

2、睡覺時選擇硬板床

多採取仰臥睡姿

降低上肢、抬高下肢

可緩解疼痛

強直性脊柱炎讓患者折磨一生!這些症狀別忽視,及時去醫院就診
3、藥物治療

根據病情和個體差異

醫生通常針對治療

可以起到緩解背痛、關節腫痛的效果

4、手術治療

對於嚴重的強直患者

只能採取全髖關節置換術

或是脊柱矯形手術

避免強直惡化的唯一方法是

儘早發現並治療

注意:如果女性患有強直性脊柱炎,情況要比男性複雜

通常女性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病率是比較低的,不過如果患病的是女性,藥物使用就會存在一定麻煩。由於妊娠和分娩過程是由女性來完成的,藥物對妊娠的影響主要在女性,因此女性患者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具體的情況來用藥或提前安排停藥。與此同時,在妊娠和分娩過程中,也應當注意身體的具體變化狀況,因為在這一特殊時期,身體的變化對於那些已發生嚴重關節或脊柱畸形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來說,不排除在妊娠、分娩過程中有加重病情的可能。這些患者就應在醫生的指導及忠告下慎重考慮是否生育。

親人患有腸息肉,患癌風險增加,腸息肉高發人群有哪些?

腸息肉是指腸黏膜表面突出的異常生長的組織,在沒有確定病理性質前統稱為息肉。其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見。以結腸和直腸息肉為最多,小腸息肉較少。息肉主要分為是炎症性和腺瘤性兩種。

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癒後可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一般不會自行消失,有惡變傾向。檢出息肉和確定其病變性質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進行全結腸鏡(包括病理)檢查並在腸鏡下進行干預治療

“沒想到,我跟我的家人一樣。”

在內鏡下,醫生看到他的大腸內分佈著密集的息肉,取組織進行活檢,病理顯示已癌變

回溯病人的病史與家族史,醫生驚訝地發現,張某的上一代直系親屬中,有多位患上消化道腫瘤,最終,他被確診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

一種息肉是癌症“近親”,4個症狀暗示它已上門,最好做一下腸鏡
眾所周知,癌症並不是直接遺傳的疾病,但研究顯示,接近1/3的結直腸癌患者存在患有同種疾病的家庭成員。那麼腺瘤性息肉,是否具有遺傳性?

一、家屬有腸息肉,患癌風險增加

2021年5月4日,一項發表在著名醫學期刊《英國醫學雜誌(BMJ)》的研究,就“結直腸息肉家族史是否會增加結直腸癌風險”的課題進行了病例對照分析。

一種息肉是癌症“近親”,4個症狀暗示它已上門,最好做一下腸鏡
這次研究一共納入40萬名參與者,其中68060例結直腸癌患者、333753例對照人群。在校正了家族史和其他變數後,研究人員發現,相較于直系親屬無結直腸息肉的人群,直系親屬患結直腸息肉的人群患結直腸癌的風險大幅增加40%,且隨著年齡的增加,其患癌風險也會增加。

其中,直系親屬患增生性息肉的人群,患結直腸癌的風險增加23%;直系親屬患絨毛狀腺瘤的人群,患結直腸癌的風險增加44%。

一種息肉是癌症“近親”,4個症狀暗示它已上門,最好做一下腸鏡
通過對比研究還發現,直系親屬中患結直腸息肉的人越多,那麼其家屬結直腸癌的風險也越高。如果同時患息肉、結直腸癌的直系親屬≥2名,那麼家屬的腸癌風險會增加400%

這項研究提醒我們,如果你有患腸息肉或腸癌的直系親屬,可考慮提前進行結直腸癌的篩查

二、這種息肉是癌症“近親”

並不是所有腸息肉都會癌變,一般息肉分為炎性、增生性及腫瘤性等多種性質,其中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出現癌變的可能性非常低。但若息肉屬於絨毛狀管狀腺瘤,那麼發生癌變的概率則成倍增加

一種息肉是癌症“近親”,4個症狀暗示它已上門,最好做一下腸鏡
腫瘤家族性腺瘤息肉病(FAP)是一種腸癌癌前病變,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由APC基因發生突變引起。父母有一方患有此病,遺傳給子女的幾率在50%左右。若置之不理,發展到後期幾乎100%形成腸癌或胃癌,其中40~45歲的惡變率最高。

FAP具有三大特點:

1.多發性:腺瘤數目非常多,100個以上較為常見,最多可達到5000個。

2.多形性:腺瘤大小不等,自數毫米至5cm以上不等,可以同時存在幾種形態不一的息肉。

3.癌變率100%:FAP是公認的癌前病變,若不及時治療,幾乎都會發生癌變,整個過程時間長短不一,平均10年左右。FAP的癌變常不止一處,為多中心。

一種息肉是癌症“近親”,4個症狀暗示它已上門,最好做一下腸鏡
三、常見症狀需警惕

FAP多於青少年時期開始出現,男女比例接近1:1,消化道症狀是常見臨床表現,包括便血、腹瀉、腹痛、黏液便等,早期症狀較輕,不易引起重視

腹瀉

腹瀉為黏液性,特徵為大量無臭味的黏液,嚴重者會導致水、電解質紊亂。隨著息肉增大、增多,症狀加重,排便時或可見息肉脫出肛門口。

便血

黏液血便,此時息肉多已發生惡變,便血表現為間歇性,肛門部有下墜感,常誤診為內痔或慢性結腸炎

腹痛

出現不明原因的腹部隱痛,個別患者由於息肉較大,出現腸套疊時,可表現出腹痛、腹脹、噁心、嘔吐等腸梗阻症狀。

消瘦、貧血、乏力

隨著病情的發展,由於長期出現腹瀉、便血、噁心等症狀,患者可出現貧血、乏力、消瘦等表現,提示病情可能已經加重。

一種息肉是癌症“近親”,4個症狀暗示它已上門,最好做一下腸鏡
四、35歲後,腸鏡腸鏡檢查很重要

息肉生長緩慢,在發病初期沒有較明顯的症狀,即使偶有表現,也與其他胃腸疾病相似,常常難以引起患者關注。

資料顯示,近年來我國大腸癌的發病越來越年輕化,再加上年輕人長期熬夜、飲食不規律、缺乏運動等因素,使得腸癌風險成倍增長。對於類似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這種惡性程度高的息肉,早期發現並進行全結腸切除術,是最有效的防治方法

因此,普通人群的腸鏡篩查應提前到35~40歲。如果是FAP高危人群,通常從10歲開始每年做一次腸鏡,35歲後每3年做一次腸鏡。

一種息肉是癌症“近親”,4個症狀暗示它已上門,最好做一下腸鏡
哪些人是腸息肉高發人群?

(1)家族成員中有結腸癌或結腸息肉者;

(2)長期攝入高脂肪、高動物蛋白、低纖維以及油炸食品者;

(3)年齡>50歲。

(4)久坐久立、抽煙喝酒、嗜食辛辣者。

如何預防?

(1)合理飲食: 應該多吃粗纖維的糧食蔬菜、瓜果、豆類食物,低脂肪、低蛋白飲食,多吃高纖維食物;遠離燒烤、醃漬、速食等垃圾食品。多飲水,每日至少1500ml,尤其是晨起或飯前一杯溫開水。

(2)良好的排便習慣: 改掉睡懶覺的習慣,可於每日清晨排便一次,即使毫無便意,以便形成條件反射,同時可以營造安靜、舒適的環境。

(3)適當活動鍛煉:儘管現在處於特殊時期,不能外出鍛煉,但是。在家中也要避免久坐,要記得時常起來活動活動,例如:可利用健身器材如跑步機、動感單車等,也可以簡單的做做瑜珈,練練太極拳,既可以預防便秘,也可以強身健體

 

肝癌晚期只能等死嗎,有沒有什麼方法治療?

師父五十多歲,上個月被診為肝癌晚期。前後聯繫了國內外好多醫生,最後得出的答案是:“醫學上已經沒有什麼希望了”。採取保守療法,以對症處理為主。以前胖胖的一個人,現在已經瘦得皮包骨了。好像什麼事情都做不了眼睜睜看著一個人生命一點點的流逝,對患者和關心他的人來說都好殘酷。

即使現在醫學技術有了飛速的發展,提起癌症還是人人色變。在眾多癌症之中,肝癌有著“癌症之王”的稱號,據統計,原發性肝癌是常見惡性腫瘤,也是第二位腫瘤致死病因.

抗癌2年,12次化療,父親還是走了!肝癌晚期真的只能等死嗎?
二、適合肝癌晚期患者的抗癌藥

5月7日,醫學期刊《柳葉刀》線上發表了阿帕替尼二線或更後線治療晚期肝癌的3期臨床試驗結果,該臨床試驗由秦叔逵教授主導

抗癌2年,12次化療,父親還是走了!肝癌晚期真的只能等死嗎?
此次臨床試驗納入了400名既往接受過至少一線系統性治療後失敗或不可耐受的晚期肝細胞癌成人患者,隨機分為2組,接受阿帕替尼治療或者安慰劑,治療的週期為28天。

試驗結果顯示,相比於安慰劑組,阿帕替尼改善了患者的總生存期,其中位生存期為8.7個月,死亡風險降低了21.5%。阿帕替尼延長了無進展生存期,其客觀緩解率達到了11%,疾病控制率達到了61%,常見不良事件有高血壓、手足綜合征、血小板減少等。

研究人員表示,阿帕替尼在後線治療中改善了晚期肝癌患者的總生存期,而且安全性可控。基於試驗資料,阿帕替尼單藥治療被列入《晚期肝細胞癌的二線治療的Ⅰ級專家推薦》,聯合卡瑞利珠單抗也獲得了晚期肝細胞癌一線治療Ⅲ級專家推薦

抗癌2年,12次化療,父親還是走了!肝癌晚期真的只能等死嗎?
阿帕替尼是由中國自主研發的小分子靶向藥物,通過高度選擇性競爭細胞內VEGFR-2的ATP結合位點,抑制酪氨酸激酶的生成,從而抑制腫瘤組織新血管的生成,達到抗腫瘤目的。

早在2014年,阿帕替尼就獲批用於治療既往至少接受過2種系統化療後進展或復發的晚期胃腺癌胃-食管結合部腺癌患者。2020年,阿帕替尼又獲批用於肝癌的治療。

阿帕替尼在臨床上適應症的範圍不斷擴大,對肝癌晚期、胃癌等患者是最大的利好消息。而且相對於歐美相類似的靶向藥物,其價格相對便宜,更多患者家庭承受得起。

抗癌2年,12次化療,父親還是走了!肝癌晚期真的只能等死嗎?
三、肝癌到了晚期,只能活活等死嗎?

臨床上,晚期肝癌患者通常不再適用於常規治療,在疾病不斷的進展中,有的患者能堅持幾個月,有的患者只能一兩個月,當然也有的患者能堅持一年以上。

肝癌晚期究竟能堅持多久,這個因人而異,跟患者的病情進展、身體情況、護理狀態、家庭經濟因素等方面都有關係。比如,有的肝癌患者家庭條件不好,在常規化療無效後沒錢進行靶向治療,可能很快就會去世。

抗癌2年,12次化療,父親還是走了!肝癌晚期真的只能等死嗎?
相反,在有靶向藥物的情況下,只要患者的病情平穩,堅持的時間可能會更長一些。除了靶向藥物外,晚期肝癌的治療領域,也在不斷湧現出新的治療方式。

不久前,阿替利珠單抗聯合貝伐珠單抗(“T+A”聯合療法)獲批用於治療既往未接受過系統治療的不可切除肝細胞癌患者

據中國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肝膽腫瘤科專家李強介紹,該療法是免疫療法和抗血管生成藥物聯合使用,既能夠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力來殺滅癌細胞,又可以封閉腫瘤血管,使得癌細胞難以轉移和繼續生長。如此一來便達到了斷絕癌細胞營養,再殺滅癌細胞的雙重效果

李教授強調,在肝癌晚期治療領域,綜合治療是新趨勢,它即提供了一種切實可行的治療方法,同時也對肝癌的攻克提供了全新思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抗癌2年,12次化療,父親還是走了!肝癌晚期真的只能等死嗎?
所以肝癌晚期不是只能等死,積極治療依然有康復的希望。在臨床上,很多中晚期患者通過中醫藥的長期調理,患者過上了正常的生活。不能手術的肝癌患者也可以根據情況選擇化療、放療、中醫藥治療等等大家廣為人知的治療。另外,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也在不斷地發展,很多新藥都已經上市並且投入臨床應用當中,為晚期肝癌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原位癌是癌症嗎,需要手術治療嗎?

原位癌又叫做內上皮癌,是局部的細胞組織發生了癌變,任何癌症都有個開始階段,如果癌細胞還呆在原地方,沒有向周圍組織浸潤擴散,醫學上叫“原位癌”。,或者突破基底膜或侵入到其它周圍的組織、器官。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早期癌症。

原位癌雖然很小很局限,不像別的腫瘤腫塊那麼典型形成一個明顯的占位,但是發現後是必須要及時處理的,不然等發展起來就晚了

查出原位癌,究竟要不要手術?別急著開刀,新指南來了
雖然原位癌帶著一個癌字,但是世界衛生組織也開始“不待見”原位癌了,把原位癌踢出了癌的範疇。

肺原位癌被踢出癌範疇

今年3月,WHO在2021年第五版的肺腫瘤組織的新分類上,做出了一個重大改變,將肺原位腺癌和非典型腺瘤樣增生一樣,歸入腺體前驅病變範疇,不再將肺原位腺癌歸為腺癌範疇。這也就意味著原位癌已經真正意義上不再歸類為肺癌。大部分原位癌患者可以甩掉“肺癌”的帽子。

原位癌不是癌

原位癌是癌症的0期階段,是上皮內瘤樣的嚴重病變,此時癌細胞還未出現浸潤和轉移。也就是說,原位癌其實並不是癌症,而是最接近癌症的一種病變。

查出原位癌,究竟要不要手術?別急著開刀,新指南來了
儘管如此,依舊有人擔心原位癌會發展成癌症,那麼,原位癌的演變機制究竟是怎樣的呢?

不是所有的原位癌都會變成肺腺癌!

目前,關於原位癌的演變機制主要有兩種看法:其中一種是呈現線性多步驟的發展模式,比如由不典型腺瘤樣增生開始,繼而發展成附壁樣生長的非黏液性腺癌;而另一種看法則是肺腺癌只是腫瘤細胞沿著不同分子演變的途徑發展的一種形式,其中,不同的腫瘤細胞演變的程度也是不同的。

需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的原位癌都會發展成肺腺癌,臨床上也有不少的研究證明,有一部分影像學上表現是磨玻璃樣的結節,在大小特徵上並不會隨著時間出現改變之外,患者和沒有攜帶結節的其他患者相比,生存品質和時間都沒有出現明顯的差異。

查出原位癌,究竟要不要手術?別急著開刀,新指南來了
那麼,如果檢查時發現有原位癌,到底要不要治療呢?

查出原位癌要不要手術?

原位癌不再屬於癌症這一分類出來之後,臨床上對於原位癌的處理方式也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在修改之前,原位癌作為癌症的一種,自然需要對患者進行手術等治療,且手術後患者的五年無復發率達到了100%,但修改後將原位癌定義為前驅病變,則患者不一定必須選擇手術,可以進行保守治療,醫生也應該考慮手術的必要性和風險性等方面,積極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式。

這一點,其實要看患者個人的身體情況。

1、不做手術

1)發展速度比較慢:不做手術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原位癌的發展速度非常的緩慢。一般來說,原位癌需要經過好幾年才能發展成浸潤癌。

2)不是所有的原位癌都會發展,有的原位癌是不會發展成浸潤癌的。

3)患者自身的身體狀況:有的患者年紀比較大,或是身體素質較差,不適宜做手術。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採取保守治療,將風險降到最低。

也就是說,原位癌發展的速度比較慢,且暫時不會對人體造成什麼危害,所以在身體不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選擇不做手術。

2、做手術

查出患有原位癌後,如果身體允許,一定要注意及早治療。因為原位癌拖得時間長了,也會不斷的發展。就像是“種子”不斷的生長,生根發芽。當發展到中晚期時,癌細胞就會開始不斷的轉移和擴散,入侵基底組織。到那個時候,想要完全把它消滅,就比較困難了。即使把發現的癌細胞消滅,也可能還有部分殘留在體內,待時機成熟,再次復發。

因為原位癌一旦拖得太久,可能會導致癌細胞持續轉移、擴散,破壞基底組織,發展成浸潤癌。按照WHO的標準,浸潤癌已經算是肺癌了。到那個時候,治療起來就比較麻煩了,也可能會出現復發。

 

結腸癌有什麽癥狀,結腸癌怎麼預防?

結腸癌對於人們來說並不陌生,現在的結腸癌患者也是越來越多,這種疾病如果及時發現治療,還是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

結腸癌是一種發生在人體結腸部位的消化道惡性腫瘤,是比較常見的疾病,常發生在直腸和乙狀結腸交界的地方,通常四十到五十年齡段人發病率高。這種疾病發病率占胃腸道腫瘤的第三位。

結腸癌的發生和我們平時的生活方式有著密切的關係,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使得它的發病率越來預高,且趨於年輕化。所以,想要預防結腸癌,要注意避免其誘因。

沒躲過結腸癌的人,多半有這3個習慣

結腸癌的發生,和生活方式關係密切,尤其是飲食習慣,如有“高脂、高蛋白、低纖維飲食習慣”的人,發生結腸癌的幾率便會比較高。

因為缺乏膳食纖維,容易導致便秘,而便秘又是結腸癌的高危因素之一;而高脂、高蛋白飲食在進入腸道內被分解後可能產生一些致癌物,如甲基膽蒽、不飽和多烴等,吃多了得癌的幾率自然就大了。

此外,久坐不運動的人,也更容易得結腸癌,人如果老是坐著,腸蠕動的速度自然也會減慢,那這樣糞便通過結腸的時間便會增加,而糞便當中的毒素長時間刺激腸道,也會提升結腸癌幾率。

老是處於負面情緒的人,也更容易中招。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對上千名癌症患者和健康者進行心理對比研究,結果證實:

長期處於壓力大、緊張、壓抑等情緒狀態下的人,得結腸癌的幾率要比擁有平和心態的人高10倍之多。

所以,如果有以上這些習慣的人,最好儘快改掉,同時,多關注自身的健康狀況,發現相關異常,及時去醫院檢查。

這5個身體的異常信號說明一件事:你可能患上了結腸癌!

患上結腸癌,身體會不自覺露出這5個“破綻”

1.便血

這是結腸癌非常多見的一種表現,主要是因為腫瘤表面破潰引起的,常產生黏液分泌。所以,結腸癌患者的大便常帶有黏液和膿液,為膿血便,顏色為暗紅或果醬色,也可能為黑色。

這裡需要注意和痔瘡辨別,很多人往往誤認為是痔瘡,最終耽誤了最佳救治時機。痔瘡引起的便血多是大便表面帶血、便後手紙帶血、不與糞便混淆,顏色多為鮮紅色。

2.排便習慣發生改變

這也是結腸癌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一大現象,主要是因為癌腫佔據了腸道空間,刺激腸粘膜,從而導致患者便意頻繁,排便次數增多

不少患者還有腹瀉、便秘,甚至腹瀉與便秘交替等情況。如果癌腫侵犯直腸末端或肛管,堵塞腸道,還可使大便變細、變扁或有溝槽

3.腹痛

一些患者就是以定位不確切的持續隱痛為首發或突出症狀,到醫院檢查被查出是結腸癌的。當結腸癌合併糜爛、梗阻或繼發感染,且由於相應的腸段蠕動增加和痙攣,便會出現明顯的腹部疼痛表現。

這5個身體的異常信號說明一件事:你可能患上了結腸癌!

4.貧血

癌細胞的快速生長,需要大量的血液等能量支持,再加上因癌腫刺激導致局部表面黏膜潰瘍糜爛、潰瘍出血,所以,如果患者出現不知原因的貧血,也要警惕結腸癌等癌症。

5.消瘦

因疾病導致長期腹痛腹脹、食欲下降、進食少,再加上腸道功能減退導致的消化不良等,所以患者很可能短時間內,體重就大幅度下降。如果沒有刻意減肥,體重卻在一個月內受了十來斤,也要當心結腸癌。

當出現上述症狀時,很可能是結腸癌給你發出的“預警”,這時要及時去醫院檢查,再根據檢查的結果制定合適的解決方案。

即便不是結腸癌,也不可掉以輕心,因為它的發病率還是比較高的,所以還是要堅持做好預防工作。

想要遠離結腸癌,做好這幾件事

想要預防結腸癌,定期篩查是非常關鍵的一步,比較常見的檢查有大便檢查,看是否有潛血、肛門指檢、鋇劑灌腸、結腸鏡等。

其中,結腸鏡可以說是此病最為可靠的一種檢測方法。所以,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年齡、身體情況、家族史等,評價風險高低等定期進行結腸鏡篩查。

這5個身體的異常信號說明一件事:你可能患上了結腸癌!

普通人從45歲開始定期篩查,而以下5種高危人群則要提前,40歲就開始定期篩查,至少1年1次

1、有家族性多發性腸息肉瘤的人;

2、有結腸息肉、直腸出血、大腸腺瘤性息肉、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血吸蟲病等病的人;

3、有長期慢性腹瀉、慢性便秘、粘液血便史的人;

4、有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術後、膽道疾病、糖尿病的人;

5、有高脂肪和低纖維素飲食習慣的人;

需要注意的是,結腸鏡雖然對結腸癌有很高的診出率,但是也不適合每個人,以免帶來健康威脅,比如以下這些人群:

孕婦、經期女性;肛周膿腫、肛裂、肛門以及直腸嚴重狹窄的患者;急性彌漫性腹膜炎,嚴重腹水的患者;有精神疾病的患者;

有嚴重心肺功能衰竭、高血壓、腦血管病變等病的患者;癌症晚期伴有腹腔內廣泛轉移的患者;高齡患者,誘發心腦血管意外的可能的患者。

所以,在做結腸鏡之前,要注意和醫生先溝通好,如果有某種疾病史,要如實和醫生說,這樣才能幫助醫生儘快判斷是否做結腸鏡檢查。

這5個身體的異常信號說明一件事:你可能患上了結腸癌!

而預防結腸癌,除了定期篩查外,在這些方面也要多加注意:

首先,調整一下自己的飲食習慣,儘量以鮮、淡、雜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多吃粗纖維食物,減少動物油和植物油這種脂肪類食物的攝入。

以魚、禽、瘦肉、低脂乳製品代替動物油過多的肉食,尤其是紅肉,這樣可促進腸胃的蠕動,減少腸道內的垃圾沉澱,降低結腸癌發生幾率。

其次,多運動,這也是很重要的一點,適當運動不僅可提升免疫力,還可以加快腸道蠕動速度,促使腸道內的代謝廢物及糞便排出體外的速度,減少致癌物停留腸道的時間,從而減少結腸癌風險。

體育運動之所以能降低患結腸癌的危險性,有下列三方面原因:運動可增加消化液分泌,促進消化,並能增加腸蠕動,促進排便,從而減少潛在致癌物質通過結腸時與結腸粘膜接觸的時間;而運動可以增加人體前列腺的生成前列腺素可以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多參加運動的人較不運動的人接觸陽光的機會顯著增多,陽光中的紫外線能將人體皮膚中的7-去氫膽固醇轉化為維生素D,維生素D具有促進腸道吸收鈣的作用,增加的鈣離子能降低結腸內脂酸和膽酸轉化為不溶解鈣皂的致癌作用。

身上癢”不僅僅是皮膚病?警惕這些疾病在“作怪!

有些人一到季節變換的時候,就會覺得皮膚瘙癢,但是卻找不到病因。有些人會懷疑是蟎蟲作怪,將自己的衣服、被子洗曬後,瘙癢的症狀還是沒有緩解。其實,引起皮膚瘙癢這個問題的因素有很多,只要找准自己的病因,對症下藥,皮膚瘙癢的問題即可迎刃而解。下面就一起來瞭解一下引起皮膚瘙癢的原因。

經常癢得難受?4個部位發癢,警惕疾病在“作怪”,抽空去趟醫院
 

一、瘙癢不僅僅只是皮膚病

在氣候乾燥的冬季,皮膚瘙癢的情況相對多見。此外,隨著人體皮膚功能的老化,腺體功能逐漸衰退,皮膚水合能力有所下降,在寒冷乾燥的季節,老年人皮膚瘙癢的情況更為突出。不過不僅僅是單純的皮膚和氣候因素會引發瘙癢,某些瘙癢是疾病的徵兆。

1、小腿瘙癢——甲減

甲狀腺功能低下,使得甲狀腺素分泌減少,由此導致新陳代謝緩慢,進而使得皮膚瘙癢。由於脛骨前面皮膚皮脂腺和汗腺分佈最少,最不容易出油、出汗,因此在乾燥的情況下最容易出現瘙癢症。另外,還伴隨有皮膚蒼白、皮膚溫度低、倦怠和小腿腫脹等情況。

2、四肢瘙癢——甲亢

若是甲狀腺素分泌過量,就會出現甲亢的現象,此時新陳代謝過於活躍,皮膚細胞中的組胺被釋放出來,當組胺到達真皮層,刺激了神經末梢,從而就會產生四肢瘙癢的感覺。

經常癢得難受?4個部位發癢,警惕疾病在“作怪”,抽空去趟醫院
3、腋下或者大腿根部癢——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會出現腋下和大腿根瘙癢的情況,尤其是肥胖患者,腋下和大腿根部位容易出汗,在真菌和細菌極易繁殖的情況下,從而容易誘發瘙癢。

4、全身癢——尿毒癥

全身以及頭部的瘙癢是尿毒癥最常見的症狀之一,或間斷發作或持續發作,夜間的症狀相對較重。尿毒癥的瘙癢跟腎功能減退有關,毒素排出體內通道受阻,部分毒素沉積在皮膚上形成瘙癢

其次腎臟不好的人,會出現活性維生素D水準的下降,影響身體鈣的吸收,從而造成血鈣偏低、血磷升高,“鈣磷失衡,持續的低鈣會刺激甲狀旁腺激素的釋放,導致出現併發症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這種情況下,會造成皮膚的瘙癢症。

此外,腫瘤疾病也會引起皮膚瘙癢。16%-30%的惡性淋巴瘤老年群體有瘙癢的情況,25%的生殖器官惡性腫瘤患者,25%-60%患癌症的老年女性,50%的直腸惡性腫瘤患者,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皮膚瘙癢情況。

腫瘤引發的瘙癢,往往有頑固、皮膚本身無異常、與氣候環境無關且服用止癢藥無效的特點。一些肝癌患者出現的皮膚瘙癢症狀,症狀相當的嚴重。

5、這樣的癢當心是肝癌

肝癌在發病的過程中之所以會引起皮膚瘙癢,是由於在疾病進展的過程中阻塞了膽管,導致膽汁淤積排洩不通暢,由此膽汁就會順著血液進入皮膚的表層,導致血液內膽鹽濃度增高,患者出現黃疸,過多的膽鹽聚在皮膚刺激末梢神經,從而引起患者皮膚瘙癢。

肝癌引發的瘙癢是全身性的,而且皮膚還會出現青黃色的病變,這些症狀跟常見的皮膚疾病都沒有關聯。生活中,有慢性肝病的患者,如果出現皮膚頑固瘙癢和臉部發黃的症狀,就要高度警惕了。

 

經常癢得難受?4個部位發癢,警惕疾病在“作怪”,抽空去趟醫院
三、皮膚瘙癢怎麼辦?

生活中如果出現皮膚瘙癢的情況,首先要明確病因,找到真正引發瘙癢的原因才能對症治療,無論是哪種疾病引起的,積極的治療,才能最大程度緩解症狀。

其次,從生理的角度出發,應該避免皮膚的過度清潔。尤其在氣候乾燥的冬季,過度的清潔和洗澡破壞了皮膚表層的保護,繼而會誘發瘙癢。乾燥的冬季不能頻繁洗澡,尤其水溫不可過高,這樣會增加瘙癢的症狀。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貼身的內衣穿全棉的,不可穿化纖類的,這樣才能有效避免皮膚的損害。

最後需要注意的是,飲食結構要合理,要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咖啡和濃茶要少喝,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結語:引起皮膚瘙癢的原因有很多種,以上這些情況,都是會引起皮膚瘙癢的,所以說皮膚瘙癢不一定是皮膚問題,還可能是跟身體的某些疾病有關,如果不能確定自己的病因,還是要及時的諮詢醫生。為了更好地預防皮膚瘙癢的症狀出現.平時身上有異常情況,最好是及時診斷,確認好是什麼問題,也好對症解決,才能讓身體處於一個健康的狀態。

紅斑狼瘡是什麽病,為什麼女性易染紅斑狼瘡?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顧名思義,自身免疫性疾病就是機體的免疫系統發生了問題。不是因為免疫低下而是因為免疫紊亂。用通俗的話講,該低的不低,變成亢進了,免疫細胞特別活躍,產生很多自身抗體。也就是說應該護衛我們機體的這些“士兵”狂化,變為主動攻擊我們自身器官和系統的“殺手”,即針對自身組織的抗體。

在紅斑狼瘡的患者中,10個有9個是女性,說明該病“偏愛”女性。

一、為什麼女性易染紅斑狼瘡?

我們都知道女性體內有兩條X染色體,兩條中只有一條處於活化狀態下,而另外一條是處於失活狀態。DNA甲基化參與調控許多細胞過程,其中包括轉錄、染色體結構以及染色體穩定性等。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皮膚科主任陸前進指出:女性X染色體基因低甲基化,從而逃逸失活是女性患上患上紅斑狼瘡的關鍵所在。

哪些人更易得紅斑狼瘡?得了紅斑狼瘡還能生育嗎?

在女性人群中,絕經前後患紅斑狼瘡的幾率都非常低,育齡期的女性是高危人群,發病率可以達到70-90%。因為處於育齡期的女性,體內有性腺活動,內分泌中雌激素分泌較多,而內分泌是紅斑狼瘡患病的主導因素。

並且育齡期的女性,體內分泌的性激素會對胸腺細胞的增生和分化產生影響,會影響到人體的免疫系統。通常雌激素會降低胸腺激素的作用,而雄激素有著增強胸腺的作用。

胸腺又是調節免疫的重要器官,女性體內分泌的雌激素較多,從而導致患病幾率大大增加。

此外,紅斑狼瘡的發生和遺傳、環境因素之間也有一定聯繫,家族內有病史的人群患病率會達到5-12%,而一些長期受到物理、化學刺激的人群,患病的幾率也會比常人要高一些。

二、得了紅斑狼瘡還能懷孕生子?

這是很多人關心的一個問題,現代醫學發展迅速,只需要系統性治療,紅斑狼瘡是可以得到很好控制的,女性患者成功受孕的幾率也提高了許多。

紅斑狼瘡患者在懷孕之前,一定要進行充分完善的檢查。評估病情,只有病情完全穩定半年以上,並且體內沒有存在重要器官損傷的情況下,才可以安全的懷孕。

在懷孕的整個過程中,都需要專業醫生進行指導和跟蹤隨訪,建議定期在風濕免疫科和婦產科隨診

哪些人更易得紅斑狼瘡?得了紅斑狼瘡還能生育嗎?

三、紅斑狼瘡會對哪些器官造成損害?

紅斑狼瘡雖然不是癌症,但是卻被稱之為“不死的癌症”,它有癌症的部分特點。

患上紅斑狼瘡之後,患者身體會發佈各種錯誤信號,引起自身免疫系統攻擊自身組織,導致其他器官、組織出現炎症和損傷。

關節、皮膚、心腦血管以及腎臟等都是攻擊物件,很多患者在治療後,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關節疼痛和腎臟損傷。

並且紅斑狼瘡長期破壞患者皮膚體貌以及精神狀態,會導致患者出現很強的負面情緒,甚至有患者因患病而誘發心理疾病產生輕生念頭

四、身體出現這4個異常,或是紅斑狼瘡在“搗蛋”

紅斑狼瘡和其他的疾病一樣,一旦患上身體會有症狀表現,一旦出現這幾個症狀,一旦要引起警惕!

1.皮膚損害

大約有兩成的患者會出現粘膜損傷,唇舌、臉頰、鼻子等部位受損,會出現無痛性粘膜潰瘍,如果發生感染的話還會出現疼痛感。除此之外,頭髮、睫毛、眉毛以及體毛等毛髮脫落也是紅斑狼瘡的症狀之一。

哪些人更易得紅斑狼瘡?得了紅斑狼瘡還能生育嗎?

2.皮膚紅斑

這個病之所以會叫紅斑狼瘡,就是因為它的典型症狀是皮膚上會出現紅斑,一般會在患者面部出現蝴蝶狀紅斑、手指水腫等。個別患者會在鼻樑、耳廓等部位也出現不規則的紅斑,病情持續發展會導致全身性出現紅斑。

3.胃腸道症狀

部分患者會出現胃腸道不適症狀,如便血、腹水以及上消化道出血等。這是由於胃腸道內發生血管炎引起的,沒有及時進行治療讓病情持續發展,還可能會累及生命。

4.全身症狀

紅斑狼瘡起病可急可緩,早期患者一般會出現不典型的全身症狀。常見的有疲勞無力、發熱、體重下降以及光過敏,這些症狀很容易會和其他病症相混淆,一旦出現這些症狀一定要重視,及時就醫治療。

紅斑狼瘡如何治療

1、患者要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積極樹立與疾病作鬥爭的信心;

2、避免陽光暴曬,尤其是對日光敏感人群更要注意,在外出時要注意防曬措施,避免使用具有光敏作用的藥物等。

3、增強抵抗力,保證充足的營養成分供給,避免感冒或者其他感染等;

4、避免過度疲勞,不要妊娠或者服用避孕藥等,如果腎功能或者多系統損害時懷孕後,就要及早進行治療性的流產。

5、患者個性化治療方案;因為每位患者紅斑狼瘡類型不同、個人體質不同、發病程度差異等原因,都需要進行個性化的治療。

現在癌症越來越多,我們應該怎樣防癌呢?

癌症的發病率是越來越多,很多年輕人也會得癌症,就拿肺癌來說,很多人覺得是老年人,那些愛抽煙的人才會的,其實現在不是的,很多20歲左右的人,也會得肺癌,還有胃癌、宮頸癌等等。為什麼癌症現在青睞于年輕人了,為什麼20年前,得癌症的人那麼少?癌症除了和遺傳有關係,還有哪些方面的因素啊?

一、為什麼癌症越來越多?

德國一個醫學研究發現,長期不良的情緒會使人體產生應激反應,當反應高於正常水準時就會減弱人體免疫力,助長癌細胞的萌芽。現代社會,人們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常常過於不健康,再加上生活工作壓力大,人均壽命的延長,越來越多人發現身邊出現了癌症患者。

研究60年癌症,91歲院士警告:四樣東西儘量別碰,是在自毀
防癌心得

1.不要吃太飽

平時喜歡多食紅肉、動物脂肪,以及喜歡煎炸食物和少食蔬菜的人,更容易患上腸癌、乳腺癌、腎癌或胰腺癌,肥胖也為個人帶來更高患癌的風險。吃飯要吃七分飽,控制食量也是防癌非常重要的環節。

如果實在擋不住美食的誘惑,吃得感覺差不多就離開飯桌,以免再吃兩口。

2.不要太懶

運動能提高人體製造免疫細胞的能力,增強個人免疫力。科學研究表明,運動刺激體內某些激素的分泌,從而加快骨隋生成白細胞的速度,增加吞噬細胞的能力,即使體內有少量癌細胞,強大的免疫力也會很快清除。建議選擇適合自己體格的運動,達到一定的疲勞感才能真正得到鍛煉的效果。

研究60年癌症,91歲院士警告:四樣東西儘量別碰,是在自毀
3.不要菸酒

吸菸多與心血管疾病、老慢支等慢性肺部疾病相關,同時也與肺癌相關,也帶來了更多“二手”菸肺癌患者。菸霧中確認的致癌物質有40多種,經肺部進入通過毛細血管和血液循環系統走到身體各個部分。為了家人的健康,及早戒菸才是上策

4.不要生氣

情緒過於壓抑也是致癌原因之一,這種患者時因為精神受到創傷而發病的。長期不良情緒會使人體產生應激反應,這種反應到達一定強度會使人體免疫力降低,癌細胞便有可乘之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態度,心態一下子就平衡了。

研究60年癌症,91歲院士警告:四樣東西儘量別碰,是在自毀

5.不要不體檢

其實,很多腫瘤比較隱蔽,早期沒有什麼症狀,偶然一次體檢可能發現不了。早期肺癌可能只有一半患者是通過胸片、X線被發現的,增加防癌體檢可提高早期發現腫瘤的機會。人體本身每個臟器都在辛苦工作24小時,需要定期保養和檢修。老年人群的體檢專案更應盡可能全面,特別是肛門等比較私隱的地方,更需要檢查。

結語:很多癌症的早期的症狀就是沒有症狀。

奉勸各位,身體是我們自己的,一定要做好定期體檢的工作,別到了真的得癌症了,從後悔,這樣就真的遲了。所以,別以為癌症離我們很遠,其實真的很近,改掉這些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吧,讓我們和癌症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