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菸癮再大,早上起床後也別吸菸

吸菸有害健康,不僅危害身體健康,而且也會對社會產生不良影響。香菸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質,可直接作用于呼吸道,易引起氣管炎、肺氣腫和喉頭炎。大家都知道吸菸有害于身體健康,但戒菸卻非常困難,戒不了菸的人切忌在這個時間段吸菸。

起床後吸菸顯著增加患癌風險

《癌症》雜誌曾連續發表過兩篇相關論文,研究人員對比了近5000名患有肺癌和約1000名患有頭頸部癌症的菸民,與健康菸民的資料後發現,喜歡起床後半小時內吸菸的菸民,相比起床至少1小時後才吸菸的菸民,患上頭頸部癌症的風險高6成,患上肺癌的風險高8成,如果將已經戒菸的菸民剔除的話,這個資料會更高。

權威研究:起床30分鐘內抽菸,肺癌風險高8成!與吸多少支無關
還有多項研究發現,起床後吸菸的時間,和平時吸菸的數量沒有關聯,起床後的吸菸時間對頭頸部癌症和肺癌而言,是獨立危險因素,不受吸菸數量影響。

吸菸越多,肺癌風險越大

有些人認為,一些長年吸菸的菸民也能活到90多歲,以此來安慰自己不戒菸。但實際上,個人差異極大,每個人的遺傳基因不同,生活方式差異大,少部分人可能會對菸草中的致癌物抵抗力較強,難以引起致癌基因的啟動等,不過大部分人並非如此,不能心存僥倖。

吸菸和肺癌的關係是相當明確的,有90%的肺癌和吸菸相關。那麼中國那麼多菸民,會有多少人得肺癌呢?2004年《英國癌症雜誌》發表了一篇經典論文,在統計了歐洲國家不同群體男性肺癌死亡率後,結果發現:

•不吸菸的人在75歲死於肺癌的概率為0.3%,一直吸菸者為16%,相差超過50倍。

•如果每天抽菸數量超過5支,75歲死於肺癌風險為25%。

癌症科普專家李治中(鳳梨)表示,按照這個資料推測,在6個抽菸者中,會有1個在75歲以前死於肺癌;而在每天抽菸超過5支的吸菸者中,4個人裡會有1人死於肺癌。

所以說,有很多抽菸者並未死於肺癌,是正常的事,很多人心存僥倖覺得自己不會是倒楣的那個,但一旦到自己頭上,概率就是100%。

權威研究:起床30分鐘內抽菸,肺癌風險高8成!與吸多少支無關
那麼升高的肺癌風險要怎麼降下來呢?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戒菸。

一項來自英國的研究對1950年以來英國的吸菸、戒菸和肺癌趨勢進行了全面分析,發現中年以前戒菸,可以使吸菸造成的肺癌風險下降超過90%,中年戒菸也能減少患上肺癌的概率。研究表明,在戒菸1-3年後,肺癌風險下降10%,6年後下降50%,10年後下降80%,成功戒菸15年後,患上肺癌的風險幾乎和不吸菸者無異。

老菸民警惕3種異常症狀

肺癌早期無特異症狀,導致很多人確診時已經是晚期,對於老菸民而言,發現早期症狀,就要警惕了。

•咳嗽

老菸民會常出現咳嗽,但如果咳嗽是頻繁出現,且持續性乾咳,可能是肺癌早期的症狀,尤其是出現咳血的時候,就要儘快就醫了。

•胸背痛

導致胸背痛的原因有很多,而如果腫瘤在生長或擴散過程中,侵佔到人體的臂叢神經,則可能會出現呈放射狀的灼燒疼痛感,特別是對於長期抽菸的人群來說,要注意與肩周炎等疾病引起的疼痛區分,及時排查病因。

權威研究:起床30分鐘內抽菸,肺癌風險高8成!與吸多少支無關
•胸悶氣短

胸悶氣短是肺癌“來臨”前的常見預警信號,由於腫瘤長期侵犯肺部,導致肺部功能遭到損害,患者便容易出現胸悶氣短的情況。若出現肺部積液,患者也會呼吸困難,特別是運動後容易氣喘,老菸民若是出現類似症狀,應及早就醫檢查,不可抱有僥倖心理。

吸菸對身心健康和環境影響很大,需引起人們重視。充分認識到吸菸對自己和他人的危害,樹立戒菸的信心以及決心。想要一下子把菸完全戒掉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對菸癮較大的人來說更不現實,所以需採取逐步戒菸方法。戒菸前先制定戒菸計畫,慢慢減少每天吸菸的支數,延長吸菸的間隔時間,最後能達到戒菸目的。一時戒不了菸的人需要保護好肺部,多喝水,多吃清肺潤肺的食物,如雪梨、枇杷或百合等。合理補充維生素如牛奶、胡蘿蔔、植物油和豆芽等,不僅僅能補充吸菸所引起的維生素缺乏,而且也能增強自身免疫功能。

 

上了年紀的戒民,戒菸有必要嗎?醫生:任何年齡戒菸都不晚

抽菸有害健康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即便菸不離手的老菸民,也知道抽菸的危害,有戒菸的考慮。但是年輕的時候,由於身體比較好,沒有特別強烈的戒菸需求。等到抽了幾十年後,都到五六十歲,甚至七十歲的時候,明顯體驗到抽菸的危害時,想要戒菸的同時,但又生出一絲疑慮:都這個歲數了,還有戒菸的必要嗎?

近日,美國研究人員在權威學術期刊《Nature》的子刊《自然通信》上發表了一篇有關“尼古丁暴露致癌性”的研究,該研究發現,不僅是吸菸,長期吸二手菸也會導致尼古丁暴露,導致肺部更容易長腫瘤。

不僅如此,尼古丁暴露還會促進乳腺癌細胞的肺轉移,概率高出35%。即使戒菸30天,癌細胞轉移的概率也不會降低。

即便如此,很多老菸民還抱著僥倖心理:那麼多人吸菸,總不能每個都得癌症吧?反正不會是我。

歲數大了,還有必要戒菸嗎?醫生:只要想戒,任何年齡都不晚
然而,菸民中的肺癌發病率,你真的瞭解了嗎?

一、一百個菸民中,有多少人會得肺癌?

早在2004年,《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上就刊登了有關吸菸頻率與肺癌發生率、肺癌死亡率之間關係的經典研究

這項研究結果表明,長期吸菸的人罹患肺癌的風險達16%,是不吸菸人群的50多倍;每天抽菸超過5支菸的人,到75歲時死於肺癌的概率約為25%[1]。

如果將這個單位換算為100個人,那麼每100個每天抽菸超過5支的人裡,將有25人會在75歲時死於肺癌。注意,這還只是單純死於肺癌的人,而吸菸不僅會導致肺癌,還會誘發各種嚴重的心血管疾病。

二、除了肺癌,吸菸還會誘發多種癌症

很多菸民抽了幾十年的菸,但是沒有患上肺部方面的疾病,就以為萬事大吉了。其實不僅僅是肺癌,還有很多癌症的發生也與吸菸有關。

1.膀胱癌

許多臨床研究資料表明,一半以上的膀胱癌患者都有長期吸菸史,約2~3成的膀胱癌發病原因與吸菸習慣有關。菸草中含有多種能夠導致癌症的化學物質,尤其是芳香胺、丙烯醛和4-氨基聯苯類物質,是誘發膀胱癌的危險因素之一。[2]

歲數大了,還有必要戒菸嗎?醫生:只要想戒,任何年齡都不晚
2.喉癌

人在吸菸的時候,菸霧必然會通過喉嚨進入肺部,所以菸草燃燒產生的有害物質也會不斷刺激吸菸者的咽喉。不僅如此,吸菸時喉部會更乾燥,長期如此就會引起咽喉黏膜出現增生,導致慢性咽喉炎等疾病。而久久不愈的炎症不斷刺激咽喉,最終導致癌症的發生。

3.食道癌

引發食道癌的危險因素除了經常喝熱茶、吃熱食以外,就是吸菸和喝酒。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一項相關研究指出,每天都喜歡喝滾燙的熱茶,且有過度抽菸和喝酒習慣的人群,罹患食管癌的風險要比普通人高出5倍以上

歲數大了,還有必要戒菸嗎?醫生:只要想戒,任何年齡都不晚
4.結腸癌

去年發表在《AJG》的一項研究顯示,與不吸菸者相比,長期吸菸的人群患結腸癌的風險要高出14%,而且這個風險隨著吸菸的強度增加而增加。但戒菸超過25年的吸菸者,患結腸癌的風險得到了顯著降低,這說明戒菸對預防癌症是有效的。

三、不管年齡多大,都可以戒菸!

不少老菸民吸了一輩子的菸,總覺得戒菸為時已晚,即使戒了也無法挽救已經“受傷”的肺。其實戒菸從不嫌晚,很多研究表明,只要戒菸,患各類癌症和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就會發生顯著的減少。無論年齡多大,戒菸都能夠為身體帶來好處。

但戒菸也要講究方法,尤其是菸齡長的人,不要一味“幹戒”,避免複吸。

歲數大了,還有必要戒菸嗎?醫生:只要想戒,任何年齡都不晚
首先,要有心理準備。香菸具有成癮性,突然不抽菸,吸菸者會面臨很痛苦的戒斷反應,陷入一系列厭食、焦慮、不安的症狀中,很容易導致放棄。因此,可以先給自己做好心理建設,明確自己的戒菸目的和目標,然後再開始戒菸。這樣一來,當出現戒斷反應時,你的戒菸想法會更堅定,避免複吸。

必要時,可以借助藥物支。對於戒斷反應非常嚴重的人,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些尼古丁替代藥物,緩解這種不適感。如果是心理上的抵觸情緒比較嚴重,可以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歲數大了,還有必要戒菸嗎?醫生:只要想戒,任何年齡都不晚
戒菸20分鐘後:隨著戒菸後身體裡尼古丁含量的降低,全身的循環系統得到改善,特別是手和腳部。

戒菸8小時後:血液中的含氧量達到不吸菸時的水準,同時體內一氧化碳的含量減少到一半。

戒菸24小時後:戒菸給心臟、血壓和血液系統帶來的益處便會顯現出來。

戒菸48小時後:尼古丁全部消除,你會發現你的味覺和嗅覺開始得到改善。

戒菸72小時後:呼吸變得更加輕鬆,同時你會感到整體精神狀態有所改善。

戒菸3-9個月後:任何呼吸問題都得到了改善,而且肺部的效率增加了百分之10。

戒菸1年,冠心病的超額危險性比繼續吸菸者下降一半。

戒菸5年後:中風的危險性降到從不吸菸者水準。

戒菸10年後:患肺癌的幾率達到了正常人的一半。

戒菸15年,患冠心病的危險與從不吸菸者相似。死亡的總體危險度恢復到從不吸菸者水準。因此,任何時間戒菸都不算遲,而且最好在出現嚴重健康損害之前戒菸。

吸菸和肥胖都要命,那麼我們到底要不要戒菸

吸菸與肥胖都被列為當今損害健康最危險的因素,尤其是與心腦血管病、各器官惡性變有直接的關係,戒菸與減肥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但很多戒菸的人會發現,一旦戒了菸,原本並不胖的自己,體重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有大幅度增長,增重二三十斤甚至更多的人並不少見。於是有人就說:既然吸菸與肥胖都不是啥好事,戒菸換來了肥胖,戒菸的意義還有那麼大?

2004年,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吸菸是所有高收入國家排名第一的風險因素,占所有死亡的18%,主要影響肺癌和心血管疾病。相比之下,肥胖症排名第三,占8%,影響的是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

吸菸一直是發達國家公共健康的主要威脅。因此,將吸菸一直作為公共衛生干預措施的主要目標是理所應當的。

與其他國家一樣,英國的吸菸率已經下降;從2005年的24%到2017年的17%。然而與此同時,肥胖率卻從23%上升到29%。雖然吸菸仍然是癌症的最大元兇——2015年所有新癌症中有15%是由吸菸引起的,相比之下有6%是由肥胖引起的——但就其對包括腸、腎、卵巢和肝臟在內的多種特定癌症的影響而言,肥胖現在超過了吸菸。

此外,近年來,高收入國家心血管死亡率的長期下降已經放緩,甚至可能又開始上升,因此肥胖的日益流行被認為是一個重要原因。那麼在整個社會或特定人群中,肥胖現在是否比吸菸導致更多的死亡呢?

為此,來自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專家對此開展了相關的研究。結果發表在Springer Nature旗下的開放獲取期刊品牌BMC Public Hep>

這是一項使用2003-2017年間英國健康調查和蘇格蘭健康調查資料的比較風險評估研究。超重、肥胖、當前和以前吸菸的年流行率使用基於人口的權重獲得。通過最近發表的薈萃分析得到相應的全因死亡率的性別特異性風險比,然後估計各年的人口歸屬分數。

結果顯示,總體而言,目前/以前吸菸導致的死亡從2003年的23.1% (95%CI,20.6-25.8%)下降到2017年的19.4% (95%CI,17.3-21.6%),而肥胖(超重或肥胖)導致的死亡從2003年的17.9% (95%CI,17.3-18.4%)上升到2017年的23.1% (95%CI,22.3-23.8%)。

其中,2013年,肥胖對死亡率的貢獻開始反超吸菸,且在校正了年齡、性別和受教育程度後趨勢仍然不便。但男性(2011年)的交叉點發生早於女性(2014年)。相應的,年齡超過65歲的人交叉點出現在2006年,而年齡在45-64歲的人則出現在2012年。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差異在急劇縮小,但45歲以下的中青年人中,吸菸仍然是死亡率的主要原因。2003年,吸菸導致的死亡比肥胖多10.7%,但到了2017年,這一比例下降到2.4%。這種趨勢在16歲以後離開學校的人中更明顯。

綜上,英國15年的資料提示我們,目前,肥胖已經反超吸菸導致更多中老年人的死亡。但是,對於中青年人,吸菸仍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總之吸菸有百害而無一利,戒菸後變胖是因為戒菸後消化系統沒有吸菸的刺激,消化吸收功能會得到明顯改善,飯量會比之前有所增加,只要我們吃飯時加以節制.吃飯八分飽,這個問題就能得到有效解決。

結腸癌有哪些症狀,為什麽結腸癌越來越年輕化?

結腸癌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上一年前日本首相安倍因患潰瘍性結腸炎而離職。這件事給我們帶來了不少的衝擊和驚訝,現在的結腸癌患者也是越來越多,這種疾病如果及時發現治療,還是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那麼,什麼是結腸癌呢?結腸癌都有哪些症狀呢?

有一種致命的粗心叫“把結腸癌當闌尾炎”!6個症狀都要認清
 

一、越來越多腸癌患者是年輕人

過去,腸癌患者大多集中在中老年群體,但這些年來,30歲以下罹患大腸癌的人群比例逐漸升高。據美國癌症協會(ACS)研究顯示,直腸癌的發病率在1991~2014年之間翻了一番,20~49歲人群發病率翻了一倍(2.6/10萬~5.2/10萬)。是什麼原因讓這種癌症開始向年輕人下手呢?

有一種致命的粗心叫“把結腸癌當闌尾炎”!6個症狀都要認清
1、坐出來的癌症。

“葛優癱”是當代年輕人最喜歡的姿勢,大多年輕人都認為能躺絕不坐,能坐絕不站。在英國的《國際流行病學雜誌》研究發現,久坐辦公的人,患腸癌的風險會增加44%。

2、吃出來的癌症。

現代年輕人的三餐怎麼解決?外賣,外賣,還是外賣。某團、某餓平臺確實方便了許多打工人,外賣香不香倒不說,它們用得油可一點都不少。還有一些奧爾良烤腸、午餐肉公仔面、香辣雞腿漢堡……這些都是油炸、燒烤等加工肉,比起清淡的飲食,更容易增加患癌風險。

3、吸出來的癌症。

菸草中包含多種有毒物質,其中有70餘種致癌物。不少年輕人為了釋放壓力會選擇吸食菸草,還有不少被動吸菸者。長期吸入一手菸或二手菸,患癌症的風險也在無形中增加。

有一種致命的粗心叫“把結腸癌當闌尾炎”!6個症狀都要認清
二、別忽視!腸癌會偽裝成闌尾炎

符煒醫生曾分享過一個他接受的患者案例。

那天,門診來了一位患者,拿著一份彩超報告,問我:“為什麼他的闌尾已經割掉了,還會得闌尾炎?”我拿過他的彩超報告一看,上面寫著:右下腹可見一約3cm的條索狀物,懷疑闌尾殘株炎。

詢問後得知,這位病人3年前曾因“闌尾炎”在當地醫院行“闌尾切除術”,最近一段時間,他的右下腹又開始隱隱作痛,而且有加重的趨勢,懷疑是當年的手術有遺漏,於是就到了醫院做闌尾彩超。

我詳細詢問患者腹痛的特點、伴隨症狀及大便的情況,再仔細地進行了腹部檢查,告訴他:“可能沒有闌尾炎那麼簡單”,然後開單讓他查了結腸鏡,結果證實了我的擔心——披著“闌尾炎”外衣的結腸癌!

有一種致命的粗心叫“把結腸癌當闌尾炎”!6個症狀都要認清
專家提醒,直腸癌早期還會有便血等明顯的症狀,而結腸癌症狀則較為隱秘,多與闌尾炎、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痔瘡等症狀相似,常常讓人誤判。

如果有以下症狀者,需要儘早進行結直腸檢查,以排除是癌症引起的症狀:

(1) 糞便帶有血或膿液及較多粘液;

(2) 大便習慣改變或不規則;

(3) 經常有腹部隱痛或脹痛及脹氣;

(4) 慢性腹瀉或經常便秘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

(5) 腹部能觸到腫塊或肛門出現腫物;

(6) 不明原因的貧血、消瘦及乏力。

有一種致命的粗心叫“把結腸癌當闌尾炎”!6個症狀都要認清
三、篩查可有效降低腸癌死亡率

結直腸癌發展緩慢,從防治來說,在早期篩查最有價值。如果腸鏡發現異常腫物,可以在檢查時同時切除,以防止癌變,治療過程也相對簡單,且花費不大。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最新《結直腸癌篩查指南》,建議以下高危人群定期進行腸癌篩查:

1.45歲以上無症狀者;

2.有結直腸息肉病史個體;

3.有慢性闌尾炎或闌尾、慢性膽道疾病史或膽囊切除史者;

4.曾行治療性結直腸癌切除術的個體;

5.大便隱血陽性患者必須進行結腸鏡檢查;

6.高風險家族,如一級親屬被確診為結直腸癌,則篩查需要從更早開始;

有一種致命的粗心叫“把結腸癌當闌尾炎”!6個症狀都要認清
四、如何對結腸癌進行有效預防?

對於癌症的預防,我們一般的建議都是戒煙、控酒、控制體重和健康飲食等。但對於結腸癌來說,健康的飲食更為重要,多項的研究資料已經表明了飲食結構很大程度上會決定了一個人患上結腸癌的風險高低程度。

過量飲酒:酒精和結腸癌有著直接的關係,因此建議大家平日裡要限制酒精的攝入量,尤其是女性朋友們,每天一定不要超過一杯,咱們以360毫升的啤酒和150毫升的紅酒為例。

加工肉或紅肉:特別是一些加工過的火腿、香腸、熏肉等肉製品會增加患上結腸癌的風險,因為這些煙薰制的加工肉類中通常還加有另外的防腐劑,所以吃多了會對人體產生不好的影響。另外在極高的溫度下烹製肉類,像是一些油炸燒烤所產生的化學物質都有可能增加患癌的風險。

另外,蔬菜、水果和粗糧可以降低結腸癌的風險,因為高纖維的食物可以促進排便、減少廢物和毒素對腸壁細胞的傷害。

結腸癌早期預警,出現這些症狀要警惕

結腸癌是常見的發生於結腸部位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好發於直腸與乙狀結腸交界處,以40~50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男女之比為2~3:1。發病率占胃腸道腫瘤的第3位。結腸癌主要為腺癌、黏液腺癌、未分化癌。大體形態呈息肉狀、潰瘍型等。結腸癌可沿腸壁環行發展,沿腸管縱徑上下蔓延或向腸壁深層浸潤,除經淋巴管、血流轉移和局部侵犯外,還可向腹腔內種植或沿縫線、切口面擴散轉移。慢性結腸炎患者、結腸息肉患者、男性肥胖者等為易感人群。

結腸癌多是“拖”出來的,身體出現這4種異常,可能是腸道病了

身體出現這4個症狀,是結腸癌早期預警

1.大便習慣改變,具體表現為腹瀉、便秘、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大便次數增多、大便變細、排便不盡等。

2.腹脹、腹痛,由於腸道功能紊亂,或者腸梗阻的原因,下腹部會隱痛、脹痛,甚至出現不規則的絞痛。

3.便血,以粘液便或粘液膿性血便常見,主要與大便與腫瘤表面摩擦有關,血色暗紅,與糞便混合,出血量小,肉眼不易看出。

4.全身症狀,隨著腫瘤潰爛失血和毒素吸收,會出現低熱、貧血、乏力、消瘦、水腫等症狀。

結腸癌多是“拖”出來的,身體出現這4種異常,可能是腸道病了

結腸癌的出現,大都離不開這4個因素

腸癌的發生,與遺傳、飲食、肥胖、腸道息肉等因素密切相關。

遺傳因素

資料顯示,約有20%-30%的腸癌患者有癌症家族史。家族中有直系親屬是腸癌患者的人,患腸癌的風險是正常人的3倍。

飲食因素

隨著飲食結構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人無肉不歡、口味重,發展成高蛋白、高熱量、高脂肪飲食,導致攝入的飽和脂肪酸和動物油過多,產生大量致癌物堆積在腸道中,不斷刺激腸粘膜,導致癌變。

體重因素

超重和肥胖也是結腸癌的高風險因素,而且肥胖人群多數飲食習慣不好、不愛運動,容易導致結腸癌的風險顯著升高。研究發現,BMI指數>29的人與BMI指數<21的人相比,結腸癌風險增加1倍。

腸道息肉

結腸息肉、直腸息肉等腸道息肉,是癌前病變。雖然不是所有的腸道息肉都會癌變,但是如果在患有腸道息肉的前提下,不積極治療和定期複查,而且也不注重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的話,發展成結腸癌的幾率就會大大增加。

結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及時篩查很重要!

結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很容易被忽視,嚴重影響結腸癌的早期診斷。

調查發現,83%的中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確診時已經是晚期,97%的中晚期結直腸癌患者在患癌前從來沒有做過腸鏡,只有少得可憐的6.9%的中晚期結直腸癌患者,是在腸鏡檢查的時候發現病變的!

結腸癌多是“拖”出來的,身體出現這4種異常,可能是腸道病了

可見,腸鏡檢查對於結腸癌的早期篩查具有重要意義。資料表明,腸鏡篩查腸癌的敏感性能達到99%以上

通過腸鏡的規範檢查,醫生可以直觀地看到被檢查者的腸道健康狀況,及早發現腸道內發生的息肉、潰瘍性結腸炎等。

同時,還可以取組織進行活檢,有效地實現早期篩查,進行早期評估,開展干預治療。

醫生提醒,以下4類人群,需重視腸鏡篩查:

一是年齡在40歲以上的人群,應每3-5年進行一次腸鏡篩查,結腸癌的發病年齡集中在40歲以上。

二是有結腸癌家族史的人群,結腸癌有家族聚集傾向,建議家族中有直系親屬是結腸癌患者的人,每3-5年進行一次腸鏡篩查。

三是患有炎症性腸病人群,尤其是病程在8-10年以上的人群,建議每1-2年進行一次腸鏡篩查。

四是做過息肉、腫瘤手術人群,存在復發的風險,也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定期做腸鏡篩查,以便及時發現異常。

此外,過去或近期出現了腹痛、便血、大便習慣改變等症狀的人群,也要及早去醫院做腸鏡檢查。

結腸癌多是“拖”出來的,身體出現這4種異常,可能是腸道病了

改善腸胃預防結腸癌的食療

1、荷蒂湯

鮮荷蒂5個,如無鮮荷蒂可用幹者替代,冰糖少許。先將荷蒂洗淨,剪碎、加適量水,煎者1小時後取湯,加冰糖後即成。每日3次,具有清熱,涼血,止血,大便出血不止者可用此膳。

2、藕汁郁李仁蛋

郁李仁8克,雞蛋1只,藕汁適量。將郁李仁與藕汁調勻,裝入雞蛋內,濕紙封口,蒸熟即可。每日2次,每次1劑,具有活血止血,涼血,大便有出血者可選用。

3、菱粥

帶殼菱角20個,蜂蜜1匙,糯米適量。將菱角洗淨搗碎,放瓦罐內加水先煮成半糊狀。再放入適量糯米煮粥,粥熟時加蜂蜜調味服食。經常服食,具有益胃潤腸作用。

癌細胞擴散轉移,身體會出現這些徵兆

說起癌症,最可怕的就是癌細胞擴散,當癌細胞轉移、擴散到全身時,想根治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癌細胞為什麼會轉移、擴散?

我們常常聽到癌症患者出現癌細胞轉移、擴散的新聞,其實,癌細胞轉移就是指癌細胞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在所有死亡的癌症患者中,有百分之九十是因為癌細胞轉移導致的。

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了一項研究,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乳腺癌腫瘤的基底膜看似脆弱,實則堅韌,有像氣球一般的彈性,可膨脹2倍之大,並且基底膜會隨著膨脹變硬。

腫瘤醫生:癌症患者出現3個症狀,懷疑轉移、擴散了,及時檢查

圖源:Jose-Luis Olivares, MIT

因此,研究人員表示,如果能添加一些材料或藥物,將基底膜的硬化效果和韌性增強,能防止癌細胞突破基底膜,轉移到其他部位

一、癌症轉移:壓垮患者的最後一根稻草

癌症轉移,指的是癌細胞從原來的位置到其他部位繼續生長,是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癌症轉移是因為癌症本身具有多變性和擴散性,癌細胞還會內部感染,轉移能獲得更多的養分。

轉移一般有三種方式,一是直接蔓延到鄰近部位,在某一組織癌變後,周圍組織相互感染的幾率為99%;二是淋巴轉移,癌細胞會通過淋巴引流,由近及遠地轉移到各級淋巴結;三是血行轉移,癌細胞會通過血液的流動,轉移到其他器官,比如骨、肝臟、腎臟等,由此引發繼發性腫瘤。

腫瘤醫生:癌症患者出現3個症狀,懷疑轉移、擴散了,及時檢查
二、癌症轉移一般有幾個症狀

癌症轉移時會出現異常症狀,當發現以下症狀時,要及時進行檢查。

1.淋巴結腫大。通過淋巴轉移時,淋巴結會變得腫大,在轉移過程中使得局部淋巴引流受到阻礙,引起皮下或肢體的淋巴水腫。

2.體重下降。癌細胞的生長需要大量能量,會和正常細胞爭奪養分,“掠奪更多營養”也是癌細胞轉移的原因之一,因此患者往往會出現體重下降的情況。

3.不明原因發熱。腫瘤生長得很快,有些細胞會因為得不到營養而出現壞死,壞死的組織被再次吸收後,就會導致發熱症狀,而且癌細胞還會釋放炎症介質,也可導致患者發熱。

腫瘤醫生:癌症患者出現3個症狀,懷疑轉移、擴散了,及時檢查

除此之外,癌症轉移到不同的器官,可出現不同的症狀,如轉移到大腦,患者可能會出現頭暈、頭疼、噁心等;轉移到骨骼,可引起轉移部位的疼痛、病理性骨折等;轉移到肝臟,可出現腹痛、黃疸等。

三、癌症轉移是否意味沒救了?

實際上,醫生會根據病人的身體情況、疾病進展速度、經濟情況、免疫組化分型、臨床分期等,制定科學規範的個體化治療方案和診療計畫。對於病人而言,應保持樂觀,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那麼癌症轉移應當怎樣進行治療呢?以癌症骨轉移為例,雖然骨轉移一般都是到了癌症晚期,預後差,但合理的治療可以為患者緩解疼痛,預防或延緩相關事件的發生,常使用綜合治療的方法。

腫瘤醫生:癌症患者出現3個症狀,懷疑轉移、擴散了,及時檢查
對於骨轉移的患者,往往遵循晚期姑息治療的基本原則,緩解疼痛是治療的主要策略,可採用鎮痛藥物進行治療。一旦確診骨轉移,一般就需開展雙磷酸鹽類藥物治療。放射治療是最有效的方法,不僅能緩解骨疼痛,還能減少病理性骨折的發生,減輕照射區域病灶的緊張。

對於多發骨轉移的患者,進行外科治療能幫助恢復運動系統功能,提高生活品質。除此之外,還需給予患者心理和精神上的支持治療。

四、患者如何預防轉移?腫瘤專家發話

癌症患者時常擔心自己的癌症何時會發生轉移,終日惴惴不安。其實有時候,心態與身體狀況關係密切

關於如何預防癌症轉移,浙江省腫瘤醫院副院長陳明教授沒有直接回答該如何用藥、如何忌口等,而是從一個新的角度,說了一番話。

擁抱生活

癌症轉移不是你的意志可以決定的,每天憂心也無用,不如將精力和時間用在擁抱生活上,享受生活,和大家友好相處。

感恩生命中的苦難

擊垮很多癌症患者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內心的不安和恐懼。苦難是生命中必然會發生的事情,也是生命中的饋贈,如果能從不幸中得到領悟,感恩苦難,更能體會到幸福。

腫瘤醫生:癌症患者出現3個症狀,懷疑轉移、擴散了,及時檢查
不要時刻惦記自己是病人

很多人在確診為癌症時,總忍不住想“為什麼是我”,但與其每天都擔心復發和轉移,每天都處於恐懼之中,不如在還健康的時候,盡情的享受生活。

另外當癌細胞真的出現轉移、擴散的時候,也可選擇保守治療,比如中藥治療則不失為一種好方式。因為放療和化療帶來的副作用比較大,患者的身體素質很難支撐下去。

總之,我們並不需要走到“談癌色變”的地步,但也千萬不能忽視體檢的重要性,一旦發現異常,及時介入治療,也就不會出現癌細胞轉移、擴散的難題了

癌症的真相:有什麼辦法減少患癌的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稱,癌症是世界上人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但1/3的癌症其實是可以預防的。其實也沒有什麼靈丹妙藥可以阻止你得癌症,但是你可以通過一些行為來降低你的患癌幾率。30年大資料,告訴你中國癌症的真相:為何身邊越來越多人患癌?

如果控制好以下可改變因素起碼避免45%的癌症死亡風險

吸菸:23.8%的男性癌症死亡和4.8%的女性癌症死亡由吸菸引起,通過戒菸和控菸,癌症的發病和死亡率能得到有效控制。

肥胖:超重和肥胖會增加食管癌、結直腸癌、胃癌、肝癌、胰腺癌等多種癌症的發病風險。因為肥胖,癌症的死亡人數增加了250%以上,控制體重是控制癌症的有效方式。

飲酒:酒精具有明確的致癌性,近20%的男性食管癌死亡由喝酒引起。

30年大資料,告訴你中國癌症的真相:為何身邊越來越多人患癌?
而《柳葉刀》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對於外因引起的癌症,改變生活方式可以降低數十種癌症的風險。該項研究分析了此前200多項研究,對運動、久坐、飲食等諸多生活方式,與癌症的發病和死亡風險進行了系統梳理。

•運動

針對114萬參與者的分析顯示,運動可以顯著降低癌症的風險。但如果運動量超過了推薦量,防癌效益反倒不會增加。根據建議,每週中等強度運動150~300分鐘,或者高強度運動7~150分鐘,食管癌風險降低42%,乳腺癌風險降低10%,整體患癌風險下降10%。

30年大資料,告訴你中國癌症的真相:為何身邊越來越多人患癌?

•久坐

研究發現,久坐增加54%的結直腸癌風險、66%的子宮內膜癌風險。此外,久坐每增加1個小時,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濃度會增加16%,進一步增加前列腺癌風險。久坐還會增加癌症患者的全因死亡率,降低生活品質。

在生活中,降低久坐因素,整體患癌風險則會下降。

30年大資料,告訴你中國癌症的真相:為何身邊越來越多人患癌?
•飲食

飲食習慣與癌症的發病和死亡存在密切的關聯。20歲前和60歲後飲酒,乳腺癌風險均增加。而多吃蔬果、全穀物和膳食纖維,少吃肉類和精米細面,則可以降低絕經後的乳腺癌風險。

結語:對於一些確定誘因的癌症,要儘量避免其致癌因素了。比如戒煙可減少肺癌發生,接種hbv疫苗減少乙肝感染風險降低肝癌發病,接種hpv疫苗預防和減少宮頸癌口腔癌直腸癌等發生,預防和積極治療幽門螺旋桿菌減少胃癌發病,又比如吃飯喝水不要太燙,以減少口腔食道胃等消化道癌症,少吃或者不吃熏烤油炸醃制風乾等肉類食物減少胃腸類癌症發生,不要過度曬太陽減少皮膚癌發生…等等。另外保持愉快心情,會釋放壓力,積極運動鍛煉,早睡等等好的生活習慣對於任何疾病都有預防作用哦!

癌細胞真的可以被餓死嗎?醫:可以抑制腫瘤生長

網路上看到一篇關於有效治療胃癌的方法的文章,文章中指出,要想徹底扼殺癌細胞就必須採用一種饑餓療法,就是不吃東西,餓死癌細胞,這樣讓它無法生長,我看還有很多網友對這種方法評價挺高,但我還是有點懷疑。所謂的饑餓療法真的能有效治療癌嗎?”

“餓死癌細胞”的說法屢見不鮮,很多人從字面上理解,認為自己不吃東西,不攝入營養就能讓癌細胞無法存活,可卻忽略了自己本身體弱,不吃東西反而讓病情更嚴重。

研究發現:科學禁食可以“餓死”癌細胞!病人和家屬都該看看
一、禁食真能“餓死”腫瘤細胞嗎?

今年2月15日,發表在國際期刊《Nature》上的一篇文章指出,免疫細胞會吞食糖分,獲得營養,進行生長和分裂,產生更強的免疫反應。而癌細胞能利用糖達成相反的目的——惡性增殖。因此,阻斷癌細胞對糖的使用,讓更多的糖被免疫細胞使用,有利於提高免疫治療的效果

這一新發現,似乎與“禁食餓死癌細胞”的說法不謀而合,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研究發現:科學禁食可以“餓死”癌細胞!病人和家屬都該看看
上個世紀20年代,科學家們就發現癌細胞會優先通過糖分獲取能量,而且獲得糖分的能力遠高於普通細胞。癌細胞獲得能量後能快速增值,因此出現了不少“餓死癌細胞”的說法,再加上不良媒體的渲染,很多癌症患者開始不敢吃糖,只吃蔬果,有的乾脆絕食。

但如此“一刀切”實在不可取。糖分是人體主要的供能物質,在生理活動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常細胞也需要糖分,盲目減少甚至切斷攝入糖分,不僅是癌細胞,正常細胞獲得的能量也少了,長期以往,會影響身體的免疫功能,不僅癌細胞沒能“餓死”,還會給身體到來嚴重損傷,使得病情加重

而且,就算不從飲食中攝入糖分,身體也會將脂肪變成糖,供給癌細胞和正常細胞能量。一昧節食,不僅不能起到什麼作用,反而會降低身體的免疫能力。

研究發現:科學禁食可以“餓死”癌細胞!病人和家屬都該看看

既然患者無法實踐,是否代表這些研究都無意義呢?恰恰相反,當我們把原理用於規範治療時,更能突顯它的作用。

二、間斷禁食+二甲雙胍,促進癌細胞凋亡

“餓死癌細胞”的研究一直不少,其中一項重磅研究發表在了《癌症細胞(Cancer Cell)》上。

歐洲腫瘤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間斷限制進食可降低化療毒副作用,還不會導致體重減輕。流行病學顯示,服用二甲雙胍的患者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出現降低,進一步研究發現,二甲雙胍和禁食可協同作用,抑制腫瘤生長

研究發現:科學禁食可以“餓死”癌細胞!病人和家屬都該看看
他們將接種了結腸癌細胞的小鼠分為5組,2組為隨意進食,3組以24小時為週期進行間歇性禁食,再分別接受安慰劑和二甲雙胍治療。結果發現,腫瘤在低糖環境下才對二甲雙胍敏感,實驗組小鼠的腫瘤生長被強烈抑制。那麼在人類中這種方法可以起效嗎?

2020年,《Nature》雜誌發表了一項臨床試驗研究報告,參與者是129例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患者,結果發現,化療+模擬禁食相結合,可加速治療進程

研究人員表示,肥胖人群更容易患癌,而長期肥胖和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島素抵抗瘦素耐受問題,胰島素抵抗和高水準瘦素均可促進腫瘤生長,模擬禁食可有效降低胰島素和瘦素水準,達到減少癌症風險的效果,化療療效也得到增強。

研究發現:科學禁食可以“餓死”癌細胞!病人和家屬都該看看
不過,小九在這裡要再次強調,“餓死癌細胞”僅適用於規範治療,且目前還處於研究階段,安全性還需進一步試驗。

三、盲目嘗試禁食,風險很大

對大部分人而言,2天的輕斷食可能有助於減重、降糖、降血壓,但青少年、70歲以上人群、孕產婦、肝病患者、體弱者、腫瘤患者和有其他嚴重疾病的人,禁食有有很大的風險

特別是腫瘤患者,疾病和治療本身會消耗身體,有的還需要營養支援治療,盲目嘗試禁食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研究發現:科學禁食可以“餓死”癌細胞!病人和家屬都該看看
四、腫瘤患者要這樣吃

既然腫瘤患者不能太忌口,那麼該怎樣吃呢?這裡以三大營養物質為基礎,介紹需要注意的地方。

1.蛋白

腫瘤會消耗大量的蛋白質,手術、放化療也會對正常組織造成損傷,因此患者對於蛋白質的攝入要充足。可以適當多食用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多吃魚肉、蛋類和肉類,對於有胃腸道損傷的患者,可以食用軟爛細碎的動物性食物。

2.穀物

腫瘤患者需要保持適當的能量供給,以維持理想體重,可以每天食用適量的穀物,200克到400克為宜,在胃腸道功能正常的時候,注意粗細搭配。

研究發現:科學禁食可以“餓死”癌細胞!病人和家屬都該看看
3.脂肪

對於脂肪,可多攝入富含Ω-3Ω-9脂肪酸的食物。Ω-9可通過碳水化合物和其他脂肪合成,容易獲得,而Ω-3是人體的“必需脂肪酸”,無法自身合成,必須從食物中獲得,例如深海魚、亞麻籽油、豌豆、大豆、菠菜、羽衣甘藍等。患者也可適當服用一些含Ω-3的膳食補充劑。

五、飲食只是輔助治療,並不能完全靠飲食打敗腫瘤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研究雖然能夠證明低蛋氨酸攝入能夠抑制腫瘤生長,但是人們要知道,抑制生長,並不是把癌細胞消滅了,身體營養的構成以及各種養分的合成,都需要攝入食物的參與,哪種物質對身體有用,哪種物質可以參與疾病的對抗,本身一直就存在。所以,在疾病真正發生的時候,飲食結構的變化會有一些不錯的輔助效果,但真正能夠對抗疾病的,還是醫藥,這一點,大家不能本末倒置。

癌症會傳染給別人嗎, 這幾種癌症病毒是會傳給別人的

癌細胞在患者體內可以很倡狂,四處侵略,攻佔各個重要器官,搶奪重要營養,建立癌細胞王國,威脅人們的生命,但是一旦離開原始體的內環境,是非常脆弱的,很難生存。雖然癌細胞是不會傳染的,但導致癌症病毒是有非常強傳染能力的。其中具有傳染性與家族性爆發的癌症有胃癌、肝癌、宮頸癌、食管癌、鼻咽癌。

關於癌症的“傳染恐慌”,最早在18世紀的歐洲就有了。荷蘭醫生路斯坦尼和杜爾提出了“癌症是傳染”的理論,雖然毫無科學依據,但卻得到了很多群眾的支持。而傳言越傳越真,人們越來越瘋狂,1779年,法國第一個腫瘤專科醫院不得不從市區搬到非常偏僻的郊外,癌症患者也被隔離起來。

目前,臨床上癌細胞“人傳人”的案例尚未被記載。

癌症不會傳染?醫生勸告:別高興太早,3種“致癌病毒”會人傳人

而傳染病是指由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病原體引起,可相互傳染的一類疾病。少數癌症的發生確實與傳染因素有一點關係,比如肝炎病毒可引起肝癌、人乳頭瘤病毒會引起宮頸癌,但是注意,接觸這些腫瘤患者是不會被傳染癌細胞的

另外,不少人把癌症的“家族現象”當做傳染,這樣並不可靠。癌症是在遺傳和環境的共同作用下產生的,如果家庭成員的生活習性或環境一樣,就可能出現聚集現象。

癌症不會傳染?醫生勸告:別高興太早,3種“致癌病毒”會人傳人

一些病毒、細菌確實可能有一定傳染性,我們在生活中難免會接觸到,對於可致癌的生物因素,大家要提高警惕。

二、警惕!會傳染的致癌生物因素

1.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提高肝癌發病率,它可通過血液、母嬰、性等方式傳播。當感染病毒後,體內持續複製的病毒經過吞噬加工,可啟動免疫應答反應,誘發肝臟的免疫病理損傷,形成肝炎,如沒有及時治療,就可能演變成肝硬化,最終導致肝癌的發生。

癌症不會傳染?醫生勸告:別高興太早,3種“致癌病毒”會人傳人

2.人乳頭瘤病毒(HPV

HPV是一種常見病毒,相關資料顯示,75%的女性在一生中至少感染過一次HPV。HPV有上百種類型,大部分可被人體免疫系統清除,但HPV16、HPV18為高危的代表亞型,可能造成持續感染,增加宮頸癌風險。調查顯示,大約70%的宮頸癌與HPV有關,主要通過性傳播。如果出現私處不規則出血、接觸性出血、白帶有血色或腥臭味等症狀,要提高警惕。

癌症不會傳染?醫生勸告:別高興太早,3種“致癌病毒”會人傳人
3.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早已被列為引起胃癌的頭號因素,主要通過口口傳播,當細菌隨著食物進入胃後,可損壞胃粘膜,時間久了,胃粘膜經反復刺激與修復可能發生突變,最終癌變。

注意,上述感染並不是一定會導致癌症,只是會提升幾率,如果我們能及時發現並清除,就能阻止癌變進程。

三、防癌建議

•遠離菸酒。

菸酒是誘發多種癌症,包括肺癌、肝癌、食道癌、胃癌、胰腺癌、乳腺癌、腸癌等多種癌症的主因。相關資料顯示,約35%的癌症與抽菸酗酒分不開關係。

•儘量別熬夜。

長期保持這種作息,可導致體內褪黑素減少,而這種激素有抑制腫瘤的作用。長期熬夜還會降低免疫力,從而提升癌症的發病風險。

•注意控制體重。

據世衛組織調查資料顯示,我國群眾的平均體重與20年前相比,上升了40%,而癌症發病率提升了9倍。一直以來,肥胖都被認為是誘發癌症的關鍵因素,想要預防癌症,就要保持健康的體重。

癌症不會傳染?醫生勸告:別高興太早,3種“致癌病毒”會人傳人
•保良好的飲食習慣。

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薰制、醃制、烤制、油炸和過熱的食品,尤其是發黴食物,這類食物可導致肝癌、胃癌、食道癌等多種癌症的發病率。

通過上文的閱讀,相信大家已經瞭解了。癌症腫瘤本身是不具備傳染性的,但是癌症病毒是會傳染的。大家在平時的生活中一定要多加留意,不必要過度的恐慌。同樣,癌症病人也不需要過度的隔離,正常交際即可。

肥胖高脂與多種癌症存在關聯風險

超重或肥胖會增加一個人患上至少13種癌症的風險。報告顯示,這些癌症包括大腦、食道、甲狀腺、膽囊、胃、胰腺、腎臟、子宮和結腸等,占美國所有確診癌症的40%。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10月3日發表的報告中的發現,僅2014年一年,在美國,超過63萬人患有與超重或肥胖有關的癌症。研究人員說,在美國,這些病例占女性癌症診斷總數的55%以上,男性癌症診斷總數的24%,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分析在2006年至2010年期間納入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佇列的149,928名體重正常(40-70歲)的個體,研究肥胖與乳腺癌(絕經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和結直腸癌發生風險的相關性。

結果顯示,所有體脂指標均與絕經後浸潤性乳腺癌發病風險呈正相關。而軀幹脂肪品質指數和腰圍(WC)與子宮內膜癌的發病風險呈正相關。在男性中,軀幹:大腿的去脂品質比、軀幹:大腿的脂肪品質比與結腸癌的發病風險呈正相關。而女性的體脂指標與卵巢癌或結直腸癌的發病風險無關。

Br J Cancer:即使體重正常,體脂指標也與癌症發病風險相關
英國生物樣本庫參與者相關特徵

綜上,該研究結果表明,基於BMI的正常體重人群中的相關脂肪成分資料表現出與肥胖相關癌症的發病風險增加的相關性。

科學家說,超重或肥胖的婦女患子宮內膜癌的可能性大約是正常人的2到4倍。研究人員指出,公共衛生努力促進健康體重的重要性。通過預防和控制肥胖,超重或肥胖相關癌症的負擔可能會減輕研究作者寫道,控制“超重和肥胖”全面的癌症控制策略,包括使用基於證據的干預措施來促進健康體重,可以幫助減少這些癌症的發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