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菸到底能不能為吸菸者的身體帶來好處?

很多人其實都有吸菸對身體不好的意識,但有些人還是管不住自己,就是想要吸菸,其實吸菸不僅對自己有害,對身邊吸二手菸的人危害更大,為了自己和他人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很多人都選擇了戒菸。2019年全球15歲及以上的吸菸者有13.37億,每年有800多萬人因菸草而喪命,其中大概有700人是死於直接吸菸,其他的多數死於二手菸所致疾病。

戒菸是好還是壞,要看大資料

戒菸到底能不能為吸菸者的身體帶來好處?很難從個體上來說明,要看群體的資料。

調查資料顯示,吸菸會給人帶來一系列的疾病:即使每天只抽1支菸,也會使男性冠心病發病風險增加74%,女性增加119%;吸菸者患中風的概率是非吸菸者的1.5倍,吸菸儼然成為了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

而戒菸後,雖然心血管不會立刻回到吸菸前的水準,但有研究顯示,戒菸者5年後心臟病風險降低了38%。

可以讓誘發疾患因素大大緩解

菸草可極大的損害肌體器官,在戒菸之後,就可有效的阻止因為吸菸引發的疾病,還有就是戒菸可以延緩吸菸人士肺功能下降的走向。而出現心腦血管疾病之類的人士,戒菸可減少疾病引發的惡性病變。還有就是肌體中的有毒物質可以被有效代謝,減少相關疾病的出現。

戒菸好處涉及很多的方面

減少口臭

長期的抽菸會導致口腔菌群失衡,香菸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質,會影響人體正常的血液迴圈,使呼吸系統的功能變弱的重要因素,而且香菸中的焦油,長期吸入不僅牙齒會黃,口腔還會有很濃的焦油味,所以長期抽菸的人會出現口臭的現象,戒菸可以有效的緩解因尼古丁等引起的口臭。

吸菸人士早晨起床之後,自己就感覺嘴中不爽,有異臭之味兒,在戒菸之後就可以消除了。自己的牙齒也會變白。

焦黃、發黑牙齒是吸菸者最典型的象徵,戒菸之後牙齒菸垢就會消淨。身體血壓在下降。戒菸之後周身血液迴圈得到積極改善,可減少動脈硬化出現的心血管病症之類的發病。

還可以改善戒菸者睡眠。在戒菸之後,尼古丁作用在消除,可以變得很易入睡,睡得香,肌體精力充沛。

還可以緩解出現的頭痛、肩酸痛等症狀,視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提高。之外,可以提高肌體的抵抗力,不易出現感冒現象。
長期吸菸的患者出現了尼古丁的成癮性,突然的戒菸可能會對體內多巴胺的受體有一些變化,會出現菸草的戒斷症狀。常見的症狀:
1、口渴,尤其是剛戒菸的患者往往會這樣出現的。
2、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睡眠的時候容易中斷,也往往是早期出現的症狀。

3、這種患者往往還可能會出現一些呼吸道的症狀,比如說咳嗽,在戒菸的早期可能會出現一些這樣的症狀。

4、還有一些患者可能會出現頭暈、頭痛,還有腹脹、便秘,這個也是常見的症狀,嚴重的患者可能還出現震顫、手抖等情況。

癌症患者忌口太嚴會加重病情嗎?預防癌症需要注意什麼?

人類的細胞是具有分裂能力的,這也是人類生長發育,器官和組織正常運行的根本,但因為身體調度以及線粒體損耗的原因,正常細胞往往會在分裂幾十次後自動凋亡,並不會對身體健康產生額外影響。

但是,有一種細胞,它的行為卻與正常細胞“背道而馳”,甚至直接能夠威脅到人的生命,沒錯,它就是癌細胞,和正常細胞最大的不同,癌細胞擁有不受控制的無限分裂能力,一旦癌細胞擴散到全身,對人類健康和生命也會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也正是因為癌症的兇險性,醫學研究者對癌細胞特性的研究從未停止過,希望能夠針對癌細胞的特徵,找出針對性預防的方法,曾經有研究人員表示:癌細胞在分裂過程中會大量的消耗養分,葡萄糖的占比最大,因此癌細胞更“偏愛”甜食,想要預防癌症,就要少吃甜食。但現如今,這一理論卻已被推翻。

為了預防癌症,需要注意什麼?

健康飲食

為了有效預防癌症,最關鍵的就是健康飲食,除了不要吸煙喝酒之外,保持正確的飲食方向也是預防癌細胞出現的措施。很多人飲食無度,經常進食有損消化系統健康的食物,無形中會增加消化系統負擔,這樣患上癌症的概率就會明顯增高。

因此,平時應該注意良好生活習慣養成,選擇合適的食物獲取營養物質,平時儘量少吃醃制食物、燒烤類食物,只有飲食方向正確,癌細胞才不容易產生,威脅身體健康。

保持好心態

如果經常出現負面情緒,同樣也會讓癌症患病率增高。負面情緒刺激身體之後會讓抵抗力變得薄弱,這樣疾病的出現就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因此想要讓癌症遠離,最關鍵的就是改掉壞習慣,平時不要經常出現負面情緒,要懂得情緒的管理,通過保持良好心態這種方式維持健康,自然可以降低癌症的患病率。

由此可見,想要有效預防癌症,最關鍵的就是遠離吸煙、喝酒的行為。如果沾上了這兩種壞習慣,可能容易誘發癌症,這也是現在越來越多人出現癌症的原因。因此,預防癌症關鍵是付出努力,保持好的生活習慣。另外,注意抵抗力提高對疾病預防有幫助,可以從飲食、運動等方面入手調節身體。

癌細胞“最愛”你做這7件事,很多人卻還一直傻傻在做

1、肺癌——最愛——煙草、霧霾、電離輻射

2、肝癌 ——最愛——重度飲酒、黴變食物、受污染的水源

3、胃癌——最愛——吃得太鹹、幽門螺桿菌、飲食不昂

4、腸癌——最愛——紅肉、低纖維飲食、高脂高蛋白飲食、油炸烘烤飲食

5、乳腺癌——最愛——油膩、生氣、肥胖、過度飲酒

6、食管癌——最愛——趁熱吃、煙酒無度、醃制食品

7、胰腺癌—最愛——常吃甜食、常喝咖啡、高脂高蛋白飲食
癌症患者忌口太嚴會加重病情

癌症患者需不需要忌口,是病人和家屬都非常關心的問題。醫生認為對此問題應因人因病而異。總體來說,癌症病人完全忌口,往往會加重病情;忌口太嚴,會使患者食譜太窄,影響患者對營養物質的攝取,不利於身體的恢復。

調查表明,80%的癌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營養不良不僅嚴重影響抗癌療效,而且容易導致各種併發症的增加,成為一部分癌症患者的死因之一。

建議癌症患者應該儘量保證營養攝入,不需要過分忌口,應該多吃肉類、牛奶等高熱量的食物。患者能自己進食就要儘量自己進食,如果因放化療等因素影響食欲,雖能自己進食,但每日攝入量不足,同時又沒有補充其他營養,就應該適當口服全營養素,每日5~6次,每次100毫升。若患者完全無法自己進食,就需要採取靜脈高營養的方法補充能量、氨基酸、礦物質和維生素等。

豬肉吃多了真的會讓人們患上癌症?

前段時間,網路上出現了一個令人爭論的話題,那就是豬肉中含有大量的激素,長期食用豬肉不僅會給人們的身體帶來很大的傷害,還會間接地導致人們患上癌症。
關於豬肉是否含有激素這個話題讓許多人陷入了質疑當中,一傳十,十傳百。

有的人表示豬被餵養了大量的激素飼料才能快速生長,如果孕婦吃了豬肉,可能導致流產的嚴重後果。小孩兒吃豬肉多不僅會影響自己的生長發育,還會給智力發育帶來嚴重的影響。

這種傳言讓許多人陷入恐懼中,看似有一定的依據,在一定程度上卻不得不讓人相信。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豬肉吃多了真的會給人們帶來嚴重的危害,且讓人們患上癌症?

豬6個月就出欄,是因為使用了激素?

現在的豬為什麼長得這麼快?正常養殖週期一般為150-180天,之所以生長快、週期短主要是由於以下三個原因。

豬好:商品豬主要為杜洛克、長白和大白豬三元雜交品種,這種品質好的豬一般160天左右即可出欄,國外一些更好品種的豬出欄期會更短。

料好:生豬在出欄前的飼料投喂量一般在300kg左右,沒有餵養飼養的雜糧豬生長週期至少會增加1個月。現代飼料、飼料添加劑可很大程度提高飼料轉化率、降低生豬的飼養成本。之前一頭豬出欄至少需要1年,現在只需要6個月。

圈好:現代養豬的環境實施畜禽糞汙無害化處理,很大程度解決了重大疾病和抗生素殘留問題,讓生豬的生長週期逐漸縮短。

豬肉含大量激素,真的會致癌嗎?不妨瞭解下

2015年,世衛組織將包含豬肉內的紅肉列為2A類致癌物。

何為2A類致癌物?即經過動物實驗、致癌機理證明很有可能對人體致癌的物質,但是沒有充分的證據佐證。日常不建議對豬肉過分抗拒食用豬肉,無論從中西兩方面來看,豬肉的營養價值都高。

中醫認為豬肉滋陰潤燥,對於熱病傷津燥咳便秘都可以起到不錯緩解效果,從現代營養學分析,豬肉內則含有豐富蛋白質維生素B,鐵,鋅硒等營養元素是平衡膳食重要組成部分。

對於貧血以及發育期的青少年,適當吃豬肉能夠滿足營養需求,對於強健體魄效果非常理想,讓身體越來越強壯。

安全食用豬肉,牢記4點

1、觀察外觀,買新鮮豬肉

新鮮的豬肉色澤均勻、肌肉有光澤的,脂肪為乳白色或白色,而一些病死的豬肉、注水豬肉,在外觀上會有異常出血點、顏色淺淡、脂肪層薄等特徵。
2、烹飪豬肉要確保做熟

豬肉從宰殺到出售,過程中很容易滋生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微生物,因此在烹飪過程中,最好使用80攝氏度以上高溫滅菌,一定要熟吃,儘量避免生肉。

3、不要購買來源不明的豬肉

買豬肉要去正規途徑,選擇經過正規檢疫程式檢驗的,不要去一些無證經營的小攤販買豬肉。

4、不建議大量囤積豬肉

雖然現在冰箱具有保鮮功能,但是仍然會影響到豬肉味道,也不百分百保證不會滋生細菌,還是有風險的。日常使用冰箱保存豬肉,最好使用冷凍,防止豬肉變質。

為什麼有些人的肝癌一發現就是晚期?肝癌來臨之前,身體會發出什麼警告?

任何疾病的發生都不是悄無聲息的,在疾病出現前,其實身體已經給了我們“報警”,只是有些人並沒有重視警報信號。就好比胃腸疾病,在發生前身體會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又比如心臟和血管問題,在發生前會出現胸痛與心慌等症狀。肝臟也是一樣,雖說它是“最沉默”的器官,但肝臟出現問題前,也是會發出一定信號的。

而所有的癌症中,肝癌尤為特殊,由於我們的肝臟沒有分佈痛覺神經,因此相比起其他癌症的症狀,肝癌發生時具有更加隱蔽的特點,因此,我們說肝癌的兇險程度最高、最狡猾,也不為過。

肝癌的危害和重要性

肝癌是一種惡性腫瘤,發生於肝臟組織中。它通常與慢性肝炎、肝硬化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因素密切相關。肝癌的危害性在於它具有快速生長和轉移的傾向,使得患者的治療和預後變得更加困難。

然而,與其他癌症類型相比,肝癌的早期症狀較為隱匿,往往被忽視或被誤解為其他疾病的表現。因此,瞭解肝癌早期徵兆對於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和治療的成功率非常重要。

肝不好的人上廁所的反常現象

尿液顏色出現異常

正常情況下,人們的尿液顏色會輕微發黃,但肝癌來臨時尿液的顏色會變得更深、更黃。大家都知道,尿液中含有一定量未經代謝的膽紅素,而膽紅素由肝臟進行代謝,肝癌發生時肝臟的功能會隨之下降,此時膽紅素無法被肝臟代謝,就會通過尿液排出體外,改變尿液顏色。

肚子疼痛

在乾燥受到損傷的時候,肝臟出現炎症初期,患者可能會出現腹部右上側不適或隱痛,這是因為腫瘤的出現,會累及肝表面的包膜,造成擠壓和刺激,增加疼痛感,腫瘤越大疼痛感越明顯。

排便出現異常

正常情況下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排便規律,健康的人都是排便比較正常的,但如果在一段時間內,突然發現自己出現長期的腹瀉或者大便顏色發黑並帶有血絲,很可能是肝癌的信號,需要及時就醫檢查。

尿液發臭

正常人的尿味一般比較淡,最多也就是輕微的尿騷味,而肝癌患者由於肝臟受損,導致血液中膽紅素含量升高,此時不僅尿液發黃,而且尿液還會帶有刺鼻惡臭氣味。

頻繁腹瀉

據不完全統計,有37%的肝病患者在早期都誤以為自己有胃病,最終耽誤治療。常見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噯氣、噁心以及腹瀉等都有可能是肝癌的消化道症狀,特別是腹瀉容易被誤認為慢性腸炎。
出現異常便秘

當肝臟嚴重受損失時,因為容易出現門靜脈高壓,很容易影響消化系統,導致消化吸收功能也跟著受損,導致大便不正常。一般來說,常常表現為便意頻繁、大便次數增多、腹瀉,也會表現為便秘。

此時便秘的原因通常有三種:第一是因為患者食欲下降,所以就吃得比較少,這樣食物殘渣也就比較少,導致變數少,容易出現便秘的情況;第二則是因為肝臟受損嚴重時,整個腸道通常會充血水腫,會導致腸道蠕動緩慢,從而導致便秘:第三是因為肝病患者本來就容易消化吸收功能不全,所以相較常人,更容易便秘。

當然,便秘並不是肝癌患者的典型症狀,只是其中之一。通常便秘時候,大家第一個考慮的會是消化道疾病,譬如痔瘡等,但是也要考慮到肝臟區域。

血尿是不是得腎癌了?腎癌的預防措施有哪些?

腎癌是健康的原凶,它的患病率很高,威脅到許多人的健康,並且腎癌的治療率並不高,根本原因也是取決於疾病具有隱匿型,當病人發現腎癌時,腎癌早已發展到中晚期,這時候治療早已晚了。

因此對腎癌病人而言,儘早查出疾病是最重要的,那麼該怎樣提前發現腎癌呢?這就需要大家對腎癌有一個基本的瞭解。腎癌是始於腎實質泌尿男科小管上皮細胞系統軟體的起源於腎實質泌尿小管上皮系統的腫瘤,它不但會導致病人腎臟功能嚴重損傷,日後也有很有可能發生轉移,使病人多出器官組織受損害。腎癌的早期症狀不顯著,但並不意味著疾病一點症狀也沒有,早期腎癌依然會對病人健康帶來一些影響的。

身體出現異常,可能就是腎癌

腰痛不止。腰痛是腎癌初期的強烈信號,腎臟位於腰部的兩側,如果癌細胞不斷地生長就會非常的疼痛。有些患者的腫瘤位於腎臟的中心位置,肚臍向下小腹部也會有隱痛感。

腎臟內部的血管組織比較密集,腫瘤開始壓迫,首先受難的就是周圍的神經和組織肌肉。腫瘤破裂在腎包膜內部形成的血塊就會在尿道中造成堵塞,正常的尿液想要排出就會經過堵塞點,關鍵部位疼痛感會非常強烈。

血尿

在腎臟出現問題的時候,最明顯的標誌就是血尿,多數患者在腎腫瘤早期就可以出現肉眼可見的間歇性血尿,一般不會有疼痛,可以自行停止但會反復發作。

上腹部摸到腫塊

腎臟出現癌變的現象,對身體的影響是比較大的,腎臟出現的腫塊會變大,自己摸上腹部,就會有很明顯的腫塊。這已經是比較嚴重的狀態了。在日常的生活中,明顯的摸到自己的上腹部出現腫塊,腫塊有明顯的長大趨勢,要注意,可能是腎癌引起的症狀。

腎癌出現,就是腎臟出現腫瘤的現象,一般在腰部或者是上腹部會出現腫塊。如果在這個部位出現腫塊的現象,並且伴隨明顯的疼痛感,當心是腎臟癌變的信號。

肥胖與高血壓

肥胖會升高腎小球的過濾並增加腎血流量,容易引起腎臟損傷並提高腎臟致癌易感性;而長期高血壓得不到有效控制,很容易引起腎小球纖維化、萎縮甚至硬化,腎單位不斷減少後可致慢性腎衰竭。

即便是癌症,如果早早預防,那麼也是可以起到一些作用的。腎癌是一種發生在腎臟部位的惡性腫瘤,男性發病率明顯高於女性,整體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如何預防腎癌,是腎癌防控的關鍵。以下是專家們推薦的預防腎癌的方法:

體檢。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參加體檢,也可日常注意自檢,確認身體的健康程度,將一些疾病扼殺在搖籃。
積極治療和監測:及時檢查尿常規,發現異常情況及時採取有效治療方法;定期進行體檢,查明身體情況,如發現腎結石、腎臟囊腫或腎癌,及早採取有效治療措施。

不要濫用藥物

濫用藥物會對腎臟造成比較大的損傷,甚至會影響到肝臟的健康,有的藥物會對腎臟引發不可逆轉的傷害,從而導致腎衰竭、腎癌等出現,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用藥務必要做到科學合理,尤其是一些激素類的保健品,千萬不要盲目,小心損傷了腎臟的健康。

營養均衡

在日常生活當中營養方面要注意做到均衡,多吃一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多吃一些富含營養的食物,而對於變質、醃制、辛辣、油膩、刺激等不容易消化的食物,要儘量注意少吃或不吃。

要想減少腎癌的發生,在日常生活當中可以採取的緩解改善的措施非常的多,上面介紹的這幾個方面大家應該注意去做好。同時也要注意進行適當的運動,提高身體抵抗力,創造更健康的生活環境,積極控制體重等,這些方面都有助於讓腎癌遠離自己。

生吃大蒜是否能夠殺菌,預防惡性腫瘤呢?

為了促進身體健康,需要從飲食這方面入手進行調節,在飲食過程中選擇合適的食物來提供營養,才能收穫好處的同時獲取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很多人喜歡吃大蒜,確實,大蒜是營養價值比較高的食材,多用來調味。

生吃大蒜好處多,能夠殺菌,防腫瘤!

大蒜是廚房中常見的一種配料,同時也是十大最佳營養食品。問起大蒜的作用,很多人能說出一兩種,如殺菌、消炎、防癌等,卻不知道大蒜是如何發揮功效。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大蒜在預防疾病方面確實能夠發揮不可替代的功效。大蒜由水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鈣、鐵、硒、核黃素、檸檬醛等物質組成,這些組成成分決定了大蒜的多種功能。有研究表明,大蒜一共有100多種藥用價值和保健功能。其中,比較突出的是殺菌和防癌功能。

大蒜中含有的蒜氨酸成分,是大蒜獨有的成分,具有消炎殺菌的作用,只需要少量,就可以殺死常見的痢疾桿菌、流感病毒等,預防感冒、傷寒、腹瀉、腸胃炎等疾病。

除此之外,大蒜中含有有機硫化合物,可啟動JNK(應啟動化蛋白激酶),介導抗凋亡蛋白Bcl-2的磷酸化和下游蛋白質的表達,可以抑制腫瘤局部生長,修復受損的免疫系統,同時能夠刺激體內產生幹擾素,阻止癌細胞擴散,與一些抗癌藥物合同,可以發揮抗腫瘤增殖功效,尤其是利於預防結腸癌,可降低70%結腸癌發生風險。

對於人體存在“消毒”作用:

大蒜當中含有一部分“大蒜素”物質,說到具體其成分是二烯丙基硫醚、丙基硫醚等物質,在拋開劑量的基礎上,有著一定的殺菌作用。

另外,對於一些動物實驗中大蒜所體現的作用,在這裡也要稍微給大家提提,比如說大蒜對於消化道腫瘤的一些抑制作用。

當然,需要大家注意的是:

針對於大蒜的作用(功效)來說,更多是在實驗動物中體現的,而動物實驗和人體本身存在差別,並不能直接替換;說到具體,我們單次食用的大蒜量本身有限(一次3瓣左右),其中所含的大蒜素等營養物質的劑量根本達不到實驗中注射的劑量,所以請您科學看待。

大蒜的好處

很多美味的菜品中都少不了大蒜的身影,無論是熱菜、涼菜、中餐還是西餐,大蒜都是不錯的佐料之一,除了能增加食物的香味之外,大蒜的好處也是不容忽視的。

1.消除疲勞感
大蒜含有的營養物質豐富,其中的大蒜素抗菌效果出眾,與富含維生素B1的豬肉搭配起來烹飪的話,能夠起到消除疲勞感的功效。

2.減輕過敏反應
適當的生吃大蒜,有助於減輕換季氣溫變化引發的一些過敏反應。
3.保護心腦血管
研究發現有生吃大蒜習慣的地區,因心腦血管疾病致死的幾率,要比不吃的地區明顯低不少。

4.殺菌作用
大蒜中含有硫化物,這些物質有著不錯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起到抑菌、殺菌等的功效。

5.抗血栓
大蒜裡面含有一種精油,這種精油能夠抑制血小板的凝聚,起到預防血栓的功效。

哪些人不建議多吃?

眼病患者

中醫認為長期大量食用大蒜會“傷肝損眼”,讓眼病患者在平時不要大量吃蒜,特別是身體差,氣虛比較弱的病人,更應該多加注意,可以致使自己的視力大量的下降,出現頭重腳輕,肌力減退等現象。

虛弱者有熱者

古人認為多食蒜會耗散人的氣,同時也耗散人的血,《本草從新》記載“大蒜辛熱有毒,生痰動火,散氣耗血,虛弱有熱的人切勿沾唇”。所以身體差、氣血虛弱的人要注意。

肝病患者

很多人認為,大蒜能抗菌抗病毒,於是就用吃大蒜來預防肝炎,甚至有人在患肝炎後仍然每天吃大蒜。

這種做法對肝炎病人極為不利,因為大蒜對肝炎病毒沒什麼作用,相反,大蒜的某些成分對胃、腸還有刺激作用,可抑制腸道消化液的分泌,影響食物消化。

從而加重肝炎病人的噁心等諸多症狀。另外,大蒜的揮發性成分可使血液中的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等降低,並有可能引起貧血,不利於肝炎的治療。

什麼食物可以殺死癌細胞?抗癌的食物有哪些?

美國癌症研究院曾公佈最新的26種抗癌食物,常見的有蔬菜胡蘿蔔、菠菜、番茄、西蘭花和十字花科蔬菜、蘆筍等,常見的水果有蘋果、藍莓、草莓、櫻桃、西柚等。

研究人員指出,富含各種蔬菜、水果、全穀類、豆類和其他植物性食物的飲食結構,可以降低多種癌症的發生風險。
近年來,越來越多“抗癌食物”出現,不少朋友為了追求其“抗癌效果”,而大量攝入這些“抗癌食物”,關於這些食物的說法也越來越多,比如:
“萵筍是‘抗癌一霸’,不但抗癌還能緩解化療副作用。”
“紅薯能殺死人體內98.9%的癌細胞。”
“蒲公英是‘抗癌之王’,不但能殺死癌細胞,還能消結節。”
那麼,這些食物到底是“抗癌霸王菜”,還是商家宣傳的“噱頭”呢?

萵筍是好東西,但是能抗癌嗎?

新鮮的萵筍脆嫩清甜,是餐桌上非常常見的一道下飯菜,不過近年來也有傳言稱萵筍可以抗癌,這是真的嗎?

實際上萵筍碳水化合物水準很低,卻富含鹽酸以及多種維生素,其中煙酸就能抗高血脂,並且萵筍中鉀元素含量很高,時常進食萵筍對患有心臟病和高血壓的患者有好處。

不僅萵筍莖有營養,萵筍葉也不差哦,萵筍葉中維生素、膳食纖維以及微量元素的含量都比萵筍莖要高,烹飪萵筍的時候可不要將葉子丟棄了。

美國抗癌協會此前公佈的可抗癌食物中,萵筍名列第二,但這並不能直接說明萵筍抗癌。

首先,相關研究中所用到的是萵筍的某成分提取物,在進行動物實驗時也是要達到一定濃度的,而日常生活中吃萵筍的分量所含有的成分濃度並不夠。

其次,食物的營養需靠消化道的攝入,但同時也會被消化酶分解,萵筍中有些成分可能就失去原有功效。

萵筍的確對身體有多好處,不管是防癌抗癌,還是緩解放化療的副作用,單靠飲食是不科學的,均衡且合理搭配飲食才是最關鍵的。

萵筍屬於蔬菜,在平時的飲食上,我們總是強調要多吃蔬菜。因此從這個角度而言,萵筍於我們的健康是非常有益的。但是儘管如此,我們在食用萵筍的時候,做好以下3點,或許能夠讓我們更加健康。

1、適量食用

萵筍是萵苣的根莖,屬於蔬菜類,本身最大的營養價值是纖維、鉀離子、維生素B1、煙鹼酸。整體來說,對於穩定血糖、血壓有一定的保健效果。建議三高、便秘的朋友把萵筍當作普通蔬菜適量飲食,不需要過度補充。
2、存在的疾病狀況應注意

萵筍含鉀,有在吃高血壓藥的朋友,因服用降壓藥也會使得血鉀升高,但若同時腎臟功能又不好,吃過多含鉀食物,可能會讓血壓中鉀含量過高,就有可能增加心律不整的風險,這類民眾要特別注意。即使我們腎臟功能正常,也建議適量食用即可。此外,因萵筍含有鉀,建議患有腎臟病的朋友在不過量攝取的基礎上,在食用的時候可用開水滾燙,將鉀離子溶出,然後再食用。

3、以熟食為主

萵筍是性寒蔬菜,建議要以熟食為主。但萵筍僅為食材,並非藥材,也並未出現在中醫藥典上。此外,萵筍是蔬菜類含有纖維,建議糖尿病患者在不攝入過多的果糖的情況下,可以適量攝取萵筍,對血糖的控制也會有一定的幫助。

抗癌的食譜有哪些?

香菇西蘭花

先將西蘭花洗乾淨,然後掰成小塊,再放入沸水中焯透,撈出後用過一下涼水;香菇用沸水稍煮一下,撈出後控幹水分;澱粉加適量清水調勻;起鍋放入沙拉油,再放入西蘭花和香菇一起翻炒,倒入一杯開水;加胡椒粉、精鹽、味精調味,燒開後用水澱粉勾芡,湯汁收濃即可。

三絲紫菜湯

紫菜、香菇、豆腐乾、竹筍皆切成細絲;起鍋倒入花生油燒熱,再加入500毫升清湯,然後放入紫菜絲、香菇絲、豆腐乾絲、竹筍絲,燒開後,調入醬油、精鹽、味精,再淋入少量香油即可。

豆腐黃鱔湯

豆腐切成大塊,黃鱔剖開除去內臟,洗乾淨,放入開水中略燙一下,去掉黏液後切成小段,加重量食鹽和生粉拌勻;起鍋熱油,放入黃鱔和薑片一起煎至微黃,再取出備用;鍋裡加入適量清水煮沸,放入豆腐塊和黃鱔,用慢火煲一小時即可。

猴頭菇

猴頭菇是非常好的養生食材,不僅可以抗衰老還能抗癌,猴頭菇富含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是良好的滋補食品,對消化道潰瘍有良好療效。另外猴頭菇含有多糖類等抗癌活性物質,能增強機體抗病力,促進抗體的生成,對肝癌、淋巴癌、腸癌有著很好的預防和抵抗效果。

無花果

無花果也是一種鹼性食物,生津止渴,老幼皆宜。果實乳汁對肉瘤、乳瘤、腺癌、白血病、淋巴肉瘤均有抑制作用。未成熟果實的乳漿中含有補骨脂素、佛柑內酯等活性成分,其成熟果實的果汁中可提取一種芳香物質苯甲醛,二者都具有防癌抗癌、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的作用,可以預防多種癌症的發生,延緩移植性腺癌、淋巴肉瘤的發展,促使其退化,並對正常細胞不會產生毒害。

為什麼“人狠話不多”的胰腺癌被確診時已屬晚期?

胰腺位於胃後,形狀像一條魚,頭部較寬,位於右腹的胃與十二指腸交界處後方;尾部”較細,位於左腹,靠近脾臟。在成人體內,胰腺長度約為15釐米,寬2釐米左右。胰腺主要由外分泌細胞組成,這些細胞形成外分泌腺體和導管。外分泌細胞能夠分泌胰酶,進入腸道後參與食物消化。胰腺中還有一部分內分泌細胞,這類細胞能夠產生胰島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影響人體的血糖。

“人狠話不多”的胰腺癌

九成患者被確診時已屬晚期,最新的癌症統計資料顯示,在所有的癌症中,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是最差的,僅7%。即便是有“癌王之王”之稱的膽管癌,生存率也有20%,可見胰腺癌的“厲害”。之所以胰腺癌生存率這麼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胰腺癌早期難發現,臨床上誤診率較高。“臨床統計顯示,九成胰腺癌患者被確診時,已屬晚期,無法做根治手術。90%左右未經治療的胰腺癌患者,平均生存期不足半年。”

之所以難發現,一方面是因為胰腺位置“特殊”——胰腺位於腹部左上方,前面有胃、周圍有大腸等器官掩蓋,即使發生病變很難發現。另一方面,是胰腺癌早期無明顯和特異的症狀和體征,而且,目前臨床上並沒有高敏感的腫瘤標誌物,CT又太過繁瑣,導致很多患者拖延診治,甚至被誤診,從而影響了患者的生存率。

有什麼方法能早期篩查出胰腺癌嗎?

首先我們需要重視胰腺癌的高危人群:

年齡超過40歲,有範圍較廣的上腹部不適,且很難精確描述不適的部位和性質的;
有胰腺癌家族史的;
有慢性胰腺炎病史的;
長期吸煙、飲酒或接觸有害化學物質的;
突發糖尿病或原有糖尿病症狀突然加重的;
腹痛或後背痛伴有多發靜脈血栓的。

胰腺癌出現後腰部有哪些表現?

腰圍變細

胰腺癌發病過程中早期就會有消瘦,身體乏力的表現,因為該疾病和其他的癌變不同,惡化程度高,發展速度快,在發病過程中身體營養物質供應不足,加上癌細胞的生長獲取過多的營養,機體營養缺乏之後體重就會下降,給人的感覺就是身體消瘦。
可見,沒有特殊減肥的情況下體重卻短時間內明顯下降,都應該警惕,很有可能是胰腺癌正處於發展過程中,要通過合理的治療來控制局部癌變發展,身體受到的傷害減輕,消化系統功能下降表現得到改善,體重明顯下降的症狀才會緩解。

腰部疼痛

發現自己的腰部有疼痛感產生,需要警惕胰腺癌。在胰腺癌發病過程中腫瘤的逐漸發展體積會增大,增大之後對周圍的組織、神經、器官等造成壓迫,產生的疼痛感較為明顯。

胰腺癌進展迅速,因為胰腺癌的生物學特點決定了它進展得非常迅速,大部分病人在就診的時候已經到了疾病的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時間短,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遠離疾病。

一天大便3次會是腸癌嗎?大腸癌患者身體會有哪些異常?

說起癌症大家都會感覺非常的可怕,現在像癌症的發病率是逐年增高,嚴重影響人們的健康,所以在生活中要注重對自身的保養,而像大腸癌的情況發病率是比較高的,而這也是與飲食和作息不規律有著密切的聯繫。

而且大腸癌也作為一種惡性腫瘤,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也會嚴重危及個人的生命,所以生活中要注重對於大腸癌的問題進行相關篩查治療。

糞便排泄規律,及時將糞便排泄乾淨,是保持健康的關鍵。很多人排便卻不規律,無法保持正常的排便習慣,無論是一天三次糞便排出還是三天排一次糞便都應該提高警惕,這兩種情況都是不正常的,要瞭解排便異常的原因是什麼,同時通過正確的方式來調養,只有身體保持健康,消化系統恢復正常功能,這些不良症狀才會減輕。那麼,一天三次大便和三天一次大便哪一個是大腸癌呢?

多久排便一次更健康呢?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發表的研究指出,每日排便1~2次是較為理想的狀態,又以飯後排便為最佳。

除了次數外,糞便的形態以及排便時的感覺也能輔助判斷是否正常。正常情況下,糞便應該為棕黃色,帶有微臭,形態為條狀不黏膩的軟便,在沖水時不會黏連在馬桶上。每次排便在5分鐘內可以解決完畢,且排便結束後明顯感覺身體輕鬆。

得了大腸癌,身體會有哪些異常?

腹痛

當癌細胞生長到一定程度時可堵塞腸道,進而引起腹痛腹脹。特別是中下腹部出現莫名其妙的腹部疼痛時更應該引起警惕。另外腸癌發展到一定程度,癌細胞可侵蝕腸道粘膜,引起胃腸道潰瘍或感染,進而導致腸痙攣,下腹部有持續性或陣發性疼痛,用手按壓腹部時或夢摸到腫塊。

大便次數增多

癌細胞增殖速度快,當腸癌發展到一定程度時癌細胞可佔據腸道空間,大腸儲存空間減少,進而刺激大便排出。另外癌細胞也會刺激腸道,使得胃腸道功能紊亂,進而導致大便次數增多,同時伴有大便排出困難,便秘和腹瀉交替進行。

大便中帶血

大便中帶血是腸癌的早期症狀,是因為腸道粘膜受損或腫瘤破裂出血引起的,發病過程中使得糞便顏色發生改變,大便呈現黑色或柏油狀樣。

腹脹

腸癌患者會出現明顯的腹部脹氣感,即使吃一點也感覺到脹氣,這種情況下需警惕大腸癌。因為病人消化能力減弱,可產生太多氣體,除了腹脹外也會伴有放屁次數增多。

體重下降

腸道是身體上最為重要的消化器官,腸道能消化和吸收食物,腸道發生癌變後勢必影響營養物質吸收,不能及時為身體補充營養,進而導致體重下降。若沒有刻意減肥,短短幾個星期內體重下降十幾斤,同時伴有大便習慣發生改變以及便血,需立馬去醫院做腸鏡檢查。

防治腸癌,需做好一減兩加

一減:減少攝入雙高食物
預防腸癌,儘量避免攝入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攝入過多可改變腸道中的微生物群,刺激腸道腫瘤的生長;同時在進入腸道內被分解後,還可能產生甲基膽蒽、不飽和多烴等致癌物,提升腸癌發病風險。

兩加:增加蔬果粗糧和運動

預防腸癌,可多吃一些新鮮的蔬菜水果,這類食物含豐富膳食纖維,可加快腸道蠕動速度,加快腸道廢物的排出;同時要多運動,這也可大大降低腸癌發病風險,相關資料顯示,經常鍛煉的人發生腸道息肉的幾率可降低16%,進而預防腸癌,所以建議每週儘量保持3次30分鐘以上運動。

腸癌早期症狀往往不明顯或不典型,所以為了能及時發現,建議大家平時多關注自身健康,有異常表現時不要大意,及時去醫院檢查,尤其是高危人群最好定期進行腸鏡篩查,同時做好飲食、生活上的調整,這樣才可以更好的防患腸癌。

從炎症發展到癌症大概需要多長時間?

說到炎症,大家可能聯想到胃炎、腸炎、肝炎……由於很常見,所以很多人都不太當回事,可如果今天告訴你,炎症如果長期存在,是有可能演變成癌症的,會改變你對炎症的看法嗎?

從炎症發展到癌症,大概需要多長時間?

炎症,其實是我們人體面對外界病原體攻擊,而出現的的一種自我保護性反應,大多時候對人體是有利的,可以幫助機體啟動免疫和非免疫細胞,幫人體消滅病原體,加快受損組織的修復和恢復速度。

但有時候對人體卻是有害的,通過炎症充血和滲出反應,稀釋、殺傷和包圍損傷因數,而長期反復在炎症刺激下,可導致細胞癌變。一般來說,這個過程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

所以,對於炎症問題,我們無需過度擔憂,也不可大意輕視,要及時採取正確的措施幹預,才能盡可能的預防癌症的發生。

炎症是癌症的催化劑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報告發佈的一項報告顯示,世界上有1/6的癌症是由細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也就是俗稱的發炎。所謂炎症,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病理過程,是機體對外來刺激的正常防禦反應。當人體局部的細胞被損傷時,免疫細胞會被啟動,釋放炎症因數,導致局部炎症的發生。

炎症分為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中國工程院院士林東昕教授表示,急性炎症比較容易治好,慢性炎症治癒難度高,會長期存在,甚至有一小部分可能轉化成癌症。

以病毒性肝炎為例,早期以急性表現為主,如果積極治療,很容易治癒,但是拖延不治或者治療不當的話,就會逐漸發展成慢性炎症,改變細胞和組織,最後發展成肝硬化、肝癌。

此外,感染幽門螺桿菌會導致胃部慢性感染,不幹預可能發展成為胃癌。感染HPV病毒,會增加宮頸癌發生風險。感染EB病毒,與鼻咽癌關係密切。炎症是多種疾病共同的土壤,除了癌症,還可能是糖尿病、神經系統疾病、肥胖、抑鬱等疾病的源頭。

肝炎

那也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病症,而且在我國患有肝炎的概率也是非常的高的。據研究顯示,中國患有乙肝的人數已經過億。而且在生活中大多數都是由於炎症而導致的,使得炎症進一步的損傷肝臟,讓肝臟處於慢性損傷的狀態,時間久了之後可能就會容易出現肝硬化,最終發展成肝癌。所以大家如果如有肝炎的話,那麼一定要重視。
腸炎

腸炎在生活中也比較的常見,而且症狀有很多,有一些人一吃東西就會噁心或者是嘔吐,其實都是腸道不適的一個表現,不過對於一些人可能會採用吃藥或者是打針的方式來進行緩解。不過對於患有慢性潰瘍性的腸炎來說,是非常容易使得癌變的情況。在治療的過程中反反復複也會容易傷害到人體的腸道,使得免疫力下降,最終導致腸癌的出現。

結腸炎

結腸炎是指結腸黏膜層的炎症,其主要症狀為腹瀉、腹痛、便血等。結腸炎的病因包括遺傳、免疫因素、感染等多種因素。長期慢性結腸炎可導致結腸癌的發生。因此,對於患有結腸炎的患者,應進行有效的藥物治療,並注意飲食和生活習慣。

這6類食物是天然消炎藥,建議多吃

2021年《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上發表了一項綜述,研究團隊從3581項研究中篩選出,包括蔓越莓、葡萄、石榴、草莓、全麥製品、低脂乳製品、優酪乳、芝麻籽、亞麻籽、大豆食品、薑黃等,88種具有抗炎效果的食物。研究人員將可能具有抗炎功能的食物分為6類:

  ①全穀物、豆類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
  ②綠茶、大豆等富含多酚、黃酮的食物;
  ③羽衣甘藍、捲心菜、西蘭花等十字花科蔬菜;
  ④蔓越莓、草莓、藍莓、葡萄等漿果類水果;
  ⑤薑黃、生薑、肉桂、肉蔻、鼠尾草及大蒜等香辛料;
  ⑥三文魚、亞麻籽油、海藻油、葡萄籽油、菜籽油、堅果、杏仁等富含ω-3型脂肪酸的食物。

人體非常複雜,很多癌症都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往往在癌症發生之前,都會有癌前病變的階段,大家要注意均衡飲食,提升免疫力,並且在炎症階段就積極治療,避免其進一步發展,從而降低各種癌症的發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