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癌、直腸癌以及痔瘡,你真的瞭解嗎?怎麼更好地保證屁屁衛生?

肛門癌是消化道腫瘤常見的惡性腫瘤,肛門癌早期為非特異性症狀,並沒有前兆。隨著肛門癌病灶的進展,可能有便血、排便習慣改變、大便性狀改變、肛門疼痛、肛門瘙癢伴異常分泌物這些較為常見的症狀。

肛門癌、直腸癌以及痔瘡,你真的瞭解嗎?

肛門癌就是發生在肛門處的癌症,一般常見於齒線下方的肛周部分。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曾統計過一組當地肛門癌患病率以及死亡率資料,表示過去15年間資料一直持續上升,其中在2001~2016年期間,登記在冊的確診人數就高達6.8萬,其中1.2萬人因肛門癌死亡,而且也是所有癌症增長速率最高的一種.

而直腸癌屬於直腸腺處發生的癌症,常見於直腸黏膜腺上皮,前期沒症狀,但中晚期患者會出現嚴重的排便障礙,很多人會出現排便不規律、膿血便、腹瀉等症狀。

相比於前兩種癌症,痔瘡就顯得沒那麼嚴重了,作為一種最常見的肛門疾病,分為內痔和外痔兩種。常因發生部位和症狀與肛門癌相同,很多人會誤將肛門癌認成痔瘡,一般痔瘡會導致在如廁時有痛感,伴有肛周不適感。

其實早期肛門癌很容易通過肛門指檢發現,但很多人缺乏定期篩查意識,同時也礙於面子難以啟齒,導致病情被耽誤,很多人一旦確診,就到了中晚期。

所以,如果發現有“痔瘡”表現,最好儘快做個篩查,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肛門癌的發病原因

1. 年齡:隨著年齡的增長,患病風險也會增加。
2. 抽煙:吸煙可能會增加患肛門癌的風險。
3. 慢性腸炎:慢性腸炎,特別是慢性結腸炎,可能會增加患肛門癌的風險。
4. 人乳頭瘤病毒(HPV):HPV是一種性傳播病毒,可能會導致肛門癌。
5. 飲食:攝入大量加工食品和肉類可能會增加患肛門癌的風險。
6. 既往放療:曾接受放療治療的人患肛門癌的風險也會增加。
7. 免疫系統紊亂:患有免疫系統疾病的人患肛門癌的風險也會增加。
8. 遺傳:有些家族可能患有肛門癌的遺傳性疾病,這可能會增加患病的風險。
為了預防肛門癌,應該儘量避免上述風險因素,並定期接受篩查檢查,以及及早發現和治療疾病。

出現這六個症狀及時就醫

肛門作為一個特殊的器官,其發生的病變往往容易被忽視。肛門癌雖然可怕,但是治癒率還是比較高的,及時切除腫瘤,預後較好。我們只要掌握好幾個典型症狀,就可以及時發現肛門癌,及時就醫。

瘙癢:肛門癌患者會感受到肛門區的瘙癢,而且是一種持續性的瘙癢。說到瘙癢,絕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可能有皮膚病,或者是接觸了什麼不乾淨的東西,而很少有人會將瘙癢和嚴重的疾病聯繫起來。事實上,出現持續性的瘙癢往往提示肛門存在慢性炎症。慢性炎症通常起病緩,病程長,難以治癒,反復的炎症刺激是絕大多數癌症發生的源頭。

疼痛:肛門癌患者在肛門部位會感受到疼痛,不過這種疼痛通常比較輕微。而且疼痛伴隨著明顯的“墜脹感”,是一種“墜痛”。同時無論是否排便,都可以感受到這種疼痛。

潮濕:肛門癌患者可出現肛門口的潮濕,潮濕主要是由肛門腫塊潰瘍引起的,大量分泌物的流出導致肛門潮濕。

便血:腫瘤生長部位通常存在豐富的血管,因為腫瘤需要血管中的血液提供養分,以滿足其“野蠻生長”的需要。肛門癌早期會出現便血,便血可發生於排便前、排便中、排便後的任何時間。排便時,由於糞便對腫塊的擠壓刺激,常常會導致腫瘤周圍的血管破裂出血。當你在便後用紙巾擦拭時發現清晰、鮮紅的血跡,你就該提高警惕了。

隨著病情的發展,出血量會有所增加,從原先的僅在紙巾上有血,發展到“滴血”,也就是血液從肛門呈“水滴狀”流出。此外,若併發感染,出現化膿,在排便時可能會同時排出粘液,出現粘液膿血便。

想要肛門好,清洗肛門少不了

肛門部位由於隱蔽、不通風,汗腺較多,容易發生炎症和感染,同時肛周皮膚容易受不潔物的刺激,可能增加癌症的發病幾率。因此,保持肛門周圍的衛生是預防肛門疾病的重要措施。

而想要更好地保證屁屁衛生,需要每天清洗肛門,但要注意這幾點:

1.適度清潔

不要過於頻繁清洗肛門,每天一次足以。過多的清潔可能會改變肛門區域的生理狀態,幹擾正常的分泌功能,甚至引起局部充血。

正確的方法是在自然狀態下清洗,不必清洗得太深,主要清潔肛門外周皮膚即可。

2.避免肥皂、沐浴露,清水即可

不建議使用肥皂或沐浴露來清潔肛門,因為這些化學物質可能幹擾肛周皮膚的PH值,影響酸堿平衡,並使皮膚乾燥。肛周皮膚具有弱酸性和表面脂層,所以溫水足夠清潔。

3.專盆專用,儘量用淋浴頭沖洗

日常更推薦使用流動的溫水對屁屁進行清洗。水溫控制在40℃左右比較適宜。

如果沒有淋浴設施,可以使用專門用於洗肛門的容器,但務必要專用,不要混用,也不要將用於洗肛門的容器用於其他用途,如洗襪子等。

為什麼很多直腸癌會被誤診為”痔瘡”?

大便帶血是生活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症狀。很多患者第一反應就是——痔瘡犯了。事實上,便血可見於多種疾病,痔瘡、肛裂、炎症性腸病、腸息肉,甚至是直腸癌等都可能會出現便血。僅憑自我診斷,盲目用藥,很可能錯失治療良機。

據研究,超過80%的直腸癌,最初被自己或首診醫生當成了痔瘡。一旦兩者被混淆,後果不堪設想!今天我們就來弄清楚這兩種病究竟什麼不同,好避免不幸發生。

別把“直腸癌”當成痔瘡

直腸癌其實是一種惡性腫瘤,但是很多時候,早期的直腸癌通常都被人誤認為了痔瘡,因此錯過了最佳的治療試時間。但這都是因為早期的直腸癌跟痔瘡的症狀太過相似,那麼我們該如何進行辨認呢?

為什麼很多直腸癌會被誤診為”痔瘡”?

過去10年間,結直腸癌的新發病數和死亡數均翻了一番。有專家預測,如果不採取積極有效的行動,在不久的將來,直腸癌的發病率將超過”老大哥”肺癌,登上榜首。然而,臨床上,還有很多直腸癌患者誤以為自己得的是痔瘡,從而錯過了最佳發現和治療時間。

資料顯示,早期直腸癌的平均誤診率超過50%,特別是容易被誤診為痢疾、痔瘡和腸炎。

究其原因,一是疾病症狀相似,比如腹痛、腹瀉、便血等。 二是缺乏相關的衛生知識,患者即使出現了粘血便,也想不到與直腸癌有關,以為是消化不良或痔瘡,一些醫護人員由於直腸癌的基本知識不紮實,也容易出現誤診。 三是體檢不到位,肛門鏡不是常規檢查的項目,在體檢中經常被忽視,然而恰恰約80%的直腸癌可在肛門鏡時被發現。

那麼我們該如何進行辨認呢?

1.便血的狀態不一樣

痔瘡血一般是鮮紅,有時候可能是噴出來、滴出來,甚至粘在大便上。腸癌便血相對顏色會暗一點,或者帶有黏液性。

2.排便次數的改變

痔瘡患者因肛門的疼痛,因此會拒絕排便,從而減少排便的次數。腸癌患者則是出血但是沒有便秘,並且還會出現腹瀉的情況。
3. 腹脹、疼痛、消化不良

直腸癌患者除了出血、容易腹瀉,還伴有腹脹、疼痛、消化不良等情況。從一開始的中下腹部疼痛的時輕時重,多為間接性的,到最後變成持續性的腹痛、脹痛。

預防直腸癌,應該注意些什麼?

由於直腸癌經常“偽裝”成痔瘡,所以建議經常胃腸不適者、腸息肉病史者、癌症家族史者、40 歲以上群體,每年做1次直腸指檢與大便潛血檢查,並且每2~3年接受1次電子腸鏡檢查,以便儘早發現癌前病變,切除腸息肉,有效控制病情。

當然,除卻定期體檢外,也不應忽視飲食的重要作用,需要遵循正常飲食原則,食用健康食物,有效預防直腸癌。

在日常生活中,應多吃粗糧和新鮮蔬菜、水果等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纖維的食物。

膳食纖維攝取不足,糞便在腸道內的停留時間就會變長,腸道就會對廢物進行二次吸收,使得糞便中的致癌物長時間刺激腸壁。纖維素能促進腸道蠕動,清洗腸道內的垃圾廢物,減少致癌物停留時間,從而降低大腸癌的發病危險。

所以,多吃富含纖維素、維生素的新鮮蔬菜等,對預防癌變具有重要意義。

放棄偏愛三高一低 (即高脂肪、高熱量、高蛋白、低纖維素)的飲食習慣。少吃燒烤、油炸及高脂油膩食品,多吃粗糧、蔬菜和水果。

有研究認為:蔬菜中的纖維素在腸道中發酵產生的物質能促進細胞分化,可防止直腸腫瘤發生。還有的研究認為,纖維可以保護腸道細胞,並減少膽汁對腸壁細胞的刺激,從而降低直腸腫瘤的發病概率。保持大便暢通養成多吃粗糧、蔬菜和水果的習慣。

直腸癌越來越多與這些因素有關!預防腸癌,飲食是關鍵

直腸癌聽起來很嚇人,而且近年來有年輕化的講法,使得一些年輕人談癌色變。很多人都認為直腸癌是吃高脂高糖低纖維食物引起的,也有人說運動少了,腸子經常不蠕動引起的,這只說對了一部分。它其實跟吃宵夜有關,和暴飲暴食、胡吃海喝有關。總的來講就是與飲食不規律,飲食無度有重要關係。在中醫,胃與大腸都是屬於陽明這個陰陽狀態,有充足的陽氣來消化食物。飲食不節會消耗腸胃大量的陽氣。特別是晚上,腸胃都要休息了,而有的人卻天天吃宵夜夜喝啤酒,嚴重影響了腸胃功能的恢復。久而久之,陽氣始衰,陰實自來。這個陰實就是癌,就是沒有陽氣來化掉的垃圾。

从癌症晚期到肿瘤消失,聂卫平抗癌8年至今未复发,5件事是关键
為什麼“直腸癌”越來越多?

“三高一少”飲食:飲食是導致直腸發生癌變的一大誘因,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低纖維的飲食特點,會刺激膽汁大量分泌,從而刺激腸道粘膜。

愛抽煙、喝酒:統計資料發現,吸煙人群患結直腸癌概率,是不吸煙人群的1.27倍。同樣,喜歡飲酒的人,患大腸癌風險增加1.5倍

各種壓力:學習、工作、生活等種種壓力,會使得人處於負能量的情緒中,容易產生焦慮、急躁、易怒、憂鬱的心理。這些負面心理會降低人的免疫力,促使大量自由基生成,最終可能誘發細胞惡變。

从癌症晚期到肿瘤消失,聂卫平抗癌8年至今未复发,5件事是关键
直腸癌多半是“拖”出來的

腸癌的發生與生活習慣息息相關,但它卻不是急性病。腸癌的過程一般是:正常黏膜→增生→腺瘤形成→腺瘤癌變,這個階段一般需要經歷10-15年

與其他癌症相似,腸癌早期治癒率非常可觀,5年生存率高達90%,但發生轉移性的直腸癌5年生存率則大幅下降,僅為14%。

遺憾的是,大多數腸癌患者被發現時,已是腸癌晚期,這種現象主要與患者自身缺乏早篩意識有關。資料調研發現,97%的患者在患病前並沒有做過任何腸鏡篩查,往往是身體出現嚴重不適,才去醫院檢查。

醫生提醒早期結直腸癌由於其癌症特性,並無明顯症狀,因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腸鏡檢查。只要定期做腸鏡,早早把息肉摘除掉,就完全可以減少乃至避免得結直腸癌。

因此,當身體出現不明原因的大便習慣改變、便血、腹痛腹脹不適、腹部腫塊時,需警惕是直腸癌的“預警”,儘早到醫院做一次腸鏡檢查。

从癌症晚期到肿瘤消失,聂卫平抗癌8年至今未复发,5件事是关键
當然,除了注意定期體檢,也要從生活方式上干預患癌的風險。

運動上,保持每週至少半小時的體育鍛煉,不僅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也有利於加強身體抵抗力,提高細胞活性。

飲食上,應增加膳食纖維/全穀物/乳製品的攝入,促進腸道健康;

延伸:做好飲食,預防腸癌

作為消化系統的一部分,腸癌與日常飲食有著密切的關係。2020年發表在BMJ上的研究顯示,人們可以通過飲食來預防腸癌。

1、富含鎂的食物

每天鎂攝入量大於255mg時,可觀察腸癌預防效果,降低13%-22%的腸癌發生風險。富含鎂的食物包括綠葉蔬菜、茄子、蘿蔔、香蕉、橘子、小米、玉米、黃豆、豌豆、紫菜、鮭魚、貝類、墨魚、松子、榛子等。

2、富含葉酸的食物

據觀察性研究的薈萃分析,增加葉酸的攝入量與大腸癌風險的降低相關。富含葉酸的食物包括菠菜、油菜、小白菜、青菜、石榴、檸檬、蘋果、山楂、核桃、動物內臟、大麥、燕麥、玉米和小米等。

3、乳製品

乳製品的攝入量與腸癌風險降低相關,可降低風險約13%-19%。但研究人員指出,由於結果的多樣性和乳製品的多樣性,無法預估出所需乳製品的劑量。

4、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的攝入與腸癌風險的顯著降低相關,可使風險降低22%-43%。

5、果蔬

薈萃分析表明,食用水果和蔬菜可降低腸癌風險約8%-52%,每天增加100克的果蔬攝入量,即可增加對結直腸產生保護作用。

直腸癌症狀有哪些?定期體檢是預防直腸癌的關鍵

如果你覺得身體不舒服,大便的次數明顯增多,還伴有血絲,這時候就要注意了,及早到醫院治療。瞭解病因,才能解決問題。下面就來瞭解一下直腸癌的早期症狀有哪些吧。

1.排便習慣的改變。排便次數從一天一次變為兩次或三次。每次都有無盡的感覺;大便的形狀開始發生變化,例如從粗到細,大便變成深色或深紅色。大便變得薄而粘稠,次數增加但沒有大便。

2.粘液和膿血會。當癌症破裂時,糞便常常含有鮮紅色或深紅色的血液和粘液,糞便和血液混合。大便或粘液中有血液,大便或腹瀉和便秘的頻率交替出現。大便的形狀變化,變薄,變得平坦或槽。

3.貧血和體重減輕。隨著疾病的進展,患者可能會出現慢性消耗性症狀,如貧血,體重減輕,疲勞和發熱,甚至痢疾,常伴有疲勞和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便血,攝入不足和過量消耗。

4.腹痛和腹脹。結腸癌患者由於腸梗阻可能會出現腹脹和腹痛,腹痛的發生率高於腹脹的發生率。

患了直腸癌,多半是拖出來的

直腸癌不是一夜之間出現的,大部分由直腸息肉演變而來的。不過,從直腸息肉發展為直腸癌往往需要5-10年的時間,如果在這期間可以發現苗頭,及時幹預,就有很大的機會阻止直腸癌。

一个人没了肛门会怎样?百万“造口人”的生存困境,谁能懂?
預防直腸癌,定期體檢是關鍵

•大便潛血檢查,可以發現大便中的微量出血,從而判斷腸是否有出血性病變;

•肛門指檢,可發現80%的直腸癌,檢查距離肛緣7-10cm的肛門和直腸有無病變;

•腸鏡檢查,是診斷直腸癌的金標準,可以觀察全結腸,還能進行活檢和息肉治療。

一个人没了肛门会怎样?百万“造口人”的生存困境,谁能懂?

直腸癌能治好嗎?

癌症並不都是可怕的,直腸癌只要沒有擴散,及時治療還是可以痊癒的。很多直腸癌患者通過手術治療後效果都不錯。平時飲食上多吃營養豐富、容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少吃生冷硬的東西。思想上不要盲目悲觀,應用樂觀的心態去正確面對

直腸癌的治療主要以外科手術為主,輔以化療、放療的綜合治療。直腸癌的治癒率需要根據腫瘤分期情況而定。早期直腸癌通過合理的治療可以達到臨床治癒;中期直腸癌通過綜合治療,大概有60%到70%的患者可以治癒;晚期直腸癌治療效果相對較差。

直腸癌到了後期,想要治癒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對於晚期直腸癌需要患者保持一個好的心態和擁有一個好的身體,這樣對患者更好的抵抗這種疾病有很大的幫助作用。晚期直腸癌需要我們不斷的去分析病情,然後尋找更為有效的治療方法,從而帶來更好的控制病情的效果。

痔瘡與直腸癌有什麽區別,高危人群要定時腸癌篩查

在日常生活中,直腸癌和痔瘡是2種截然不同的疾病。這2種疾病有著一定的相似度,由於直腸癌的有些症狀和痔瘡是比較相似的。所以,很多時候,有些直腸癌早期患者,會把直腸癌當成是痔瘡,不僅耽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期,還會給身體帶來非常大的影響,病情症狀也會有所加重。那麼,在平時,我們該如何對痔瘡和直腸癌進行辨別呢?一起來看看。

有一种致命的粗心,叫“把直肠癌当痔疮”,4个方法教你区别开
4個方法區別痔瘡和直腸癌

“早發現早治療”是抗癌的黃金鐵律,但對直腸癌而言,想做到這點卻很難。肛腸科醫生指出,早期直腸癌平均誤診率可達50%以上,最常被誤診為痔瘡,其次是痢疾和腸炎。

有一种致命的粗心,叫“把直肠癌当痔疮”,4个方法教你区别开
那痔瘡和直腸癌我們該如何區別呢?不妨通過4個方法進行分辨。

1、進行肛門指檢

文獻指出,約80%的直腸癌可在肛門指診時被發現,而延誤的病例中,約80%的患者沒有做肛門指診。肛門指檢是發現肛腸疾病的重要檢查,也是直腸癌的初篩。做肛門指檢時,醫生會用一個手指頭大致確定肛門、直腸有無病變和病變的性質。

有一种致命的粗心,叫“把直肠癌当痔疮”,4个方法教你区别开
2、用症狀區分

痔瘡和直腸癌都有出血症狀,發病部位也相同,但它們也有一些區別。

痔瘡出血呈鮮紅色,沒有粘液,無氣味,血液不會和糞便混合在一起,出血具有週期性;而直腸癌的便血顏色較深,有膿液和粘液,有腐臭氣味,糞便和血液是混合在一起的,出血是持續性的。

另外,直腸癌還會出現排便的改變,例如大便變細、次數增多、便秘與腹瀉交替等。部分患者還有腸胃症狀,例如腹部不適、腹脹感、持續性隱痛,可能伴有貧血、無力、體重減輕、低燒等。

有一种致命的粗心,叫“把直肠癌当痔疮”,4个方法教你区别开
3、腸鏡檢查

肛門指檢和症狀判斷也可能漏診,最終應以腸鏡取活組織檢查來確診。腸鏡可以直接觀察病變並做活檢和息肉治療,檢查更加全面,但準備比較麻煩,可能需要麻醉,侵入性更強。

4、大便潛血

利用單克隆免疫試劑來檢測糞便中有無微量出血,間接判斷腸內是否有出血性病變,一般需要連續3天取早晨大便進行潛血試驗,檢查前和檢查期間不可進食動物血等食物,以免造成假陽性。

四、高危人群及時檢查

《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負擔資料》顯示,腸癌在40-50歲後發病率顯著上升,但與其他癌症不同,腸癌的形成需5-10年時間,這給了我們早期發現的機會。腸癌是所有消化系統腫瘤中最好“治”的,早期5年生存率高達90%,晚期治療5年生存率只有12%。

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發佈的《直腸癌篩查指南》指出,年齡是結直腸癌的最重要風險因素,94%的病例集中在45歲以上人群。因此,45歲以上且有以下情況,均需定期做腸癌篩查:

有一种致命的粗心,叫“把直肠癌当痔疮”,4个方法教你区别开

1、便秘人群

經常便秘的人,由於大便在體內長時間堆積,往往會導致毒素滲透到腸道之中。

這些毒素會導致腸道細胞的損傷,從而誘發癌變。

2、家族史

一般來說,假如家族之中有人患了直腸癌,其患直腸癌的風險會明顯增加。

流行病學研究表明,直腸癌患者家族史中,大約1/4有癌腫家族史,其中半數為消化道腫瘤。

可見,患癌病人體內由於遺傳得到一種易感性。在有害因素的刺激之下,更加容易發生癌變。

3、腸道疾病人群

各種腸道疾病的存在,導致慢性炎症的長期刺激,這些都可能成為誘發指出癌的重要因素。如腸血吸蟲病、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腸息肉等。

直腸癌是什麽原因引起的,癌症早期有什麽特徵

直腸癌是指從齒狀線至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之間的癌,是消化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直腸癌位置低,容易被直腸指診及乙狀結腸鏡診斷。但因其位置深入盆腔,解剖關係複雜,手術不易徹底,術後復發率高。中下段直腸癌與肛管括約肌接近,手術時很難保留肛門及其功能是手術的一個難題,也是手術方法上爭論最多的一種疾病。直腸癌發病年齡在45歲左右。青年人發病率有升高的趨勢

一、90%以上的結直腸癌由腸息肉演變而來

結直腸癌得發展過程比較簡單,且發展速度緩慢。85%~95%左右的結腸癌,是由腸息肉演變而來的。[1]

腺瘤型腸息肉都為異型增生,一開始是過度增生,然後出現不規則小息肉,其中的一些小息肉發展成大息肉,再到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最後變成浸潤性癌。

腸息肉指的是結腸和直腸腸腔內黏膜突出的異常生長,長出了一個小肉疙瘩。腸息肉的體積有大有小,數量也可多達數百上千個。

多數腸息肉屬於良性,但腸息肉中的腺瘤,有部分會惡變成癌。但這一過程非常漫長,需要10至15年的時間,這為人為干預、阻斷癌細胞的發展提供了機會。

二、得了結直腸癌,身體會出現哪些不適?

結直腸癌初期的癥狀缺乏特異性,隱蔽性很強,常常被誤以為是其他良性的肛腸疾病,等到被確診時已經非常嚴重。因此,出現以下幾種癥狀時,一定要留個心眼。

1.便血

這是所有大腸癌最常見的早期癥狀之一,多表現為在排出大便的一側沾有新鮮血跡。但是由於很多常見的慢性肛腸疾病,如痔瘡等,都伴有便血的癥狀,因此很容易被患者忽略。

2.黑便

黑便產生的原因是因為腸道內出現了出血現象,加上糞便在腸道內停留的時間較長,顏色才會變深,這也是便血的一種表現。

3.排便不暢

許多患者都以為只是簡單的便秘,但結直腸癌的表現不只是便秘,還偶有腹瀉的癥狀,且常常有一種「拉不幹凈」的感覺。

4.大便變細、排便疼痛

患者的大便形態會越來越細,直到細如蚯蚓,伴有血樣粘液。此外,約有半數的直腸癌患者會感到排便疼痛。

為什麼結直腸癌一發現就是中晚期?

結直腸癌居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的第二位,發病率高,死亡率也高。死亡率高的原因,是因為早期結直腸癌的診出率低。有數據顯示,85%以上的結直腸癌發現時就已經是晚期了。[2]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早期結直腸癌非常善於隱藏,癥狀輕微或無癥狀。中後期結直腸癌患者可能出現排便習慣改變,便秘和腹瀉交替、腹痛腹脹、類似痔瘡的疼痛和便血等等,但是早期結直腸癌通常沒有癥狀。

即使是已經表現出來的癥狀,也很像其他常見的普通肛腸疾病,所以很容易錯過治療時機。

其次,國民對癌症篩查的意識不強。很多人沒有進行健康體檢的習慣,即使進行體檢,也只是做一些血常規、胸部CT等檢查,根本無法發現隱匿在大腸深處的結直腸癌。

結直腸癌的治療關鍵就是早發現,因此有疑似癥狀后一定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

預防結直腸癌,及早做篩查

中國首個癌症早篩前瞻性大規模多中心註冊臨床試驗(Clear-C)重要數據結果近日發布顯示:多靶點糞便FIT-DNA聯合檢測技術對結直腸癌的檢測靈敏度顯著高於傳統的便隱血檢測。[3]

因此,進行結直腸癌的篩查,能夠最大限度地預防結直腸癌的進一步惡化。以下人群都是結直腸癌的高危人群,需要按時進行篩查。

家族中一級親屬有結直腸癌史的人群,應在40歲後進行結腸鏡檢查;有癌症史的人群也需要在45歲前開始進行篩查;患腸道息肉的人群以及有慢性腹瀉或慢性便秘的人群,應每年進行一次結腸鏡檢查。

中日友好醫院普外科副主任醫師花瞻建議,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平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飲食方面,堅持低脂飲食,多吃蔬菜、水果等高纖維食物,因為腸息肉的誘因就是直腸內缺乏纖維素。

減少攝入高脂肪含量的食物,尤其是燒烤、火鍋等。另外,糖尿病和肥胖也是結腸癌的危險因素,平時應加強鍛煉控制體重。

直腸癌的症狀有時並不能完全表現出來,有時在疾病早期,病症非常隱晦,所以,很容易被患者忽視,多數患者察覺之後,已經是中晚期,治療效果不佳。所以,還是建議大家在生活中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並且定期做好必要的身體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