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危害不可小視,保護血管預防血栓你需要這樣做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聽說,某人得了腦血栓,某人得了靜脈血栓,“血栓”這個詞,通常被理解為血液中出現的一個不溶物,最終導致血管的堵塞,在醫學上,血栓是指是血流在心血管系統血管內面剝落處或修補處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塊。瞭解血栓如何生成?為什麼會形成血栓,對於維持心血管系統的健康非常重要。

血栓是由什麼組成的呢?血栓的形成主要包括:不溶性纖維、沉積的血小板、還有聚集的血細胞組成,這些物質沉積就會形成血栓,

血栓疾病通常分為兩種:動脈血栓栓塞和靜脈血栓栓塞。

動脈血栓:血塊堵在動脈血管中,即常說的心梗、腦梗等。

靜脈血栓:血塊堵在靜脈血管中,發生率遠高於動脈血栓。靜脈血栓主要累及下肢靜脈,其中下肢深靜脈血栓最常見,也可能引起急性心肺功能障礙、呼吸困難、胸痛、咳血、暈厥,甚至猝死。

歐洲150萬人研究:血型與心梗、卒中有關,這種血型更易中招
二、這種血型或更可能得血栓

近年來有研究者發現,血型與血栓可能具有相關性,某些血型發生血栓的概率更高。

《Circulation(迴圈)》一項基於150萬歐洲人群的研究顯示,AB型發生血栓的風險可能是所有血型中最高的。分析表明,AB血型人群發生血栓的風險比O型血高4%,其中腦卒中的發生風險比O型血增加20%。AB血型是血栓的一大重要風險因素,約占血栓整體病因的20%。

O型血與其他血型的對比後發現,O型血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風險低1.92倍。在心肌梗死和腦卒中的動脈血栓風險程度上,非O型血與O型血的對比雖不明顯,但非0型血仍略高於O型血人群。

三、有沒有血栓,3個症狀一看便知

血栓形成,我們會有明顯感覺嗎?並沒有。那麼我們如何在血栓初期,發現它呢?做好血栓預防,就要關注身體的這些信號。

1、眩暈、頭痛

突然感到一陣眩暈,眼前一黑,失去平衡,四肢協調能力差,甚至昏厥,是腦血栓最為常見的先兆,發展到後期還可能引起頭痛。任何劇烈頭痛,伴有昏迷、嗜睡,就要引起警惕。

歐洲150萬人研究:血型與心梗、卒中有關,這種血型更易中招
2、四肢麻木、腫脹
血栓導致供血不足,四肢會出現麻木、疼痛感,生活中無故出現腿疼、壓迫、麻木等,一定要警惕。此外,血栓在靜脈中形成,血液無法回流到心臟,可導致下肢水腫,常見於膝蓋以下部位。

3、睡覺流口水、哈欠不斷

腦血栓會造成咽腔局部肌肉功能不協調,進而出現單側吞咽功能障礙,患者會不自覺流口水,睡覺時頭側向一邊。除了流口水,還可出現過言語不清晰、單側肢體不適、反應遲緩、頻頻打哈欠等症狀,很多人以為是“睡眠不好”。

四、保護血管,遠離3種食物

血管“堵”與諸多因素有關,今天我們從“吃”的角度,告訴大家如何有效預防血栓。

高鹽

高鹽飲食與心血管代謝疾病、冠心病死亡、高血壓性心臟病死亡、卒中死亡的風險增加均有關,日常飲食要控制鹽的攝入量,尤其是富含“隱藏鹽”的食物,如雞精、醬油、蜜餞、火腿腸等。

油炸

油炸食物等高脂肪食品均會引起血脂升高,長時間食用還會誘發動脈粥樣硬化,進一步發展成血栓。除了油炸食物,我們也要小心咕嚕肉、糖醋裡脊、幹煸兔肉、鐵板魷魚、幹煸豆角等看似不油膩的菜肴。

歐洲150萬人研究:血型與心梗、卒中有關,這種血型更易中招
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是“脂肪”,可導致脂類物質在血管中聚集,最終形成動脈硬化。反式脂肪酸存在於諸多食品中,例如餅乾、巧克力、沙拉醬、炸麵包圈、珍珠奶茶等,均含有不等量的反式脂肪酸。

五、預防血栓你需要這樣做

積極控制相關疾病:控制血壓血脂血糖的平穩,可以有效的減少血管內壁的損傷,減少血栓發生的同時,還對心腦血管系統的整體健康有益。

1.適度運動:研究發現,運動可以增強血管的彈性和健康度,促進血液流動的速度,美國的一項大樣本研究發現,每週進行一次規律運動,就能有效的降低血栓的發作幾率,而且,積極運動對於女性的獲益要大於男性。另外,對於老年人,不建議進行太劇烈的運動,劇烈運動反而有可能誘發血栓。

2.均衡營養,健康飲食:低鹽低脂低糖飲食,不單是對預防血栓有著良好的作用,對於控制“三高”也是非常重要的。

3.杜絕不良習慣:吸煙對於心血管系統的危害是公認的和科學研究證明的,因此,戒煙對於預防血栓是非常重要的,另外,限制飲酒,規律作息,控制體重等,對於血栓的預防都非常有益。

4.注意服用的藥物:某些藥物能夠增加血細胞的凝集,如口服避孕藥等,如本身就血脂高有斑塊的朋友,在開藥時,應告知醫生或藥師,評估服藥引起血栓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