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在生活中遇見過這樣的人:
(1)一種是稍微天氣變化,感冒必定有他;
(2)一種是無論風吹雨打,大小病痛都很難有他。
這主要是因為不同人的免疫系統防禦能力不同。
很早以前,醫生們就已經注意到不同人免疫反應的差異:人們暴露於相同的病毒,相同的劑量,甚至相同的來源。一個人病得很重,另一個人卻沒有生病。
但是,免疫系統也不是萬能的,如果“敵人”過於強大和狡猾,躲過了免疫系統的追殺,免疫系統就會“打敗仗”,導致生病。
現代社會,雖然生活水準提高了,但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卻更容易生病。
年輕人生病的原因,無外乎是以下4種:
飲食不健康;
睡眠不規律;
長期缺乏運動;
精神壓力大;
年輕人種種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疾病的罪魁禍首,一旦免疫力下降,自然而然就會被疾病“盯上”。
生活中,有的人經常感冒、發燒等小病不斷,但卻對身體沒有什麼影響;有的人一年到頭不生一次病,但一病起來卻要臥床好幾天。這難道就是老人經常說的“小病不斷,大病不來”嗎?
從理論上來說,小病不斷的人確實比經常不生病的人更有優勢。
我們可以把免疫系統抵抗病毒、細菌的過程看成升級打怪,前面的關卡打的都是小怪獸,積累了大量的經驗,打到最後一關時,就有足夠的資本去打大怪獸了。
具體來說:
第一,人體自身具有免疫力,如果少量的細菌、病毒不斷侵入,時間一長,免疫系統就會產生形成抗體,形成健康的保護屏障。等到下次相同的細菌和病毒再次“光臨”時,免疫系統就可以將它們掃地出門。
第二,當大量的細菌、病毒侵入時,由於已經有了經驗,免疫系統就能迅速識別,並建立防禦強。
第三,小病不斷的人,可能經常去看醫生,在這一過程中,如果身體有潛伏的“大病”,更容易被發現,贏得治療時間。
相反,長期不生病的人,一方面, 免疫系統容易變得“懶惰”,當大量的細菌、病毒入侵的時候,免疫系統就可能失效。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免疫系統難以識別和消滅細菌和病毒的局面。
另一方面,長期不生病的人,潛意識中會覺得自己的身體很好,從而忽視了體檢。畢竟,很多疾病早期都是沒有明顯症狀的,容易導致無法及時發現疾病,耽誤了治療,對治療效果也有一定的影響。
因此,“小病不斷,大病不來”是有一定道理的。那麼,為什麼有的人平時不生病,一生病就是大病呢?
生大病主要取決於家族遺傳、生活環境、生活習慣、外傷因素,以及重大生活事件與突變因素等。比如抽菸酗酒的不良習慣,是引發疾病的高危因素,甚至與多種癌症相關。
如果一個人本身年齡較大,而且家族成員普遍體弱多病,還有抽菸酗酒等壞習慣,那麼得大病的幾率就會大大增加。雖然平時沒什麼事,但是時間一長,身體就會出現異常,一查就是大病。
經常生病的人更瞭解藥物。俗話說“久病成醫”,經常生病的人,因為經常要應對各種小病,次數多了對各種藥物的藥性和禁忌也都瞭若指掌,知道得了哪種小病就要吃哪種藥來治療,用藥更加謹慎小心。
另外,經常生病的人也能得到更多關照。一家人生活在一起,通常都是對體質較弱、經常生病的那個人更為重視,飲食起居都會更為優待。這個家人生病了也能得到家人更貼心、細微的照顧。反而很少生病的人就沒有這種待遇了,因為這種人通常被認為身強體壯,偶爾生病了家人也不會太過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