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活動頻繁會導致前列腺癌嗎?早期前列腺癌有什麽症狀?

金賽研究院的一項研究表明,年齡影響著人們的性生活數量。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各項生理機能都逐漸減退,性機能也不例外。18~29歲之間的年輕人,性生活數量比任何人都多,他們每年平均能過上112次性生活,也就是一周大約能過兩次。一旦到了30歲,這些資料就會下降。該研究發現30~39歲之間的人,每年大約能過86次性生活,相當於每週一次。而40~49歲之間的人,擁有最少的性生活,他們一年平均只有69次。顯然,該研究最主要的結論是你的年紀越大,次數就會越少。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年紀越大性興奮越低,其原因可能在於關節炎、肺氣腫、生活壓力以及中老年人會遇到的各種小毛病。那麼,性生活頻率多少對健康有沒有什麽影響?

其中比較有代表的有兩種觀點:

第一種是認為性活動頻繁會增加前列腺癌的發生機率;

而第二種則是認為性活動頻繁會降低前列腺癌的發生機率。

在第一種觀點中,比較被熟知的一個機制是,性活動會提高體內的雄激素活性,因此頻繁性活動可能會間接增加前列腺癌的的風險。而另一種機制是,性活動會提高接觸傳染性病原體的機率; 2008年劍橋大學的一項研究就發現頻繁手淫會提高前列腺癌機率。

在第二種觀點中,也就是提倡頻繁性活動的觀點,有著不同的機制假設。其中一個假設表明,在沒有其他身體異常指標的前提下,男性射精量較少會提高前列腺癌的風險。這個假設基於的機制是,頻繁射精有助於排出前列腺腺泡中累積的致癌性分泌物,因此會降低患前列腺癌的風險。

而此觀點體系中的另一個假設表明,對性活動的壓抑和抑制是提高前列腺癌風險的因素,所以不提倡射精過少。早在2003年,澳大利亞的一項研究就表明了比較頻繁的射精會減少前列腺癌的發生。

此外,還有一部分研究的觀點認為射精頻率與前列腺癌沒有關聯。其中有一篇2004年發表的哈佛大學研究就持此觀點。

同樣來自哈佛大學,其公共健康學院的流行病學部門的Jennifer R. Rider及其團隊,於2016年在European Urology發表的《Ejaculation Frequency and Risk of Prostate Cancer: Updated Results with an Additional Decade of Follow-up》中,進行了相關的資料收集。

在此研究中,研究員們通過18年間對於約32000名男性的資料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表明:每個月大於21次的射精降低了前列腺癌的發生率。

他們對前來問診的男性進行了10年的隨訪,將其隨訪記錄與最開始的病理分析整合,以綜合評估射精頻率與PCa之間的關聯。

在隨訪的資料獲取中,PCa患者會對自己每月排精的頻率進行記錄。該研究有31,925名男性參與,自1992年開始收集資料,一直持續到 2010 年。研究將男性人群按三個時間段來分別評估平均每月射精頻率:20-29 歲、40-49 歲,以及參與隨訪問卷的前一年。

資料結果表明, 在20-29歲年齡組中,與每月 4-7 次射精相比,≥21 次的 PCa 發生率的風險比為 0.81;而40-49 歲的風險比為 0.78。

也就是說,成年男性中,與較低的射精頻率相比,較高的射精頻率在之後被診斷出前列腺癌的可能性較小。

這項研究通過大量資料證明瞭成年男性活躍的性活動(更頻繁的射精)也許可以降低前列腺癌(PCa)的風險。

此外,業界內相關資料表明,在美國38%的60歲或以上已婚人士每月會進行1- 4次性活動,其中14%表示每月至少進行5次性活動。

儘管性欲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但性活動在70 歲、80 歲甚至 90 歲的男性中仍是常見的。鑒於老年男性的性活動仍然很普遍,但老年男性的前列腺癌風險很高,所以頻繁性活動提高前列腺癌的觀點,也許會受老年男性本身就高發前列腺癌的因素影響。

關於性活動和前列腺癌的關聯的研究,大部分局限於對已經確診了前列腺癌病例的對照研究,這可能容易出現方法學偏差,因為對於確診前列腺癌之前的性活動的資訊收集,是在癌症診斷後通過患者自行回憶來收集的。在診斷出前列腺癌並進行治療後,性功能可能會減弱,並且對於診斷出前列腺癌並在接受治療的患者,可能會對於過去實際的性活動頻率進行錯誤的回憶和表述。此外,與射精頻率較低的男性相比,射精頻率較高的男性對過去射精頻率水準的回憶可能更準確。

還有一點,上面所述的研究評估的是成年期的射精頻率,而不是青春期。由於前列腺上皮細胞分化發生在青春期這個關鍵的時期,所以青春期可能對前列腺癌的發生具有病因學意義。如果青春期的射精頻率對前列腺癌的發生有重要意義,那麼成人射精頻率的資料將無法對此進行評估。不過,也有一些相關研究結果表明,中年和老年時期的射精頻率同樣是影響前列腺癌的相關時期。

前列腺癌本身是一種發展較為緩慢的癌症,如果及早發現和幹預,並且癌細胞沒有擴散至前列腺外的話,是有機會得到良好的治療的。

延伸閱讀:早期前列腺癌症狀

尿頻

雖然沒有早期前列腺癌的真實警告信號,但尿頻可能是前列腺腫脹或壓力的指征。這種情況發生在腫瘤形成並對前列腺施加壓力時,導致排尿的衝動比正常情況更頻繁,特別是在夜間。在某些情況下,頻繁的排尿是腫瘤已經擴散到前列腺之外的跡象,或者可能完全包圍腺體。

難以排尿

當前列腺體長到足以壓迫尿道時,可能會導致排尿困難,使尿液難以從身體中舒適地排出。這被稱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然而,當腫瘤壓迫尿道時,男性也可能難以排尿。其他症狀可能包括嘔吐或排尿時或射精時的疼痛。應該在出現這些症狀的第一個跡象時通知醫生以排除前列腺癌

尿液中斷

伴隨著排尿困難,患有前列腺癌的男性可能會出現尿流中斷,並且在膀胱感覺空虛之前經常停止。這可能是由壓迫尿道的腫瘤生長引起的。前列腺的擴大或炎症也是前列腺癌的症狀,並且可能導致尿流中斷。經常中斷的尿流可能是腫瘤的指征,應該質詢醫生。

血尿

精液或尿液中血液的存在可能是前列腺癌的徵兆。重要的是尋求醫學治療以排除其他病症,因為尿液中的血液可能與尿路感染或腎臟疾病有關。癌症可能阻塞尿道管

小便灼痛

當腫瘤按壓並收縮尿道時,它可以抑制尿液的流動,這可能導致患者在排尿時感覺到灼燒感或疼痛以及與排尿有關的其他症狀。

身體出現4種症狀,可能是前列腺癌,預防前列腺癌你要這樣做

前列腺癌是一種好發於男性老年人的疾病,所以患病人群的年龄一般都在40岁之後。其發病率世界各國很不一致,在歐美,前列腺癌在腫瘤中是致男性死亡的第二病因,僅次於肺癌。其發病率、死亡率存在地區、種族、民族等差異,1989年統計表明:美國黑人發病率最高,149/10萬,白人次之107/10萬,日本人39/10萬,華人28/10萬。美國,65歲以下發病率21/10萬,而65歲以上為819/10萬,但近此年,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在逐年升高,需要大家引起警惕!

越來越多男人患上前列腺癌,可能與4件事有關

前列腺癌患者越來越多,成為威脅男性健康的“殺手”,你知道有哪些因素導致前列腺癌越來越多嗎?

遺傳因素

造成前列腺癌高發的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家族遺傳,也就是說如果父輩患有前列腺癌,那麼下一代患前列腺癌的幾率比正常人要高2~3倍

年齡因素

目前認為年齡是導致前列腺癌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年齡越大,發生前列腺癌的概率就越大。因為老年人由於衰老導致很多生理機能都不如年輕人,也會影響到前列腺組織的健康。

在45歲前患前列腺癌的人非常少見,大部分患者的年齡都大於65歲,到了40歲以後,年齡每增加10歲,就會使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加倍。

在50~59歲年齡段的男性中,前列腺癌的發生風險為10%,而在80~89歲年齡段的男性中,發生前列腺癌的風險高達70%

不良生活習慣

人們的生活水準提高後,生活習慣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而導致前列腺癌高發的因素之一就是飲食結構的變化。

比如攝入過量的脂肪,長期愛吃牛肉、豬肉、羊肉、等紅肉,尤其是燒烤過的肉,這些飲食習慣導致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升高。

此外,喝酒也是引起前列腺癌的因素,喝酒年限有40年及以上的人患前列腺癌的風險是不喝酒人群的3.4619倍,如果每天的喝酒量超過100g,那麼患前列腺癌的風險是不喝酒人群的2.1737倍。

肥胖

前列腺癌和肥胖也有一定的關係,肥胖男性的發病風險比體重正常男性高2.4倍,這是由於肥胖的人體內有過多的脂肪,這些脂肪在代謝的過程中會產生一些物質來改變激素環境,就會對血液中的睾酮含量造成影響,而前列腺癌又是一種對睾酮過分依賴引起的基本。

前列腺癌是一種比較隱匿的疾病,如果不留意可能很難發現它的症狀,那麼當身體出現哪些症狀時,可能是前列腺癌在“作怪”呢?

身體有這4種“感覺”,多半是前列腺癌

排尿異常

當腫瘤逐漸發展變大後,就會對前列腺以及周圍的組織造成壓迫,患者就會出現尿頻、尿急、尿痛、排尿費勁、尿不盡、夜尿增多等排尿異常的症狀,如果是嚴重的患者還會出現尿滯留、滴尿等症狀。

睾丸痛、腰痛

腫瘤侵犯浸潤到周圍的組織,特別是直腸和膀胱的間隙時,就會壓迫到該間隙中的前列腺器官,導致出現睾丸痛、下腰痛等症狀。

其他部位疼痛

隨著病情的不斷發展,到了後期癌細胞還會發生轉移,就會出現轉移症狀,轉移到不同的部位,導致的症狀也會不同,比如轉移到骨骼部位,就會引發疼痛的症狀。

全身症狀

前列腺癌發展到最後會引起全身症狀,比如渾身乏力、體重減輕、頭暈等症狀,嚴重時還會出現進行性貧血,影響患者的睡眠和正常飲食。

周利群教授認為,任何腫瘤都存在篩查的問題,做好檢查有利於早發現和診斷前列腺癌。那麼,哪些檢查可以診斷前列腺癌呢?

做這3項檢查,可助提前確診前列腺癌

直腸指檢

直腸指檢是早期發現前列腺癌的重要檢查,醫生可以通過手指來觸摸患者的前列腺,能夠初步判斷前列腺是否有硬結、包膜是否光滑、質地以及和周圍組織的粘連情況,以此來判斷前列腺的情況。

PSA(前列腺癌特異性抗原)篩查

前列腺的流標是前列腺的特異性抗原,PSA檢查有助於早發現和診斷前列腺癌。年齡在50歲以上男性應該每年進行PSA檢查。

如果家族中有前列腺癌病史的高危人群,則應該在45歲開始每年做PSA檢查。如果PSA的值偏高,就要儘快到醫院就診進一步檢查,以判斷是否為前列腺癌。

活檢

前列腺穿刺活檢是診斷前列腺癌的金標準,對於PSA值升高、直腸指檢發現前列腺有小結節的患者,都應該行前列腺穿刺活檢來進一步確診。

除了注重檢查外,在生活中男性還要注意自己的飲食習慣,吃得對有助於預防前列腺癌。

教你5招,遠離前列腺癌

地中海飲食

地中海飲食是泛指西班牙、希臘、義大利南部和法國等位於地中海沿岸各國的飲食風格,主要以蔬菜水果、五穀雜糧、魚類、橄欖油和豆類為主

美國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泌尿學家發現,對於患局限性前列腺癌的男性來說,如果飲食更接近地中海飲食,那麼這些患者的疾病的進展會更慢。

地中海飲食的評分每增加1分,就會降低超過10%的前列腺癌進展風險,目前該研究發表在《癌症》上。

咖啡因

中國醫科大學的專家發現,喝大量的咖啡可以降低患前列腺癌的風險,和咖啡飲用量最低的男性相比,喝咖啡最多的人,患前列腺癌的風險能夠降低9%。

此外,每天每多喝1杯咖啡,就能降低1%的前列腺癌風險。該研究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公開版》上,認為:

咖啡能夠改善血糖的代謝功能,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的特性,還能影響性激素水準,這些因素都會對前列腺癌的發生和進展產生影響。

番茄

來自英國布裡斯托大學和劍橋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每週吃5~7個以上番茄的男性,能降低18%的前列腺癌風險。

通過實驗分析結果發現,飲食中富含番茄紅素、鈣和硒的食物,對這3種飲食成分的攝入量最好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風險更低。

該研究發表在《癌症流行病學、生物標誌物及預防》中,認為番茄紅素能對抗讓細胞和DNA損傷的毒素,以此來起到預防癌症的效果。

洋蔥

洋蔥含有一種稱為“槲皮黃素”的化合物,它能防止前列腺細胞的生物化學機制出現變異,而且洋蔥還含微量元素硒,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增強細胞代謝能力,從而有預防前列腺細胞癌化的作用。

獼猴桃

獼猴桃富含氨基酸,尤其是“抗突變成分”谷胱甘肽,對前列腺癌細胞突變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防癌食譜:如果想要利用蔬菜水果達到預防前列腺癌的保健效果,不妨試試下列的“防癌食譜”

1、早餐時,多喝一杯番茄汁。

2、午餐時,多吃一碗含有胡蘿蔔、捲心菜或綠色花菜的沙拉或水煮蔬菜。

3、肚子餓的時候,隨時吃一點蘿蔔嬰、小番茄,既不發胖,又可預防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