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燈睡覺壞處多,增加糖尿病和肥胖風險!老年人尤其要注意。

在 552 名年齡在 63 歲至 84 歲之間的老年女性和男性樣本中,與那些在夜間睡覺時暴露於任何強度光線的人相比,在夜間暴露於任何光線的人患糖尿病、肥胖和高血壓的風險顯著更高。整個晚上不要暴露在任何光線下。

使用腕戴式設備來測量光照情況,並對其進行為期 7 天的監測,這是一項現實世界的研究,而不是一項實驗研究,該研究顯示夜間接觸光線與老年人患糖尿病、高血壓和肥胖的較高風險有關。

無論燈光是來自整晚開著的電視或智慧手機,還是來自大城市的光污染,每天 24 小時都有大量的人造光源存在。老年人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已經較高,因此研究人員希望確定與夜間接觸光線相關的疾病頻率是否存在差異。
泰坦凝膠
泰坦凝膠訂購
泰坦凝膠效果

研究人員發現,參與研究的人中,只有不到 50% 的人每天有持續 5 小時完全黑暗的時間。其餘的人即使在 5 小時的黑暗時期(通常是在夜間睡眠中)也有一些光照。

研究人員不確定高血壓、糖尿病和肥胖是否是人們開著燈睡覺的原因,或者燈光是否增加了這些疾病發生的風險。患有這些疾病的人可能更有理由在晚上開著燈,例如使用浴室,或者腳部麻木的糖尿病患者希望開著夜燈以減少跌倒的風險。

如何減少光線,讓睡眠更健康?

對於如何將臥室光線降到最低,以提高睡眠品質,避免這三大健康問題,研究團隊給出了以下建議:不要開燈睡覺。如果出於安全因素考慮需要開燈,那就開一盞靠近地面、光線較弱一些的燈。
選擇合適的燈,注意光線的顏色。琥珀色或紅色/橙色的光對大腦的刺激較小,不要使用白色或藍色的燈,並把它放在遠離床的位置。如果不能控制室外光線,為防止臥室內光線太亮,睡覺時可以使用遮光罩或戴眼罩注意床的擺放位置,不要讓室外的光線照到臉上。

所以還有開燈睡覺的習慣,事實上,開燈睡覺是一種不好的習慣甚至還會對人體產生危害,這些危害,你都瞭解過嗎?

多項研究表明,睡覺時,即使是室外路燈以及手機等電子設備的微弱光線也存在不小的危害,這些危害可能會引起情緒、生物鐘失調,導致肥胖,甚至

還會增加心臟病、糖尿病的患病風險。

1、降低睡眠品質
開著燈睡覺,會產生一種光壓力,長期這樣做,會使得體內經氣出現紊亂,人體容易出現疲勞的感覺,很難真正進入深度睡眠,容易導致神經衰弱、失眠等情況。

2、增加患病幾率
光照作為一種調節人體節律的外界條件,影響人體的代謝和各種功能;白天接受光照,人體交感神經系統會被啟動從而導致心率增加,心臟高速運作,人體對外界環境警覺性提高,夜晚的燈光也能造成同樣的效果。在燈光下睡覺,心臟收縮力也會增加,這會導致血液的迴圈速度變快,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人在燈光下睡覺,人體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會導致血糖上升,這種急性胰島素反應已經被證明與II型糖尿病早期有關,這意味著長期睡覺接受光照的個體患糖尿病的風險要更高。

3、損害視力
開燈睡覺,會使得瞳孔無法得到真的放鬆休息,光線對眼睛的刺激會持續不斷,眼睛肌肉和神經一直處於緊繃狀態,容易導致眼睛近視和視網膜損傷,甚至會增加白內障出現的幾率。

4、容易發胖
人體記憶體在著兩種脂肪,棕色脂肪和白色脂肪。白色脂肪是儲存多餘熱量的,而棕色脂肪則是通過分解白色脂肪變為熱量。晚上開燈睡覺不僅幹擾人體生物鐘,還會幹擾棕色脂肪,使體內脂肪聚集引起肥胖。

夜晚睡眠期間減少光照的三個建議:
1) 不要開燈,如果必須要開燈(老年人可能會為了安全起見),請將其設置為更靠近地板的昏暗燈光;
2) 顏色很重要,琥珀色或紅/橙光對大腦的刺激較小,不要使用白光或藍光,並使其遠離熟睡的人;
3) 如果不能控制室外光線,眼罩是個不錯的選擇,或者調整床的位置,避免室外光線直接照在臉上。

中老年人該不該多吃肉呢?

最近經常有來門診的患者諮詢這個問題,因為這在他們看來是“極其不符合常理“的答案。特別是對於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症、糖尿病以及脂肪肝、高尿酸等疾病問題的中老年人來說,平時大概率都是盡可能的攝入更多的蔬菜水果和粗糧,怎麼還能吃肉這種極易增加脂肪含量的東西呢?到底這個說法是否靠譜,肉類又該不該多吃呢?

11國研究:吃肉多的老人更長壽

一項11國的研究調查顯示:攝入肉、蛋等較高蛋白質的老人,要比吃素更多的老人更加長壽。

從實驗結果發現,每天攝入蛋白質含量在40克以上的老年人,死亡率是18%,而蛋白質攝入量不足40克的老年人,死亡率達到了31%。

老人為什麼要吃肉?

你以為老年人消化不好,不宜吃肉?錯了,老年人也需要吃肉,而且要合理適當的吃肉,那老年人為什麼要吃肉呢?

1.避免肌肉減少

人體肌肉的合成離不開蛋白質,肉類的攝入能夠滿足人體蛋白質需求,老年人本身肌肉合成能力下降,如果不吃肉的話,那肌肉減少的幾率也會很高。

2.預防營養不良

老年人的營養吸收能力隨著年齡增長會減弱,本來就很容易有營養不良的現象。據統計我國有過半數的老年人,存在營養不良的現象,而適當的攝入肉類能夠滿足人體需要的一些維生素、鈣等營養物質。

3.延緩大腦衰老

隨著年齡的衰老,老年人抗氧化物濃度會變少,人也會出現記憶力下降的現象,適當的攝入肉類,能夠提高抗氧化物濃度、減少腦細胞受損等,對於延緩大腦衰老很有益。

吃什麼肉?

1.瘦肉

老年人的身體會逐漸衰老,如果長時間不吃東西,會造成營養不良。

2.魚片

魚肉含有豐富的高蛋白質和維生素D,可以提高身體的免疫力,提高記憶力,減少阿爾茨海默氏病的發生。

3.蝦仁

蝦肉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和高蛋白,具有很好的消化能力,能夠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同時也能為人體提供充足的營養。老年人要多吃魚肉、蝦肉、瘦肉等。
晨起後身體沒有這幾種症狀,說明身體健康

年齡過了60歲的老人,身體呈現逐漸衰老的趨勢,不注重身體健康的話,很容易被各種疾病盯上。如果老人晨起沒有這幾種症狀的話,多數意味著身體是健康的。

1.胸悶胸痛

經歷了一晚的睡眠之後,晨起多數會出現心率加快的現象,一旦心臟異常,就可能晨起時因供血不足引發胸悶胸痛等的症狀。

2.腹脹腹痛

如果晨起的時候出現腹脹腹痛的症狀,要小心是消化道潰瘍引發的,一般疼痛感不會持續的時間太長。

3.頭暈頭痛

老人如果在晨起時出現頭暈頭痛等的症狀,要警提是高血壓、腦出血、腦梗死等引發的,這個時候儘量監測下血壓。

人老了身上真的會有”老人味”嗎?55歲後堅持這些習慣老了或沒味.

我們每個人身上的味道都不一樣,我喜歡聞嬰兒身上甜甜的乳香味,特別好聞,有一種熟悉的感覺。年輕人身上有香水味,散發著濃濃的香味,有些香水不僅刺鼻,還暈的頭腦發脹,有些香水,散發著淡淡的香氣,讓人流連忘返。我認識的一些老人,身上總有一點味道,他們經常出門就坐在門口,天天曬太陽,按照這樣子,太陽可以可以把細菌全分解。但是我外婆今年79了,身上沒有任何味道,那是因為她作對了這些事情?
人老了,身上真的會有”老人味”嗎?

歲月在老人的身上不僅會留下皺紋,而且還會留下一些特殊的味道。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當我們走進一些老人居住的房間,又或者與老人靠近在一起聊天的時候,我們常常會聞到一種非常特別而又讓人不太舒服的味道。而當我們遠離老人居住的環境或者離開老人之後,這味道就消失不見了。

這種難聞的味道,在我外公、外婆的身上也曾經出現過,特別是他們居住的房間,味道還比較強烈一些。其實,這種讓人感覺不適,集中出現在老人身上的味道就叫做“老人味”。
老人味

對於人老了,為什麼身上會出現“老人味”的問題,其實許多國家都非常好奇,都想找出其中的原因,而對這方面的研究,日本科學家就做得最好,並且最終發現了引起“老人味”的真相,還將這“老人味”稱作“加齡臭”。

原來,日本科學家經過調查發現,在許多老年人的身上會分泌兩種特殊的物質,一種叫做“2-壬烯醛”,另一種叫做“雙乙醯” 正是這兩種物質的存在,才導致“老人味”的出現。

其中,“雙乙醯”這種物質,在三十歲之後人體就會慢慢分泌,而到了五十歲之後分泌就會達到高峰;而“2-壬烯醛”則在40歲左右才慢慢分泌,並且隨著年齡的增大其分泌更多。當這兩種物質與空氣長期接觸之後,就會形成一些難聞的讓人感覺不舒服的味道,年齡越大的老人,這種難聞的味道就越加明顯。因此,日本科學家也將它稱為“加齡臭”。
身上會有“老人味”怎麼辦?

勤清潔,勤通風

注意個人衛生,衣服、床單和被褥等物品要經常換洗。勤洗澡,早晚刷牙,經常泡腳也可以幫助去除老人味,建議老年人每週至少洗澡兩次。吃完飯後要及時刷牙,還要定期洗牙,如果老人佩戴的是假牙,需要定期進行清潔。要保證環境的衛生,定期打掃房間,勤開窗通風,讓空氣保持流通。不要在家裡放過多雜物,學會斷舍離。
少吃含糖的食物老年人很清楚要少吃含糖的食物,糖吃得太多會導致血糖升高,如果糖分進入體內不能很快消化,就會出現代謝紊亂,在這種情況下,因為老人身上有味道,所以老人們最好少吃這種含糖的食物,不僅為了改善這種味道,也為了健康。

勤刷牙許多老年人沒有刷牙的習慣,但上了年紀,口腔容易發出各種氣味,所以一定要保持口腔衛生,早晚刷一次牙的習慣。因為可以通過刷牙的方式清潔口腔氣味,保持口腔清潔,或者吃東西後刷牙,因為通過刷牙可以把食物殘渣從嘴裡擦乾淨,避免老人的味道。

適當進行一些有氧運動對於老年人,可以適當地進行一些有氧運動,比如慢走、散步、爬山、打太極等,既可以有效促進新陳代謝,還可以有效促進腸胃蠕動,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可進一步提到身體免疫力,讓身體更加充滿活力,有效對抗衰老的到來。

定期體檢,積極治療潛在的疾病

老年人容易患上各種疾病,比如糖尿病,皮膚病,代謝疾病的這些疾病會對身體代謝造成影響,加重老人味。定期體檢,積極治療潛在的疾病可以讓老人味變淡,老人每隔半年或者一年就要去醫院體檢一次,有利於排查身體疾病。總的來說,“老人味”的產生不是無緣無故的,也不是單方面的原因,與自己的飲食、生活習慣、身體健康有很大關係。

60歲以上老人的血糖標準是多少?老人怎麼預防糖尿病?

60歲以上老人的血糖標準與正常人的標準一樣,沒有特殊的標準。空腹血糖應該小於6.1mmol/L,糖負荷以後兩小時的血糖應該小於7.8mmol/L。如果空腹血糖在6.1-7.0mmol/L之間,而糖負荷以後兩小時的血糖在7.8mmol/L以下,通常稱為空腹血糖受損。

如果空腹血糖在7mmol/L以下,糖負荷以後兩小時的血糖在7.8-11.1mmol/L之間,稱為糖耐量異常。如果空腹血糖≥7mmol/L,糖負荷以後兩小時的血糖≥11.1mmol/L,可以稱之為糖尿病。對於懷疑血糖升高的老年患者,也可以進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鑒別。
60岁以上老人,正常血糖是多少?提醒:超过这一数值多半是糖尿病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水準也逐漸提高。糖尿病患者也正在逐漸增加。糖尿病主要是由於長期血糖較高所產生的,長時間的高血糖還會造成血管硬化、心、眼、腎臟等多處器官的病變。

糖尿病屬於慢性疾病的一種,患有糖尿病的人需要注射胰島素來將血糖控制在正常的範圍內,才能夠減少對身體發生的危害。因此,如何控制血糖、預防糖尿病就成為了人們非常關心的一件事情。那麼應該如何控制血糖呢?60歲以上老人的正常血糖應該是多少呢?

60岁以上老人,正常血糖是多少?提醒:超过这一数值多半是糖尿病
二、身體出現這些異常,該降血糖了

糖尿病的發生多數是會出現身體異常的,如果出現下面一些異常症狀,那就是在提示該降血糖了。

1.餐前饑餓

由於人體內胰島素分泌異常、和血糖變化不能同步,會導致在下一餐之前胰島素分泌出現高峰,引發餐前饑餓或者低血糖等的症狀。

2.視力變化

血糖異常升高,會導致體內液體產生變化,從而引發眼前有黑影、視力下降或者視力突然變好等的症狀。

3.皮膚乾燥瘙癢

排除季節變化引發的皮膚乾燥瘙癢之外,手腳、小腿等部位的發癢,要小心是血糖引發的。

60岁以上老人,正常血糖是多少?提醒:超过这一数值多半是糖尿病
4.傷口難以癒合

傷口難以癒合,也是糖尿病比較常見的症狀之一,多數糖尿病患者會伴有外周血管病變,加上一些皮膚感染等影響,會導致傷口很難治癒。

5.存在睡眠障礙

不少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睡眠障礙,如果發現白天特別疲乏、晚上睡覺鼾聲大的話,最好及時檢測下血糖排查一下。

三、60歲以上老人怎麼預防糖尿病

飲食控制
膳食要注意相互間搭配平衡,品種要多樣化。60歲左右的老年人,每天攝入食物含熱能1900大卡左右,每天大體的食物量相當於雞蛋1~2個,瘦肉50~100克,植物油50克,糧食200~250克。一般體重指數(體重千克數除以身高平方)男<25,女<24為良好;超過這一範圍,應控制膳食量。總的原則是低脂、低糖、低鹽、粗細糧搭配和高纖維素飲食。

適當運動
運動的強度以中、輕度有氧運動為宜。每日活動時間一般為40~60分鐘,並且持之以恆,循序漸進,以促進外周組織葡萄糖的利用。

藥物預防
對經過飲食、運動療法效果不佳的糖尿病前期病人,應及早進行藥物預防。病人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藥物。

多吃五穀雜糧
由於人們生活條件的不斷提高,大家吃的東西也越來越精細化,五穀雜糧卻吃的越來越少了,但是這是食物中都含有豐富的纖維素,人們經常吃這些雜糧能夠降低糖尿病發病的幾率。

老年糖尿病的併發症

急性併發症 老年糖尿病患者嚴重的急性代謝併發症常為高血糖高滲狀態,死亡率高。

慢性併發症 ①心、腦血管併發症是老年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約 80% 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合併症。②老年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和自主神經病變均隨增齡而增加。③老年糖尿病患者白內障、視網膜病變和青光眼的發病率明顯增多。④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存在明顯認知功能障礙和活動受限。

老年糖尿病治療的注意事項老年糖尿病的治療原則與一般成人糖尿病相似,但應考慮到老年人的特點。儘管血糖控制是重要的,但減少其心腦血管風險和事件的治療,如控制血脂、血壓以及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療所獲得的益處甚至大於嚴格控制血糖。

老年糖尿病多屬於 2 型糖尿病,如單純飲食和運動治療達不到要求者,在選擇口服降糖藥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老年人隨年齡增長常伴有器官功能減退,伴心、腎、肝、肺功能不全者,應注意口服降糖藥的適應證和禁忌證。

2、因老年人對低血糖耐受性差,特別在病程長、已有高危心腦血管風險的老年患者,低血糖可以誘發心、腦血管事件,甚至導致死亡。因此在治療中重點是避免發生低血糖,而非強化治療控制血糖。血糖控制目標應遵循個體化原則,可略寬于一般成人。

老年糖尿病的篩查和預防 老年人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預防是關鍵。老年人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是預防糖尿病的基礎。

糖尿病遺傳幾率有多大?誘發糖尿病的因素有哪些?

糖尿病現在已經成為中老年人非常容易患上的一種慢性疾病,隨著人們飲食習慣的改變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不幸患上了糖尿病,不少人聽別人說糖尿病是會遺傳的,心裡不免多了一些擔憂,那麼糖尿病會遺傳嗎?下面來聽聽權威人士對此是如何解釋的。

糖尿病會遺傳嗎?

有一點需要明確告訴大家的是糖尿病是與遺傳基因有一定相關性,但是並不是代表著糖尿病患者一定會把這樣的疾病遺傳給下一代,只是糖尿病患者的下一代要比普通人患上糖尿病的幾率要大很多。因此作為糖尿病患者的後代一定要注意平時的飲食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樣患上糖尿病的幾率會下降很多。

糖尿病隔代遺傳嗎

糖尿病有家族基因傾向,家族中可以有糖尿病發病聚集,所以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患糖尿病的概率相對無糖尿病家族史的為高。

1型糖尿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有研究報告雙親有糖尿病史,其子女1型糖尿病發病率為4%~11%;兄弟姐妹間1型糖尿病的家族聚集的發病率為6%~11%;同卵雙生子1型糖尿病發生的一致性不到50%。

而2型糖尿病則是一種遺傳傾向性疾病,常表現為家族聚集性。美國衛生和營養普查發現:約35%的2型糖尿病患者,報告其雙親中有1個或2個患有糖尿病;先前無糖尿病,但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符合糖尿病和糖耐量減退診斷標準的患者,分別有28%和27%報告其雙親1個或2個患有糖尿病;若用壽命表計算2型糖尿病累積患病率,假如全部活至80歲,其一級親屬將38%發生糖尿病,而非糖尿病一級親屬僅11%;若雙親均患糖尿病,則子代糖尿病患病率可達50%,可見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是發生糖尿病的最主要的高危人群。

誘發糖尿病的因素有哪些?

不健康的飲食。進食過多,高熱量,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和低膳食纖維的食物都可誘發糖尿病。尤其是長期以精米麵為主食,造成微量元素及維生素丟失,誘發糖尿病。攝入過多肉類,油脂,容易肥胖,使人體產生胰島素抵抗,誘發糖尿病。這也是為什麼人們經常把糖尿病稱為“富貴病”。

運動不足及久坐的生活方式。較少的活動和久坐會導致早期糖尿病的風險。不活躍的生活方式會對細胞產生壓力,導致糖尿病的產生。

超重或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幾率更大。

年齡。隨著年齡的增長,血糖的調控能力會下降。這也是老年人得2型糖尿病的原因之一。

綜上:健康的飲食,適度的運動等健康的生活習慣都可以預防和延緩糖尿病的發生。

糖尿病和吃糖有什麼關係?糖尿病患者吃什麼食物好?

說到糖尿病,許多人都會認為,一旦得了糖尿病以後就很多東西都不能吃了。這對吃貨來說無疑是最大的打擊,有的糖尿病患者一天到晚就是清湯寡水,只要有甜的東西都不碰。那是不是糖尿病人一輩子都不能吃甜食了呢?

糖尿病和吃糖有什麼關係?

吃糖和糖尿病這兩者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呢?醫學上的“糖”和老百姓說的“糖”不完全相同。在醫學概念裡,“糖”是指碳水化合物,包括多糖(如澱粉類)、單糖(葡萄糖、果糖)和雙糖(蔗糖)等。而老百姓平時說的“糖”,指的是單糖或雙糖。

所謂“甜食”,是含有大量蔗糖、葡萄糖的食品,比如葡萄糖水、紅糖水、蔗糖、雪糕等。吃了這些食品,糖會很快被人體吸收,血糖陡然上升並會持續一段時間。而我們平時吃的糧食如米飯、麵條、饅頭等,都是澱粉類食物,屬於多糖,吃到體內經過代謝最終變成葡萄糖以提供能量,因此,不能簡單地把吃甜食和得糖尿病劃上等號。

糖尿病人真与甜食绝缘?掌握这2个技巧,糖尿病人也可以放心吃

得了糖尿病,是因為甜食吃多了?

當然不是,說吃甜食會導致糖尿病的說法太過絕對。糖尿病的“糖”是指的在體內轉換成葡萄糖的食物,可以轉換成葡萄糖的物質有很多種,如澱粉、多糖以及單糖等。

我們日常食用的米飯、麵食、地瓜等澱粉類食物就是常見的“糖”類食物,而甜食內的糖就是指的蔗糖、蜂蜜以及甜味劑等

所以我們不能很絕對的說吃甜食會誘發糖尿病,患有糖尿病的人群中,也有很多不吃甜食的。這些人群不吃甜食,日常可能會食用大量米飯、麵粉、饅頭等含有大量“隱形糖”的食物,也有幾率誘發糖尿病。

此外,糖尿病的發生並不只和飲食之間有關係,飲食只是誘發糖尿病發生的其中一個誘因。

糖尿病的“禍首”,主要有哪幾個?

1、睡眠原因

有研究發現,長期睡眠不足、作息紊亂的人群,出現血糖控制障礙的幾率更高。這是因為睡眠不足的人群,會出現體內交感神經興奮的症狀,當交感神經興奮時,會讓身體啟動應激系統。

在這種情況下,體內的皮質醇、腎上腺素等會導致血糖升高的激素分泌增加,誘發胰島素抵抗,使得血糖升高。

2、遺傳因素

糖尿病是個具有一定遺傳性的疾病,多項研究表明,1型糖尿病的遺傳幾率佔有50%,2型糖尿病的遺傳風險更是高達90%。如果直系親屬中有患有糖尿病的,那麼你患上糖尿病的風險也會比其他人要高。

糖尿病人真与甜食绝缘?掌握这2个技巧,糖尿病人也可以放心吃

3、肥胖

隨著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現代人很多存在營養過剩的現象,營養過剩會導致身體肥胖。多項研究表明,肥胖會誘發糖尿病發。

據調查顯示,肥胖人群罹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會比體重正常的人群高4倍,超級肥胖的人群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會增加21倍

糖友意味著和甜食無緣?

罹患糖尿病的患者,日常當然需要控制甜食的攝入,但是並不是說完全不能吃。而是糖尿病患者需要有選擇的吃甜食,至於該怎麼選擇,首先需要明確一個概念。

我們所說的甜度和血糖升高是兩個不同概念,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很甜的時候卻不一定會導致血糖飆升。真正會影響血糖的是食物的升糖指數,大部分情況下,甜度和升糖指數是不成正比的。

如羅漢果這個食物甜度就非常高,但是食用羅漢果後並不會導致血糖飆升。而一些吃起來並不甜的油條、白麵條,卻有很高的升糖指數,食用後會導致血糖飆升。

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可以適當的吃甜食,但是要選擇升糖指數低的糖,代糖就是不錯的選擇。

常見的代糖有木糖醇、山梨醇、甘露醇、甜菊糖、阿斯巴甜以及甜蜜素等,這些代糖進入體內後不需要胰島素參與代謝,所以不會太影響血糖指數。

糖尿病人真与甜食绝缘?掌握这2个技巧,糖尿病人也可以放心吃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也不建議大量食用代糖,雖然它是代糖但也是糖分的一種,大量攝入代糖也會給健康帶來不利影響。

如長期食用代糖會導致味覺對甜味鈍化、上癮或依賴,並且會導致體內腸道菌群異常,會影響到身體的健康,也會從其他的方面去影響到血糖控制。

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日常除了需要控制糖分的攝入以外,還需要注意避免一些誤區,如不吃主食、吃饅頭比米飯升糖指數高、吃多了要多吃藥以及不控制零食攝入等,這些細節也會導致血糖飆升。

糖尿病患者吃什麼食物好?

1.南瓜是一種含糖量十分低的農作物,而且南瓜最重要的是可以促進胰島素的分泌,偶爾間接達到了降血糖的效果。在烹飪上,建議南瓜直接上鍋蒸熟後食用,那樣能夠最大限度地保留南瓜中所含有的營養成分。

2.洋蔥也可以起到提高血液當中,胰島素含量的作用,而且洋蔥還能夠抑制膽固醇的升高,同時,洋蔥還是一種可以殺菌,提高免疫力的蔬菜。在食用方法上,如果可以接受洋蔥辛辣味的人,可以食用涼拌的方式進食,如果實在受不了刺鼻的氣味,也可以將洋蔥炒熟後食用。

3.黃瓜的含糖量可謂是相當低了,以至於大部分的減脂人群都把它作為一種代餐蔬菜來食用。而且黃瓜能夠起到很好的降血糖的功能,在使用上黃瓜,只建議生食或者涼拌。這樣能夠讓黃瓜的營養成分完整地保留下來。

4.苦瓜,雖然大多數人都不能接受苦瓜的味道,但是苦瓜的確是一種含降血壓,降血糖,以及瘦身減肥作用為一身的食物,之所以苦瓜能夠降血糖,是因為苦瓜的種子當中含有和胰島素功能相似的蛋白質,從而達到了降糖的作用。

得了糖尿病一定要打胰島素嗎,長期注射胰島素有什麽副作用?

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研究發現,近些年糖尿病患病人數越來越多”。而其中的原因,就是大家對糖尿病的忽視、不理解,認為這種疾病遠離生活,誰曾想在張口閉口之間,吃出了糖尿病。

首先,我們來瞭解一下糖尿病的種類。目前,人類所患糖尿病的分類只有兩種,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

一型糖尿病:因為某種原因導致的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是胰腺分泌的一種降低血糖的激素,如果外力、遺傳、變異等情況導致胰島素不分泌,或者因為長期吃糖導致身體對糖分閾值不敏感,則有可能讓胰島素不分泌或者減少分泌。

二型糖尿病:這是由於胰高血糖素分泌異常,導致血糖不斷上升最終導致糖尿病,該類型糖尿病較為複雜,也需要配合胰島素的使用降低血糖。

而讓人頭疼的是,如果沒有及時控制住血糖,患者常常面臨雙目失明、足部殘疾、腎衰竭等多種危險的困境,所以對於糖尿病必須及時治療。

而以目前的醫療水準,暫時並沒有可以完全治癒的方法,所以不少患者需要依靠長期打胰島素來維持血糖水準。所以,今天就趁此給大家普及一下胰島素的相關知識。

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应贯彻这5个“不要”,别半途而废

得了糖尿病,一定要打胰島素嗎?

我們先來瞭解一下,胰島素是什麼,有什麼用。簡單來說,它就是人體分泌的一種降糖物質,可以對葡萄糖、脂肪、蛋白質等進行代謝。

而糖尿病就是由於胰島先天不足,再加上營養過剩、超重等後天因素導致致使胰島負荷過重,工作效率降低引起的。所以,打胰島素可以幫助降低血糖。

那麼,血糖飆到多少需要打胰島素?這個情況要因人而異,因為要不要打胰島素並不是單純取決於血糖的高低為標準,比如服用降糖藥無效也可以打胰島素,而這不是看血糖高低,再加上每個醫生掌握的尺度也是不一樣的。

一般來說,只要空腹血糖超過10mmol/L以上,飯後2小時血糖超過15mmol/L以上,都符合打胰島素的指征。

不過,以下6類人群建議及時打胰島素:

1、糖尿病的急性併發症患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及時通過打胰島素糾正血糖,不然很危險。

2、著急手術需及時控制血糖的患者:這時可通過胰島素快速調整血糖,利於術後傷口癒合。

3、口服降糖藥無效的患者:藥物多作為首選,如無效也建議打胰島素。

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应贯彻这5个“不要”,别半途而废

4、1型糖尿病胰島素數量絕對缺乏:這種情況基本都會建議終身打胰島素,預防併發症的發生,從而維持生命。

5、還未分辨類型的糖尿病患者:如還沒區分是1型還是2型,多先給予胰島素治療,等血糖平穩確定分型後在據情況調整方案。

6、特殊人群:比如孕婦兒童,因為長期服藥產生的不確定性更多,風險更大,所以會建議打胰島素。

如果屬於上述這些情況,建議遵從遺囑,按時打胰島素,將血糖調整到正常範疇,以免長期處於高糖狀態,危害健康。

糖友注射胰島素,要避開5個雷區

雷區一:從來不調整胰島素劑量

打胰島素跟吃藥一個道理,都需要定期進行血糖監測,再根據血糖狀況及時調整胰島素劑量,而不是一開始設置的多少就一直是多少。

雷區二:重複使用一次性針頭

不少人本著節省的念頭,會重複使用針頭,但針頭是一次性的,多次使用不僅會導致針尖變鈍、出現缺口和倒鉤,加重疼痛,影響胰島素吸收,還會增加感染和斷針的幾率,所以建議患者務必遵守針頭“一針一換”的原則。

雷區三:注射前不注意排氣,注射完畢後立刻拔針

在注射胰島素之前,一定要注意將空氣排空,不然可能導致劑量不准,影響到對血糖的控制;而注射完成後,不要著急拔針,建議停留10秒左右,可讓胰島素更好的分散與組織內,控糖效果會更好。

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应贯彻这5个“不要”,别半途而废

雷區四:長期注射同一位置或部位

盯死一個位置注射,這樣很容易導致該部位皮下脂肪增生而產生硬結,從而影響後期注射時藥物的吸收率,所以建議大家要有計劃的注射部位輪轉。

雷區五:沒選擇最適合的胰島素類型和注射時間

胰島素類型有很多,包括速效、短效、中效、長效等,不同類型的胰島素,注射的部位、時間等都是不一樣的。

比如短效胰島素一般餐前30分鐘注射,而長效一般3-4小時,所以注射前一段要瞭解清楚,以免因打錯胰島素,而影響血糖控制,甚至出現低血糖。

同時,由於長期需要打胰島素,所以肯定家裡也會備著一些,存放時也要有所注意,以免影響藥效。

胰島素存放注意事項:

1、還沒拆封的胰島素應放置於冰箱的冷藏室,溫度控制在2℃~8℃,溫度過高可破壞其活性,影響藥效;而要是開封的胰島素應放在室溫(低於25℃)下存儲,儘量在28天內使用完,過期作廢。

2、對於冰箱內的具體存放位置,以冰箱溫度平穩的位置為宜,像冰箱後壁溫度太低,影響活性;而冰箱門開來開去,溫度變化會影響藥效。

總的來說,胰島素注射、存放有很多講究,所以大家要注意避免這些雷區,以及瞭解正確的存放方式,以免影響藥效,不利於血糖控制。

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应贯彻这5个“不要”,别半途而废

對於長期打胰島素,很多人都有著同樣的擔心,那就是副作用,比如注射會不會上癮等,那麼打胰島素都有哪些副作用呢?

關於注射胰島素是否會上癮這個問題,醫生給出了直接的答案:不會。

因為胰島素本來就是人體內分泌自身就會分泌的一種具有降低血糖作用的激素,而糖尿病患者則是因為缺乏這種激素而發病的,尤其是1型糖尿病。

所以此時打胰島素,只是起到補充內源性物質的作用,並不存在成癮的問題。因此,大家如果有需要就打,不要因擔心成癮而抗拒胰島素注射,這樣對血糖控制不利。

長期注射胰島素可能引發以下副作用:

1、低血糖

多是因為注射的劑量太高引起,尤其是餐前和夜間最容易出現低血糖,建議可以通過兩餐間或睡前加餐來預防或避免低血糖。

2、脂肪墊

如果長期注射同一位置就會因刺激皮下脂肪增生而出現脂肪墊,進而影響胰島素的藥效,不過這種只要有規律的更換位置就行。

3、胰島素抗體

不少人注射一定時間後會出現抗體,從而影響藥效,這時不應該著急增加劑量,可通過針對性用藥,比如二甲雙胍來減輕胰島素抵抗,同時適當鍛煉,增強肌肉含量,對減輕胰島素抵抗也有幫助。

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应贯彻这5个“不要”,别半途而废

4、體重增加

不少人會將原因直接歸於胰島素引起,其實不是,因為打胰島素後,血糖得到控制,體內葡萄糖流失數量減少,熱量消耗減少,那體重自然可能增加。

5、過敏反應

胰島素為生物製劑,即使純度再高,也可能含有微量雜質,另外由於劑型的配製要求必須添加某些成分(如鋅、魚精蛋白),這些物質及胰島素本身均可引起過敏。大部分表現是注射部位出現紅色斑疹、瘙癢、硬結等,嚴重的還可能全身起疹子、出汗、胃腸道不適、呼吸困難。出現任何過敏反應,都要立即就醫。為減少過敏,平時還應注意,注射針頭儘量一次性使用;經常變換注射部位;開封後的胰島素不要放在冰箱裡;預混胰島素和中效胰島素使用前要充分搖勻,以免藥液溫度過低或藥物濃度不均勻,造成對皮膚的刺激;過敏嚴重時,就診接受胰島素脫敏治療。

如何控制血糖

控制總能量的攝入是糖尿病飲食治療的首要原則

供給適量的碳水化合物

供給充足的膳食纖維

供給充足的蛋白質

控制脂肪的攝入量

多食蔬菜,供給充足的維生素和無機鹽

血糖高的早期症狀,小心糖尿病來襲

人到了中年就容易出現血糖高的症狀,血糖高並不代表就是出現了糖尿病,也有可能是出現了高血糖症。一旦血糖高就要進行控制,不然對身體會造成很大的影響,那麼怎麼樣判斷是否血糖高呢?

事實上,血糖高居不下,將會對我們的身體帶來嚴重的影響,甚至會引發糖尿病。

一、老年人的正常血糖應該是多少?

一般來說,正常人的血糖會在一個比較小的波動範圍內保持穩定。比如空腹血糖通常在4.0-6.1mmol/L之間,餐后血糖通常在4.4-7.8mmol/L之間,不同的個體會因為年齡、飲食、運動、情緒、疾病等因素有所差別。

其中,血糖水平的控制和年齡有密切的相關性,老年人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正常血糖的標準會比年輕人稍微放寬一點,比如60歲以上的老年人空腹血糖小於7mmol/L,餐后兩小時血糖小於8mmol/L即可。

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老年人被高血糖「盯上」因此,學會自我檢測血糖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方面有助於了解自身血糖的狀況與波動,另一方面可以配合醫生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血糖水平會由於測量方式的不同而出現變化。對於以居家為主,生活比較有規律的老年人來說,可以在家自測血糖。

專家建議,老年人在家自測血糖需要把握幾個點:空腹、早飯後2小時、午飯後2小時、晚飯後2小時及睡前,並及時將血糖值記錄下來。

如果血糖控制達標了,可以每天測一次或隔天測一次血糖。經過血糖測量之後,如果空腹血糖高於4.0-6.1mmol/L,餐后兩小時血糖高於7.8mmol/L,就稱為高血糖。

如果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兩小時血糖≥11.1mmol/L,就可以診斷為糖尿病

二、身上有這5個表現,說明你的血糖太高了

除了血糖監測,還可以通過身體發出的一些信號發現血糖過高的蛛絲馬跡,以便及時採取應對措施。

1.多尿

當血糖不斷升高,超過腎糖閾時,排入尿中的糖就會增多,從而增加排尿次數與尿量。

2.口渴

排尿增多,體內水份總量就會相應減少,引起大腦口渴中樞的興奮,產生極度口渴的生理現象。

3.容易肚子餓

血糖過高,就會導致無法進入細胞,不能被細胞利用,從而刺激大腦的飢餓中樞興奮,使人容易產生飢餓感,增加進食次數和食量。

4.消瘦

雖然餓得快,吃得多,但是體重卻會出現明顯的下降,原因是血糖過高導致體內的葡萄糖利用減少,脂肪分解增加,蛋白質合成不足,同時多尿會加速體內的水分流失,最終引起消瘦。

5.乏力

血糖無法進入細胞,就會造成細胞缺乏能量,使人疲乏無力,精神狀況差。

此外,如果血糖持續過高,達到了糖尿病的標準,還有可能出現皮膚瘙癢、反覆感染、視力下降、身體有爛蘋果味等癥狀,需要提高警惕!

高血糖並不意味著得了糖尿病

前面提到,高血糖和糖尿病的血糖值標準是略有差別的,也就是說,高血糖不一定是糖尿病,但是一定會增加糖尿病的風險。一般來說,如果達到兩次或兩次以上血糖超過標準值,即可診斷為糖尿病。

簡單來說,糖尿病一定會高血糖,但是高血糖不一定是糖尿病造成的。那麼,造成血糖高的原因還有哪些呢?

大量喝酒,喝酒會增加飽腹感,但由於酒精在體內的吸收和代謝較快,不能長時間維持血糖水平,容易導致血糖升高。

精神壓力過大,長期壓力過大引起內分泌失調,導致體內環境紊亂,引起血糖升高。

肥胖,肥胖的人容易出現胰島素抵抗,使食物不能得到充分的代謝,造成血糖升高。

飲食不當,攝入過多的含糖飲料和甜食,使體內的糖分含量高於正常標準,同時增加血液中脂肪的含量,從而引起血糖升高。

血糖高的患者不僅飲食上要注意,同時還需要多運動,合理的運動能有效控制血糖。平時可以做一些有氧運動,比如慢跑,騎車,瑜伽等。一旦發現自己出現以上的症狀就要到醫院檢查確診,及時控制血糖,同時在生活上也要多注意休息

手麻是怎麼了?經常手麻是疾病徵兆,背後可能有大問題

對於手麻,一定要高度引起重視,因為手麻可能是大病徵兆,如果懷疑頸椎病,需要完善頸椎CT或核磁共振,如果考慮糖尿病引起,需要查查血糖和肌電圖,如果是腦血管疾病,則需要完善頭部CT或核磁共振,如果是腕管綜合徵,則需要完善腕部的核磁共振檢查,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表現,下面我們詳細談談都有哪些原因引起手麻

引發手麻的「慣犯」

▌ 腕管綜合症

腕管綜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是最常見的周圍神經卡壓性疾患,也是手外科醫生最常進行手術治療的疾患。當人們用手和腕部反覆運動(例如打字、書寫)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

腕管綜合症通常會逐漸惡化,因此應儘早去看醫生進行診斷和治療,避免出現嚴重問題。腕管綜合症非手術治療方法很多,包括支具制動和皮質類固醇注射等。如果保守治療方案不能緩解患者的癥狀,則要考慮手術治療。

▌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血液中高水平的葡萄糖會導致糖尿病性神經病或神經損傷,通常神經損傷會影響腳部有時甚至是手部的周圍神經,引起刺痛和麻木。是否患有糖尿病還要注意以下癥狀:尿頻、視力模糊、疲勞、皮膚乾燥或瘡癰慢慢癒合、容易感染。

▌ 網球肘

肘部肌腱發炎和微撕裂會導致網球肘,在肘部外側產生疼痛、燒灼感,發炎還會導致手麻木。之所以被稱為網球肘,是因為它在經常進行球拍運動的運動員中很常見。值得注意的是,許多其他活動也會導致網球肘。網球肘的治療通常是休息、物理療法以及抗炎藥物相結合。

▌ 高爾夫球手肘

高爾夫球手肘部與網球肘相反,疼痛和炎症集中在肘部內部。與網球肘一樣,物理療法、休息和止痛藥通常可緩解高爾夫球手肘並防止其複發。

▌ 雷諾氏病

雷諾綜合征是由於寒冷或情緒激動引起發作性的手指(足趾)蒼白、發紫然後變為潮紅的一組綜合征。多發生在20~40歲,女性多於男性。起病緩慢,開始為冬季發作,時間短,逐漸出現遇冷或情緒激動即可發作。一般多為對稱性雙手手指發作,足趾亦可發生。

雷諾氏病很常見,疾病本身並不嚴重。但是,為了避免存在潛在問題,建議去看醫生。注意肢體遠端保暖。戒菸。藥物治療常用鈣離子拮抗劑以及α受體拮抗劑等。

▌ 頸椎間盤突出

頸椎間盤突出主要是由於頸椎間盤髓核、纖維環、軟骨板,尤其是髓核,發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變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導致椎間盤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椎管內,從而造成相鄰的組織受壓,引起上肢麻木脹痛、步態失穩等癥狀,嚴重時發生高位截癱危及生命。

頸椎間盤突出臨床多見於20-40歲的青壯年,約佔患者人數的80%。長期保持固定姿勢的人群更易患病,如辦公室職員、電腦操作員等。

▌ 藥物副作用

有些藥物會引起神經損傷或神經病變,通常會影響周圍神經並導致四肢麻木和刺痛(例如手和腳)。這些藥物可能對髓鞘或神經軸突有毒性作用,引起損傷並干擾神經信號。

心臟或血壓藥物,例如胺碘酮和肼屈嗪;

抗癌藥,例如順鉑和長春新鹼;

抗生素,例如異菸肼和甲硝唑;

癲癇葯,例如苯妥英。

▌ 營養不足

低維生素B12會引起神經問題,導致手腳發麻或發麻。維生素B12缺乏症的其他癥狀包括疲勞、便秘、貧血、神經系統問題(例如混亂、抑鬱和平衡問題)等。通常可以從飲食中攝取維生素B12,包括牛肝、魚、肉、蛋和牛奶。

低血鉀也可能導致肌肉收縮的問題,如手麻木。不過,許多食物都是鉀的來源,尤其是水果和蔬菜。因此,通常不需要服用補充劑。

偶爾引發手麻的「真兇」

▌ 心臟病發作

心臟病發作可表現為手臂或肩膀疼痛。如果可能為心臟病發作,應儘快尋求緊急幫助。如果沒有胸痛或不適、呼吸急促、頭昏眼花以及背部、下頜或頸部疼痛,則手臂或肩部疼痛可能並不預示心臟病。

▌ 中風

身體一側突然失去感覺和力量是中風的典型癥狀。因此,如果一個人僅在其右手以及面部的右側感到麻木,則可能是中風的原因。出現上述癥狀時應儘快尋求緊急醫療幫助,防止永久性腦損傷。

▌ 梅毒

如果梅毒沒有及時治療,會擴散到大腦和神經系統,稱為神經梅毒。在此階段,細菌會導致手和腳變得麻木和刺痛,並伴有嚴重頭痛、麻痹。抗生素可用於治癒梅毒,但這並不能消除疾病帶來的所有損害。

▌ 格林-巴利綜合征

當人體免疫系統攻擊周圍神經系統時,就會發生格林-巴利綜合征。它可能開始於手刺痛和麻木,並可能擴展到完全癱瘓。通常,癱瘓會從下肢開始並向上移動。但是有時癥狀會從上半身開始,朝著腿和腳向下移動。

格林-巴利綜合征的其他癥狀包括視力問題、咀嚼困難、平衡問題、心跳異常等。格林-巴利綜合征無法治癒,但是某些療法可以緩解,如血漿置換、大劑量免疫球蛋白療法和強度物理療法。

▌ 胸廓出口綜合征

胸廓出口綜合症的主要原因是從頸部底部經過腋窩到手臂和手部的血管、神經和動脈受到壓力,從而可能導致麻木,其他癥狀包括手部溫度和膚色變化、虛弱和腫脹。治療方案是鍛煉,旨在恢復正常姿勢並減輕該部位的壓力。

▌ 萊姆病

細菌可引起萊姆病,比如當人類受到叮咬時,就可能會發生感染。如果不及時治療,細菌會攻擊神經系統,導致手腳射痛或麻木。萊姆病的其他癥狀包括發燒、發冷、疲勞、皮疹、頭暈、關節痛。抗生素可以用於治療萊姆病。

▌ 神經節囊腫

腱鞘囊腫是手部腫塊最常見的原因,這些充滿液體的囊腫通常無害,可自行消失。但是,如果囊腫壓在神經上,則手部可能會感到麻木或刺痛。必要時,可以進行手術以去除囊腫。

▌ 頸椎病

頸椎病是頸部關節炎,隨著身體老化和自然磨損會非常普遍。在這種情況下,頸部的椎間盤和關節會退化,從而導致頭疼、頸部和肩膀的肌肉痙攣等。在某些情況下,頸椎病會導致脊髓變窄,對通向手的神經施加壓力,從而可能導致麻木。

▌ 甲狀腺功能減退

當甲狀腺功能不足且未經治療時,會發展為周圍神經病變,可能會使手部麻木或刺痛。甲狀腺功能減退的其他癥狀包括疲勞、體重增加、浮腫、關節和肌肉疼痛、便秘、皮膚乾燥等。推薦服用藥物來控制甲狀腺激素的產,必要時建議手術切除部分或部分甲狀腺,以幫助其正常運轉。

▌ 血管炎

血管炎是血管壁及血管周圍有炎細胞浸潤,並伴有血管損傷,包括纖維素沉積、膠原纖維變性、內皮細胞及肌細胞壞死,又稱脈管炎。炎症會影響神經,引起手臂、腿和手的射擊疼痛和麻木感,癥狀通常會影響身體的一側。血管炎的其他癥狀包括視力減退、頭疼、貧血、皮疹等。治療通常由抑制免疫系統的藥物組成,如甲氨蝶呤,潑尼松和環磷醯胺。

▌ 纖維肌痛

纖維肌痛是一種慢性疾病,會在全身引起廣泛疼痛,在某些情況下會導致手腳發麻或麻木。

纖維肌痛的其他常見癥狀包括全身疼痛和僵硬、疲倦、頭疼等。為了治療纖維肌痛,可以使用一些非處方葯以減輕疼痛,也可以通過鍛煉來緩解癥狀。

▌ 狼瘡

狼瘡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幾乎可以影響身體的任何器官。當狼瘡影響關節時,會導致手部麻木。狼瘡的其他癥狀包括肌肉和關節痛、發熱、皮疹、胸痛、陽光敏感性、腎臟問題等。狼瘡是一種無法治癒的慢性疾病,需要重視疾病的長期管理。

▌ 多發性硬化症

多發性硬化症(MS)是一種變性疾病,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髓鞘。髓磷脂是圍繞神經軸突的脂肪物質,它有助於神經信號在體內快速有效地移動,當這種物質降解時,神經衝動就會減慢。四肢麻木或刺痛(例如手部麻痹)可能是MS發作的徵兆。MS的其他癥狀包括行走困難、視力問題、膀胱和腸道問題等。MS是一種無法治癒的慢性疾病,但是部分治療方法可以幫助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小結

有些手部麻木會在幾天後消失,但是麻木如果沒有消失或麻木感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則應及時尋求醫療幫助,警惕中風和心臟病發作。

大多數手部麻木可以通過物理療法、休息或者使用抗生素來治癒。但是,本文中列出的部分原因是慢性疾病,需要持續的治療,如狼瘡、甲狀腺功能減退、糖尿病、血管炎、格林巴里綜合征以及多發性硬化症。

這篇文章總結了一些可能導致手麻木的原因,從神經問題到營養缺乏,許多不同原因都可能導致手麻。有些很嚴重,而有些則不用擔心。但是如果出現手麻現象最好及時就醫,避免疾病被拖延。

糖尿病患吃壯陽藥提高性趣 中醫師呼籲不可行
日本藤素效果佳高評價超夯匯聚全台販售
男性壯陽聖品瑪卡,該吃嗎?
人參補元氣 服藥有宜忌
女人也會腎虧沒慾望?女中醫師超強妙方傳授
LINE廣告訊息、減肥詐騙狂騷擾?用4招直接擋掉封鎖
科學的春藥與春藥的不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