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疑神疑鬼可能是老年癡呆,簡單自測老年癡呆方法!

老年癡呆是一種複雜的老年神經,認知和心理能力障礙,患者會逐漸喪失基本的生活技能和記憶,嚴重者將不能認出自己的家人,現階段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和藥物。但是老年癡呆有一定的早期症狀,如健忘,辦事能力下降,視力下降和運動能力下降等,可以作為老年癡呆的早期預警,早期治療可以一定程度緩解病情發展。  老年癡呆是一組特質性疾病,受到家族史,性別教育水準,甲狀腺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家族史是導致老年癡呆的高危因素,此外,免疫系統疾病,癲癇等軀體疾病和老年癡呆也有一定的相關性。老年癡呆有一些明顯的早期症狀,可以用於預防和自測,今天我們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老了怕痴呆?注意这6个症状,用国际公认的“画钟法”自测一下
意氣風發的青年,到健忘、失能的老年,究竟是什麼剝奪了他們的記憶?

一、是什麼在剝奪老人的記憶?

阿爾茨海默症,俗稱老人癡呆,是一種大腦神經退化性疾病。患者對周圍的人、事、物有辨別障礙,產生多種認知問題,發病過程緩慢,但會持續惡化,不可逆。

阿爾茨海默症的真正病因尚不明確,但可能跟以下因素有關:

•腦內毒性蛋白囤積

研究指出,阿爾茨海默症會出現典型的組織病理學改變,包括腦內澱粉樣蛋白板塊沉積神經原纖維纏結,與兩種蛋白質囤積有關:β-澱粉樣蛋白和Tau蛋白。

β-澱粉樣蛋白是一種毒性蛋白質,過度積累時會形成斑塊沉積,破壞神經傳遞,毒害腦細胞,大大增加癡呆風險。

而Tau蛋白一旦出現過磷酸化,就會喪失正常生物功能,形成神經原纖維纏結,毒害腦細胞,讓患者逐漸失去記憶、思維和推理能力。

老了怕痴呆?注意这6个症状,用国际公认的“画钟法”自测一下
•聽力喪失可能是重要風險因素

一項發表在《細胞-神經元》上的研究提出了新理論:聽力喪失可能會導致癡呆。

這項研究由英國紐卡斯爾大學醫學院Timothy D. Griffiths教授領導,多所大學的研究團隊參與。

老了怕痴呆?注意这6个症状,用国际公认的“画钟法”自测一下
流行病學研究發現,約9%的阿爾茨海默症患者出現聽力喪失。Timothy教授總結多篇研究後認為,聽力喪失和阿爾茨海默症可能是相互促進的關係,並提出4種可能的理論:

1、兩者擁有共同的病理過程;

2、聽力喪失會讓患者無法接收外界聲音資訊,引起認知功能的下降;

3、為了彌補聽力喪失,大腦要消耗更多資源,減弱其他認知功能;

4、兩者都會影響大腦內側的顳葉區域。

老了怕痴呆?注意这6个症状,用国际公认的“画钟法”自测一下
二、出現症狀,或離老年癡呆不遠了

研究顯示,早期診斷和介入可減緩阿爾茲海默症的病程,防止大腦進一步損傷。如果家中老人有以下症狀,一定要及時求醫治療。

1、記憶減退

早期患者會出現記憶力減退,容易忘記剛說完的話,卻記得很久以前的事情。家人會誤以為是偶爾健忘的正常現象,延誤就醫,病情繼續發展到全部記憶喪失。

2、重複行為

經常重複說同一件事或反復做同一行為,也是阿爾茨海默症的症狀。例如,患者反復詢問同一件事情;說話時語言用詞貧乏空洞,說話漏字,邏輯不清,自言自語等;患者還可能在購物時多次付款,或做菜時重複放鹽等。

3、認不得路

早期患者會出現“視空間”功能受損,可能會在很熟悉的地方迷路,或住在同一個地方多年,卻找不到回家的路。

老了怕痴呆?注意这6个症状,用国际公认的“画钟法”自测一下

4、疑神疑鬼

患者可能出現精神障礙行為障礙,會有幻聽、錯覺,產生無中生有的想法,例如總覺得配偶有婚外情、兒女偷自己的錢等。這些疑神疑鬼、被害妄想、被竊幻想的表現,都是阿爾茨海默症的典型症狀。

5、生活沒有動力

對原本熱愛的活動失去興趣,做事沒有動力,缺乏主動性,變得很消極被動,甚至排斥社交。

6、視覺與空間概念出現障礙

可能在閱讀上出現理解困難,無法判斷物品的距離、顏色或對比,不知道年份月份,不知道春夏秋冬,甚至分不清白天和黑夜。

老了怕痴呆?注意这6个症状,用国际公认的“画钟法”自测一下

三、自測老年癡呆

想知道自己是否患上老年癡呆,除了觀察上述症狀外,還可以做一個簡單的畫鐘測試

阿爾茨海默症患者會有空間感受功能和執行功能的減退,通過畫鐘測試,可以檢測老人的記憶能力、抗幹擾能力、動作執行能力等。在國外,畫鐘測試已被廣泛應用於認知功能損害的篩查。

•如何進行畫鐘測試?

測試者用筆在紙上畫一個鐘,時針分針指向的時間為xx點xx分(測試中較常用的時間是11點10分或8點20分)。

老了怕痴呆?注意这6个症状,用国际公认的“画钟法”自测一下
畫鐘測試總分4分,測試者畫出一個封閉的圓錶盤,得1分;

錶盤上的數位位置正確(所有數位都在圓內),得1分;

12個數位在錶盤上的填寫順序正確,得1分;

分針、時針在錶盤的正確位置(包括指標是否有箭頭、分針是否比時針長等),得1分。

測試結果4分為正常,3分為基本正常或輕度癡呆,2分是中度癡呆,2分以下則是重度癡呆。

老了怕痴呆?注意这6个症状,用国际公认的“画钟法”自测一下
結語:老年癡呆症一般在老年前期和老年期起病,起病緩慢或者隱匿,早期不易被發現,病情逐漸進展。手術病人可在軀體疾病、骨折或者是精神受到刺激以後,症狀迅速明朗化。核心症狀為三部分,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精神行為異常,認知能力下降。因此要對有老年癡呆危險的患者,定期的進行體檢,及早治療軀體疾病,對身體要重視,對精神也要重視。可以讓患者多一些經常的戶外活動,比如慢跑、打太極拳等。,如果能儘早的發現上述症狀,請多加注意,這樣就能爭取到治療老年癡呆症的最佳時間,幫助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

什麽是老年癡呆?性格突變警惕是老年癡呆前兆

老年癡呆一般指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臨床上以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癡呆表現為特徵,病因迄今未明。65歲以前發病者,稱早老性癡呆;65歲以後發病者稱老年性癡呆。

新發現:中年睡得少,老年更易癡呆!

《自然通訊》期刊近期發表了巴黎大學的一項研究,研究人員在長達25年的時間裡,對一萬人進行了調查分析,他們發現成年人睡眠時間短與老年後癡呆症的發病呈正相關。

研究人員納入了年齡在35-55歲之間的英國成年人,而後每隔4年進行一次隨訪。研究人員將參與者的睡眠時間劃為三類,一類是睡眠時間每天小於6小時,另一類是睡眠時間在7小時左右,最後一類睡眠時間大於8小時。

研究人員在其後的隨訪、調查和分析中得出一個結論,每天的睡眠時間低於6小時以下,癡呆症的發病風險增加63%。這項研究可以證實,充足的睡眠是抵禦老年癡呆發病的有效方式。不過除了睡眠之外,引發老年癡呆的還有其他因素。

老年癡呆可以預測了?調查發現:符合這些特徵的人,更易患癡呆症《柳葉刀》:12種生活方式也是危險因素

2017年,《柳葉刀》期刊發表了一份綜合報告,列舉了導致老年癡呆的致病因素。其中,導致老年癡呆的最主要因素是遺傳,後天因素占35%,具體來看,後天因素又有細分出來的多種致病風險。中年後失聰,得病的風險會增加9%。受教育程度低,風險比為8%。長期吸菸,風險比為5%。抑鬱症患者,風險比為4%。此外,缺乏社交、晚年患糖尿病、患有高血壓以及肥胖症的群體,得病的風險都在2%左右。

2020年,《柳葉刀》在第二份綜合報告中又增加了三項患病的因素。中年群體腦部受傷,增加3%的患病風險。中年時期長期過量酗酒,增加1%的得病風險。晚年時期生活環境較差,污染嚴重,則會增加2%的患病風險。

先天遺傳因素雖然改變,但是後天的致病風險,大眾只要加以注意還是可以儘量降低的。而對於高危群體來說,最主要的是要警惕發病前兆。

符合這些症狀,警惕是前兆

記憶下降

這是最明顯的表現,場景記憶會出現障礙,尤其是親身經歷和參與的事情記不起來。忘記帶鑰匙,生活中頻頻丟三落四,或者是近期參加過的活動完全沒有印象。對家裡的年輕人而言,多跟老人聊天,發現他們有明顯的記憶下降,應該及時就醫。

老年癡呆可以預測了?調查發現:符合這些特徵的人,更易患癡呆症

計畫能力下降

處理和預先安排事情的能力明顯下降,家裡要招待客人,對於來多少人,吃什麼飯菜,有哪些人要參加,需要注意什麼事項等這樣的情況,完全做不好預先的安排。

完成熟悉工作變困難

過去做點家裡的事情得心應手,現在哪怕是多炒幾個菜都會變得非常困難。

分不清地點和時間

經常性的迷路,而且分不清地點和時間。

語言表達困難

講述變困難,熟悉的詞彙說不出來,表達往往有誤差。

老年癡呆可以預測了?調查發現:符合這些特徵的人,更易患癡呆症

經常錯放東西

將電飯煲放在煤氣灶上,錯放東西而且還不會發現。

判斷能力下降

對於外界各種事務的判斷出現錯誤,而且經常犯一些不合常理的錯誤。

空間感出錯

分不清事物的形態和屬性,比如拿著鑰匙卻到處找鑰匙,或者某件物品就在眼前,愣是看不到。

老年癡呆可以預測了?調查發現:符合這些特徵的人,更易患癡呆症

書寫障礙

書寫障礙與語言障礙相似,患者在書寫時,由於詞彙貧乏,無法用文字表達正確的意思,導致書寫出現障礙,寫出的信或文章沒有實際意義,十分空洞。

如果是有文化修養的老年人出現這一症狀,更應引起警惕,及時到醫院就診。

性格突然改變

性格突然改變往往在老年癡呆的早期出現,患者會變得任性、自私、多疑,不愛與他人交流,對以往的愛好也失去了興趣,由於極易忘事,很容易情緒失控,經常亂發脾氣;連自己都不能意識到為什麼發脾氣,到了後期,還可能出現倫理道德喪失,甚至出現妄想、幻覺等。